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鲜食葡萄生产量最大的国家,鲜食葡萄作为国民日常主要水果之一,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2014年,世界鲜食葡萄年总产量为2 055万t,而中国的鲜食葡萄年产量就已达到90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43%;同时,中国也是鲜食葡萄的消费大国,葡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市场,还有20万t左右的进口[1]。鲜食葡萄是我国葡萄产业的主体,但由于葡萄果肉柔软多汁,含糖量和含水分量高,在采摘、贮藏、运输中极易受到机械损伤和病原菌的侵染,每年因此而造成鲜食葡萄的损耗约占销售总量的20%以上[2],浪费相当巨大。文章对葡萄采后的几种主要微生物病害和常用的防治方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七连农民单文兰在葡萄园里给"弗雷"葡萄疏果定穗,以使种植的葡萄在8月上市。而此时,大棚种植的"夏黑"早熟鲜食葡萄正走俏市场。据了解,鲜食葡萄已成为该师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现有鲜食葡萄建园面积6.2万亩,年产5万吨商品果,实现一年四季都有鲜食葡萄销  相似文献   

3.
基于化学型时间温度指示器的鲜食葡萄品质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化学型时间温度指示器(TTI)应用于鲜食葡萄采后品质变化的监测效果,对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鲜食葡萄理化指标,以及不同激活时间(2和4s)的TTI总色差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鲜食葡萄的硬度变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活化能为63.54 kJ/mol;2)激活时间为2和4s时TTI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为73.96和69.14 kJ/mol;3)激活时间为4s时,TTI与葡萄的反应活化能差值<20 kJ/mol,且TTI预测的鲜食葡萄品质变化值与实测值误差(<15%)较小。TTI对鲜食葡萄的品质变化的监测效果良好,该类型时间温度指示器能够有效监测葡萄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近期国内外葡萄产业概况以及鲜食葡萄生产特点和发展趋势,对宁夏鲜食葡萄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宁夏鲜食葡萄的面积和产量仅占全国1.98%和0.56%,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提出了在科技、产业政策为依托的前提下,实施品种栽培区域化,充分利用我区大陆性气候所具有的"积温增值"作用,实施质量控制的采前、采后标准化的"定向栽培"技术;发展果农合作组织,提升鲜食葡萄的产业化水平;对我区鲜食葡萄产业化发展和应重视的问题,提出了六条具体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国内外葡萄专家对葡萄产业发展的研究很多,但就东北地区寒地葡萄产业发展现状的相关研究还不多见,那么通过对该地区寒地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力求探索出适合寒地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为生产者及决策部门提供一定参考。1鲜食葡萄与葡萄加工品的生产现状1.1鲜食葡萄的生产和销售情况我国与世界多数葡萄种植国家不同,葡萄种植发达国家生产的葡萄大约80%用于酿酒,20%用于鲜食;我国的葡  相似文献   

6.
鲜食葡萄品种资源果实性状分析及育种目标的制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鲜食葡萄第一生产大国,80%的栽培葡萄用于鲜食。科学地开展优良鲜食葡萄品种的选育是我国葡萄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葡萄育种目标,文章对405个鲜食葡萄品种的无核性、香味类型、果穗和果粒的平均质量及形状、果粒的果皮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重要品质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育种规律,提出了鲜食葡萄育种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葡萄是我国重要的落叶果树之一,笔者对我国鲜食葡萄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鲜食葡萄产业的发展趋势,以供广大葡萄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抗旱能力较强的鲜食葡萄品种,研究了叶片解剖结构与鲜食葡萄品种抗旱能力之间的关系。以10个鲜食葡萄品种1年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干旱胁迫,测定其生长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片解剖结构,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鲜食葡萄品种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10个鲜食葡萄品种的旱害症状呈现不同程度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呈现大幅度的下降,将各抗旱相关指标对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依据抗旱系数进行排序,依次为栅海比>细胞紧实度>栅栏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茎节粗度=新梢长度>上表皮厚度=茎节长度>细胞疏松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宽度>叶片长度。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10个鲜食葡萄品种的抗旱能力大小依次为‘黑脆无核’>‘阳光玫瑰’>‘深红玫瑰’>‘火焰无核’>‘户太8号’>‘夏黑’>‘浪漫红颜’>‘紫甜无核’>‘丝路红玫瑰’>‘甜蜜蓝宝石’。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鲜食葡萄的品种引进和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海山 《新农业》2024,(2):17-18
<正>甘肃省自然环境中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方面十分充足,是葡萄生长的理想区域。近年来,当地葡萄种植户瞄准错季鲜食葡萄高端市场,发展以设施红地球葡萄为重点的葡萄产业,探索出温室葡萄、拱棚葡萄和露地葡萄等不同栽培模式,实现了鲜食葡萄的常年供应。目前,甘肃省临泽县7家葡萄种植合作社和11个高新设施农业示范园区葡萄栽植面积达1.6万亩,其中设施葡萄面积近2000亩,带动当地600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1鲜食葡萄病虫害防治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正> 鲜食葡萄味美多汁、营养丰富,有良好的保健功能,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发展鲜食葡萄生产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品种质量不断提高。但由于鲜食葡萄耐寒性差,抗病力弱,北方(西北、华北、东北)栽培鲜食葡萄冬季均需埋土防寒,挖沟、下架、捆缚、覆土、出土、上架,费工费力。由于枝蔓粗壮及防寒不当,易造成压断主蔓或枝蔓冻害,影响产量,甚至全株死亡,制约了北方鲜食葡萄的发展。吉林省集安市园艺特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浙江省旱粮作物育种协作组在湖州市吴兴区等地开展了以鲜食蚕豆、鲜食大豆和鲜食玉米为主的间、套作多熟制种植模式的研究与推广,其中"鲜食玉米—鲜食玉米—鲜食大粒蚕豆""鲜食玉米间作大豆—鲜食玉米"全年套种连作轮作高效种植模式增收明显。现将这2项技术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依据当地鲜食葡萄的生长周期,从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鲜食葡萄绿色生产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和技术-点进行了论述,以期为鲜食葡萄绿色生产周年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鲜食葡萄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果品,近年来,随着对葡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研究的深化,国内外市场对鲜食葡萄的需求日益剧增,但由于生理病害的普遍发生,严重地影响着产量、品质和效益,已成了鲜食葡萄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生理病害又难以鉴定,往往被误认为侵染性病害进行喷药防治,不仅给鲜食葡萄生产带来损失,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和破坏了生态平衡。一、鲜食葡萄主要的生理病害症状 1.水罐子病。主要表现在果粒上,着色期表现出来。有色品种着色不正常,色浅发暗,出现“水红粒”;白色品种果粒生水泡状,果肉变软,皮肉易分离,成为一泡酸水。病  相似文献   

14.
阐述昌吉地区绿色食品鲜食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包括绿色食品鲜食葡萄生产标准,以及绿色食品鲜食葡萄标准化技术管理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土壤调理剂对鲜食葡萄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后能显著提高鲜食葡萄的品质和产量,使鲜食葡萄的糖度上升,酸度下降;每667m2增产146.6kg,每667m2经济效益提高1466.0元。  相似文献   

16.
为了丰富粤北地区鲜食葡萄品种、优化葡萄种植结构,开展了鲜食葡萄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引种的8个新葡萄品种进行适应性、物候期和果实经济性状的调查分析,初步筛选出4个适宜粤北地区栽培的鲜食葡萄新品种,即红富士、温克、金源680、阳光玫瑰。  相似文献   

17.
正一、市场前景鲜食葡萄设施生产在国内外均有较大的栽培面积。我国鲜食葡萄生产虽然规模较大,但市场竞争力差,必须尽快提升品质,才能保证鲜食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推广的鲜食葡萄设施栽培技术,能满足自然条件相对不足地区发展该项目的需要,有利于填补该类地区鲜食葡萄果品的市场空白,市场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8.
酿酒葡萄区划热量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目前酿酒葡萄区划热量指标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几种热量指标的比较和我国气候特点的分析认为,以无霜期作为我国酿酒葡萄区划的热量指标,即以无霜期≥160 d(30年平均值,且在30年中无霜期<150 d的次数不超过3次)作为我国酿酒葡萄栽培的热量最低限(区划北界)是适宜的,比其他热量指标确定的区划界限更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梁山 《中国农资》1998,(5):19-20
<正> 近年来,北方大粒鲜食葡萄发展很快,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质量逐年提高。尤其是利用大粒鲜食葡萄在庭院、房前屋后、道旁、渠边等地栽培,不仅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美化和绿化了环境。但由于目前各种鲜食  相似文献   

20.
梁山 《农技服务》1997,(11):24-25
<正> 目前各鲜食大粒葡萄耐寒性差,北方无论大田栽培或庭院绿化栽培,冬季均需下架埋土防寒,费工费力,极大地制约了北方利用优良鲜食葡萄做庭院绿化栽培。吉林省集安市园艺特产研究所,1990年引进耐寒大粒优质鲜食葡萄新品种黑香蕉,通过7年栽培实践证明,黑香蕉葡萄抗寒性强,品质优良,产量高,适应性广,耐干旱,耐土壤贫瘠,抗病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