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黄河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然而由于历史上的朝代更迭与文化变迁,位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背景与强度的人类活动相叠加,引发了黄土高原强度土壤加速侵蚀和水流失,进而导致黄河中下游泥沙含量居高不下,历史上的洪水泛滥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制约了该地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也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一书对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在科学研究、综合治理模式等方面的成就与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与回顾.它必将对我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一书第一部分以黄土高原环境与水土流失为主线,从黄土高原形成发育与演化的地质尺度与人类历史时期的人口变化、文化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特别是历史时期的植被变迁与环境演化的时间跨度,以及整个黄土高原与黄河中下游地区宏观自然地理空间跨度,深刻地阐述?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及综合治理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恶化了当地生态环境,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导致黄河中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是造成黄河中下游诸多灾害的症结所在。新中国建立以来,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和综合治理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研究在系统回顾50多年来研究工作的成绩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终极目标,提出了近期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及综合治理迫切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及优先方向。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对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理论,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和计算显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效地增加了当地和下游引黄灌区的生态承载力。以2000年为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增加的生态承载力达1444.24万hm2,其中黄土高原当地约占77.74%,黄河下游灌区约占22.26%,说明水土保持对提高黄河流域生态(人口)承载力的重要作用,以及黄土高原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2005年4月18~26日,黄委主任李国英率领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野外考察队,跨越内蒙古、陕西、甘肃三省区,行程4000余km,系统考察了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的地质地貌,水土流失的成因、分布及特点,水上保持综合治理,水保世行贷款项目,小流域坝系,生态修复,“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等。黄七旆原7.86万km^2的多沙粗沙区中有1.88万km^2为黄河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  相似文献   

5.
自以开发利用沙棘资源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突破口以来,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沙棘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工作有了很大进展,并在这一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该地区现有沙棘资源100万hm2,本世纪末将达到150万hm2。沙棘开发热潮为广袤而贫瘠的黄河上中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沙棘资源建设与开发可望成为该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经济支柱之一。要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必须正确认识沙棘开发利用在未来黄土高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开发沙棘油为重点,加强科研投入,推广新技术,强化组织协调,保证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稳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探讨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模式类型分区方法,其中包括基本原理和模型结构。在定量计算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经验定性分区方法,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划分成8个综合治理与开发模式类型区。  相似文献   

7.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方略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43 万k m 2 ,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16 亿t ,侵蚀严重的部位年土壤侵蚀模数高达2-0~3-0 万t/k m 2。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形态复杂,水力、重力、风力侵蚀均存在,沟壑产沙量占流域产沙量的50 % ~60 % 或更多。实施“坡沟兼治,综合治理”的方略,应坚定不移地抓好基本农田建设,有计划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林还草。黄土高原主要水土流失地区,宜就地解决群众吃粮问题为好。  相似文献   

8.
自1985 年水利部提出以开发沙棘资源作为治理黄河、黄土高原的一个突破口,15 年来沙棘事业有很大发展,但与治理黄土高原的要求相比,发展沙棘的规模是远远不够的。中央领导对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重视,为水利水保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水利水保部门要调整思路,运用沙棘的成功经验来加快三北地区植被建设。各地领导要好好抓住机遇,把中央的精神和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中央的精神真正变为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初探马慕铎,雷颖奇(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自1980年国家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开展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以来,无论是重点、试点治理还是骨干工程,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  相似文献   

10.
“模型黄土高原”的组成及建设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型黄土高原”由原型观测系统、实体模型和比尺模型 3部分组成。通过原型观测系统、实体模型和比尺模型的建设与研究 ,可尽快摸清黄土高原各个不同类型区的水土流失规律 ,探求快速、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和综合治理模式 ,实现对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科学、定量的分析和评价 ,从而为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理论依据。介绍了近期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