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变截面波形钢腹板箱梁实桥进行扭转性能试验,研究了不同荷载作用下该桥的抗扭特性;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实体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合组合梁桥的力学特点,提出了实用的变截面波形钢腹板箱梁桥的扭转刚度解析公式,通过实桥试验和有限元计算验证了解析公式的有效性,推导出的变截面波形钢腹板箱梁桥的扭转刚度实用解析,将为该类型梁桥的抗扭设计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偏心受压法求桥跨结构横向分布系数,其广泛的适应性和计算的简捷,为任何弹性分布方法所不及。为了补救其计算结果偏大的缺陷,特别是对抗扭刚度特大的箱梁桥,国外广泛地研究考虑对截面抗扭刚度加以修正。既能使之不失偏压法的优点,又能对其结果偏大的弱点有所弥补,因此修正的偏压法是一个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近似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体外预应力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徐变性能,制作了2根模型梁,通过205 d的持续静态观测,得到其徐变应变和徐变变形的变化规律;采用徐变率法,结合不同的混凝土规范进行了徐变效应的分析,理论结果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并针对徐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普通混凝土箱梁而言,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能有效减小长期徐变引起的反拱.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 箱形梁具有很大的抗扭刚度,对桥梁承受偏心荷载和在大跨度桥梁悬臂施工时的横向稳定等都很有利。所以很适合于大跨度公路桥梁和城市桥梁,在进行箱形梁设计时,在箱形梁中设置横隔板已经成为惯例。但是,在选用横隔板的数量及布置其位置时却常常缺乏确切的根据,在箱梁中布置横隔板将增加箱梁的静重,例如,一个跨度为150英  相似文献   

5.
在考虑钢筋混凝土箱梁整体变形的基础上,用空间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单箱单室箱梁顶板、翼缘板在轮胎局部荷载作用下的横向受力进行了系统的参数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箱梁在变截面参数下行车道板的横向弯矩与横向受力有效分布宽度的经验计算公式,并将经验值与有限元值及我国现行桥梁规范值(JTJ 023-85)进行了比较,表明所提公式在常用参数范围内具有足够精度,并用其对变截面箱梁的横向受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实例,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分析了薄壁腹板大吨位锚固区局部承压强度、抗裂和薄壁腹板保护层厚度等,对比发现二者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在薄壁腹板锚下加设局部加强钢筋(方形封闭箍筋、纵向构造筋)可以缓减锚后混凝土的不均匀应力,另外增设横向拉筋使之与腹板内两侧钢筋网片形成封闭箍筋能有效阻止保护层开裂.  相似文献   

7.
针对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板预应力效率低、钢腹板易发生局部屈曲等问题,提出了在负弯矩区梁段采用波形钢腹板代替平面钢腹板的混合设计方法.采用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部分波形钢腹板预应力连续组合梁的受力和变形性能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的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设计方法充分利用波形钢腹板轴向刚度低、抗屈曲能力强的特点,显著提高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板的预应力效率和开裂荷载,尤其适用于大、中跨径的预应力连续组合梁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钢材替代工字型木梁的腹板部分以解决纯木梁腹板易剪切破坏、抗弯刚度低的问题,有助于减小构件尺寸,增加其在大跨度建筑中的应用.[方法]在H型钢上下翼缘各覆一层木材并使用螺栓连接制备组合梁.对11根组合梁开展三点弯曲试验,研究螺栓间距、剪跨比对组合梁破坏模式、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通过4个推出试验研究钢木界面滑移对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农业钢拱结构腹板承载力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径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工形截面钢拱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分析截面几何参数对腹板极限承载力。[结果]结果表明腹板长宽比越大,试件的极限承载力越小,而腹板厚度、翼缘厚度、翼缘宽度越大,试件的极限承载力越大。腹板长宽比和截面尺寸一定时,试件的极限承载力随着圆心角的增大而线性增大。[结论]在实际工程中,适当减小横向加劲肋的间距可有效提高试件极限承载力。建议腹板长宽比上限值为2.0。在建筑尺寸允许下,可将纯弯作用下的钢拱结构的圆心角增大,提高试件截面尺寸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力学性能优点众多,在桥梁工程中应用前景广阔,但其"剪力滞效应"导致的局部应力集中问题一直困扰着桥梁建设者,处理不当,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比研究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波形梁)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普通梁)剪力滞变化规律尤为重要。参照工程实例,分别制作2片单箱单室波形梁和普通梁,按一定荷载步分级加载,在不同工况下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集中荷载对波形梁和普通梁支座处顶底板的纵向正应力大小沿横截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梁跨中无明显变化;预应力的施加有利于减弱波形梁和普通梁顶板的剪力滞效应,但普通梁的剪力滞效应的减弱程度高于波形梁顶板;预应力的施加导致波形梁和普通梁底板的剪力滞效应增大,普通梁剪力滞效应的增大程度弱于波形梁底板。  相似文献   

11.
提出以剪力滞平衡微分方程的齐次解作为梁段单元的位移模式,建立了考虑弯、扭、剪力滞耦合的有限段模型.利用刚度法以及功能原理推导出梁段的单元刚度矩阵和荷载列阵,并编制计算程序.制作了一两跨连续曲线箱梁有机玻璃实验模型,分别进行了在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剪力滞效应试验研究,其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研究表明,曲线箱梁内侧正应力比外侧的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荷载横向变位和纵向多点加载工况下,箱梁荷载施加截面的剪力滞效应,以 ANSYS 有限元分析软件为平台,并将荷载在纵向分为单点加载与双点加载2种情况,在横向分为对称加载、偏心加载和中心加载3种情况。分析了单点加载与双点加载情况下加载截面处的剪力滞效应,对比研究了单点加载与双点加载工况下跨中截面剪力滞效应。结果表明,在单点及双点加载情况下,中心加载对箱梁顶板剪力滞效应影响最大,偏心加载次之,对称加载相对最小;在单点加载情况下,偏心加载对箱梁底板剪力滞效应影响最大,中心加载次之,对称加载相对最小;单点加载情况下箱梁跨中顶板及底板剪力滞效应均明显强于双点加载情况下箱梁跨中顶板及底板剪力滞效应。  相似文献   

13.
单室断面箱梁侨畸变计算,目前,有两种弹性地基梁法;一种以畸变角ν、另一以畸变挠度ω为参数。 本文通过对两种方法的研究,发现ν法由于构造的荷载畸变分力不符合圣维南局部影响原理的先决条件,存在某些可能的误差。用畸变角ν比拟箱梁的畸变弯曲实际上是近似的方法。导致各种刚度公式的复杂化,和物理概念不明晰;主要弱点是仅适用于矩形箱梁。与ν法比较,ω法是较为合理的。因为ω法是直接比拟法,求得弹性地基梁的挠度和弯矩,就是箱梁之值。它概念清晰,计算简捷,结果也较为准确。特别它适合于倒梯形箱梁桥。但它的弹性地丛梁的I_b公式是根据矩形梁得出的,为了改进,本文导出I_b普遍公式,它对提高倒梯形箱梁桥的畸变计算精度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横向荷载位置对箱梁剪力滞效应的影响,给出了该问题的全部公式,并引入了一个参数“e”,通过它可以找到出现负剪力滞效应和无荷载效应等两种情况所对应的横向荷载位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欧洲规范3与欧洲规范4介绍的组件法思想,针对已有的端板连接组合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端板连接组合节点负弯矩作用下节点初始转动刚度的详细计算步骤;考虑板内纵筋与剪力栓钉竖向位置的不同及桩腹板加劲肋的影响,给出了初始转动刚度组件法分析模型.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精度较好,能够用于工程设计中对该类节点初始转动刚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含裂纹横向振动梁,采用包含裂缝位置及裂纹深度信息的裂纹梁等效弯曲刚度和等效剪切刚度模型,运用计算变截参数梁横向振动特性的半解析方法,计算了不同长高比的铁木辛柯梁在不同深度裂纹影响下的固有频率,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等效刚度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裂纹对梁固有频率衰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桥梁设计中选择桥型时,由于连续梁桥的受力合理,支点负弯矩具备卸载作用,能有效减小桥跨跨中正弯矩,使得全桥弯矩分布更合理,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建设工程中。箱梁顶板和底板的宽大面积有利于配筋设计,时期抵抗正负弯矩良好,且抗扭刚度较大,同时收缩变形小且动力性能优良。一般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可采用支架现浇的方式进行施工,本文在具体的工程实例上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支架现浇施工进行了详细的质量控制分析,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计算,探讨施工控制理论计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管桥双主索用刚性连杆撑开以及采用水平斜拉索来提高管道横向刚度的方法和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弹性支承连续梁法求桥跨结构的横向分布,实践证明是足够准确的。如果进一步能与偏压修正法一样,考虑桥跨结构的抗扭刚度,加以修正,其准确度还会有很大的提高。 本文基于这一设想,提出一种简易的计算方法,它在理论上与偏压修正法的Sch(?)ttgen公式是一致的。如所周知,偏压法是弹性支承连续梁法当横向刚度假设为无穷大时之一个特例。既然对偏压法有修正,对弹性支承连续梁法当然也存在着考虑抗扭修正的问题。因此,本文方法可以说是弹性支承连续梁法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不等厚三跨连续板的计算图式来代替单箱双室空间结构的横向内力分析,并且通过实例的分析验证了现行规范条文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