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多群帮一群(也叫帮子脾采蜜法)。要在大流蜜期前15~20天进行。也就是用若干个蜂群的蛹脾(每群提1~2框)附带幼蜂,补助一个强群(串插放),用这个办法可一次合成,但要在蜜蜂出巢后进行。二、飞翔蜂采蜜法:大流蜜期到来时,将主群左右的副群抬走,飞翔蜂采集回来后,发现本群失踪,就会飞进主群内,主群因此被飞翔蜂加强起来。抬走的副群要加强管理,使其正常繁  相似文献   

2.
刺槐是我省的一个主要蜜源,花期短、流蜜多,定地饲养的蜂群要尽最大努力及时夺取刺槐蜜的丰收。但是刺槐花期正处春夏之交,气温多变,时常刮风阴雨。定地饲养的群势刚恢复,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场地应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同时还应做好下列工作:整理群势组织采蜜群和调整蜂巢,及时加脾,把老巢脾加在边脾上供贮蜜。使各个采蜜群约有8成蜂,蜂路要比繁殖时宽。在刺槐花刚开放时,把事先并列排放的主副群分开,副群搬走放在另一边,让副群的工作蜂投入主群,增加主群的采集能力。  相似文献   

3.
四月份月均气温:20.4℃,月均降水:136.4毫米,月均湿度:84%。蜜粉源:荔枝花期——一年中最主要蜜源期(4月5日~4月25日)。饲养管理要点:①为防止柑桔花尾期农药中毒,宜在3月25日把蜂群迁入早荔枝场地,4月10日迁入荔枝场地。进场时,宜在主群旁搭配一两个小群或副群,天好蜜佳时挪开副群,集中采集蜂于主群采蜜,挪开的副群在4月15目前其蜂王不能停产。②初进  相似文献   

4.
育王一法囚王外挂暑天,观察了几个蜂场,他们在芝麻盛花期育王,都是从强群(采蜜群)提出3脾蜂来分群。我认为这样不好。缺点是:一、削弱了采蜜群的采集力;二、小群培育的蜂王质量不好。我采取囚王把王笼挂在巢门口的做法,让群内蜂有失王感,第二天再安成熟王台。这...  相似文献   

5.
王锡九 《蜜蜂杂志》2005,25(5):27-27
进入夏季后,在离主要蜜源前1个月,将蜂群分为主、副两部分。从副群提2张大蛹脾给主群,再给副群加1张空脾,4天后再提到主群,再给副群加1张空脾,8天后提给主群,这时给副群一次加2张空脾进行繁殖。这时的主群得到4张子脾的补助,20天后成了特强群,继箱已经没有子脾了。蜜源开始时,再把主群的所有子脾,全部提到副群。这时给主群巢箱1张大蜜脾、4张巢础,继箱给2张半满蜜脾,下浆框,当晚喂一次,第二天早晨检查一下巢础是否有变形情况,修整后顺便调一下面。视情况给继箱及时加脾取蜜,但加脾不宜多,太多会影响产浆,可以采取换脾取蜜法。具体做法是:当2…  相似文献   

6.
中蜂好分蜂,不能维持大群,这是养蜂者都知道的,但是流蜜期能否组织大群采蜜?组织大群采蜜的单位产量是不是比中小群势的高?笔者带着这两个问题,1964年在四川屏山的乌柏花期进行了初步试验。组织大群采蜜在乌柏花期,用六个九框蜂的蜂群,组织成两个16框蜂的采蜜群,具体方法是:用两群作为对照,把其余四群中的两群各带两框蜂移开原位,剩下的蜂和脾分别合并于另外两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崇庆县五江人民公社养蜂员丁治高,在1958年饲养8群(越冬蜂10框群)中蜂,到10月底为止,繁殖发展到16群,增加了一倍,比当地繁殖高出半倍。采蜜2,495斤,平均每群采蜜312斤,比当地一般采蜜量高出262斤,与一般意蜂平均产蜜100斤相比,高出212斤。另外;还产蜡15.5斤,平均每群产蜡近二斤。这8群蜂,产  相似文献   

8.
《中国蜂业》2020,(5):24-25
<正>冬去春来,意蜂从越冬期到春繁,经过近4个月的漫长管理。春繁在12月20日开始,到3月15日前后结束,健康的蜜蜂规范化管理,基本能达到10~12框足蜂,蜜蜂繁殖好了,采蜜期管理和蜂王浆生产也很重要,在此与大家探讨意蜂采蜜期的管理。一、春繁后期与采蜜期紧紧相连意蜂在繁殖过程中,当群势发展不平衡时,可以做适当调整,单王群与双王群相比,双王群繁殖比较快,可以将双王群的子脾调到较差的单王群中;对蜂多于脾的蜂群,可以直接调入卵虫脾;蜂脾相称的,插入正出房的子脾就可以。蜂群在没有加继箱前都要保持蜂多于脾,加继箱以后蜂脾相称用于生产。蜂群发展比较平衡,就要考虑适时加  相似文献   

9.
翻开所有的养蜂科技书刊,几乎都强调强群分蜂、强群取蜜、强群越冬、长年饲养强群、及时合并弱群等饲养管理技术.笔者在养蜂实践中观察,强群并不是"十全十美",在某些时候对养蜂生产是不利的,主要归纳有以下2点. 1 强群在流蜜期常有分蜂情绪,导致蜂蜜减产 从理论上来讲,群势越强,产量越高,可我在实践中发现并非如此.有些强群按产量来计不比中等群高,甚至不如中等群.其主要原因就是强群产生"分蜂热",导致产量锐减.笔者蜂场在2010年曾做一试验:按照某养蜂书介绍采用主副群饲养法,到了山乌桕流蜜初期,将主群两旁的副群移走,使主群成为一个采蜜强群.该群群势有中标框11框,巢门外到了夜晚形成一块"蜂帘",蜜蜂扇风之声昼夜不息.不到3天,该群出现分蜂,但并未结团,在蜂场周围飞行一段时间后,又陆续回到箱中.我提脾检查,没有发现王台.后来,我查阅了龚凫羌、宁守容二位先生合著的《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第2版)才知,这就是"假分蜂".其实,该群蜂王是当年新王,为了降温通风,还把活动巢门全部打开,箱盖留缝,可是还是产生了分蜂情绪,过了几天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最终还是分蜂了(取蜜之后发生的),分蜂团也不知去向.  相似文献   

10.
<正>蜂群的群势与蜂群的生存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的群势有着不同的生态优势,也同时存在相应的不足。就繁育而言,一只蜂王9脾蜂21天可以繁育7张子脾,一只蜂王15脾蜂21天同样也只能繁育7张子脾,而同样数量的子脾孵出的蜂群是相同的。由此可见,用中等群势繁蜂比大群繁蜂有更高的效率。但是对于突击采蜜而言,一个15脾群势的蜂群的采集量,往  相似文献   

11.
我们广西容县地区普遍栽种了红花草子、苕子等春季绿肥作物,从惊蛰到春分这一段时间是开花流蜜的盛期。绿肥作物花期过后有荔枝开花,到了谷雨又是龙眼花期。在这样长达两个多月的花期内,怎样才能获得高产呢?根据个人的经验,用主群采蜜、副群繁殖的办法是能够赢得高产的。在流蜜期前10—15天  相似文献   

12.
蜂群的合理摆放,是我们管理蜂群重要手段之一。往往由于蜂群摆放不合理,直接影响了蜂群繁殖速度和蜂产品产量的提高,也给蜂群管理带来麻烦。究竟怎样摆放蜂群好?这要根据本地区气候、蜜源、蜂种等实际情况而定。就拿我们黑龙江省饶河县“东北黑蜂保护区”来说吧,这里气候寒冷,蜂群越冬期长,繁殖和采蜜期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采取老王群同新王群为一组双群摆放,因为这有利于主副群搭配饲养,在采蜜期可以组成不易产生“分蜂热”的强大采蜜群。由于蜜蜂有很强的记巢性和群界,蜂群摆放应在蜂群出室1周内进行。当蜂群出室排泄后,要抓紧时间调整…  相似文献   

13.
椴树开花流蜜期,蜂群管理的重点,已经由繁殖转向采蜜,由于进蜜较涌,易压子圈,花粉缺乏,若管理不当,采完椴树蜜之后,群势急剧下降,容易造成蜂衰的局面。因此,椴树花后期应以繁殖为主兼顾采蜜和生产王浆,为培育采秋蜜的适龄蜂继而培育越冬蜂的群势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 1.平衡群势:椴树蜜后期,随着采蜜群的减弱,撤去采蜜群的第三箱体,恢复双箱  相似文献   

14.
有关蜜蜂子脾质量等级的研讨湖北省钟祥市伍庙中学(431903)王景中湖北省钟祥市伍庙乡马冲村(431903)茹金兰笔者从多年的养蜂实践和很多次的重复试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在相同条件下,群势较好的群(特别是巢脾上附蜂密集的群)子脾质量就好;子脾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我尝到无虫化采蜜的甜头学习杨多福师傅的“数控养蜂法”连载文章后,今年刺槐花期,我试用两个继箱群无虫化采蜜。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竟获得群产蜜55千克的好收成,初次尝到无虫化采蜜的甜头。今年,我的蜂群春衰,至4月中旬,8群蜂只有两群加上继箱(每群12框蜂...  相似文献   

16.
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期如何既保证蜜的质量又防止群势下降纪天祥养蜂的目的是为了采蜜,如何使蜂群多采蜜,养蜂工作者长期以来采取各种办法,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期前40~50天培育适龄蜂,组织强群和利用飞翔蜂加强采蜜群,《中国养蜂》1957年第4期发表了《论蜜蜂的...  相似文献   

17.
中原养蜂技术和经验(四)5蜂群的夏季管理5~7月的主要任务是:采蜜换王,分群预防分蜂热和防治病虫害。5.1分蜂热,好判断,巢门蜜蜂一大片;闹分家,不想干,王台造了一连串。怎么办,要果断,否则蜜蜂要减半:毁王台、换新脾,或者蜂箱挪位置。5.2分蜂热,原...  相似文献   

18.
杨多福先生在《数控养蜂法系列文章汇编》71页《大流蜜期中的数控管理》一文中指出“利用飞翔蜂组织采蜜群……采蜜蜂和内勤蜂的最佳比例……被破坏,造成窝工,就会降低应有的采蜜量。”  相似文献   

19.
油茶花期防治蜂群中毒简法将蜂群采用分区管理(即巢箱内隔成繁殖区和采蜜区),在油茶花期来临前培育一批新王,更替老劣王,以提高产卵量,增加越冬蜂的数量,加强群势,还要及时摇出巢内油茶花蜜,尽量减少积存,加强管理,做好保温工作。在下午4~5时以后,当采集蜂...  相似文献   

20.
我是怎样获得椴树蜜高产的黑龙江省方正县大罗蜜镇青山村(150822)贾连吉我养蜂30多年,过去一直沿用单王繁殖、双箱体采蜜,群产椴树蜜都在100公斤以内。1993年我采用双王繁殖、三箱体采蜜的方法,80群蜂在椴树花期共取蜜14,800公斤,平均每群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