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ISSR与RAPD分子标记技术从分子水平分析鉴定了26个供试亲本菌株,从115条扩增引物中筛选出22条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再结合对供试菌株的出菇品比试验,收集各项农艺性状结果,选择白灵A19、白灵A1和白灵菇作为杂交亲本。根据对亲本的拮抗试验结果及对供试菌株遗传关系树状图的分析,确定以白灵A19×白灵菇、白灵A1×白灵菇作为新品种选育的杂交组合。后续通过单孢杂交配对、镜检及拮抗试验等系列操作共获得有效杂交组合174个。  相似文献   

2.
以杏鲍菇"杏大"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和极差方法对诱变时间、诱变距离及孢子浓度进行筛选;采用生长速率、荧光显微、菌落特性观察及杂交组合子的出菇状态来评价杂交效果。结果表明:最优紫外诱变组合为孢子浓度100倍、照射时间45 s、垂直高度45 cm。诱变后亲本单菌落杂交形成10个杂交组合,其中杂交组合TX6菌丝生长速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的生长速率(P<0.05);出菇培养后TX6、TX8和TX10组合均出菇,菇体表现为耳片状,部分化菌柄,耳片背面未见菌褶。这3个杂交组合可以作为杂交新组合进一步进行出菇条件研究。  相似文献   

3.
灰色关联度法在杏鲍菇优良杂交菌株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 6号和ACCC50894为亲本,分别采用单孢杂交和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方式获得65和37个杂交子,观测杂交子及亲本菌丝体生长情况,选择长势好及生长快速的杂交子进行栽培出菇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生长势较强的杂交子从7个性状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孢杂交获得的杂交子D12、D18、D20、D30、D19、D31、D17和D48关联度排名先于两亲本,农艺性状和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菌株Y29和Y30关联度排名介于两亲本之间.  相似文献   

4.
以白灵菇2个品种"中农1号"和"中农翅鲍"为亲本,采用镜检、拮抗、酯酶同工酶及原基诱导等方法,研究了150对杂交组合菌株特性。结果表明:150对杂交组合菌株中,99个菌株生长较快,有锁状联合,75个与2个亲本有明显拮抗线,且具与2个亲本菌株的典型酯酶同工酶条带,确定是杂交菌株,其中50个杂交子具有出菇能力。  相似文献   

5.
白背毛木耳杂交育种及杂交子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性状优良的毛木耳新品种,进行了杂交育种。实验以钩悬法收集毛木耳"丰2"子实体单孢子并培养获得其单核菌丝。采用单孢杂交(两点法)进行杂交培养,镜检"锁状联合"初选杂交子;通过与亲本的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电泳酶谱比对分析确认杂交子,并经出耳试验验证其结实性。实验结果显示,种内杂交的不同单核菌丝较易亲和并产生具结实能力的杂交子。  相似文献   

6.
以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野生菌株梯灰1号和栽培菌株庆灰151为亲本,各取10个孢子单核体单单杂交,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是否存在锁状联合结构及通过与亲本的拮抗实验最终获得65个杂交子。选取23个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的杂交子进行小试初筛栽培实验,并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对筛选出的优良杂交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鲁灰86子实体颜色较深、朵型较大、菌管较短,产量分别比亲本梯灰1号和庆灰151提高了74.47%和20.53%,生物学转化率大于50%,且子实体中多糖含量较高;鲁灰86与两亲本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是具有推广潜力的优质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孢杂交育种技术,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栽培品种"大山18"和云南野生香菇"11-1"为亲本,选育香菇优良新品种。通过单孢分离和配对杂交,共获得84个杂交菌株。用ISSR分子标记对杂交菌株与亲本条带进行鉴定,有45个菌株包含了两亲本的所有遗传条带,最终证明了这45个菌株是真正的杂合子。本研究表明了利用ISSR标记可以有效地对早期菌丝体阶段的香菇杂交菌株的真实性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单交配的方法,对两个不同温型平菇亲本菌株(白色高温型菌株和灰黑色中低温型菌株)的单核菌丝体进行随机组合交配,共获得209个杂交组合;杂交后代菌株在子实体颜色、菌丝生长速度、出菇期、子实体性状和产量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性状分化;黑色亲本菌株与白色亲本菌株杂交后代子实体颜色介于两亲本之间,表现为灰色,出菇期延长,杂交后代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在瓶栽工艺工厂化生产条件下,从20个白灵菇(Pleurotus eryngii var.tuoliensis)菌株中筛选出2个长柄型、2个马蹄型、16个贝壳型子实体菌株。其中长柄型品种具有发菌快、后熟时间短、出菇早的特点。综合评价表现优良的是白灵2号、白灵9号、白灵18号和中农1号共4个菌株。  相似文献   

10.
白灵菇15号杂交菌株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白灵菇4号菌株和10号菌株为亲本,通过单孢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白灵菇15号杂交新菌株。白灵菇15号杂交新菌株的子实体呈手掌形,柄较短,产量较高,平均生物学效率达48.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