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抽提物对木材渗透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研究了我国东北四种常见木材的抽提物对渗透性影响的变化规律,测量了木材抽提前后渗透性的改变,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木材抽提后微观结构的变化,分析和探讨了未材抽提对渗透性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木材经过四种方法的抽提以后渗透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木材渗透性的提高与抽提时间成线性关系。抽提改善了木材内部流体流动的通路,提高木材渗透性的内在原因是除去了纹孔膜上的结壳物质。  相似文献   

2.
吸湿范围内木材含水率对渗透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我国东北四种常见木材在吸湿范围內含水率对渗透性影响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从木材与水分作用关系阐述了含水率对木材渗透性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①在吸湿范围内,木材渗透性与含水率成二次函数关系;②木材含水率在吸湿范围内,横向渗透性存在极值点;③木材纹孔膜上微孔的数目与半径随含水率的提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木材渗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制了木材渗透性测量试验设备,并对我国东北四种常见木材的渗透性进行了测量。①实验证明,该设备结构合理、测量精度高、气密性好、使用方便,可以满足木材渗透性测量要求。②木材渗透性是各向异性的物理特性。四种木材的轴向渗透性均比横向渗透性高,红松和兴安落叶松的径向渗透性比弦向高,山杨和白桦的弦向渗透性比径向高。③根据四种木材不同纹理方向的渗透性测量数据,分析和讨论了影响木材渗透性及其各向异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木材横向液体渗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了讨论了影响马尾松木材横向液体渗透性及各向异性的机理,对马尾松木材的径向液体渗透性和弦向液体渗透性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马尾松木材的径向液体渗透性大于弦向液体渗透性,并且,马尾松木材的径向液体渗透性和弦向液体渗透性都是比边材向心材逐渐减小,并随着含水率的下降而升高,其原因是径向液体流动的主要通道是木射线和水平树脂道,弦向主要是管胞管和交叉场的纹孔。  相似文献   

5.
酶法提高木材渗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借固体发酵法制备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对云杉、臭松和柞木等试材进行酶法处理,可以扩大木材中液体流动的通路,提高其渗透性。详细探讨了酶活性大小、作用时间和各种试材渗透性之间的关系,检验了酶处理材对CCA水溶性防腐剂的吸收量,并以枕木为对象,作了枕木的酶法处理以及吸油量比较。在试验条件下,木材渗透性最高可提高90%以上,对防腐油的吸收量可增加16%以上。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几种主要木材的液体渗透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定量评价东北地区几种主要工业用木材液体渗透性能 ,该研究采用常压和减压渗透实验方法 ,测定了东北地区 7种主要工业用木材液体渗透参数的经时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①染料种类对木材渗透性能的影响很大 .主要受染料分子大小、染料溶液与木材的亲和性等因素制约 .②边材比心材易渗透 .③弦向渗透比纵向渗透难 ,比值范围为 1/ 3~ 1/ 2 0 .④减压渗透比常压毛细管压力渗透效果好 ,尤其对于弦向渗透效果明显 .⑤真空干燥处理的试件比高温干燥试件的渗透性好 .  相似文献   

7.
木材纹孔膜微孔尺寸与数目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多孔介质流体力学理论,根据木材平行毛细管模型计算了我国东北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兴安落叶松(Larix dahurica)两种木材纹孔膜上微孔的平均半径r和有效微孔数目N。结果为:红松边材,r=0.8280μm,N=15.976×10~7/cm~2;红松心材,r=0.8645μm,N=4.096×10~7/cm~2;兴安落叶松心材,r=1.056μm,N=1.248×10~7/cm~2。该方法为木材构造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杉木和马尾松木材渗透性与微细结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杉木和马尾松心材与边材、溶剂置换干燥木材与普通气干木材的纵向气体渗透性与微细结构进行测定 ,来研究它们的渗透性与微细结构的关系 .结果表明 ,杉木和马尾松边材渗透性比心材高 ,与前者的纹孔膜有效流体渗透微孔数比后者多、管胞长度比后者长、管胞搭接率比后者低、管胞流体有效渗透长度比后者长有关 .溶剂置换干燥木材渗透性高于普通气干木材 ,是因为前者纹孔闭塞率低 ,每个管胞开放纹孔数、单位面积开放纹孔数、纹孔膜有效流体渗透微孔数比后者多 .  相似文献   

9.
速生杉木木材液体渗透性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加压浸渍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压力、时间和染料溶液质量浓度对速生杉木液体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加压浸渍试验的条件下,速生杉木的液体渗透性比之常压法有很大的提高.②外界压力和加压时间对速生杉木的液体渗透性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的外界压力和加压时间范围内,速生杉木的液体渗透性随外界压力的增高和加压时间的延长而加大,其理想取值为外界压力0.3~0.4MPa,加压时间60~90mmin.③染料溶液质量浓度对速生杉木的液体渗透性影响极小.考虑生产实践的要求,染料溶液质量浓度以5~10g@L-1为宜.图2表1参6  相似文献   

10.
木材介质损耗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60 kHz—100 MHz频率范围,对绝干至水分饱和的我国东北八种常用木材的介质损耗参数tgδ和e″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①tgδ和ε″随频率而变化,而且含水率不同,色散曲线的变化形式和程度也不同;②在给定频率下,tgδ因含水率W的升高而增大,并且tgδ—W曲线在单层吸附水、多层吸附水和自由水三个含水率范围的变化形式和程度不同;③木材介质损耗参数随木村密度(ρ)而增大,ε″与ρ呈紧密的线性正相关,tgδ与ρ呈微弱的正相关;④通常,木材的轴向介质损耗参数大于径向和弦向者,径向与弦向之间略有差异。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频率、含水率、密度和纹理方向对木材介质损耗参数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木材构造计算机视觉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目前国内外现有木材构造分析与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计算机视觉分析方法是一种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精度高的木材生长轮材质分析技术,同时介绍了新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比以往木材构造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能客观、全面地分析和测量木材生长轮材质变化,可广泛应用于木材科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汽蒸处理对落叶松木材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取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生材加工成规格为20mm×20mm×20mm的试样;于常压下汽蒸1、2、4、8、16、32、48、64、96h。测定了气干和全干状态的干缩率、气干密度、基本密度和平衡含水率(EMC)等物理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木材全干干缩率除汽蒸初始1h略有下降外,均随汽蒸的延续而逐渐增加,至64 h达最大值,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率分别为7.28%、13.40%和21.85%,若继续延长汽蒸时间,干缩率稍有降低。②汽蒸过程中差异干缩值的变化不大,稍有降低。因而,汽蒸不会加剧差异干缩,并能使其有所改善。③气干密度和基本密度均随汽蒸的延续而逐渐降低,至48h降达最低值,分别为0.615g/cm~3和0.487g/cm~3,若继续汽蒸,气干密度和基本密度均稍有回升。④平衡含水率(EMC)随汽蒸的延续而逐渐降低,汽蒸96h降为8.53%。因此,汽蒸处理对落叶松木材物理性质的影响不大,落叶松成材汽蒸处理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6h。  相似文献   

13.
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综合分析(Ⅳ):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主要树种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统计分析,求得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极值以及极值所在的树种;通过对总体变异系数的对比分析,探讨了试件数量的决定方法,建议考虑变异系数来决定取样数量;通过对分级问题的研究表明,各项指标可依对数变换值按0.1的级差,考虑到标准差大小分为5—9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马尾松枝桠材中的应压木和对应木的化学、物理及力学性质.并与正常干材对比。结果表明:它们在化学组分、纤维素相对结晶度、密度、胀缩性、吸水性、顺纹抗压、抗弯强度及其弹性模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木材斜角切削力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斜角切削是木材切削的一种重要切削形式,随着木材加工工业的发展,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刨削、铣削、锯切、钻削等木材机械加工中。本文以木材斜角刨削和螺旋铣削为例,说明了刃倾角及其他因素对切削力的影响;总结了切削力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切削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讨论了这些变化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群众杨改良无性系材性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7个群众杨改良无性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纤维壁腔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木材我性间差异显著,28-77号无性的木材密度为0.4327g/cm^3,比对照品种群众杨提高了23.8%;(2)无性系间和树龄间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差异极显著。树龄间纤维宽度、纤维壁腔比差异极显著。纤维长度树龄的增长逐渐变长;树龄对纤维长度总变异的贡献率达64.3%,是变异的主要来源。(3)木材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