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索蜡蚧轮枝菌与化学农药低浓度混用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PDA培养基培养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分生孢子,测定不同浓度的分生孢子液对菜缢管蚜的毒力,选取最佳防效的浓度与4种农药不同浓度混配,采用浸渍法对菜缢管蚜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菜缢管蚜的死亡率随MZ041024菌株分生孢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孢子浓度为4.9×108个/m l时毒力最高。菌药混用对菜缢管蚜的防治效果比单用分生孢子液和稀释后的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好。10倍稀释液与生防菌的混合液对菜缢管蚜的防治增效作用高于与100倍稀释液的混合液。[结论]蜡蚧轮枝菌与农药混配对菜缢管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MZ041024菌株不同分生孢子浓度对平菇厉眼蕈蚊的幼虫和蛹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MZ041024菌株杀虫活性较高,对幼虫和蛹最高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79%和88.94%,LC50分别达到1.745×105个/ml和4.723×105个/ml;LT50最短分别为3.51天和3.78天.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南瓜实蝇各虫态的室内毒力,为利用蜡蚧轮枝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瓜实蝇的幼虫、成虫和蛹为目标昆虫,利用3.0×104、3.0×105、3.0×106、3.0×107、3.0×108个孢子/mL 5个浓度的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分生孢子液对其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在室内对南瓜实蝇幼虫、成虫和蛹具有较强的毒力,其中在3.0×108个孢子/mL浓度下南瓜实蝇各虫态的死亡率均达最高,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0.1 1±1.32)%、LT50为4.513±0.359 d、第9d的LC50为(2.907±0.495)×104个孢子、mL;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7.78±1.11)%、LT50为3.585±0.385 d、第9d的LC50为(2.366±0.579)×104个孢子/mL;蛹的校正死亡率为(81.11±2.94)%、LT50为4.152±0.289 d,第9d的LC50为(2.495±0.375)× 104个孢子/mL.[结论]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在室内对南瓜实蝇各虫态均有一定毒力,对各虫态毒力大小表现为成虫>蛹>幼虫;高浓度的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液对南瓜实蝇的防治效果优于低浓度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甜菜夜蛾二龄幼虫的致病性,为该菌株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开发应用及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不同孢子浓度对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性。[结果]在4.5×10^5、4.5×10^6、4.5×10^7、4.5×10^8个/ml浓度下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1.367×10^7、3.245×10^6、3.202×10^5和7.803×10^4个/ml。[结论]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甜菜夜蛾有较强的致病性,因而对甜菜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蜡蚧轮枝菌对麦无网长管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Hall生物测定方法,就昆明地区的蜡蚧轮枝菌KM9803菌株对麦无网长管蚜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麦无网长管蚜有很强的致病感染力,较低的孢子浓度1.3×103孢子/mL仍可造成蚜虫的感染致死,其LT50=7.87 d. 而高孢子浓度1.3×107孢子/mL对蚜虫感染致死LT50=3.64 d. 该测定结果与其它蜡蚧轮枝菌菌株测定结果作比较,可看出该菌株具有很强的致病力,这也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该虫生真菌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的致病力。[方法]以采集于蒙自食用菌栽培地的菌袋上的平菇厉眼蕈蚊为试材,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的分生孢子浓度共设5.0×10^4~5.0×10^8个/ml的5个处理浓度,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的毒力随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第2天开始出现平菇厉眼蕈蚊成虫死亡,在5.0×10^4~5.0×10^8个/ml的5个浓度处理的成虫死亡率分别为31.92%、45.16%、62.25%、73.03%和79.78%;第4~7天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581×10^8、2.451×10^7、4.218×10^6和2.648×10^5个/ml;5.0×10^5~5.0×10^8个/ml浓度下成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随着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加而逐渐缩短,由7.5d缩短到4.8d。[结论]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在室内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和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蜡蚧轮枝菌与农药混配防治甘蓝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不同浓度的孢子液,与吡虫啉、灭多威、阿维菌素、乐斯本4种不同浓度的化学农药混配对甘蓝蚜防治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孢子液在4 900~4.9亿个/ml浓度对甘蓝蚜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随着浓度增加而防效提高,0.49亿个/ml和4.9亿个/ml浓度时效果最好,死亡率达64.69%.在分生孢子液为0.49亿个/ml与4种不同浓度的化学农药混用增效比较中,吡虫啉最高增效9%,与灭多威等混用则表现出拮抗作用.因此从生物防治和IPM等方面来看, 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菜青虫的室内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方法]用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菜青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温室菜青虫具有较强致病力。孢子浓度2.4×105个/ml造成大量菜青虫感染致死,其LT50=(6.32±0.24)d,而高浓度2.4×108个/ml对菜青虫感染致死LT50=(4.82±0.12)d。[结论]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菜青虫进行致病性研究均有良好的效果。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天敌,协调好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提高害虫的防治率,在生产上应在害虫发生初期用药或与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混合施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对桃蚜侵染致病力强的蜡蚧轮枝菌菌株,为该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波特喷雾塔测定法,测定来源于俄罗斯的6株蜡蚧轮枝菌菌株对桃蚜的侵染致死情况.[结果]高浓度处理(>1×106孢子/ml),多数菌株在第5、6天达到死亡高峰;第7天结束观察时,所测定各菌株的最高浓度处理(1×108孢子/ml)若蚜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5%以上.V3、V4菌株在该浓度下致死中时间分别为4.25和4.11 d.[结论]参试菌株对桃蚜均表现出较高的致病性,V3、V4菌株为更优良的备用菌株.  相似文献   

10.
 蜡蚧轮枝菌昆明菌株(KM9803)对3种供试蚜虫都有较强的致病力。将3种蚜虫的无翅成蚜用1.0×104~1.0×108分生孢子/mL悬浮液处理后,测得该菌株分生孢子对3种蚜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 分别是3.75×104孢子/mL(桃蚜Myzus persicae),2.74×104孢子/mL(白尾红蚜Uroleucon formosanum)和0.68×104孢子/mL(麦无网蚜Acythosiphon dirhodum);但芽生孢子对桃蚜的毒力却较强(LC50 1.87×104孢子/ml)。当用1.0×108孢子/mL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时,对3种蚜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是4.7d(白尾红蚜),3.6d(桃蚜)和3.6d(麦无网蚜);而用1.0×105孢子/mL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时,LT50分别为6.7d(白尾红蚜),6.0d(桃蚜)和4.9d(麦无网蚜)。  相似文献   

11.
袁盛勇  朱文禄  陆进  王传铭  薛春丽  孔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18-11919,11959
[目的]研究利用莱氏野村菌对棉铃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效果。[方法]采用浸渍接种法,用莱氏野村菌MZ060806-XW分生孢子的5个浓度(3.5×104~3.5×108个/ml)对棉铃虫2龄和3龄幼虫进行致病性研究。[结果]在莱氏野村菌MZ060806-XW分生孢子3.5×108个/ml浓度下;第8天2龄和3龄的幼虫死亡率最高分别达84.68%和82.23%;第8天,2龄和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975×104和7.794×104个/ml。在3.5×104~3.5×108个/ml的5个浓度处理下,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依次为9.774、6.322、5.415、4.559和4.051d,3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9.462、6.842、5.365、4.636和4.177d。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LT50逐渐缩短,虫口的死亡率逐步增加;随着施药时间的推移,LC50逐渐减小。[结论]利用莱氏野村菌MZ060806-XW菌株对棉龄虫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高于3龄幼虫。莱氏野村菌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