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建设“吨糖田”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建设“吨糖田”的美学意义,认为“吨糖田”建设在品种选择上、田园建设上、技术推广上、产量目标上无不逶现着对田园美、对农业美的追求,进行“吨糖田”的美学建设具有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审美意义、旅游意义,而“吨糖田”的美学建设主要应体现在蔗糖理想化、蔗株健美化、蔗田景观化上,主要应采取的措施是树立美的意识、制定美的标准、规范美的行为、利用美的好处。  相似文献   

2.
罗凯 《广西糖业》2011,(3):43-45,54
“吨糖田”田园文化指的是“吨糖田”的田园建设、设施配套和甘蔗种植等建设内容和生产行为以物化形式和直观表现来形成和表现的“吨糖田”文化,具有田园性、物化性、直观性和建设性,分为“吨糖田”田园、“吨糖田”设施和“吨糖田”甘蔗等三大类型,可通过实物化、标本化、文字化、图像化、模型化和雕像化等符号化处理,使其成为文化符号。而建...  相似文献   

3.
罗凯 《广西蔗糖》2011,(3):43-45,54
“吨糖田”田园文化指的是“吨糖田”的田园建设、设施配套和甘蔗种植等建设内容和生产行为以物化形式和直观表现来形成和表现的“吨糖田”文化,具有田园性、物化性、直观性和建设性,分为“吨糖田”田园、“吨糖田”设施和“吨糖田”甘蔗等三大类型,可通过实物化、标本化、文字化、图像化、模型化和雕像化等符号化处理,使其成为文化符号。而建设“吨糖田”田园文化,关键是主题的确定、场地的选择、形式的考虑、符号的运用和文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罗凯 《中国糖料》2009,(4):75-76,78
对建设“吨糖田”的哲学意义进行了研究。认为“吨糖田”的本质是:①生产满足人类需求的食糖;②用尽可能少的田园生产可满足人类需求的食糖;③用尽可能少的资源生产可满足人类尽可能多需求的产品。“吨糖田”的本因是:①建设田园—“吨糖”形成的物质基础;②推广良种—“吨糖”形成的客观载体;③应用技术—“吨糖”形成的技术保障。因此,以人为本是建设“吨糖田”的最终目的;和谐共处是建设“吨糖田”的最高境界;功能开发是建设“吨糖田”的哲学归宿。  相似文献   

5.
根据现代田园庭院的特征,结合作物生长特点,以鲜食玉米为材料,对私家庭院中农作物洁净化栽培模式进行初步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与田间对照相比,表面铺设“田砖”的庭院处理玉米播种期可提早约10d,采收期提前约13d,植株性状改善,产量明显提高,且节肥省水,病虫害明显减少,非常适合在田园型庭院进行休闲种植。同时.该模式具有保温保水保肥、防止土壤板结、可多次循环利用、产品绿色安全、省工节本等特点,也具有一定的大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位于汉中平原的湖北省荆州,是我国和世界第一个茶叶专著——《茶经》的作者唐代陆羽先生的故乡,陆羽就出生在荆州地区的天门县。江河如带,田园象画的荆州,自古为盛产粮棉的鱼米之乡,天府之国。可是解放以前,这里并不生产茶叶,陆羽《茶经》上所提到的“襄州、荆州次”,这“荆州次”三个字,据说当时的荆州可能包括  相似文献   

7.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制度,是农民为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农业经济基本矛盾而自发形成的“抱团模式”。这一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制度的出现一直被视为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营制度的“第二次革命”一“承  相似文献   

8.
运用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及景观规划学中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江头贡茶生态休闲农庄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与实践,提出田园综合体模式的江头贡茶生态休闲农庄规划设计总体构架、理念、原则、要点和内容等规划新理念,并规划出"一中心·四板块·十功能区"的空间布局,从而打造江头贡茶农庄田园综合体建设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纵观中国茶文化史,茶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经济发达的朝代,茶文化亦发展。如唐、宋即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世界上第一部茶叶巨著《茶经》在唐代陆羽之手诞生,因此他被称为“茶圣”。宋代的“斗茶”之风不仅风靡全国,且传之日本。日本人民注入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日本茶道。而遍及祖国大江南北的茶馆、茶肆、茶楼、茶坊,则兴起于明末清初。以北京茶馆为例,有民族形式建筑、衬托特有的儒雅气质的“老舍茶馆”,有饮茶兼卖满汉点的“红炉馆”,有饮茶兼听评书的“书茶馆”,有开设在古刹名寺,荷塘芦丛、山凹松林、瓜棚豆架及菜圃之间的“野茶馆”,还有江南水乡的小茶馆。这些各具特色的茶馆,既是民间知识交流的载体,亦是人们身心休息和娱乐的去处,也是民事活动的场所。由于中国历史的特定性,曾有一时这些茶馆被称之为是资产阶级的小资情调,而被取消,中国茶文化走向萧条。它的复兴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兴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一度被冷落了的茶文化又再次被提及。1989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茶与文化展示周”,拉开了中国茶文化热潮的序幕。随之作为弘扬茶文化窗口的杭州“茶人之家”率先成立。作为中国第一家茶艺馆“福建茶艺馆”在福州西湖之畔的博物馆内诞生。这十五年来,茶文化浪潮是一浪高过一浪,在这股热流中,茶艺馆作为茶文化的载体,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相似文献   

10.
贾松  向天颂 《茶叶通讯》2009,36(4):51-51
从在四川成都召开的“2009第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传来喜讯:保靖县凭借黄金茶品种资源的独特优势、领导的空前重视和数据化的务实政策、茶农无与伦比的发展积极性和倍增的基地发展速度三大竞争力,被评选开授牌为“百强全国重点产茶县”。  相似文献   

11.
中江县位于四川省中北部 ,距成都95km ,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 ,全县有137万人口 ,耕地面积7.54万hm2,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农业总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5.5%,粮食生产在全县农村经济工作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种子工作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中江县的种子事业与种子公司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1988年我县被农业部首批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县 ;1991年被农业部授予“振兴农业先进集体”;1994年县种子公司被市委、市府授予“科技先进集体”称号 ;1997年被农业部…  相似文献   

12.
茶业是湖南省石门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多年来,石门县以“生态立业、科技先行、文化引路、品牌拓市”为发展战略,把茶业作为“兴农、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以主攻“有机茶、名优茶”为重点,创品牌、拓市场,建成了大基地,形成了大产业,获得了大效益,实现了大发展。石门先后被授予(认定)“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禅之乡”、“全国绿茶出口基地县”和“全国茶叶优势区域重点县”,“东山秀峰”、“石门银峰”双双荣获“湖南十大名茶”称号。茶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村经济中效益最高、潜力最大、前景最好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3.
刘碧贵,女,1939年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县、1959年7月毕业于四川遂宁农校。现为绵阳农业专科学校作物育种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四川省种子协会理事,中国发明协会会员。刘女士在小麦育种工作中做出了突出成绩,1985年被绵阳市政府记功一次,1991年被授予“绵阳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技尖人才”,1992年被授予“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荣获“科技兴绵贡献奖”、1984年、1987年和1991年被中共绵阳市委授予“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员标兵”。1985年被四川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1988年被中共四川省委授予“省优秀党员”。1983年、1985年被…  相似文献   

14.
安哲 《中国茶叶》2008,30(10):30-31
湖北省英山县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生产的“团黄”、“蕲门”和安徽的“黄芽”并称淮南三茗,被列为贡品。多年来,英山县委、县政府坚持“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茶叶抓质效”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目前,全县茶叶产业规模在全国产茶县中位居第四,在湖北产茶县中列第一,被授予“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和“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称号。  相似文献   

15.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怀化市北部,是湖南的老茶区之一。沅陵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所产的“碣滩毛尖”已成为朝廷贡茶。2001年以来,由于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茶叶产业被列为全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五大”特色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县有茶园1.445万亩,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厂14家,茶叶公司4家,有加工名优茶、大宗茶配套机械设备185台(套)。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全球咖啡产业已经进入“精品”和“4C”等认证时代。中国的咖啡产业历经60余年的规模化发展,特别是云南省近20余年的规模化种植,小粒种商品咖啡豆的质量已经被国内外客商知晓。“十二五”云南的咖啡产业进入大发展阶段,普洱和临沧两市将新增种植面积6.67万hm2。今后各种植区在生产大宗商品豆的同时,可在局部种植生产“精品”商品豆,以提升云南咖啡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7.
以国际旅游岛建设、“211工程”大学建设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为契机,突出热区、海洋、应用型、复合型和国际化特色,探讨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提出划分“热带农业产业经济与贸易”、“食品经济与管理”、“渔业经济与管理”3个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18.
曲大伟     
曲大伟,男,1948年出生于辽宁省桓仁县,汉族。1967年毕业于吉林省供销商业学校,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1992年10月开始从事外经工作。1993年结识陈源发董事长,并被委任陈特事业机构通化办事处首席代表。同年11月被聘为“陈特通化参茸特产有限公司”付董事长、  相似文献   

19.
坦洋工夫初制加工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咸丰元年(1851年),坦洋工夫首创于福安市坦洋村而得名,以其圆紧乌润、清鲜甜和、桂圆香气的特有品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而闻名海内外,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并成为英国王室特供茶。近年来,福安市为了挖掘坦洋工夫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茶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打造“坦洋工夫”品牌的政策措施,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注册“中国证明商标”,被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确认为“中国申奥第一茶”,  相似文献   

20.
李作安1958年4月出生,吉林省梅河口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主要经济作物首席专家;黑龙江省品种登记委员会经济和杂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大麦专业委员会常委会委员:大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大麦与谷类科学》杂志编委会委员。2000年被农垦总局授予劳动模范:2001年被红兴隆分局科技大会评为“十大科技标兵”之一;2002年获农垦总局“职工科技创新创效奖”;2003年被农垦总局授予“垦区十杰青年职工创新能手”:2004年被黑龙江省委授予“二次创业百面旗”(小康建设标兵);2004年底被农垦总局评为北大荒百面旗;2005年获得省政府特贴;2006年获得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