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几丁质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细胞和组织中,参与多种生理过程。研究发现许多动物、植物、微生物都可以产生几丁质酶。笔者主要对微生物几丁质酶的特性、功能及几丁质酶在植物真茵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对几丁质酶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抗病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几丁质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几丁质酶的种类和基本特性,对其在病、虫害治理中的研究现状和转几丁质酶基因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真菌几丁质酶及其在植物真菌病害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真菌几丁质酶在几丁质资源利用和植物真菌病害防治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概述了真菌几丁质酶的特性、作用机制及其在植物真菌病害防治中的作用,并对真菌几丁质酶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几丁质酶的研究历史,介绍了产几丁质酶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几丁质酶的性质、基因克隆以及在生物防治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昆虫几丁质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昆虫的几丁质防治昆虫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所以近年来几丁质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对昆虫几丁质酶的酶学特性,理化特性,基因的组织结构以及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已有诸多研究资料,本文对此进行综述,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几丁质酶在防治由真菌、昆虫及线虫等低等生物引起的植物病虫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微生物几丁质酶在植物寄生线虫病害和其它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以期微生物几丁质酶能够得到更加广泛地研究和利用,并将其应用于植物寄生线虫等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7.
几丁质是昆虫的主要组成成分,由于几丁质不存在于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中,被认为是环境友好型农药的设计靶标。几丁质合成酶B是几丁质合成路径中的最后一个关键酶,近些年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内容。根据国内外对昆虫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功能的研究,综述了几丁质合成酶B对几丁质合成的调控研究进展,包括时空表达特性、基因功能、基因在害虫防治中的研究、并对RNA干扰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伟霞  李福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196-10198
概述了有关微生物几丁质酶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几丁质酶的分类、性质、分离纯化、基因克隆与表达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几丁质酶研究的现状和最新进展,并对几丁质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几丁质酶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几丁质酶研究的现状和最新进展,并对几丁质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几丁质酶作为一种重要的病程相关蛋白,一直是植物抗菌基因工程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几丁质酶的特性、分类、生物学作用以及基因的表达调控,重点介绍了植物几丁质酶的研究应用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植物几丁质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几丁质酶与植物的抗病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几丁质酶在植物抗病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几丁质酶在体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病原物的侵染诱导植物几丁质酶活性升高和产生新的几丁质酶同工酶,这些高活性的几丁质酶或特异性的同工酶提高了植物的抗病性;构成组成型表达几丁质酶基因的转基因植物,可有效地抵抗病原物的侵袭。由于几丁质酶和病原菌的多样性及其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不同,使得各种几丁质酶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也不尽一样。  相似文献   

13.
植物几丁质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几丁质酶是高等植物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的病程相关蛋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几丁质酶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几丁质酶的特性、结构、分类、细胞学定位和功能及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用平板稀释分离法和透明圈法筛选到一株高产几丁质酶的革兰氏阳性菌NKZ-E,其单位透明圈的大小为2.11。液体培养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无菌培养滤液稀释50倍时,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抑制率达69.86%;抑菌谱的测定结果也表明菌株NKZ-E对5种供试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菌丝生长抑制率均高于50%。光镜观察发现,处理后的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丝表现不同程度的畸形,细胞彭大呈球形,说明该细菌菌株产生的胞外几丁质酶可能与病菌菌丝生长受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几丁质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自然资源,几丁质酶在降解几丁质方面有重要功能,而且在植病防治方面有重要作用。绿粘帚霉(G.virens)是生物防治中具有前途的拮抗菌。本文以胶体几丁质、细粉几丁质、葡萄糖、蔗糖为不同碳源,以KNO3、(NH4)2SO4、蛋白胨、酵母浸粉为不同氮源对绿粘帚霉F051合成几丁质酶进行初步研究,发现绿粘帚霉F051合成几丁质酶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细粉几丁质和酵母浸粉。  相似文献   

16.
用植物源病毒抑制剂多羟基双萘醛处理西葫芦后,诱导了西葫芦叶片内过氧化氢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发生变化;叶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受到抑制,酶活性降低30%;药剂处理,叶片中酸溶性胞内和碱溶性胞间几丁质酶活性相对于对照分别提高22.1%和20.1%;碱溶性胞内和酸溶性胞间β-1,3-葡聚糖酶活性相对于对照分别提高17.3%和76.6%。同时发现,叶片胞间可溶性酶活性峰较胞内可溶性酶活性峰出现的时间早;上述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药物能启动植物的一系列抗病防御反应,提高植物抵抗病原物侵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真菌病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病害。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转几丁质酶基因等方法防治真菌病害已被广泛使用。本文从几丁质酶功能、生化特性、防治真菌病害的基础、植物几丁质酶的研究历史和进展以及今后关于几丁质酶的研究动向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磷酸盐诱导黄瓜系统抗病中主要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瓜幼苗第2叶喷施75mmol/LK2HPO4溶液之后,叶片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升高,并诱导第3,4,5叶片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增强,从而抵制以后炭疽菌(Coletotrichumlagenarium)的侵入。但过氧化物酶活性仅在叶片受到直接诱导时才增强。上述结果表明,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与诱导系统抗病直接相关,而过氧化物酶活性仅与局部诱发抗病有关。喷施75mmol/LK2HPO4溶液能安全、有效地诱导黄瓜抵抗炭疽病。  相似文献   

1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xonomic status of Trichoderma spp., chitinase production in solid substrate fermentation (SSF) on four media and mycoparasitism in dual culture (confrontation assay)against four plant pathogenic fungi was studied. Seventy five Trichoderma isolates belonging to 35species have been screened. The plant pathogenic fungi used in confrontation assay were Botrytis cinerea ,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dianthi , Rhizoctonia solani and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 The SSF media contained wheat bran, crude chitin (from crab shells, SIGMA) and salt solutions. The best performing isolates in mycoparasitism tests were Trichoderma flavofuscum, T. harzianum, T.inhamatum, T. koningii and T. strigosum. Some isolates exhibiting good mycoparasitism produced chitinase in SSF only at low or medium level. In contrary there were isolates with excellent extracellular chitinase production but their biocontrol potential did not belong to the leading group.Statistical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evaluate the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