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减少化肥施用量,探索夏玉米高效施肥技术,在中高肥力大田条件下,通过设置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郑单 958进行不同施肥量及施肥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均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着施肥量和施肥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施肥量 40kg/667m2 与 50kg/667m2 处理、施肥 2 次与施肥 3 次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建议在当地中高产田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内施肥总量为 40kg/667m2,分 2 次施入:底肥施 16kg/667m2,8 叶期追肥 24kg/667m2。  相似文献   

2.
免耕抛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探讨了免耕抛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对比的效果。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不施肥和常规施肥的分别高106.23%和10.28%;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测土配方施肥的有效穗、株高、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均显著高于不施肥;除株高外,其余性状与常规施肥无显著差异。测土配方施肥的分蘖发生趋势与常规施肥一致,两者的分蘖发生数均高于对照。测土配方施肥比不施肥增效4396元/hm。比常规施肥增效730元/hm。;而常规施肥比不施肥增效3666元/hm。免耕抛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其产量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为43.97%,与目标产量的吻合度为106.15%。  相似文献   

3.
热研4号王草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旭川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533-535
通过不同的刈割频率、施肥条件和种植密度三个单因子实验,测定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分蘖数,以探索热研4号王草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对王草生物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刈割频率,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其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巨菌草适宜施肥配方,为科学获得高产经济的菌材提供科学依据。以氮、磷、钾肥为变量因子,按照测土配方"3414"原则,每个肥力因子设4个施肥水平,共14个处理,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巨菌草株高、分蘖数、节数、茎叶比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施肥会抑制巨菌草的分蘖与生长,每公顷施300kg N、100kg P2O5和200kg K2O可刺激巨菌草单株生长,其株高、节数、茎叶比和单株干重均最重,但分蘖能力中等,产量中等。每公顷施300kg N、100kg P2O5和100kg K2O可刺激巨菌草分蘖,其分蘖数、节数和鲜草产量均最高,效益最好,可作为巨菌草最佳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湘中双季稻区三要素施肥量,根据涟源市农田施肥量调查分析结果,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了双季杂交稻习惯性施肥田间试验,通过计算机分析,建立了双季杂交稻产量与三要素施肥量之间的一系列施肥数学模型,试图寻求本地区双季稻施肥的最佳施肥量方案,为湘中地区计算机模拟大田生产,指导农民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施氮量、氟、磷、钾配比、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调节效应,表明淮南稻茬小麦产量7500kg/hm^2以上施肥模式为施氮量225—300kg/hm^2,N:P2O5:K2O为1:0.8.0.8,氮肥运筹为基追比5:5,追肥中10%作分蘖肥或平衡肥,20%作拔节肥,20%作剑叶肥。  相似文献   

7.
以小麦品种云麦5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m~2施种肥10kg、分蘖肥15 kg小麦籽粒产量最高,为482kg/667m~2;不施种肥、只施分蘖肥15 kg的小麦产量次之,为475kg/667m~2。  相似文献   

8.
双季稻每公顷年产18吨稻谷的施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上等田和中上等田及中迟熟高产良种条件下,通过水稻生长前、中、后期氮素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方法比较试验,改进水稻施氮技术。结果表明,一季总氮量172.5kg/hm^2,可满足目标产量要求;水稻生长的前、中、后期施氮比例以6:3:1产量较高,并能达目标产量;前期分蘖肥以插秧后5 ̄6d适当重施氮肥,插秧后10 ̄12d轻施氮肥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和创造条件施穗肥;中期穗肥分2次施比1次施更有利于培育高产群体和  相似文献   

9.
水稻甬优12超高产群体分蘖特性及其与群体生产力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为试材,四叶一心期带蘖小苗移栽,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形成超高产( >13.0 t hm-2)和高产( >12.0 t hm-2)群体,以高产群体作为对照,对分蘖挂牌追踪,比较研究超高产群体分蘖发生成穗特点。结果表明,超高产群体分蘖产量及对总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11.53 t hm-2和87.77%,高产群体分别为10.59 t hm-2和87.40%。超高产和高产群体的分蘖利用都以一次和二次分蘖为主,一次和二次分蘖的产量均以超高产高于高产群体,超高产群体一次分蘖产量的贡献率略低于高产群体,二次分蘖产量的贡献率高于高产群体。超高产群体一次分蘖发生在第1至第9叶位,第4至第7叶位是分蘖发生与成穗的优势叶位,二次分蘖以1/3、2/3、3/3、2/4、1/5蘖位优势较强。对于高产群体而言,一次分蘖以第4至第7叶位分蘖优势较强,二次分蘖以1/3、2/3、3/3优势较强,三次分蘖发生叶位数明显高于超高产群体,但成穗率较低。超高产群体成穗分蘖的穗长、单穗重、总粒数、着[1]粒密度的平均值高于高产群体,结实率却略低于高产群体。  相似文献   

10.
杂交籼稻机械化种植的分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播期杂交籼稻机械化种植的分蘖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以F优498为材料,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 研究了早播与迟播2个处理下机直播、机插、手插3种种植方式的杂交籼稻分蘖发生与成穗特点及各分蘖穗的穗部性状。结果表明: (1) 一次分蘖群对产量贡献大且稳定, 均在58.67%~63.82%之间; 主茎对产量贡献率以机直播最高, 手插最低; 机插和手插二次分蘖群占产量比例均显著高于机直播。(2) 不同种植方式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不同, 机直播与机插分蘖发生均属一次高峰型, 手插属二次高峰型。机直播分蘖发生早而快, 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第8叶位, 其中第1~第4叶位分蘖成穗率较高, 二次分蘖成穗以第1、第2叶位为主。机插分蘖发生晚、起点低, 但比较集中, 一次分蘖群以3/0~8/0发生为主, 3/0~6/0分蘖成穗率较高, 二次分蘖群成穗以第3~第5叶位为主。手插秧田与本田均发生分蘖, 分蘖发生叶位数多, 持续时间长, 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第2、第4~第8叶位, 其中第1、第2、第4、第5和第6叶位成穗率较高, 二次分蘖群发生与成穗主要在第1、第2叶位。分蘖成穗叶位数和产量均随播期延迟而减少。(3) 3种种植方式的主茎及中低叶位一次分蘖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多, 粒大, 单穗重高; 高叶位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枝梗数和穗粒均较少, 稻穗小。机直播优势叶位为第1~第4叶位, 机插为第3~第6叶位, 手插为第1、第2、第4、第5和第6叶位, 对产量贡献率分别达70.51%、73.83%和76.81%。优势叶位分蘖发生与成穗率高, 稻穗大, 对产量贡献率高, 应优化农艺措施挖掘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稻无盘旱育免耕抛秧氮肥同量不同施肥时期和用量的小区试验表明:氮肥同量不同时期和用量对水稻无盘旱育免耕抛秧产量有较大影响,其中以分施分蘖肥、保穗肥和倒3叶穗粒肥,且施用比例为1∶2∶2的处理D最高;不同处理对秧苗叶龄和分蘖以及经济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对秧苗叶龄以处理C最大,而对分蘖和经济性状却以处理D为最好。水稻分蘖、扬花及灌浆都是重要时期,均需在关键时期应补充适量的氮肥,且穗粒肥应在倒3叶期追施。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的分蘖特性及其与群体生产力的关系,以超级稻淮稻9号和徐稻3号为材料,比较研究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栽培方式水稻分蘖发生与成穗特点及其生产力和对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稻最高,直播稻最低。机插稻和直播稻主茎和一次分蘖群对产量贡献大,尤其是直播稻,主茎产量比例达27.5%,二次分蘖群仅5%左右,而手栽稻主茎产量比例小(16.7%),二次分蘖群产量占近20%。一次分蘖群产量比例不同栽培方式间变化幅度较小,都在65.84%~67.09%之间。手栽稻分蘖发生叶位数多,且茎蘖成穗率高,单株成穗数多;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至第10叶位,其中第5至第8叶位分蘖发生率与成穗率较高,二次分蘖群以1/5、1/6、1/7发生和成穗为主。机插稻分蘖发生比较集中,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3叶至第7叶位,第4至第7叶是分蘖发生与成穗的优势叶位,二次分蘖群发生以1/4、2/4、1/5为主,但主要依靠1/4成穗。直播稻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至第5叶位,其中第1至第4叶位分蘖发生率与成穗率较高,二次分蘖发生较多,但仅在1/1、2/1、1/2有成穗,且成穗率很低。3种栽培方式均未见三次及三次以上分蘖发生。各栽培方式主茎及优势叶位分蘖群生产力高、穗部性状好,对产量贡献大,产量的85%以上来自这些茎蘖。说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是不同的,提高茎蘖成穗率,增加单株成穗数,充分发挥分蘖群的调控作用,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生产中应根据各种栽培方式的实际,应用各自配套的管理技术措施,通过肥水等的精确合理调控,促进优势叶位分蘖早发、多发,抑制无效叶位分蘖发生,提高群体质量,发掘优势叶位的增产潜力,从而实现不同栽培方式水稻的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优质酒用高粱产量及经济效益.开展了不同配方施肥试验,结果,施肥比为N:P2O5:K2O=12:8:1产量最高;肥料配比以N:P2O5:K2O=18:8:14经济效益和产量最好,配比为N:P2O5:K2O=12:12:14比例是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1施肥技巧 大白菜施肥原则是:整地重施有机肥,苗后分次巧追肥。追肥要掌握“少量多次、前少后多、分期供给”。肥后及时浇水,以达到肥水均匀,充分发挥肥效。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川西平原水田两熟区基础土壤地力与水稻产量的关系,以2个杂交籼稻为试验材料,在四川省绵竹市选取2个乡镇高、中、低不同基础地力田块进行试验,研究基础地力和施肥对水稻生育期、生长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后各地力田块水稻有效穗、穗粒数显著增加,施肥处理较CK大幅增产,增产幅度为低产田中产田高产田,高、中、低产田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为84.4%、82.0%和77.4%。试验地高、中、低产田施肥后分别增产19.8%、22.0%、30.2%。施肥处理有助于水稻提早分蘖,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及分蘖数,施肥后总生育期略微延长,高、中、低产田生育期延长程度差异不明显。高产田有效蘖数略高于中、低产田。总体上,水稻产量随基础地力的提升而升高,肥料贡献率为低产田中产田高产田,相同施肥处理下低产田增产潜力更大。从产量构成要素看,施肥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是产量提升的主因。  相似文献   

16.
针对湖南省改部分双季稻田为春玉米-杂交晚稻的种植制度,作者对稻田春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田种植春玉米的产量在6000kg/hm^2的施肥技术为:施N180kg/hm^2,P2O560kg/hm^2,K2O120kg/hm^2,并以基肥和穗肥二次施肥,即全部,P,K肥及1/2N基肥,1/2N作穗肥,穗肥施用时期,中、早熟种(叶片数在16-17片叶),在9叶全展施用增产效果较好;迟熟品种则在10-11叶施用增产效果较好。产量在7500kg/hm^2以上的施肥技术为:施肥水平应以施N225-300kg/hm^2,P2O570-100kg/hm^2,K2O150-200kg/hm^2,N素按基肥:攻秆肥;穗肥=1:1:2的比例施用为宜,攻秆肥在4-5叶全展施用,穗肥中、中熟种在9叶全展施用,迟熟品种则在10-11叶施肥。  相似文献   

17.
伊成霞 《种子科技》2023,(16):108-110
小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其产量和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小麦施肥技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小麦施肥技术实现了创新,但是有些地区的农民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沿用传统的施肥方法,导致肥料利用率下降,影响了小麦产量和品质。为此,应不断创新和完善小麦施肥技术,实现小麦减肥增效,保证小麦的品质和产量,推动我国小麦产业健康发展。文章以小麦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小麦的施肥特点和施肥原则,论述了具体的施肥技术,以期为小麦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区属粮食作物丰产区,由于长期以来偏施N肥,忽视P,K肥的配施,造成土壤中N,P,K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作物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都很低。因此1997~1998年连续两年在水稻上进行平衡配套施肥的试验和示范,以探索水稻最佳施肥方法,提高产量。1 材料和方法试验点选择在何坝乡唐堡村村民组徐安云的责任田上,面积1666.5m2,土壤为石灰岩发育的大土泥,土壤肥力中等,土旁田,该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各处理间均作田埂隔离,防止肥水渗漏,减少养分流失,1997年试验品种岗优22,两段育秧,栽插规格为(33.3+16.7)cm×16.7cm,单株分蘖4.3个。1…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稻作烟区烤烟施氮量,明确稻茬烤烟减氮施肥模式的效果,以‘云烟87’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减氮施肥模式与传统施肥模式对烤烟生长、干物质积累和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氮施肥模式有利于烤烟大田前期生长,可提高烤烟干物质积累总量5.03%,同时促进干物质向烟叶分配,有利于中、下部烟叶发育。减氮施肥模式的中部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可分别提高5.99%、5.42%、0.14%,中、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可分别降低0.37%、0.09%,下部烟叶的烟碱含量提高0.4%,提高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南方稻作烟区可采用减少基肥氮和增加追肥氮比例、基肥穴施、増施灌蔸肥、分次浇施追肥的减氮施肥模式,以减少氮肥用量,提高烟叶质量,增加烟农收入。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黔糯768生产的最大效益,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栽、施肥及覆膜方式对黔糯768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1、覆膜方式产量极显著高于露地方式,移栽产量极显著高于直播,用缓释肥进行一次性施肥和用普通复合肥做底肥,并进行1次或2次追肥,产量差异不显著。黔糯768鲜穗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覆膜移栽931.79kg/667m2、覆膜直播863.33kg/667m2、露地移栽781.72kg/667m2、露地直播731.89kg/667m2;2、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覆膜移栽、覆膜直播、露地移栽、露地直播;3、采收期从长到短依次为露地直播、露地移栽、覆膜直播、覆膜移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