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粳糯631是以皖稻68为母本、信粳64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4年参加河南省豫南粳稻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8910.0kg,比对照郑稻18号增产15.5%,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续试,平均产量9829.5kg,比对照9优418增产3.8%。2016年参加河南省豫南粳稻品种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9034.5kg,比对照9优418增产3.8%。2014-2015年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最高为6.25,感纹枯病,对白叶枯病最高为5级。出糙率83.6%、直链淀粉含量1.6、胶稠度100mm等品质指标达优质一级米标准。201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7001)。  相似文献   

2.
冈优5330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三系不育系冈46A为母本、自育恢复系信恢5330(绵恢725//银青粘/辐恢838)作父本组配的高产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11年申请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7540E,201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2010。1品种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该组合主茎总叶片17-18片,在河南省南部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45d,株高125cm,穗长25cm,每穗总粒数17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30g。  相似文献   

3.
李锋 《种子世界》2016,(10):49-50
正龙稻2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以五优稻1号为母本,龙锦1号为父本,其杂交后代经系谱选育和生态选择而育成。2004年通过杂交组合得F_0代并收获杂交籽粒;2005年将杂交种子试验地单粒种植得到F_1代;2006~2009年进行单株种植系谱选育至F_5代;2010年对已经稳定的F_5代进行种植得到F_6代,同时对抗病、抗倒伏性、产量、米质等进行检测,其中的―个优良株系决选。2011~2012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早熟组的区域试验,2013~2014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早熟组的生产试验。2015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15018。  相似文献   

4.
汤玉煊 《中国种业》2017,(11):57-58
汴稻1号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镇稻99和秋丰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水稻新品种,在河南省粳稻预备试验中,平均产量9454.5kg/hm~2,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12.1%,居试验第1位。在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中,2013-2014年平均产量9802.5kg/hm~2,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10.5%,2年均居试验第1位。在河南省粳稻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9549.0kg/hm~2,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10.8%,居试验第1位。该品种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正>"广两优18"是四川嘉禾种子有限公司用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与恢复系"R18"测配而成的杂交稻新品种,属中籼迟熟品种。201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3002。2012年在固始县郭陆滩镇示范种植,平均单产(亩)为678.13kg,最高产量为754.57kg。2013年,在固始县洪埠乡连片(百亩)种植,平均单产662.5kg;在方集、胡族、马岗、黎集等乡镇示范种植,平均单  相似文献   

6.
刘贺梅 《中国种业》2017,(12):69-70
新稻6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科研团队于2005年以新稻18号为母本、苏北9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经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为常规粳稻,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弹性强,分蘖力中等,株高105 cm,穗长18.1cm,穗粒数148.8粒/穗,千粒重25.5g,综合性状优良。于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区种植,是河南省自2012年启动豫南粳稻品种试验以来第1个通过审定的适宜豫南"籼改粳"种植的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7.
刘贺梅 《中国种业》2018,(8):102-103
新稻25系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秋粮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粳型常规水稻品种。该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45。2010-2012年参加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4-2017年在河南省沿黄稻区开展多点高产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主要介绍新稻25在沿黄稻区的高产示范表现,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丰6号由河南丰源种子有限公司于2003年以高产稳产品种豫粳6号为母本、抗病材料秋丰为父本,进行配组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广适等特性,2012年5月七届三次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编号为豫审稻2012005,适宜于河南省及周边省粳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正>塔粳3号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选育而成的粳型常规水稻新品种,组合为云粳优3号//云粳优3号/云粳4号。201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4025号。一般产量650~750kg/667m2,高产可达800kg以上。适宜云南省海拔1500~1850m的粳稻区种植。1选育经过2004年在昆明基地用云粳优3号作母本,与云粳优3号/云粳4号品系作父本杂交(F0),同年冬季在海南冬繁加代获得F1种子;2005年在红塔区黄官基地种植(F2),2006年在红塔区王大户基地种植(F3),2007  相似文献   

10.
<正>金农3优3号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院用金农3A与金恢3号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2006)。该组合糙米红褐色,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具有米质好、营养高的特点。2013年,松溪县种子管理站引进该品种作中稻试种,2014年作中稻较大面积示范种植,田间表现为株型适中,穗大粒多,产量高,综合性状好。该组合适合在松溪县及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