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德庆 《种子》2012,31(8):31-35
为研究小麦空间诱变后代农艺性状的变异规律,用系谱法对冬小麦品种兰天17号SP 1株群、SP 2系群以及SP 2显著突变系和疑似突变系后代的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它在SP1出现了2个显著的株高突变体D16和D38,其中D38在SP 2表现株高和主穗长度的分离,D 16在SP 2的株高与原品种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它在SP 3出现了株高和穗长的显著变异。SP 2疑似突变系D 69在SP 3出现了籽粒形态的显著突变。经单株选择,D 38的部分后代在SP 3或SP 4性状就已基本稳定。表明航天诱变小麦种子,可引起后代株高、穗长、穗形、籽粒形态等性状的变异;突变体可能出现在SP 1,也可能出现在SP 2或以后世代;这些突变体经过2~3个世代的单株选择,部分后代的性状就能基本稳定,小麦航天诱变后代农艺性状的变异符合诱变育种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
为通过基因突变途径创造新的小麦种质资源,在小麦苗的起身拔节期将0~50 μg/mL不同浓度的盐酸平阳霉素溶液通过叶鞘注射到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的生长点部位,其后代在株高、蜡质层、芒型、穗型、叶绿素、生育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的系统选择得到了多个稳定的变异种质系;通过对‘兰考矮早8’及两个种质系pyms-6、pyms-2基因组DNA的SSR分子标记检测,引物xgwm148、xgwm645、xgwm6、xgwm107、xgwm213、xgwm219、xgwm260、xgwm400、xgwm295检测出了较丰富的多态性DNA片段。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在小麦苗起身拔节期向小麦生长点注射盐酸平阳霉素的诱变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航天诱变对3个玉米自交系SP3株系在主要性状上与地面同源对照种子的变异情况,研究其变异规律,为其后代的选育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诱变后代主要性状的变异幅度、变异系数和平均值与对照进行对比,并对性状平均值进行差异显著性测验。3个玉米自交系SP3株系的多数性状均产生明显变异,为选择不同类型的种质材料提供了基础。其中株系株型性状变异偏植株变矮,叶面积变小,利于选择矮杆叶疏的变异材料;果穗性状变异较小,选择意义不大;而生育期和雄穗性状的变异差异较大。航天诱变处理对不同材料不同性状的诱变效果差异较大,应根据具体的育种目标选择适合的诱变材料,从中选择有利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以卫星搭载的长茄种子及其经系谱选育获得的3个优良变异株系为材料,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及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检测了茄子空间诱变后代发生的变异情况。种子发芽试验表明,空间诱变对茄子种子发芽出苗影响较大,抑制了诱变种子的萌发,推测太空环境抑制了种子活力和生长势。3个优良变异株系的RAPD标记以及聚类分析结果均表明,太空环境使茄子种质在DNA水平上发生了变异,其中优良变异株系9301A-3与对照种的相似系数最小,差异最大;9301A-1与对照种的相似系数最大,差异最小。  相似文献   

5.
黄淮麦区4省小麦种质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婷  逯腊虎  杨斌  袁凯  张伟  史晓芳 《作物杂志》2019,35(6):20-171
为明确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和特点,提高其利用效率,以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5个主要农艺性状为指标,对来自黄淮麦区4省(河北、山东、河南和山西)的263个小麦品种(系)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除穗粒数外,4个省的小麦种质在其余各农艺性状上差异极显著。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5个农艺性状中穗粒数变异系数最大,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小;4省中,河北小麦株高、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穗粒数变异系数最大;河南小麦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小,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大;山东小麦穗长的变异系数最大;山西小麦株高、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小穗数、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小穗数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可根据4省小麦种质农艺性状的变异特点筛选符合目标性状的亲本材料,同时加强种质基因库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的发掘利用豌豆辐射诱变变异后代资源,本研究分别以3种不同复叶类型豌豆为材料,通过对豌豆诱变M2代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多元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明确豌豆诱变后代产量的决定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复叶类型豌豆诱变M2的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丰富,变异系数达0.171-0.8539;且结荚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证实,不同复叶类型豌豆诱变后代选择中,单株粒数及单株荚数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均很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结荚节数是高产型豌豆形态决定因子。豌豆诱变后代单株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结荚节数,同时对百粒重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N2激光和氮离子注入对小麦一些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华 《种子》1999,(3):15-17
以粉质,中杆,无芒小麦辐36为材料,分别用N2激光,氮离子注入和Co^60-γ射线三种诱变因素处理,对第二代植株高度有影响,经前二者处理的对株高有提高趋势,氮离子注入的,二代出现高杆植株占72.6%,1焦耳N2激光处理的在二代中有45.5%是高杆,Co^60-γ射线处理M2株高明显变矮,79cm以下的单株占总株为数中46.3%,在芒性变异上出现顶芒和长芒类型,处理间诱变效果顺序为γ射线〉1焦耳N2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NMU化学诱变剂诱变的11个早籼稻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的分析,得出:NMU对株高等主要经济性状均有诱变作用,但对不同性状的效果不同。株高的变异幅度最大,其次是单株谷重,播始历期的变异幅度最小;NMU诱变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专一性,11个品种中,播始历期缩短和穗粒数增加的机率较大,千粒重增大、结实率提高以及单株谷重的增加也有一定的可能性;NMU诱变还具有高效性,能够将早熟、高产及优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解决了常规育种方法难以达到的目标; NMU诱变也具有特异性,例如在早籼26后代中出现了糯性变异株系。竹青的诱变后代出现了外观品质较优的株系。此外,还可以获得一些诸如常绿等特异型种质资源。说明:NMU化学诱变剂及这项诱变技术用于水稻育种及品种改良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氮离子注入处理棉花种子诱发M1植株第二真叶过氧化物酶同功酶(IPO)变异的遗传表现;M=IPO和农艺性状变异的频率及类型,探讨了剂量效应及IPO变异与农艺性状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M1IPO变异有些是非遗传的,M2中IPO不同酶带对氨离子注入的敏感性及最佳诱变剂量不同;氮离子注入能诱发较高频率的IPO变异及数量性状和多个性状的同时变异,可在较轻的M1损伤下获得较高的M2农艺性状变异频率,M2IPO和农艺性状变异频率与M1IPO变异频率的关系可用Y=A+BX+CX2来描述。在M2铃数和早熟性变异株中均可观察到第二真叶IPO第8条酶带,而铃重和株高变异株中可观察到第6条酶带。  相似文献   

10.
《科学种养》2008,(9):50-50
“长6878”小麦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研究人员历时10余年培育的旱作小麦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同年开始试种。据“长6878”小麦品种课题攻关组组长孙美荣研究员介绍,几年的试种显示,该品种亩穗数为50万~60万穗,穗粒为25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抗旱性能突出,抗病、抗冻性良好,丰水年平均亩产量为500千克左右,歉水年平均亩产300千克左右,适宜在全国北部冬麦区广大旱地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小麦与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创制附加系、代换系及易位系是小麦遗传改良中利用长穗偃麦草优良基因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将长穗偃麦草特异分子标记、染色体计数、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及非变性原位杂交(ND-FISH)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对硬粒小麦Langdon (AABB)与小偃麦8801 (AABBEE)的杂交后代群体进行分子细胞学鉴定,创制出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3E、6E染色体双体附加系Du-DA3E和Du-DA6E,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1E (1B)染色体双体代换系Du-DS1E(1B)以及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1AS-1EL染色体易位系Du-T1AS·1EL。创制的4个种质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均能稳定遗传,这不仅增加了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附加系和代换系的类型,还为后续利用长穂偃麦草优良基因改良小麦提供了特殊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太空诱变红小豆后代农艺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2005年利用第21颗返回式卫星搭载小豆品系95-0进行太空诱变处理,回收后种植,对后代农艺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观察研究并进行突变体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与留地对照相比,太空诱变对小豆的出苗有抑制作用,并且引起了幼苗的畸变如叶缺失、错位等现象,SP3代第二叶变异频率3.42%。太空诱变处理后小豆多种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明显增加,并且正负向变异类型都有,表明太空诱变是创造小豆变异的有效途径。在SP2和SP3代进行选择,获得了19株剑叶形突变体、7株高株突变体、102株矮株突变体、5株粒色突变体、24株大粒突变体、70株小粒突变体和27株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这为小豆育种提供了优良的材料和新种质,也为小豆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13.
离子注入技术及其在烟草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兰  段旺军  王素琴  李雪君  侯咏  孙焕 《种子》2004,23(12):58-58,60
本文简要介绍了离子注入的方法、作用机理及特点,并利用离子注入烟草种子为诱变源,分析了用离子束诱变育种中出现的各种有效变异和生物效应,初步探讨了烟草通过离子诱变处理获得改良新品种(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996年利用中国第17颗返回式卫星对高粱唐恢28恢复系种子进行搭载处理后,对其变异后代进行了田间鉴定和同工酶及RAPD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SP1代获得一个特大穗型突变体(MTR28),其后代性状分离广泛,变异类型丰富,从中获得了遗传性状稳定且具有不同特点的高产、抗病优良变异选系;(2)优良变异选系组配的杂交种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可应用于生产上组配高产、抗病杂交种;(3)空间诱变后代性状稳定时间比常规杂交后代稳定快2~4个世代,可缩短育种进程;(4)变异选系在酯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酶带种类及酶活性上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5)RAPD分析结果显示,空间诱变选系在基因组水平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高粱空间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年利用我国第17颗返回式卫星对高粱唐恢28恢复系种子进行搭载处理后,对其变异后代进行了田间鉴定和同工酶及RAPD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SP1代获得一个特大穗型突变体(MTR28),其后代性状分离广泛,变异类型丰富,从中获得了遗传性状稳定且具有不同特点的高产、抗病优良变异选系;(2)优良变异选系组配的杂交种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可应用于生产上组配高产、抗病杂交种;(3)空间诱变后代性状稳定时间比常规杂交后代稳定快2—4个世代,可缩短育种进程;(4)变异选系在酯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酶带种类及酶活性上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5)RAPD分析结果显示,空间诱变选系在基因组水平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山东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室太谷核不育小麦课题组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杂交工具与诱变处理相结合创造出特大穗突变体。该课题组于1982年利用[(Tal扬麦1号B1×757318)F_1×104—2]B_1F_3进行快中子处理,从其后代中获得大量特大穗变异,包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外源 DNA直接导入生物技术 ,将不同种属的小黑麦总 DNA导入普通小麦。可引起性状变异 ,部分变异可稳定传递给后代 ,选出的新品系植株性状发生明显变化 ,产量经济性状比原品种有明显改善。说明将小麦近缘植物的 DNA导入普通小麦的方法可创造出新种质  相似文献   

18.
果树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继实生选种和杂交育种后,辐射诱变育种也成为创造果树新种质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辐射诱变,大大提高了果树基因突变频率,而且可以产生小量突变,获得常规育种难以获得的新种质。开展果树辐射诱变育种几十年来,国内外已经创造出许多的具有优良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的果树新种质,辐射材料、诱变剂和诱变方法不断得到补充和改良,短枝型变异、早熟变异、抗性变异、无籽变异等辐射效应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地开展起来。同时,笔者认为果树辐射诱变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果树离体培养相结合是其今后发展的方向,辐射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相结合在农作物育种上有诸多成功的例子,为其在果树育种上的应用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千粒重,连续8年对普通小麦(T.aestivum)和硬粒小麦(T.durum)的正反交后代进行种质创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种间杂种优势,是实现种质创新,培育高千粒重新种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入选的319个子粒饱满度一级的株系中,260个株系千粒重超全国小麦黄淮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石4185(亲本),占入选株系的81.5%,其中,最高千粒重为61.22 g,超亲优势为46.28%;正交、反交后代在该性状上无差异,表明子粒千粒重与细胞质无关;目前已选育出抗旱、抗病、农艺性状优良,千粒重40.1~61.22 g的株系263个,可直接用于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20.
八倍体小偃麦和硬粒小麦杂交后代的染色体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育种工作中,因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和四倍体硬粒小麦等小麦近缘种属含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基因,育种家经常应用远缘杂交创制小麦育种中间材料。本研究应用FISH、GISH、Mc-GISH技术检测了八倍体小偃麦和四倍体硬粒小麦杂交的后代材料,结果表明:山农20和四倍体硬粒小麦的杂交后代中,D组染色体显著优先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染色体传递到子代中;中3和中4与四倍体硬粒小麦的杂交后代中,D组和中间偃麦草染色体从1~14条随机传递到子代中;所有材料中仅从山农20和四倍体硬粒小麦的杂交后代中筛选出3份稳定的代换系,对其中的2576-1代换系进一步分析证明,是十倍体长穗偃麦草染色体代换了1D染色体并确定该材料抗条锈病,可以作为育种材料,也为异源新种质的创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