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园科学间作的基本形式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桑园间作大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铜山县地处苏北,环绕徐州,其蚕桑产业主要分布在棠张、单集、张集和刘集等乡镇,其桑园多为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所栽,品种多为湖桑32,部分桑园由于各种原因而老化。铜山县结合老桑园改造,在市蚕桑指导所的技术指导下,设计出一种新的桑园间作模式,从2003年开始,在单集、张集和大许等乡镇陆续推广1000余亩,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密植桑园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全  温明路 《四川蚕业》2007,35(4):37-37,36
密植桑园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植桑形式,它是通过适当增加栽植密度,达到速效、高产的目的。桑树栽植技术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成活率的高低,而且影响到桑茁的生长及新建桑园的产量,因此,必须正确掌握栽植技术,努力提高成活率,促进桑树生长。1选择适宜的植桑地块土壤是桑树生长的基础。用于植桑的土地,在栽植前要进行深翻改土,加速土壤熟化。加深松土层,加速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肥力,为桑树生长提供良好条件。植桑地块应尽量远离一些厂矿及砖瓦厂。因为这些厂矿排出的废气容易污染桑叶,蚕儿食下被污染的桑叶后,易引起中毒。2桑苗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劳力等原因,桑园中施有机肥的数量越来越少,普遍单施化肥,甚至偏施氮肥,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变差,桑叶产质量明显下降。为此,在桑园中间作紫云英并加上省力化技术,不失为一条桑园增肥途径。紫云英俗称草籽,是冬季绿肥的一种。它的抗性为:耐湿性强、耐寒性较强、耐旱性和耐瘠性较弱;其地上部分开始死亡的气温为-5℃至-10℃;适宜的pH值为5.1至7.5;适宜的土壤质地是砂壤土至重壤土;不耐盐;适应的自然区域是淮河、秦岭以南直至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冲积土壤的水稻田;其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5℃至25℃。根据以上紫云英的生物…  相似文献   

5.
桑园间作黄芩,每667m~2桑园可增收3 000元以上。介绍了陇南地区间作黄芩的生产经验,总结提出桑园套种黄芩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桑园通过间作地黄,掌握地黄种植技术,每667m2桑园可增收2000元以上,能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桑园产出率。  相似文献   

7.
东台市富东镇有桑园1000 hm2,从2003年以来,该镇逐年对约270 hm2的低产桑园进行了抱根嫁接更新.主要技术环节如下. 1精选穗条 3月上旬,将生长旺盛、丰产、抗逆性强,叶质好,发芽早,硬化迟的育71-1品种桑留作采穗母树,选取一年生冬芽饱满,充实完整,无侧枝,无冻害,无病虫害,以及粗细适当的枝条作为嫁接穗条.  相似文献   

8.
殷庆委 《江苏蚕业》2007,29(3):34-34
<正>睢宁县现有桑园4600hm~2,全年发种10.62万张,每667m~2发种1.52张,产茧60.8kg,产值2016元。老桑园经济效益比同年成龄桑园亩效益低近千元,667m~2产茧、产值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老桑园面积较大,上世纪80年代栽植的桑园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挖除老桑更新桑园,见效慢、桑苗价格高,每亩需要桑苗成本500~600元,蚕农接受不了。我们于2005年春在睢城镇石土庙村刘一组用嫁接体套栽更新桑园2330m~2。根据调查,嫁接成活率为74%,每667m~2成活1852株,嫁接苗有效条4510根,有效条长6300m,产叶量625kg,老桑留条1700根,有效条长2400m,产秋叶255kg,晚秋养1.5张,产茧57.2kg,套栽嫁接体更新老桑园当年基本成园。  相似文献   

9.
徐天跃  陈继久 《四川蚕业》2004,32(2):25-26,24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桑树栽培技术除投产桑高产优质外,同时能够在桑树建园上将育苗、栽植、嫁接、养形综合配套,做到省工、省本、快速,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现结合生产实际,对快速建园技术各环节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0.
密植桑园间作大蒜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金全 《北方蚕业》2008,29(4):59-59
近年来,随着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的稳步实施,密植桑园发展十分迅速。过去,在提高桑园单位面积效益方面,各地都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创造出了“桑-菜”、“桑-药”、“桑-菌”等成功模式和经验。我们立足当地资源和发展“三蒜”(蒜苗、蒜苔、蒜头)产业的优势,进行了密植桑园间作大蒜的探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年桑园养鸡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总结出秦巴山区桑园养鸡关键技术,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缩短育苗周期,降低桑园栽植成本,提高嫁接成活率,我们推广了嫁接体一步成园技术。现将主要做法阐述如下:   1 温床嫁接技术   1.1 苗床设置 苗床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预留栽桑地的田间或地头,土坑的宽窄按薄膜而定,长短多少按嫁接体数量、地势条件而定。一般667m2栽1800株的桑园,须备嫁接体2000个,筑苗床15m2。苗床深度20~25cm为宜,床底要平,东西做床,南低北高,便于采光。   1.2 剪取接穗 一般在嫁接前15~20天进行,每万株砧木须准备穗条80~100kg,剪下的接穗应剪去侧枝,将基部整理打捆,存放在避风、阴凉、高燥、保湿的地方,四周用稻草或塑料薄膜覆盖。经贮藏减重7%~10%,枝条微起皱,削面渗出的树液稍慢,呈珠状,这种枝条含水量适中,嫁接成活率高。   1.3 制营养钵 营养钵为直径8cm,高12cm的园桶形农膜,底部有小孔可渗水,分可降解塑料和非降解塑料两种。(和烟叶营养钵通用,1000个/元左右)内袋细干粪、碎土、细黄沙各占1/3的基质。   1.4 嫁接方法 春季气温转暖,地温升至5℃树液开始流动。达到10℃以上即可开始嫁接,这时,砧木的形成层细胞分裂旺盛,皮层易于捏开,便于插入接穗,而且接后伤流小,愈合快,成活率高。实践证明,一步成园最好采用袋接法,须严格把握削、剪、插、装(袋)、壅五个步骤,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最适宜期。   1.5 上床 苗床做好后,先撒一层营养基质,浇足水阴处放好待用。装钵的基质应掌握好湿度,一捏成团,一摔散开为宜,接好装好壅好,挨紧放入温床,然后再撒一层基质,覆盖穗头1~2cm。最后床面上搭成弧形拱架,盖上薄膜即可。棚内需保持一定的温度,也可用双层薄膜,即在床面上先盖一层地膜。  相似文献   

14.
1.定植实生桑苗:按行距1.7~2.0m,株距12~16cm的要求开挖定植沟,从12月初开始挖实生桑苗并选用粗壮实生桑定植在沟内,定植深度以桑苗青黄交界处比地面低2厘米为标准,用细土踏实,不要剪去苗干。  相似文献   

15.
杨广松 《四川蚕业》2006,34(1):24-25
桑园间作绿肥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少工省力。效益高的持续增产措施。也是广辟肥源。解决桑园有机肥不足的主要途径。它既可缓解或解决桑园高产与缺肥的矛盾。又能改良土壤。培护地力。比施等氮量的有机肥节省成本75~80%。且就地种植与施用。效果很好。因此应积极宣传和推广。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据资料介绍:间作绿豆一般亩产鲜草1000kg以上,若按1000kg计算,则含氮5.2kg。磷1.2kg。钾4.5kg。  相似文献   

16.
提高桑园间作效益的组织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安县西场镇是全县蚕桑生产重点镇之一,全镇现有桑园面积14246亩,近1万农户栽桑养蚕,近年来全镇蚕茧收超4000万元,该项是全镇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为进一步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发挥蚕桑产业优势,2002年至2006年,镇政府号召广大蚕农在秋末冬初于桑园内间作青豌豆、榨菜等蔬菜,4年累计推广面积45000亩,间作物总收益达3800多万元,年平均亩收入840元,约占蚕茧收益的25%,有效地提高了桑园单位土地面积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了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土壤选择、贝母选种、桑园整地以及贝母的定种、管理和收获等方面,总结了桑园套种贝母种植技术,为泾县蚕桑综合利用提供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介绍一种新的桑树嫁接体营养钵育苗快速成园技术,该技术建桑园成本低,成活率高、成园早、见效快、综合效益高。  相似文献   

19.
低产桑园大多是缺株较多、树龄衰老、条数较少、品种不良、病虫危害等原因造成的,改造低产桑园是提高桑叶产量、稳定蚕桑生产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分析桑园老化低产的原因,提出改造的措施和改造后的桑园管理办法,有效实现提高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镇巴县地处汉中市最南端的大巴山腹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带,平均海拔1234m,年平均气温13.8℃,年降水量1250ml,无霜期237天,具有发展蚕桑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09年镇巴县被列为“东桑西移”项目工程蚕桑基地县,2010年在镇巴县大池等5个乡镇低改、新建桑园667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