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加快种植业品种结构调整,加快优势农产品区域建设,提高我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河南省实施(种子法)办法》以及农业部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办法,结合我省品种现状、生产实际,现将我省2006年春夏播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依据我区、周边省区小麦秋苗病虫发生情况及各区域测报站病虫越冬基数调查情况,结合历史资料和2006年长期天气预报,对2006年我区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分析如下:1.小麦条锈病:预计在阴湿、半阴湿山区中度偏重流行,卫宁灌区中度流行,卫宁以北及干旱山区中度偏轻流行。发生面积2 相似文献
5.
根据病虫越冬基数调查、冬小麦品种布局、长期气象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06年甘肃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呈中度偏重发生趋势,具体预报如下:一、预报结论小麦条锈病:陇南、天水及中部阴湿晚熟麦区大流行,陇东中度偏重流行。全省流行面积900 ̄1100万亩。小麦白粉病:全省中度流行 相似文献
6.
7.
根据病虫冬后基数、早稻品种与耕作栽培、水肥管理以及上半年天气趋势预测等情况,结合病虫发生规律及其历史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早稻病虫害重发生,相似于去年,明显重于常年。重发生的病虫有:二化螟、穗瘟及稻飞虱。 相似文献
8.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管理办法》自2017年5月1日实施以来,为河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推广作出了积极贡献,加快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为全省“四优四化”的大力推进,起到了品种源头把关作用。分析和总结了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上的一些主要做法及经验,为种业管理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品种试验与审定、淘汰状况分析近几年,河南省每年安排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大豆、西瓜、油菜、马铃薯9种作物品种试验超过1300个,试验点次超过700个,其中预备试验品种超过800个、试验点次约200个,区域试验品种约400个、试验点次超过300个,生产试验品种超过90个、试验点次超过180个。小麦品种从预备试验选入第1年区域试验品种的通过率20%, 相似文献
10.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的实施是我国品种管理的重大改革,河南省深入简政放权,响应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积极登记适合河南省发展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3年来,河南省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登记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数量和质量有所提高,全省工作人员也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积累经验,推动登记工作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导语:为进一步做好对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正确选择和科学利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加快优良品种推广,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专家筛选了一批春夏播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本刊现予刊登。 相似文献
13.
导语:根据《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现将2012年河南省第二批主要农作物审定品种目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15个工作日(自2012年11月15日至2012年12月5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 相似文献
14.
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推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种子法的规定、推广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技术特征和我国现行的农村管理体制,提出采用爆发型方式区域化推广新品种、并实施产业链运作的推广模式。运用本模式将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进一步提高新品种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介绍了2014年春夏播农作物(玉米、水稻、棉花)种子使用、市场运行及期末库存情况。根据2014年杂交玉米、水稻、棉花及大豆制种面积、长势,预测了产种量。针对冬小麦、冬油菜种子2014年收获情况,分析了2014年冬小麦、冬油菜秋播供种形势。 相似文献
18.
摘要:介绍了2013年主要农作物制(繁)种计划并预测了库存种子量。针对2012年秋季冬小麦、冬油菜繁(制)种情况及2013年2月末商品种子库存量,分析了2013年主要农作物种子供需形势、主导品种及价格。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做好对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正确选择和科学利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加快优良品种推广,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省种子管理站组织有关专家筛选推荐一批春夏播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请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利用,并通过新闻媒体、科技下乡等形式向农民朋友广泛宣传,引导农民正确选好种、用好种,以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河南省对主要农作物的审定标准进行了修订。本文统计分析自新标准实施以来河南省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审定新品种的变化。发现随着试验渠道增加和审定品种类型多元化,审定品种的数量快速增加,联合体试验渠道审定的品种占比增大,企业已经逐渐成为育种的主体;此外,品种审定更加注重品种的优质安全高效,一批抗病性强、品质优、适宜机械化和特殊专用品种通过审定,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