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关岭县培育了大量的森林资源,为了使得中幼林密度适中,提高林分综合效能,并且一定程度上防治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本文研究了关岭县的森林资源,提出了中幼龄林的抚育模式。其最终的抚育模式确定为在郁闭度在0.8以上的国有中龄林进行抚育间伐,共有15公顷;灌、草总盖度在40%以上,目标树受到萌芽条、非目的树、灌木、杂草压制严重幼龄林林,进行割灌除草,面积为655公顷。  相似文献   

2.
刘秀媚 《绿色科技》2021,(7):145-148
在高峰林场长客分场营造了22 hm2桉树+大叶栎混交林试验林,对照林分为大叶栎纯林,面积7.7 hm2。9年林分的监测数据显示:试验林分中,桉树平均胸径17.6 cm,平均高21.8 m,蓄积量159.649 m3/hm2;大叶栎平均胸径21 cm,平均高17.1 m,蓄积量133.330 m3/hm2。对照林分大叶栎平均胸径15.5 cm,平均高18.6 m,蓄积量198.871 m3/hm2。桉树+大叶栎混交林在林地空间利用、林木质量、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均表现良好。探索总结了桉树+大叶栎混交林营造的技术要点,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福建林业科技》2022,(1):76-80
2016年11月,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洋口国有林场对14年生的杉木人工纯林进行间伐,设置2个保留密度(900、1200株·hm(-2)),并于2017年3月在杉木人工林林下混合套种闽楠、火力楠、木荷、观光木4种乡土阔叶树种,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下杉木和4种阔叶树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动态。经连续3 a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和观光木地径增长量、苗高增长量及冠幅增长量显著高于木荷和闽楠。杉木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并于2017年3月在杉木人工林林下混合套种闽楠、火力楠、木荷、观光木4种乡土阔叶树种,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下杉木和4种阔叶树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动态。经连续3 a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和观光木地径增长量、苗高增长量及冠幅增长量显著高于木荷和闽楠。杉木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处理下套种的4种阔叶树地径生长增量、苗高生长增量、冠幅生长增量明显大于间伐保留密度1200株·hm(-2)处理下套种的4种阔叶树地径生长增量、苗高生长增量、冠幅生长增量明显大于间伐保留密度1200株·hm(-2)处理,表明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处理,表明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对杉木中龄林林下阔叶树的生长更为有利。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对杉木中龄林林下阔叶树的生长更为有利。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下杉木平均胸径和树高增量较大,但蓄积量增量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杉木中龄林近自然经营下的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垦复与砍灌措施对毛竹林生长和竹林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安徽霍山县开展了林地垦复和砍灌措施对毛竹林生长和竹林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连续3年监测结果表明:垦复处理的林分平均胸径、1~2年生竹胸径、1~2年生竹比例、立竹度等指标分别为9.88 cm、9.96 cm、44.30%、2 918株/hm2,分别比对照提高3.67%、5.29%、8.45%、450株/hm2;砍灌处理的林分平均胸径、1~2年生竹胸径、1~2年生竹比例、立竹度等指标分别为9.82 cm、10.67 cm、27.26%、3 293株/hm2,分别比对照提高3.81%、6.17%、23.29%、475株/hm2。研究表明,抚育措施可促进毛竹林生长,优化竹林结构。  相似文献   

5.
生态疏伐对华北落叶松林分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抚育对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都具有极大作用。为了解抚育对华北落叶松林分结构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承德市第三乡林场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生态疏伐前后的林分结构、径阶分布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生态疏伐后林分平均胸径增加2.1cm,平均树高稍有变化,林分密度从疏伐前的1 365株/hm~2下降到900株/hm~2;生态疏伐前,直径分布曲线呈左偏,6~16径阶林木数量占总数的42.6%;疏伐后,6~16径阶林木株数占总株数的21.3%,直径分布稍向右偏,更趋于正态分布;疏伐后,林下物种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有所增加,Pielou均匀度指数在1号、4号、5号样方内有所下降,2号、3号样方内呈增加趋势,且3号样方的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涨幅均最大,分别比抚育前增加了0.373、0.834和0.203。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海南霸王岭林区的热带天然次生林抚育技术试验,了解抚育对次生林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对30个热带天然次生中龄林(60年)固定样地(50 m×50 m)进行抚育前后的森林调查数据,利用配对t检验、非维度多尺度标定(NMS)和指示种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群落物种组成、指示种、优势种和群落径级结构在抚育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抚育后群落上层物种(胸径≥5 cm)和下层(1 cm≤胸径5 cm)个体密度显著减少了24.9%和59.9%,胸高断面积显著减少了13.1%和54.9%。抚育前后上层和下层树木径级分布结构均没发生显著变化,但呈随径级增加抚育比例减小的趋势。与抚育前的群落物种相比,抚育后的次生林上层和下层的物种组成无显著变化,上层树木物种密度减少了15.1%,但物种丰富度(排除密度效应后的物种密度)和香农指数无显著变化。抚育对下层树木的影响更加显著,其中,物种密度、物种丰富度、香农指数显著减少了40.3%、15.1%和11.1%。经过抚育后,上层指示种多度平均减少了85.6%,优势种多度平均减少了6.4%;下层指示种多度平均减少了85.9%,而优势种多度平均减少了35.1%。[结论]通过中幼林综合抚育措施,热带低地雨林次生林中短寿命先锋种数量显著减少,降低了抚育后先锋种对保留目的种的竞争强度,从而为加快热带次生林的生态功能恢复和实施森林经营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森林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针对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不同树种和龄组的碳储量、碳密度进行研究,以掌握其碳汇功能。结果表明,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碳储量为4 076.74万t,以阔叶林和混交林为主,龄组以中幼林为主;平均碳密度为35.53 t/hm2,软阔类、硬阔类和针叶混交林平均碳密度较高;随着龄组增加,碳密度呈增加趋势;碳汇为447.24万t/a,以中幼林的碳汇为主,乔木林单位面积碳汇为3.7 t/hm2·a。随着公益林的保护建设和植被恢复,森林将持续地发挥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8.
杨庆平 《绿色科技》2023,(19):113-116
为分析主伐择伐保留、套种栽植密度对成熟杉木林下套种楠木林分生长量的影响。于2015年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开展试验研究,选取立地条件相近的26年生成熟杉木纯林进行主伐择伐,保留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600、750、900株/hm2,于2015年1月在林下套种2年生楠木,套种密度分别为1200、1050、900株/hm2,并设置主伐择伐保留900株/hm2,杉木不套种楠木的对照组,于2023年3月对林分生长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主伐择伐保留杉木密度600株/hm2、林下套种楠木1200株/hm2时主林层杉木、亚林层楠木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立木材积高于其他密度处理和对照组(P<0.05);主林层杉木单位面积蓄积随主伐择伐保留密度增加而增加,亚林层楠木单位面积蓄积随择伐保留密度增加而减少,但各处理间总单位面积蓄积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成熟杉木林,主伐择伐保留密度增加后,对杉木及林下套种楠木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但是林分生长量未有显著变化,考虑原因可能是...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合理的间伐强度和具体的抚育措施,对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林木生长的指标胸径和蓄积量均呈上升后平缓的趋势;平均胸径的生长量变化依次为,间伐强度40%>间伐强度60%>间伐强度20%>间伐强度0;平均蓄积量的生长量变化依次为,间伐强度60%>间伐强度40%>间伐强度20%>间伐强度0。通过综合分析抚育的效果,保留蓄积为90~145m3/hm2(间伐强度40%~60%)的样地内抚育效果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0.
按照分类经营的方法,对低产毛竹林进行改造。经过3年培育,立竹密度从原来的1950株/hm2提高到3750株/hm2,增加了92.3%,胸径从原来的平均7.60 cm提高到11 cm,增加了44.7%,投入产出比为1:2.6。探索了一套毛竹林丰产高效栽培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1.
姚凯 《中国林业》2011,(17):50-50
抚育间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林分的生长量和林木质量。随着树龄的增大以及林木的生长,原有的营养空间已不能满足林木的要求,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量下降,尤其是胸径生长量明显下降时,就应该进行首次抚育采伐。抚育间伐起始期的确定,是抚育采伐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抚育间伐起始期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林分密度、林木的生长状况等因素。抚育间伐起始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毛竹天然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生长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空间利用比较合理,群体结构相对稳定,其中8竹1杉1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较适中,分别为1 970株/hm2和10.8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以及竹叶面积、叶面积指数等因子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1.7%、118.5%和130.5%以及111.4%、111.4%;7竹3杉+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次之,分别为1 542.2株/hm2和10.1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4.7%、107.8%和100.0%,叶面积指数与纯竹林相差甚小,竹林生长良好,体现了冠幅与胸径、林分密度之间的密切相关规律。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各种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其中4竹4松1杉1阔混交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最大,为6 861.2 m2/hm2,是纯竹林的17.48倍,对光利用率较高,生产的物质较多。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 auriculiformis)适宜的造林密度,设置2 500、2 222和1 667株/hm23个造林密度,开展不同密度造林试验,造林后6年内定期调查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调查和计算6年生林分的保存率和蓄积量,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存率和蓄积量均影响显著。6年生时,平均树高在1 667株/hm2密度林分中最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在2 222株/hm2密度林分中最高。随林龄增加,各密度林分的树高和胸径年净增长量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单株材积年净增长量均呈上升趋势。随林分密度增加,保存率呈下降趋势,蓄积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单株材积受造林密度影响最大,保存率影响最小。作为纸浆用材林,可选择2 222株/hm2造林密度,该密度林分的蓄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林林分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24块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的林木径级结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林林木径级呈现出小径级木(612cm)所占比例较大,大径级木(2612cm)所占比例较大,大径级木(2636cm)及特大径级木(≥38cm)所占比例较小,而且低海拔、低密度下样地林木径级结构呈现不规则状分布;随海拔高度和密度的增加,林分内小径级木所占比例大体呈逐渐增大,大径级木及特大径级木所占比例逐渐减小的趋势,林木径级结构均呈现反J型分布;对林木径级分布状况采用线性函数拟合,三次函数能很好的拟合呈反J型分布的林木径级结构;林木平均胸径与密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3,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平均胸径与海拔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18,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大强度抚育对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大强度抚育条件下,通过林分层次结构、各层次林木胸径结构、树高结构及其林木分布格局等指标研究林下天然更新状况,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在22a、32a时分别进行株数强度50%和40%的下层抚育,后经20a天然更新(林分年龄52a),林分形成明显层次结构,分为主林层、演替层及更新层,整个林分林木胸径、树高结构均呈多峰分布,其中主林层、演替层林木胸径和树高结构均呈单峰山状分布,更新层林木胸径和树高结构呈多峰分布,各林层平均胸径分别为23.2cm、12.6cm和3.1cm,平均树高分别为18.4m、14.5m和2.8m,而对照标准地胸径、树高结构均呈单峰分布,平均胸径、树高分别为18.6cm及17.9m;主林层、演替层各层林木空间分布呈均匀分布,密度分别为840株/hm~2和1 125株/hm~2,更新层林木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密度为675株/hm~2,对照样地林木空间分布偏向均匀分布,密度为1 605株/hm~2。  相似文献   

16.
人工杉木中幼林经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杉木中幼林经营以林分密度调控为主,当小径木的比例达到30%,自然整枝高度达1/3,郁闭度达到0.8以上时为间伐的起始期,根据培育目标确定间伐强度及间隔期,间伐采用下层抚育法进行间伐,效果明显,在16立地指数条件下,同样的造林密度,12年生林分,间伐强度为46.9%,间伐后平均胸径在20.48cm以上。未间伐的林分平均胸径为15.5cm;每公顷蓄积高于未间伐的5.2%,间伐蓄积97.93m^3,增加蓄积124.02m^3。  相似文献   

17.
林下植被抚育是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关键环节。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广西区直林场开展桉树林下植被抚育现状的调查,对林下草灌保留、除草方式、除草剂使用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各林场通常采取人工和除草剂两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桉树林下植被抚育;第一年抚育1~3次,第二年至第四年抚育0~1次,采伐前抚育1次;林下植被抚育时草灌保留高度在10~20 cm以下,部分林场林下灌木保留10%~30%;抚育成本675~1 275元/hm2;使用的除草剂主要是草甘膦、草舒、草乙疏等,均含有草甘膦成分,施用量为7.5~18.75 kg/hm2。采取多样化的桉树林下植被抚育方式,以平衡桉树生长和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关系,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8.
抚育间伐对杉木胸径、树高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以抚育样地和对照样地为一组,在湖南省范围内设置了8组共16个样地,包括杉木中龄林和近熟林,连续4年观测其胸径、树高的生长情况,分析抚育对杉木胸径、树高生长的影响,对抚育成效进行评价,以期为进一步做好森林抚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抚育样地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量明显大于对照样地。抚育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年生长量B1(苏仙区)最高,达1.7cm·a~(-1),林分平均胸径年生长量排序为B1(苏仙区)A1(攸县)D1(金洞区)H1(岳阳县)C1(苏仙区)G1(岳阳县)E1(金洞区)F1(泸溪县);林分胸径年均生长量抚育与对照差值以D(金洞区)最大(0.45 cm·a~(-1)),F(泸溪县)最低(0.07 cm·a~(-1))。抚育对杉木的胸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平均抚育效益达到47.7%。抚育效益最高的金洞区样地,抚育效益大于70.0%,抚育效益最低为攸县样地,抚育效益不足10.0%。中龄林的抚育效果明显好于近熟林。2)抚育样地与对照样地林分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差异不大。林分树高年均生长量抚育与对照差值B(苏仙区)最大(0.12 m·a~(-1)),D(金洞区)最小(-0.03m·a~(-1))。总体上,抚育间伐对杉木树高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大,平均抚育效益只有14.5%。  相似文献   

19.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掌握森林生态特征的重要手段,对森林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基于第七次(2002—2007年)、第八次(2007—2012年)和第九次(2012—2017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云南数据,采用森林生态连清体系和当量因子指标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保育土壤、林木养分固持、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和净化大气环境5个功能17项指标进行物质量和价值量评估,分析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乔木林中不同龄组及林种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云南省2007、2012和2017年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9 097.06亿元、9 334.74亿元和10 266.34亿元,为云南省当年生产总值的1.91、0.88和0.63倍。乔木林和竹林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均大于4.43万元/hm2,高于疏林和灌木林(3.87万元/hm2和3.73万元/hm2)。乔木林中,不同龄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表现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不同林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表现为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  相似文献   

20.
为完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高效栽培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施肥、造林密度和种植穴规格3个因素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以期获得杉木高产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和施肥条件是影响杉木早期生长的关键因素,种植穴规格影响不显著。不同区域的最优栽培技术组合略有不同,融安县和融水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3B1C3,即造林密度1 666株/hm2,种植穴规格40 cm×40 cm×40 cm,施用基肥+追肥;全州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1B2C2,即造林密度2 500株/hm2,种植穴规格50 cm×50 cm×50 cm,施用基肥;南丹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1B3C3,即造林密度2 500株/hm2,种植穴规格60 cm×60 cm×60 cm,施用基肥+追肥。经综合分析,杉木造林密度宜选择1 666~2 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