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石油烃胁迫对连翘、大花水桠木、紫穗槐栽植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石油烃胁迫下,三种植物栽植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变化。在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土壤中细菌数量的变化规律为:中等浓度石油污染土壤中最高,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中最低;种植连翘和大花水桠木的污染土壤中细菌数量高于紫穗槐;在种植120天时细菌数量最高。土壤中真菌的变化规律和细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文章开展了连翘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模拟试验。研究发现,不同程度的石油胁迫均对连翘生长造成了影响,且污染越严重影响越大。此外,连翘对不同石油污染水平土壤中的石油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中度污染、轻度污染、重度污染,降解量由高到低依次是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石油污染程度日益加重,为达到高效修复石油污染的目的,将筛选出的两株石油降解菌2#、3#进行复配,构建复合石油降解菌,并对两株石油降解菌进行组合后降解石油的效果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了菌株的最佳复配比为2∶3,此时复合石油降解菌的石油降解率可达到62.66%,相比于单菌株石油降解率,复合菌降解石油的效率提高了约32.46%。实验结果表明:复配后的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均优于单菌株,为进一步采用石油降解菌进行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石油产业迅猛发展,随着对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发的土壤石油污染问题尤为严重,既危及到农作物生长,又威胁到生态环境。阐述了土壤石油污染的成因及危害,列举了几种土壤石油污染修复技术,通过以某油田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相关试验,着重研究了土壤石油污染的修复效应。结果表明:土壤中石油污染物含量越高,植物发芽率、株高和生物量的下降趋势越明显,对比发现黑麦草和高羊茅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和修复潜力,而紫花苜宿和沙打旺受石油污染的影响最为直接。就不同植物对土壤石油污染的修复效应而言,6种植物均表现出促进土壤修复的作用,在0.5%污染程度下,柠条和沙打旺更适用,在1%污染程度下黑麦草、高羊茅、冰草更为适用。据此,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及策略,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江苏某原油管道泄露石油污染土壤开展了修复治理工程,修复土方量共计4902.5m3,工程采用异位生物修复对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所用生物修复药剂为森诺公司自主研发的营养盐。工程结果表明:对于该项目初始浓度约为45000mg/kg的石油烃污染土壤,通过森诺自研发营养元素刺激土著菌的生长,在适宜条件下,土壤中的石油烃能够达到项目的修复目标值(≤4500mg/kg)。工程项目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降解最优条件为:药剂投加比为2%,pH值为中性7,含水率为35%,降解时间为90d;增加药剂投加量和降解时间能提高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在土壤含水率为20%~50%或pH值为6~8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土壤含水率和pH值会抑制生物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6.
采用土著菌群、无机盐、向日葵进行了石油烃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石油烃降解率达到了76.3%,土壤石油类含量由5621.6mg/kg下降至1332.3mg/kg,为石油烃污染土壤治理提供了生物联合修复的实验数据支撑,该技术是土壤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绿色、经济、环保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针对不同重金属污染土壤类型筛选植物修复材料,是目前土壤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查阅文献梳理分析了我国典型修复植物的修复特征,从超积累植物、速生乔木、农作物三方面进行对比,探讨其优劣性;进而,结合毛竹的野外耐性、生长特性、使用范围三个方面的特质,探讨了毛竹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文献分析的手段集中考察了我国今年对毛竹的研究热点,从而提出了毛竹作为修复材料的研究前景与方向,希望能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公路两侧土壤-植物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影响,特别是对其两侧的土壤—植物的污染,污染物来源于公路施工、人类活动以及交通营运,主要是交通营运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以及重金属,它们对公路两侧的土壤—植物造成严重的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可以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目前,针对公路两侧土壤—植物污染的现状,提出各种防治方法,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植物修复和公路绿化。由于重金属污染物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被微生物降解,进入土壤的重金属绝大部分被土壤固定等自身的特点,使得植物修复效益低。绿化带是防治公路两侧土壤—植物污染的很好措施,但由于土地资源、经济水平、自然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制约而限制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绿化带建设的规模、模式、树种的选择以及多样化是公路绿化带规划和建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包括城市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的普遍性,重金属污染存在显著时空差异性,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于城市大气污染水平依赖性,以及城市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特征.介绍了目前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固定,植物萃取,植物挥发和根系过滤.同时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未来方向提出了初步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重金属污染有害人类健康,影响环境质量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的净化污染土壤,维持可持续的对土地的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问题之一,利用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保护环境是当今的热点课题。本文就利用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原理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植物选择技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树木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树木修复的相关内容,重点介绍树木在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与传统的修复技术想比,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具有运作费用低、易于管理与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和易为大众接受等优点;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不足之处亦日益凸现:植物生物量小、生长缓慢、通常只对单一污染元素积累或超积累等.随着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树木修复技术被应用到污染土壤的修复,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将木本植物用于植物修复将是今后污染环境修复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将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更多的选择.为更好地利用木本植物修复污染环境,今后的研究还应注意加强国内优良树木修复材料的筛选及国外优良树木修复材料和技术的引进;加强有机物污染土壤树木修复的研究;加强树木修复技术与其他修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以提高污染环境树木修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孤岛油区石油-重金属复合污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在不同时期的脱氢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石油烃含量,研究了微生物在石油-重金属复合污染盐碱土修复过程中降解石油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能促进石油烃的降解,60d后,添加降解菌的实验组和未添加降解菌的对照组石油烃平均降解率分别为45.60%和17.57%。加菌的实验组微生物活性高于对照组,15d时土壤脱氢酶活性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25.98%,微生物生物量碳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43.76%。  相似文献   

13.
[目的]虽然已有研究表明植物-白腐真菌联合修复是一种更高效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修复策略,但目前尚不清楚接种白腐真菌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后者与根际PAHs降解菌的生长和PAHs的生物降解密切相关.基于此,我们开展PAHs污染土壤中接种白腐真菌对植物根际土壤代谢组的影响研究.[方法]在温室中设置了 PAHs污...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桑树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潜力,以工业区周边桑树及与之对应根基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样品中Mn、Ni、Zn、Cd、Hg、Pb、As、Cu、Cr等9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分级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解析,分析桑树中不同元素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计算桑树的富集、转运系数分析桑树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潜力。结果表明:城郊工业区土壤中Mn、Ni、Pb元素处于清洁状态;Zn、Cd、As、Cr元素处于轻度污染水平;Hg元素处于重度污染水平。区域土壤重金属元素整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Mn、Cr、As、Hg、Cd污染可能不同程度受燃煤、金属冶炼等因素影响;Pb、Ni可能来源于交通污染源以及成土母质双重影响;Cu可能与区域交通污染及有机肥施用有关。综合分析认为:桑树对Ni元素综合富集能力相比于其他元素较强,对Zn、Cd、Hg具有较强的转运能力,对Ni、Zn、Cd、Hg具有较强的修复潜力,其中对Ni元素的修复潜力最强。桑树可作为Ni、Zn、Cd、Hg复合污染地生态修复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5.
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对提高土壤和水的环境质量、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骆永明等,2005).对绝大多数有机污染物来说,微生物降解是最重要的降解过程之一,微生物特别是根际微生物在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戴树桂等,1998).因而,探明植物修复过程中根际微生物动态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特点,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治理和恢复的难度大。笔者的目的是通过筛选出对玉米植株中N、P、K含量有促进作用,且能有效抑制玉米铅富集量的耐铅菌株,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采用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耐铅微生物菌对重金属铅污染土壤上玉米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铅水平下,耐铅菌株对玉米N、P、K的吸收均有促进作用,而对玉米铅富集量各菌株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从5种菌株中筛选出M2对玉米吸收有效养分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场地中高浓度残留的多环芳烃污染已成为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难题。选取我国山西某典型焦化类污染场地,筛选化学氧化技术对场地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为研究不同的化学氧化药剂对本工程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为后期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启动化学氧化修复试验。试验样品来自于现场两个不同地点,土壤中6种目标污染物总浓度分别高达24.43 mg/kg、74.96 mg/kg。试验分别研究了两种化学氧化药剂K药剂(主要成分为过硫酸钠和硫酸亚铁)及S药剂(主要成分为过氧化氢和硫酸亚铁)对轻度和重度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并结合工程修复目标值、现场土质特点等情况,确定采用S药剂修复本场地PAHs和TPH污染土壤,建议工程药剂投加比为2%且分批次投加。结果表明: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具有去除效率高的特点,非常适合我国焦化类场地污染土壤的修复;试验除为山西某焦化类污染场地提供技术外,对其它场地多环芳烃和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化学氧化修复也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丛枝菌根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60年代,随着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也随之恶化,由于重金属在自然环境中无法被微生物所降解,所以,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也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是土壤中一类特殊真菌菌丝与植物根系共生所形成的复合器官。地球上大部分有花植物都具有丛枝菌根。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条件下,菌根结构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植物稳定以及增强寄主植物抗逆性、促进寄主植物吸收重金属元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中体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文章综述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目前丛枝菌根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策略和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丛枝菌根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鄢雨朦 《绿色科技》2021,(6):108-109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新的石油降解菌,对该石油降解菌进行了鉴定,经16SrDNA测序鉴定并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结果确定其为阴沟肠杆菌。该菌可以将石油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代谢,实验结果表明:在菌株投加量为1%时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可达到26.41%。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重金属污染已经遍及世界各国,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由于不同的重金属在土壤中有着不同的存在形式,因此给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造成极大的困难。从物理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工程技术、农业生态修复等方面,对国内外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国内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