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试验采取收获饲用小黑麦后复种青贮玉米的栽培方式,同时进行氮素调控,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氮肥类型对复种方式下饲用小黑麦和青贮玉米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氮用量100kg/hm2的缓释氮肥处理小黑麦产量和品质显著优于其他用量尿素处理;青贮玉米生育期较长,中期追肥效果更好,其中,在一定地力基础上,N3(前茬小黑麦纯氮用量150kg/hm2,后茬青贮玉米纯氮用量200kg/hm2)处理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2.
间作和施氮是提高饲草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然而,在西北旱区青贮玉米-豆科作物间作系统的适宜施氮量尚不明确。本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种植方式(青贮玉米-拉巴豆间作,silagecorn/Dolichos lablabintercropping,SL;青贮玉米-秣食豆间作,silagecorn/foddersoybeanintercropping,SF;青贮玉米单作,silage corn monoculture, S)和4种施氮水平(N1:0 kg hm–2; N2:120 kg hm–2; N3:240 kg hm–2; N4:360 kg hm–2)。分析种植方式和施氮水平对饲草作物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探索适宜西北旱区的玉-豆间作组合及施氮量。结果表明,与S处理相比, 2019年和2020年SL处理的干草产量分别显著增加8.94%和8.68%,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增加12.28%和8.90%。间作较单作显著提高了饲草作物的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了淀粉和中性洗涤纤维含...  相似文献   

3.
不同农业废弃物还田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秸秆、牛粪和鸡粪不同还田量对玉米氮素吸收积累、氮素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通过探讨不同农业废弃物还田对土壤-玉米系统的氮素表观平衡,为农业废弃物与化肥合理配施,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损失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等养分量(N240kg/hm2,P2O5154kg/hm2,K2O197kg/hm2)的条件下,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秸秆、牛粪和鸡粪还田与单施化肥相比均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茎叶和植株的氮素吸收积累量,其中25%鸡粪有机氮还田配施75%化肥氮(S10处理)玉米籽粒、茎叶和植株的氮素吸收积累量最高,分别为129.4、98.4、227.8kg/hm2。农业废弃物与化肥配施能有效降低氮素表观损失,其中S10处理氮素表观损失最低为37.7kg/hm2。适宜的秸秆、牛粪和鸡粪还田量能明显的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在秸秆还田处理中,75%秸秆粉碎还田配施化肥N191.2kg/hm2(S4)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为44.7%比单施化肥(S1)高4.3%;在牛粪还田处理中,25%牛粪有机氮还田配施75%化肥氮(S6)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为51.2%,比单施化肥处理高10.8%;在鸡粪还田处理中,25%鸡粪有机氮还田配施75%化肥氮(S10)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达56.84%。比单施化肥处理高16.5%。因此,综合玉米的氮素吸收量、氮素损失量以及氮素利用率等因素,最佳还田方式为25%鸡粪有机氮还田配施75%化肥氮(S10)。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对蚕豆根瘤形成及氮素吸收累积的影响,明确氮肥施用与豆科作物结瘤固氮、氮素吸收累积和产量的关系,通过2年田间试验,分析了N0、N1、N2和N3 4个施氮水平(蚕豆:0、45、90、135kg/hm2;小麦:0、90、180、270kg/hm2)下,单作、间作蚕豆各关键生育期根瘤鲜重、氮素吸收关键参数、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产量的特征。结果表明,N0、N1和N2水平下,间作蚕豆根瘤鲜重比单作分别提高40.9%、27.2%和34.1%;高氮(N3)水平下,单作、间作蚕豆根瘤鲜重无显著差异。与单作相比,4个施氮水平下间作蚕豆的最大氮素累积量(A)和最大氮素吸收速率(Rmax)降幅分别为8.01%~13.93%和10.27%~12.98%,表明氮素吸收累积特点与根瘤鲜重相反。在蚕豆营养生长阶段(出苗后90d内),单作、间作蚕豆氮素累积量无差异;进入结荚期后(出苗90d后),间作显著降低了蚕豆的氮素累积量。同时,蚕豆产量也受施氮量和种植模式的调控,与单作相比,4个施氮水平下,间作降低蚕豆产量平均达20.66%。整体而言,在N1水平下,蚕豆根瘤鲜重和产量达最大值,随着施氮量增加,蚕豆根瘤鲜重、氮素累积量和产量均随之降低,间作促进根瘤形成的优势减弱甚至消失。因此,间作体系中蚕豆氮肥的运筹与间作优势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施氮对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施氮对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春玉米经济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不同,各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以施氮量150kg/hm2的处理表现最佳;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肥的农学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单位面积玉米产量和施氮量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最高产量施氮量是:N161.9kg/hm2,最高产量为8351.9kg/hm2;最佳产量施氮量为:N144.7kg/hm2,最佳产量8324.1kg/hm2。  相似文献   

6.
不同供氮水平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208-212
为了掌握玉米适宜施氮量,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设置0、120、240、360 kg/hm2 4个施氮水平,研究了玉米各器官干物质吸收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供氮水平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均符合Logistic方程[y=K/(1+aebx)],氮肥施用量可明显影响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各施氮水平下均表现为N360>N240>N120>N0。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360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达10081.5 kg/hm2,但相较N240玉米增产效果并不显著,同时氮肥利用率较N240降低15.5%。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两因素,施氮量240 kg/hm2为玉米最佳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氮效率夏玉米品种间作的氮肥增产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氮效率夏玉米品种间作种植模式对其产量、氮素积累量、地上部生物量、光合特性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水平下,郑单958和浚单20间作较郑单958和浚单20单作产量分别增加8.82%和6.34%,吐丝期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47.68%和30.89%;施氮240 kg/hm~2水平下,间作较郑单958和浚单20单作产量分别增加7.19%和5.88%,吐丝期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27.31%和22.16%;施氮450 kg/hm~2水平下,间作较郑单958和浚单20单作产量分别增加6.53%和5.31%,吐丝期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19.20%和7.43%。间作模式下,施氮240,450 kg/hm~2,玉米分别增产9.55%和11.22%,但2个氮水平间差异不显著。郑单958和浚单20间作提高了夏玉米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提高3.10~3.47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1.08~2.64 kg/kg;施氮240 kg/hm~2水平下,郑单958和浚单20间作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浚单20单作,氮肥农学效率最高。综合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郑单958和浚单20间作施氮240 kg/hm~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施磷对不同间作体系间作优势与磷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明施磷水平对不同间作体系产量间作优势和磷肥利用的影响,在河北曲周主要研究了施磷对玉米‖蚕豆、玉米‖大豆和玉米‖油菜3种间作体系土地当量比(LER)、磷吸收量、磷肥吸收效率和磷间作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蚕豆的LER是1.24~1.31,玉米‖油菜的LER是1.20~1.24,玉米‖大豆的LER是1.11~1.15,均大于1,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3个磷水平下,吸磷量表现为玉米‖大豆>玉米‖蚕豆>玉米‖油菜,除玉米‖油菜间作体系外,比单作玉米分别高21.5%%~40.2%和13.3%~22.9%,且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降低;3种间作体系均具有明显的磷间作优势,除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外,施磷后均降低;磷肥吸收效率除玉米‖蚕豆在施磷90 kg/hm2外均低于单作玉米,并且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这表明,通过活化磷能力强的作物与玉米间作可以提高土壤难溶性磷的利用,玉米‖大豆和玉米‖蚕豆比玉米‖油菜效果好,适宜的施磷量为90 kg/hm2。  相似文献   

9.
梁忆群 《种子科技》2023,(12):26-28
为了探索蒙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玉米和大豆的最佳施氮水平,2022年以青贮玉米品种铁研53、大豆品种特优蓝宝石为试验材料,采用“2+2”模式,设置玉米带240、270、300、330、360 kg/hm2 5个氮素水平,大豆带30、45、60 kg/hm2 3个氮素水平,配置15个处理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施氮240 kg/hm2的产量最高,大豆施氮30 kg/hm2的产量最高,该处理小区获得最高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得出,玉米施氮240 kg/hm2、大豆施氮30 kg/hm2为蒙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最佳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箭筈豌豆、玉米产量对单作和间作的响应,对于优化栽培措施、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于2017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溉区进行,重点研究是不同施氮水平下箭筈豌豆、玉米在单作及间作模式中干物质累积、产量构成、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间作箭筈豌豆干物质累积量与单作相比在不施氮(N0)、减量施氮(N1)和常规施氮(N2)处理下分别提高44.0%、36.7%和37.2%;施氮水平间,间作模式下N1比N2和N0提高9.1%和25.5%,单作模式下提高9.4%和32.1%。间作玉米干物质累积量与单作相比在N0、N1和N2处理下分别提高23.3%、22.5%和23.0%;施氮水平间,间作模式下N1比N2和N0提高9.3%和19.8%,单作模式下提高9.9%和20.7%。间作模式下箭筈豌豆豆荚数和玉米穗数较相应单作分别增加7.6%和14.5%,两者的产量较单作分别提高34.9%和27.0%。由通径分析可知,箭筈豌豆产量决定次序是豆荚数>粒重>单荚粒数,玉米产量决定次序是穗数>粒重>穗粒数。间作结合施氮量240 kg/hm2能获得较高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是河西灌溉区玉米间作箭筈豌豆适宜的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11.
针对抚仙湖北部农田区的蔬菜施肥过量导致土壤养分残余量大,会对后作水稻施肥造成影响的问题,采用田间小区开展不同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砂壤土和粘壤土在施氮量为150~360 kg/hm2范围内,水稻植株氮素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增加的氮素积累量主要表现在茎叶部位;穗肥施用氮肥可提高籽粒氮素积累量。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和产量,砂壤土以施氮255 kg/hm2时最高,分别为45.1%和10594 kg/hm2;而粘壤土施氮150~360 kg/hm2之间,氮肥吸收利用率为20.9%~22.4%之间,产量为10486~10596 kg/hm2之间;当对砂壤土和粘壤土的水稻穗肥施用氮肥时,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42.8%、23.5%)和产量(分别为10445 kg/hm2、10564 kg/hm2)最高。水稻的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均以砂壤土明显高于粘壤土,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蔬菜后作水稻施氮量以150~255 kg/hm2范围为宜,氮肥分基肥50%+分蘖肥30%+穗肥20%施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产量形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于2020-2021年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N0:0kg/hm2;N1:120kg/hm2;N2:180kg/hm2;N3:240kg/hm2)处理下Y两优900的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差异。结果表明,Y两优900在N2处理下2年产量分别为8.77和8.82t/hm2,高于N0和N1处理,与N3处理差异不显著。穗数和穗粒数在各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结实率在N2处理下高于其他2个处理,千粒重有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N2处理的总干物质积累量低于N3处理,但其收获指数高于N3处理。随施氮量的增加,各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N2处理的氮肥籽粒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均高于N3处理。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中产区)下,180kg/hm2施氮量有利于在保证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高产的同时,实现较高的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华北地区夏玉米低碳生产的氮肥管理措施,以典型夏玉米田为对象,设置了不施氮(N0)、施氮100 kg/hm2(N1)、施氮150 kg/hm2 (N2)、施氮200 kg/hm2 (N3)4个处理,通过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农事投入间接碳排放和作物固碳综合评估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土壤CO2、N2O排放随施氮量升高而升高,CH4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升高而下降,N1、N2和N3处理土壤温室气体总排放的碳当量分别较N0提高14.91%、24.19%、29.67%;氮肥投入贡献了较高的间接排放,达到135.27~270.55 kg/hm2;施氮促进了作物固碳,N0、N1、N2、N3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分别为1965.56、3125.68、4345.55、4663.64 kg/hm2。综合系统碳流来看,各处理均表现为碳汇,净碳效应分别为258.33、1034.99、2032.82、2192.16 kg/hm2,碳可持续指数分别为0.15、0.50、0.88、0.89。200 kg/hm2施氮量下能够以相对较低的碳耗换取较高的固碳率,表现出较高的净碳效应,可推荐为氮素适宜投入量。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芝麻光合速率、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白芝麻品种郑太芝1号为材料,设置纯氮0、60、100和140kg/hm2 4个施氮水平以及11.25、18.75和26.25万株/hm2 3个种植密度水平,对芝麻光合速率、产量及氮肥利用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氮肥收获指数、单株蒴数及千粒重逐渐降低,而植株秸秆氮和总氮量逐渐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以18.75万株/hm2处理最高。100kg/hm2施氮量处理产量最高,2年中分别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19.70%和16.91%。同一密度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和千粒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不同密度处理以18.7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2年较11.25万株/hm2处理分别增产15.30%和16.69%。不同处理组合中施氮量100kg/hm2、密度18.75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且氮肥吸收利用率为50%以上,氮肥农学利用率为4.27kg/kg以上,是白芝麻高产高效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5.
以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宛氏拟青霉提取物(ZNC)为诱抗剂,探讨施氮量、氮肥种类和ZNC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和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没有配施ZNC相比,氮肥配施ZNC后,玉米增产2.14%~9.00%,氮素利用率显著提高11.21%~104.00%,净收益显著增加379.05~1743.38元/hm2。控释尿素配施ZNC(CRUZ)较尿素配施ZNC处理(UZ)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净收益分别显著增加5.73%、185.00%和1311.61元/hm2。尿素减氮20%配施ZNC(80%UZ)处理与未减量处理(U)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氮素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增加,净收益显著增加647.89元/hm2,实现了减肥稳产。因此控释尿素配施ZNC可实现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净收益的协同增效,减施20%普通尿素配施ZNC可实现对其减肥增效。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不同施氮量下饲用燕麦在晋北地区光合特性及氮素光合利用效率的差异,以4个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饲用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生物产量、光合特性及氮素光合利用效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4个参试品种的干草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均在施氮量180kg/hm2时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品种净光合速率和氮素光合利用效率呈持续增加的趋势。综合各项指标可知,晋北地区蒙燕1号、甜燕麦、KONA和坝燕7号4个燕麦品种生产时,田间施氮量可控制在180kg/hm2水平。  相似文献   

17.
研究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及氮素农学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合理施肥、合理密植提供依据。以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国审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常优4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施氮量和栽插密度2个因素,施氮量分别为纯氮330、180、0 kg/hm2,密度分别为45万、30万、18万穴/hm2,对‘常优4号’的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农学利用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均显著影响‘常优4号’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下降,但是当达到临界值(纯氮180 kg/hm2)时,继续增加施氮量,籽粒产量明显下降。增施氮肥显著提高‘常优4号’的经济效益,但是密度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不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常优4号’的最佳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组合为A2B3,即当施氮量为纯氮180 kg/hm2、密度为18万穴/hm2时,籽粒产量9919.2 kg/hm2,经济效益12542.2元/hm2,氮肥农学利用率19.87 kg/kg。  相似文献   

18.
缓释肥施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氮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缓释肥施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氮素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以‘苏玉29’‘、苏玉30’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7个缓释肥水平(N0、270、315、360、405、450、495kg/hm2),研究夏玉米氮素积累和分配在不同处理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缓释肥施用量增加,两品种(‘苏玉29’、‘苏玉30’)氮素积累量与氮素利用效率均呈单峰变化趋势,在N405kg/hm2水平下达最大值,且‘苏玉29’氮素利用率显著高于‘苏玉30’。百千克籽粒需氮量随缓释肥施用量增加先升后降,在N405kg/hm2水平下达最大值,而每千克氮生产籽粒量的变化规律相反。随着施氮水平提升,玉米偏生产力降低。最高产处理下,茎、叶、鞘氮素转移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回归分析表明,成熟期叶片中氮素分配比例较高有利于‘苏玉29’高产,苞叶和穗轴中氮素分配比例较高有利于‘苏玉30’高产。在本实验条件下,两品种在N405kg/hm2时产量最高,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和百千克籽粒需氮量最高,茎、叶、鞘的氮素转移率及其对产量的贡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氮肥基施深度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合理高效利用氮肥,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方法,研究了氮肥基施深度(4、8、12、16 cm)对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基施深度处理的油菜产量高低次序为N16>N12>N8>N4。其中处理N16产量最高,达3383 kg/hm2,与N4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氮肥深施促进了油菜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氮肥深施处理N16的油菜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均显著高于氮肥浅施处理N4、N8。本研究条件下,氮肥基施深度以16 cm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抚仙湖流域植烟区烤烟适宜施氮量,减少烟田径流氮磷流失,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N)水平(N0:0 kg/hm2、N60:60 kg/hm2、N75:75 kg/hm2、N90:90 kg/hm2、N105:105 kg/hm2)对植烟区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烤烟(Nicotiana tabacum)氮素吸收利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地表径流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及其流失量逐渐升高;(2)与常规施氮处理(N105)相比,N60、N75、N90处理径流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降低18.6%、14.7%、9.15%和12.3%、7.66%、5.25%,TN和TP流失总量分别降低19.2%、18.1%、9.81%和14.4%、10.1%、6.78%;(3)烟株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利用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处理N75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27.00%;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P<0.05);(4)烤烟产量随施氮量提高而增加,施氮处理较N0处理增产3.02%~13.90%,上等烟、上中等烟比例、产值和均价,随施氮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施氮量75 kg/hm2的效果最佳。综合考虑烤烟经济性状及环境效益,N75处理既可提高烤烟经济性状,又能有效降低植烟区氮磷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