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举措,更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所在。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林业工程的主要支撑专业。“人造板工艺学”作为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的课程教学目标,即掌握人造板工艺学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专业领域的生产管理能力、加工和生产中的工程技术能力、技术和装备的开发能力、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养,树立家居健康、绿色生产、环保发展等理念,培养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人造板工艺学”课程教学首先从整体上对教学任务进行调整和规划,深度拓展教学内容,收集和积累各种德育素材和思政教育资源,通过挖掘思政元素、提炼有效映射点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讲授有机融合;其次通过采取多元化课堂教学方式、构建“智能+模块”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建设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水平以及从师资水平、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收获等5个维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等路径,将课程思政理念落实到位,从而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专业引导和价值引领等多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插花艺术”通识课程是以植物为主体,以美学和民族文化为基础,与哲学、文学、绘画艺术等领域相互融合,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和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插花艺术”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文章通过深入挖掘插花艺术中与花材、花器、插花制作过程、后期养护等相关的思政元素,并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成协同作用,从而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要求的当代大学生。课程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插花艺术”通识课程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植物学类课程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授课教师的思想境界和教学水平,有力推动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林栽培学”是经济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经济林树种栽培理论和实践技术,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综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课程内容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具备良好的课程思政建设资源和保障,拥有优秀的课程教学团队。文章在分析“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具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家国情怀、道德品质及科学精神等思政教育元素,并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采用案例教学,强化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课程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专业价值,树立了良好的价值观,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促进我国经济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在“水土保持林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专业学习动力不足、专业伦理意识不强、专业视野不够宽阔等问题.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意识到思政教学的根本是课程、课程教学应与思政元素多元融合、课程教学应注重林学专业伦理教育、注重传播正能量.在课程思政教学具体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一是要在...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农林人才的现实要求。笔者依托研究生选修课“科技论文写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强农兴农人才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顶层设计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实施课程思政育人实践,课程教学取得了积极效果。文章在梳理课程思政建设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规范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精心拟定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思路,设计思政教育实施的具体途径,坚持统筹谋划、创新改革,将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从而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农林人才。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人,专业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法:一是将生物化学的研究历史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到思维方法的启迪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二是用黄河作比拟引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三羧酸循环",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陶冶艺术情操;三是要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于"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四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断。风景园林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是践行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形式。风景园林生态学基础是我国高校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风景园林学生生态学思维、拓展生态文明认知的重要课程。该课程融合了生态学原理与生态规划设计案例,凝练了教学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以案例教学为主要途径,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期通过讲授生态学基础理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生态伦理与当代价值、生态逻辑与科学素养、生态智慧与文化自信、生态服务与空间正义、生态建设与社会责任等关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风景园林对于塑造和谐健康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培育具有生态观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西方经济学是基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而总结出的市场与社会运转规律。“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在客观上面临着一定困难。只有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变革,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为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才能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既要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更要传输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偏重于高度数学化的理论模型推导,缺少人文元素,尤其是缺少对学生价值观引导的内容。为此,设计了“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方案,通过从经济思想史中提炼思政元素、从教学内容发掘思政元素、在教学方法中植入思政元素、在考核方式中体现思政元素4种具体途径,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培养家国情怀,使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实践证明,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探知欲,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10.
11.
课程思政作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新模式,实际上就是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最佳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森林经理学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培养高层次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重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技能提升的融合。分析了森林经理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从知识传授与理念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和内容创新与能力提升相结合3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将课程思政内容融于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教学实践证明,高等院校要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还需要学校、学院和学科等方面的分工协作、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工程技术经济学是高校森林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与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紧密结合,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分析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入手,总结了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过程,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有机地融合到课程内容中。思政内容元素的数量和切入点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思政元素以15~20个为宜。将思政教育融入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后,提高了育人质量,帮助学生增强了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3.
"R语言数理统计"是北京林业大学草学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将R语言数理统计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专业素养方面,该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利用R语言处理草原生态学大数据的实践技能,包括利用R语言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数据的编辑、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可视化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该课程的目标是增强学生对国家建设美丽草原和生态文明重大战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投身草原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针对"R语言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当前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措施,从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挖掘和积累优质课程思政元素以及提升学生的参与度4个方面提出了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最终服务国家人才培养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育人与育才为一体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林业遥感”课程作为高等林业院校林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特色课程,担负着专业知识传授以及地学和林学价值启迪的重任,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发展,“林业遥感”课程开展了在专业教学实践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探索。一是加强高校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建立“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机制,完善师资队伍内部的思想政治学习交流制度,健全校、院、系3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督导与评估体系和相应的信息反馈体系,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从哲学思维、专业理论和技术发展历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等角度深入挖掘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生态素养培养的育人元素,构建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知识体系。三是兼顾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创新方法,综合采用案例式、启发式、专题式、讨论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四是以思政育人理念为指导,对教师考核和课... 相似文献
15.
16.
课程思政是传统教书育人理念的拓展与升华,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植物学"是高校生物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影响面广,内容丰富,实践性强。通过对"植物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梳理,分析"植物学"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内容和切入点,使思想政治元素贯穿于"植物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多年的"植物学"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在"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对"植物学"课程授课教师的要求,旨在挖掘"植物学"课程特色,构建"植物学"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全过程的途径,分析了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点。建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4个案例;运用问题导向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工具,针对课程内容提前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把讨论成绩记入平时成绩中;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使用案例法、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实施思政改革后,课程专题研讨中90%的学生都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进行了思考,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刻。把思政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和知识素质的人才,为农林类院校生态环境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以其数字化、信息化、高效化、全球化、多媒体化和交互性、虚拟性、学习性等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且越来越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渠道。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又给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20.
摘要: 针对新时期研究生自身存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欠缺、自我期望值过高、团队合作意识较弱、个体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从树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和“全员教育”理念的角度,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要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网络文明教育等,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要通过创新工作理念、发挥导师作用、丰富“两课”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发挥党建的核心作用、发挥学生组织和网络资源的优势等,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