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 Gebler的取食倾向,在养虫箱内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枝条饲喂的云杉花墨天牛成虫体质量和取食选择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云杉花墨天牛对红松、油松和日本落叶松均具有取食行为,取食红松和油松的体质量显著高于取食日本落叶松的;对不同松树取食部位也有较大差异,主要取食红松新梢,油松新梢、新枝和针叶,落叶松针叶;对3种寄主植物的取食倾向由高到低为红松,油松,日本落叶松。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明确油松毛虫在油松上的产卵和取食部位以及可能机理,为未来害虫发生预测模拟提供基础信息数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统计油松毛虫在盆栽油松幼苗不同部位上的产卵量和取食不同油松针叶的偏嗜情况及死亡率;测定油松针叶内含物含量并与油松毛虫偏嗜行为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一年生油松针叶上平均产卵块数最多(3.10±0.28),显著高于二年生针叶和三年生针叶;取食一年生油松针叶的油松毛虫数量最多(13.40±0.91)、死亡率最低(13.60%±4.87%),显著优于取食二年生油松针叶和三年生油松针叶的幼虫。油松毛虫幼虫取食选择、成虫产卵选择和幼虫体长与油松针叶内含水量成显著正相关(P0.01);与寄主总酚含量(P0.01)和碳氮比(P0.05)成显著负相关。[结论]油松毛虫对一年生油松针叶具有明显的产卵和取食偏嗜行为。一年生油松针叶内含水量最高、总酚含量最低、有机碳含量最低可能是造成寄主偏嗜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专利号:93111770.4针叶维生素粉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它提供的维生素和其它活性物质与叶粉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一起能促进畜禽生长,抵抗疾病等;二是它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份,可作为禽畜的营养来源。在此我们提供一种新鲜针叶为原料,包括马尾松或黄山松、华山松、油松、云南松、黑松、赤松、樟子松、湿地松、红松、新疆云杉和东陵冷杉等树木的新鲜针叶等,不经任何化学处理,切碎后直接经过干燥脱水,粉碎而得到针叶维生素粉的制备方法。本针叶维生素粉的具体工艺方法是选料:从采伐、间伐和抚育林地上收集新砍…  相似文献   

4.
王龙  王志杰 《中国林业》2012,(12):51-51
落叶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国内分布于北京、东北、内蒙古、新疆北部,是我国东北林区的重要害虫,除危害落叶松外,也危害红松、油松、樟子松、云杉、冷杉等针叶树种。暴发时吃光针叶,使枝干毕露,形同火烧,严重时使松树成片枯死。对华北落叶松毛虫的防治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以安全、有效、经济、简易为  相似文献   

5.
山里的老鼠专好吃松籽。不论是红松、落叶松、油松、樟子松,播种造林时种到山地里的松树种子,往往会被老鼠吃光。前几年,在飞机播种造林中,许多地区播种油松都不成功,罪魁祸首就是  相似文献   

6.
通过用污染土壤盆栽方法研究油松和樟子松幼苗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和樟子松能够明显改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樟子松提高较显著,在0~10cm土层,油松和樟子松的有机质分别比对照提高102.63%和168.42%;在全氮含量方面,油松的全氮含量低于对照,樟子松能提高土壤的全氮含量。樟子松比油松更适合种植在贫瘠的污染土壤上。  相似文献   

7.
在红松人工林迹地上,更新油松、樟子松成活率达90%以上,树高、地径生长快。红松、日本落叶松生长不良,5年生幼林保存率平均仅45%左右。因此,红松人工林皆伐后,油松、樟子松是较适宜的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8.
松林,大自然的精灵。冠名“松林”的松属植物,在我国森林资源中雄居领袖地位。天然生长的22种10变种松树,分布遍及全国。从南到北,随着热量条件的逐渐降低,人们可以看到海南松、马尾松、油松、红松和樟子松等松树在空间分布上逐渐更替和过渡,形成一片片林海。松林是我国主要的用材林之一。据1981年统计,占我国有林地面积或蓄积量1%以上的树种(类、属)计问个,其中有马尾松、云南松、油松、红松、乔松等5种松林,占总面积的23%,总蓄积的144%_马尾松是所有森林中最多的,分别占总面积和总蓄积的146c/c和6I%。马尾松木材纤维…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北部幼松树枝干上常见的一种大蚜,国内大多数文献记载,称为松大蚜[Cinara pinea(Mordvril—ko)],分布较广,东北、华北和西北都有记录,寄主有:红松、油松、赤松、樟子松等。  相似文献   

10.
松苗立枯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苗立枯病,又称猝倒病,属苗圃病害,全国各地苗圃均有发生,主要危害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油松、赤松等针叶树种,是育苗中的一大危害,每年立枯病的发病率都很高,严重的达60%以上,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11.
几种针叶类可燃物含水率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  金娜 《森林防火》2004,(2):15-16
通过对红皮云杉、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红松、樟子松、偃松、油松、沙冷松这8种针叶树种的枯叶、树皮的绝干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枯叶和树皮的绝干含水率变化规律并进行两种可燃物失水效率的综合比较。通过排序把8种针叶类可燃物划分成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过度修枝对油松生长及其抗虫性影响以及合理修枝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松幼林封山八年后,连续2-3年过度修枝(只留2轮枝)或过度修枝又失叶后,油松的光合强度、蒸腾强度、叶绿素含量及生长量都显著下降,针叶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下降,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反而增高,松毛虫食物的总热量增大,取食其针叶后,赤松毛虫幼虫体重增长率提高。合理修枝不仅能提高油松的光合强度与树势,还能增强抗虫性。研究还发现,油松第四轮枝的一年生针叶量与光合产物量最多,对增强树势与抗虫性极为重要,应予以重点保护,并据此提出了油松合理修枝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侯爱菊  娄巍 《林业科学》1991,27(6):670-673
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危害樟子松、油松和红松针叶,危害严重时造成整株整片松树死亡。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松阿扁叶蜂的防治,化学防治资料较多,生物防治仅在少数文献中提到。1987年,笔者等在黑龙江讷河县宽余林场,首次发现富氏凹头蚁(Formica fukaii Wheeler)捕食松阿扁叶蜂。通过三年的观察,该蚁捕食量大,性情凶猛,是很有利用价值的松阿扁叶蜂天敌。通过对其形态、习性的研究,并人工助迁、定植后,表明控制松扁叶蜂的能力明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过度修枝对油松生长及其的抗虫性影响以及合理修枝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章义  李景辉 《林业科学》1993,29(5):408-414
油松幼林封山八年后,2-3年过度修枝(只留2轮枝)或过度修枝又失叶后,油松的光合强度,蒸腾强度,叶绿素含量及生长量都显著下降,针叶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下降,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反而增高,松毛虫食物的总热量增大,取食其针叶后,赤松毛虫幼虫体重增长率提高。合理修枝不仅能提高油松的光合强度与树势,还能增强抗虫性。研究还发现,油松第四轮枝的一年生针叶量与光合产物量最多,对增强树势与抗虫性极为重要,应予以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以虫口密度、虫口动态,以及危害量(包括取食量和残害量),并查定林分针叶蓄积量,确定林分针叶被害率,作为判断落叶松毛虫(DendroIimus superans(Butler))虫情的基础。文中提出了落叶松毛虫对落叶松(Larix olg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红松(P、koriensis)、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等树种的取食量、残害量和总危害量的观测值,并根据220株落叶松针叶量的实测数据编制的落叶松针叶量查定表.应用时以林分平均胸高直径即可查定林分平均针叶量。根据虫口密度,查定林分针叶蓄积量即可大致预测林分针叶被害率,确定危害等级,作为制定控制措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干旱、半干旱地区异砧红松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分析了砧木选择、嫁接时间、嫁接方法等因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异砧红松嫁接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樟子松、油松、赤松均可作为砧木嫁接红松。采用单芽接穗好于多芽接穗;适时早接有利于接穗木质化程度的提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最佳处理组合为A1B1C1,即砧木为樟子松、4月中旬嫁接、芽端楔接法的组合,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越冬针叶的有机自由基及自由基清除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大立  高均成 《林业科学》1992,28(3):194-197
对在长白山越冬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针叶中有机自由基浓度及自由基清除剂Vc含量和SOD活性进行了对比动态监测。发现全光下红松苗针叶在1—5月有机自由基浓度变化格局和其它针叶树种材料迥然不同,4—5月的高峰和它受到的严重光氧化伤害密切有关。Vc含量及SOD活性都在冬季出现高峰,说明它们在保护针叶不受自由基伤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红松针叶中的SOD远低于红皮云杉和樟子松,可能是造成它在越冬期间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不足,易受光氧化伤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 is A.Henry),是辽宁省的主要用材树种,分布最广,面积最大,资源十分丰富.每年在进行抚育间伐和主伐时,有大量的针叶白白地废弃在山上.未能很好地得到充分利用.为此我们特采集了油松、长白落叶松松针样品,并委托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测定了营养成分、矿物质和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9.
果尔作为一种应用较多的化学除草剂,已经在苗圃中广泛应用。通过试验得出结论:一年生针叶树出苗前采用果尔土壤处理除草,对红松效果最好,其次是红皮云杉和樟子松。二年生针叶苗木生长期采用果尔土壤处理除草,对红皮云杉效果最好,其次是红松和樟子松。因此说果尔是林区比较理想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赤松、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规律、密度、生长指标的测定及覆盖对其1年生幼苗越冬保存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种松树人工林更新方式主要为林隙翌新和林缘更新,赤松有林下更新。降水量的大小显著影响天然更新密度和越冬保存率,降水量大的年份天然更新密度大、越冬保存率高。试验地内1年生幼苗天然更新的密度大小为赤松〉樟子松〉油松;自然越冬保存率大小为油松〉赤松〉樟子松。围封区内自然越冬存活下来的2年生以上幼树天然更新的密度大小为赤松〉油松〉樟子松。7年生林缘天然更新3树种生长指标大小分别为树高——赤松〉油松〉樟子松,地径——油松〉樟子松〉赤松,侧枝数和枝条总生长量——油松〉赤松〉樟子松。1年生幼苗经覆盖后越冬保存率远高于未覆盖的,因此应采取覆盖等人工促进措施,保证樟子松、赤松、油松1年生幼苗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