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高校生涯教育的内涵是有效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对专业、学业和职业等进行合理的认知、探索、决策、规划和行动。生涯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优化、拓展、深化作用,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针对新时代高校生涯教育面临的机制建设缺乏全面性、内容缺乏系统性、过程缺乏连续性、落实缺乏协同性等问题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新时代高校生涯教育模式的创新要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大学生生涯发展的特点以及各高校生涯教育的实际情况,遵循主体性、创造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原则,理清生涯教育模式创新的思路,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有效地融入到入学前、求学中、离校后的生涯教育过程中,并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生涯教育的重点、内容和目标,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思想内涵、以"专业""学风""自律""课程"为核心要素、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为目标的生涯教育新模式。通过用"专业"唤醒高校生涯教育的源动力、用"学风"激发高校生涯教育的驱动力、用"自律"培养高校生涯教育的行动力、用"课程"增强高校生涯教育的竞争力,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涯教育的融合,进而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2.
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改革的深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来自诸多方面的挑战。通过对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该文指出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一爱”,即爱岗敬业;“二实”,即实干苦干、实用技能;“三能力”,即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交流与协调能力。因此,该文认为高职院校应采取以下措施: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生产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职业行为养成培养等,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党员人数也不断增加,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严格按照规定接转党员组织关系,是严密党的组织、健全党的生活、加强党员管理的一项重要的组织措施。就读期间入党的大学生,毕业分配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将其组织关系由学校转移到接收单位。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的多元化都导致大学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和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党支部等原因导致的不能顺利转接组织关系,高校对大学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出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在大学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中处于被动地位,大学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的转移具有复杂性和单向性,毕业派遣工作时间紧和任务重导致的组织关系滞留现象等。因此,要做好大学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工作,高校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其次要做好大学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包括加强有关大学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规定的培训、要在大学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大学毕业生党员对组织关系转接的重视程度并增强其在组织关系转接中的主动性、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党组织建制、逐步建立大学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信息管理系统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就业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非常宝贵的一部分,是促进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珍贵的人力资源。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社会用人需求没有明显增加、下岗职工寻求再就业增多、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从而加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对此,只有用改革的精神,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理念、模式、方法等大胆创新,才能建立起与市场机制、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新的就业制度,才能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废除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统招统分制,建立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机制,为高校毕业生在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供了强劲的动力。高校不仅需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同时还是人才市场的策划者和参与者。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成为了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如何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为毕业生提供准确真实的就业信息,使毕业生能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是高校管理者应当思考的课题。一、加强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灵魂,是当前高校教育所必需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是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大力倡导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促进经济建设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该文阐述了创业教育的起源和内涵,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经验,分析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涉农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重要使命。面对当前涉农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学农不爱农,学农不从农"的突出问题,涉农高校应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认真审视并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有机结合,培养大学生"一懂两爱"情怀,并将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为此,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为调研对象,从大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身关系的认知以及对"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及难点的认知等方面,进行了涉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研。同时,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丰富了涉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但是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思维导向和传统模式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等提出了挑战。最后,基于涉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研结果,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机遇、迎接挑战、创新工作思路提出建议。一是发挥"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作用,将"乡村振兴"战略理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二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实践式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课堂式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深化大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三是重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努力提升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使校园成为大学生了解农业、了解农民、了解农村的窗口;四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提升其综合能力和工作水平;五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生涯规划相结合,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培养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使涉农高校大学生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很大,它是一把“双刃剑”,既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又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该文就此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运用网络,开展丰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管理,努力限制和消除网络的消极影响,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深度辅导是促进其就业最直接的办法,同时也是毕业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过程。笔者借助调查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开展就业深度辅导的有效模式。目前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存在着队伍年轻化、就业深度辅导缺乏专业性、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就业深度辅导工作中以及工作缺少系统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一对一"辅导方式为主,"一对多"辅导方式为辅开展就业深度辅导的形式;辅导员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增加在毕业生中的信任度;同时开展分类辅导,扩大辅导的范围;掌控辅导方向,确保学生的需求与深度辅导供给的平衡。开展就业深度辅导使毕业生能更加自信把握求职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人的思想和心理的内涵与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工作原则、立足点、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思路等不同,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目标同向、互为条件、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内在联系。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的模式,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方面相互借鉴,在教育方向和教育目标方面保持一致,在师资队伍和教育资源方面有效整合,以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周彬  崔静 《技术与市场》2009,(11):64-65
本文分析了教育与就业的关系,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然后从政府、高校和毕业生自身三方面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缺乏整体规划、形式化和零碎化现象严重、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同质化、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和协同性不够,以及导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片面化、研究生的管理教育简单化等问题。为此,对应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5个实施主体:高校各职能部门、研究生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党支部和研究生导师等,提出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理论建设、意识建设“五位一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思路,从而形成各部分内容既相互依存又各有侧重的思政教育有机生态系统,通过相互协同完成高校的育人目标。“五位一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实质内涵主要包括等以下5个方面:优化顶层设计,从目标、制度到队伍和平台全方位布局思政育人,统一规划,多方协调,形成思政教育合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为载体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优化结构布局,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改进班级组建形式,强化研究生管理,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导师责任制,明确导师责权,健全激励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纳入奖励、评优、职称评定等评审体系,切实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思想政...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的经济、教育体制正处于转型期,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与有限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大学生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所提供待遇之间的差距以及大学生对就业地域的选择等因素是造成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该文根据2002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与就业率的变化关系以及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结果,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监督机制、加速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出台优惠政策、整合就业信息资源、规范就业市场等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业教育》2004,(6):62-62
2005年北京地区高校共有本专科(高职)毕业生、毕业研究生约15.5万人,比今年增加约3万人。北京市教委发布消息,2004年11月20日至2005年8月5日期间,分阶段为2005届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举办网上“双选”活动,网址为www.bjbys.net.cn。为确保参加网上“双选”毕业生信息的真实性及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的有效性,参加网上“双选”的毕业生的基本信息是由市教委备案后的学籍数据转入,毕业生落实了接收单位并签订了就业协议后,该生在网上的电子信息将不再显示和被检索。用人单位参加网上“双选”,首先要通过资质审核,并确定需求信息的有效时间,过期的将被清除。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各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高等院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班主任作为高校第一线的工作者,其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工作理念等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该文结合高校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高校动物伦理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保护问题的实质是人们的价值取向问题。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和领导力量,他们对动物保护的态度和行为将对动物保护行动乃至整个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将动物伦理思想引入到高校德育中来,必将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体系。构建合理的高校动物伦理教育模式,应该从思想体系、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行为准则等方面进行。目前国内高校宜提倡以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教学为基础,以环境伦理教育为依托,突出动物伦理教育地位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近年来高校注意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却是需要我们在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2012届400名林科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开展的就业意愿问卷调查和对全国102名省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领导、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专家开展的高等林业教育现状问卷调查,并结合2006-2010年全国7所高等农林院校林科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对林科类专业大学毕业生期望的就业领域和从业匹配度进行了总结,从大学毕业生自身的认知水平以及家庭和学校的影响等方面对林科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调查结果及其分析提出引导林科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合理就业的建议:进一步加强招生宣传,引导学生合理选择专业;加快林科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职业规划的教育水平;扩大政府有效作为的范围,消除大学毕业生流动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强调智商教育而忽视了情商教育,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针对高校存在的对情商教育缺乏认识、大学生情商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将情商教育简单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由忽视了专门开展情商教育的必要性等问题,初步探讨了高校开展大学生情商教育的策略,提出转变教育理念是高校推进情商教育的前提、将情商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是情商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将情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情商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是促进情商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是情商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大学生情商教育:转变教育理念,开设情商教育方面的课程,将情商教育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中;营造情商教育的氛围,注重大学生情商的培养和提高;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大学生情商中的主阵地作用;动员各方力量齐抓共管,提高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