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用光学显微镜检查植物病毒内含体的技术包括染色、取样、切片技术及样品的保存。  相似文献   

2.
裘维蕃 《植物保护》1963,1(3):136-138
鉴定植物病毒的类型,是研究植物病毒病害的一个重要步骤。如果不确切知道病毒的类型,就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有关这一类型的资料也无法利用。鉴定病毒实际上并不比鉴定真菌或细菌等病原物困难些,不过在手续上要麻烦些,因为植物病毒是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和用一般显微镜现察的分子微生物。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新疆荒漠中针禾属植物大颖针禾(Stipagrostis grandiglumis)和羽毛针禾(Stipagrostis pennata)叶片进行微观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与比较.结果表明:大颖针禾和羽毛针禾的叶都具有典型的适应干旱及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2种针禾叶片表面均具有角质层,但厚度不同;两者上表...  相似文献   

4.
正双生病毒(Geminivirus)是一类基因组为单链环状DNA的植物病毒,具有孪生的病毒粒子。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最新的分类报告将双生病毒分为9个属[1]。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利用小RNA或转录组测序可鉴定植物中的已知和未知病毒,新的双生病毒也不断被发现和鉴定[2]。山茶褪绿矮缩伴随病毒(Camellia chlorotic dwar  相似文献   

5.
植物病毒对寄主植物的危害极大 ,素有“植物癌症”之称 [1 ] 。近年来寻找和筛选抗植物病毒药物的研究一直颇受关注 ,虽然已涌现出多种化学药物 ,但防治效果仍不理想 [2 ]。作者前文 [3]报道了 1 2个新拟除虫菊酸肟酯类化学物 3的合成 ,并对其杀虫杀菌活性进行了讨论 ,本文将对这些化合物的抗植物病毒活性作简要报道。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毒源烟草花叶病毒 ( TMV) ;黄瓜花叶病毒 ( CMV) ;马铃薯 X病毒 ( PVX) ;马铃薯 Y病毒 ( PVY)。1 .2 供试植物三生烟 ( Nicotiana tabacum cv,“Samsum”) :TMV系统寄主 ,用于繁殖毒源 ;珊西…  相似文献   

6.
 腐霉属(Pythium)真菌是植物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引起植物幼苗猝倒病,根腐病和瓜果腐烂病。为探明这类真菌的侵染方式和侵染过程,利于正确选择这类病害的防治方法,作者以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手段研究了德里腐霉对黄瓜苗的侵染过程。  相似文献   

7.
甜菜丛根病症状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甜菜丛根病4种类型的标样进行了病毒提纯,利用电子显微镜检查提纯的病毒形态,用光学显微镜检查病根中有无多粘菌(Polymyxa beta)和线虫,结合用鉴别寄主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认为坏死黄脉型,黄化型和黄色焦枯型由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引起,病毒粒体杆状,直径18nm,有80,110,260和400nm 4种长度;黑色焦枯型病根中提纯出一种直径30nm的球状病毒,初步鉴定为番茄黑环病毒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8.
短体属线虫(Pratylenchus Flipjev,1936)又称根腐线虫,是一类重要的迁移性植物内寄生线虫,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且危害性大,在我国多个省份皆有发生危害.本文采用改进的贝尔曼漏斗法从河南省商丘市、荥阳市和洛阳市的3个玉米土壤样品中分离出根腐线虫,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鉴定,基于rDNA的ITS和28S...  相似文献   

9.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在植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徐平东 《植物检疫》1993,7(4):327-329
自从 Faulk 和 Taylor(1971)首次将胶体金用于电子显微镜作为免疫染色标记以来,由于其适用范围广,包括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视电镜,标记大分子物质的种类多,包括酶、毒素、多糖类、糖蛋白、抗血清和植物凝血素(Lectin)等等,方法简单,可以直接标记(Direct la-beling)或间接标记(Indirect labeling),  相似文献   

10.
自1848年德国的卡尔·蔡司先生设厂制造光学显微镜以来,140多年间,欧波同公司(即西德蔡司)在显微镜和显微镜检技术工作了许多不遗余力的创新,在光学显微镜领域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我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恩思特·阿贝先生在显微镜成像理论上所作的研究工作,仍然是现代光学显微镜光学系统的理论基础;我公司专家奥古斯都·库勒教授所发明的库勒照明  相似文献   

11.
利用RNA介导的抗病性获得抗2种病毒的转基因烟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RNA介导的病毒抗性(RMV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策略,具有抗病性强、抗性持久、生物安全性高等特点。利用该策略培育多抗病毒植株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将非翻译的马铃薯X病毒的衣壳蛋白(PVX-CP)基因和非翻译的马铃薯Y病毒的衣壳蛋白(PVY-CP)基因组成嵌合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ROKXY,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NC89,获得6株对PVX和PVY的混合侵染表现为免疫的转基因植株。分子分析表明,这种抗性为RNA介导的病毒抗性。这一研究结果为利用RMVR进行植物多抗病毒育种提供了重要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2.
番茄灼烧病毒属——番茄上新发现的一类植物类小RNA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灼烧病毒(170mato torrado virus,ToTV)、番茄顶点坏死病毒(Tomato apex necrosis virus,TOANV)和蕃茄枯萎病毒(Tomato marchitez virus,ToMarV)是近几年来在番茄上发现的一类植物类小RNA病毒,分别引起番茄"灼烧病"(torrado disense)和"枯萎病"(marchitez disease).该类病毒粒体形态是一种直径约为28 nm的等轴多面体病毒.其基因组是由两个长度分别约为7 kb(RNA1)和5 kb(RNA2)的ssRNA分子组成.ICTV植物类小RNA病毒研究小组最近把它们归为一个新的植物病毒属,即番茄灼烧病毒属(Torradovirus).本文就这类病毒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特征分别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周家炽 《植物保护》1963,1(3):134-135
我国植物病毒病害工作正在展开,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里略谈这三年来我个人陆续想到的几个问题,以应“植物保护”病毒病害专号的约稿。 (1)“植物病毒学”还是“植物病毒病理学”?病毒是一  相似文献   

14.
从 1 995年IVTC第六个国际病毒分类报告至今 ,植物病毒的分类有了非常大的进展 :2 0 0 0年的第七个国际病毒分类报告中列出的植物病毒科从 1 995年的 1 0个增加到了1 5个 ,植物病毒属从 45个增加到了 73个 ,其中已归科的属从 3 1个增加到了 49个 ,未归到科的属从当时的 1 4个增加到了 2 4个 ,本文列出 71个植物病毒属的基因组、所属科、代表种的情况 ,另外两个属Pseudovirus(Pseudoviridae )和Metavirus属(Metaviridae)没有被列入表中 ,将对他们的特性作另外描述。植物病毒属名一览表Ge…  相似文献   

15.
 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病毒是一组植物单链DNA病毒,它的特点是病毒粒子形态为孪生颗粒状。双生病毒分为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甜菜曲顶病毒属(Curtovirus)、玉米线条病毒属(Mastrevirus)和番茄伪曲顶病毒属(Topocuvirus)[1]。  相似文献   

16.
 炭疽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能够引起多种植物炭疽病。真菌病毒广泛存在于植物病原菌中,侵染炭疽菌属真菌的病毒资源有待挖掘。本文利用宏病毒组测序技术,对分离自我国南部6个省份不同油茶园的40株油茶炭疽菌中的病毒进行了鉴定。经过同源比对分析,发现10种基因组类型均为正义单琏RNA的新病毒。它们分属于减毒病毒科(Hypoviridae)、裸露病毒科(Narnaviridae)、线粒体病毒科(Mitoviridae)和葡萄孢欧尔密病毒科(Botourmiaviridae)。本研究是我国南方油茶炭疽病菌携带病毒的首次报道。研究结果丰富了炭疽菌属所携带的病毒基因组信息,可为深入分析炭疽菌真菌病毒的多样性和分子特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葡萄病毒B Grapevine virus B(GVB)是葡萄皱木复合病中栓皮病的病原,为开展抗GVB转基因研究,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克隆GVB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RI 101-AN连接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RI-GVB CP。采用电击转化法将植物表达载体pRI-GVB CP导入农杆菌LBA4404,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将外源基因导入西方烟‘37B’。共获得16个烟草再生株系,PCR检测其中3个株系为阳性,阳性株系播种获得的64株T_1代植株中有30株扩增到目的条带,阳性率为46.9%,表明目的基因GVB cp成功导入烟草并可成功遗传到子代。28株T_1代转基因植株接种病毒进行抗病性鉴定,其中有6株对接种病毒GVB具有抗性。  相似文献   

18.
《植物保护》2008,34(6):157-160
第34卷(总第192~197期)专论与综述植物诱导抗病信号传导途径……余朝阁,李天来,杜妍妍,等(1-1)改造病毒基因组增强病毒杀虫剂杀虫效率研究进展…………………………………蒋洪,周亮,张珈敏,等(1-5)转基因植物重组DNA和表达蛋白的环境分子行为…………………………………陈洋,张  相似文献   

19.
 从北京郊区患有类似花叶病害的菜豆株上分离到一种线条状病毒(长约700至750nm)并于1983至1986年间加以研究。在温室内接种可以侵染菜豆、蚕豆、豌豆、大豆、决明、苋色藜及昆诺藜而不能侵染被接种的任何茄科植物.同标准的菜豆普遍花叶病毒(BCMV)相比,它不侵染茄科植物例如黄花烟(Nicotiana rustica)和矮牵牛(Petunia hybrida)在菜豆叶上也不产生坏死枯斑.此外它能侵染蚕豆、大豆、豌豆及决明而BCMV则不能.BCMV能侵染豇豆而这一分离物则不能.此分离物的物理性状为:钝化温度=56-580℃(十分钟),硫释限点=10-3至10-4,180℃下存治期为3天,A260/280=1.12.菜豆受侵叶组织易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内含体包括一种片层叠合体.在电镜下超薄切片中可以看到风轮状体.极易用汁液摩接及用桃蚜(Myzus persic(接种.此病毒的衣壳蛋白亚基的分子量经测定为32,000道尔顿.此病毒与下列病毒即菜豆普通花叶病毒,菜豆黄色花叶病毒,黑眼豇豆花叶病毒,豌豆种传花叶病毒,三叶草黄脉病毒,莴苣花叶病毒及甜菜花叶病毒的抗血清均无反应.由于它在菜豆的"一窝猴"品种的叶片上产生沿脉黄色小点,因此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独立的病毒,称之为菜豆和性黄色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正遭受多种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给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中检疫性植物病毒危害大、隐蔽性强,是重要的外来生物。掌握病毒致病的相关机制是有效防控入侵病毒病害的基础。微小RNA(microRNA,miRNA)以及病毒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是植物体内重要的非编码小RNA,在病毒致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病毒在侵染过程中,可以利用植物抗病毒免疫反应产生的siRNA进行致病,同时可以直接或间接干扰miRNA的代谢途径,导致相关症状的产生。本文根据植物小RNA的近期研究进展,对miRNA和病毒siRNA的产生途径、生物学特性以及作用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初步从小RNA的角度阐述了植物病毒的致病机制,以期为检疫性病毒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