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中国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的生理生态学研究。回顾30年来中国中缅树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起源和分类、能量代谢和产热特征、脂肪组织、形态学、组学、化学通讯和行为学等。在科学发展的新时期,除进一步加强有关中缅树鼩对极端环境的生理适应研究外,还需要借助多组学、遥感与红外技术等,加强对动物生理适应的分子水平的机理性探究。结合全球温室效应的环境背景,从地理分布北线、食性、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以及实验动物建模等方面对中缅树鼩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满足科研工作者需求及探索新引进树鼩饲养管理要点标准操作方法,为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提高树鼩饲养成活率,降低因环境、饮食、人为干扰、疾病等变化造成的死亡。方法:依据中心多年来所摸索成熟完善的饲养管理技术。结果:新引进第1批次105只树鼩饲养成活率98.06%,第2批次95只树鼩饲养成活率98.94%。结论:人工饲养管理条件下中心所提供的饲养笼子、饲喂方法、室内环境控制以及过渡期维生素、微量元素、辅食的添加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探索人工饲养条件下光照强度对树鼩繁殖的影响,以及树鼩种质资源的保护。方法:于配套窗户设整体照明(强度控制在900lx以内)饲养间内应用昆明动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自制3层笼具,各层笼子之间存在光照强度的浮动(已获专利,专利号:ZL 2013 202642719)对24只雄性、48只雌性树鼩进行饲养配对,观察各层笼子树鼩的怀孕率、产仔情况、产仔数、离乳成活率、二胎数等。结果:各层笼子树鼩的繁殖性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论:光照强度对树鼩繁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树鼩是最接近灵长类的动物,也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模型动物,但在其饲养和繁殖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未解决,特别是野生驯化过程中肠道菌群变化几乎没有报道。本试验通过改变瑶山亚种树鼩日常饲料蛋白配比,观测饲料改变前后,树鼩食欲、毛色、精神状态、体重等变化情况,并收集树鼩粪便样品进行16S rRNA扩增子测序分析,比较增加蛋白比例对树鼩肠道微生物种类、数量及其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含量蛋白质饲料喂养后,树鼩更换饲料喂养前后的体重变化不明显,毛色、精神状况无明显差异。但可促进肠道菌群的重建、多样性的增加,且其粪便中的有益菌增加,一些有害菌及条件致病菌等减少,涉及主要的氨基酸转运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代谢等功能的菌种丰度有所增加。这是首次关于瑶山亚种树鼩相关的报告。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野生瑶山亚种树鼩进行实验室饲养驯化,繁殖培育瑶山亚种树鼩实验动物化种群。[方法]将野生瑶山亚种树鼩饲养在温度、湿度等条件可控的实验室中,引进初期以果蔬为主要饲粮,后期逐步过渡到以日常饲料为主,经过1个月左右使其适应实验室饲养环境;挑选符合种源要求的瑶山亚种树鼩,按公母比例为1∶1进行配种合笼,以体重增加以及腹部触诊判断母树鼩是否怀孕,对繁殖期母树鼩及仔树鼩进行特殊饲养管理。[结果]野生瑶山亚种树鼩经过1个月左右的饲养驯化,成活率达到96%,平均增重达到50g左右;母树鼩配种受孕率为24.53%,产仔12胎,产仔数42只,每胎平均产仔3.5只,出生存活率为92.86%,离乳存活率为42.86%。[结论]实现了对野生瑶山亚种树鼩的实验室饲养驯化,瑶山亚种树鼩的实验室繁殖工作虽已取得一定突破,但仍需进一步解决实验室饲养条件下母树鼩配种怀孕率低和仔树鼩存活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笼养条件下将28只健康成年树鼩按1:2或1:3的雄雌比例配对饲养,并每隔3周进行一次检查,通过一年的试验饲养,研究结果表明,这批实验树鼩共受孕45次,分娩37窝,流产2窝,死产3窝,总产仔147只,成活139只,另有3只母树鼩怀孕待产。每只母树鼩产仔2~3窝,每窝2~5仔,幼仔初生体重为(10.4±1.2)g,40日龄断奶体重为(66.2±15.7)g。该方法树鼩繁殖率和成活率极高,成本相对较低且操作简单,是一种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野生型树鼩和驯化树鼩消化道内SP表达的差异,揭示野生树鼩易腹泻和应激死亡的本质。方法:利用组织免疫化学方法,对野生和驯化树鼩消化道P物质的表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野生树鼩消化道的P物质表达与驯化的树鼩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表明野生型树鼩易应激和腹泻是与SP表达增强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克隆出树鼩Tssk6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阐明其组织表达谱及基本生物信息学特征。以GenBank中收录的树鼩Tssk6基因mRNA预测序列为参考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树鼩Tssk6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进行克隆,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树鼩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cDNA序列的CDS区核苷酸序列与蛋白质结构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树鼩Tssk6基因cDNA的CDS区序列长度为822 bp,编码273个氨基酸;Tssk6基因仅表达于树鼩睾丸组织;对树鼩和其他8种哺乳动物Tssk6基因cDNA的CDS区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树鼩与人、黑猩猩、恒河猴3种灵长类动物亲缘关系较近,与小鼠、大鼠、金仓鼠3种啮齿类动物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树鼩Tssk6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tree shrew),攀鼩目(Scandentia)树鼩科(Tupaiidae),是一种外形酷似松鼠的哺乳动物,其解剖学与生物学特性较其他除灵长类外的实验动物更接近人类被称之为灵长类的近亲,且因繁殖快和体型小而易控制,管理方便和成本低廉易于饲养管理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研究,特别是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在生产实践中剖腹取胎术有两种:一种为子宫切开术,主要应用于人、大动物和珍稀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索哺乳期间树鼩的生活规律,根据其所处的生理阶段提供相应的营养,提高仔树鼩的断奶成活率,对19只哺乳期间的树鼩的生活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哺乳期间树鼩的体重维持恒定,采食量增加,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吸收率较高.树鼩的护仔能力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牛磺酸对树鼩生理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设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树鼩20对,实验组饮用水中添加3%牛磺酸,饲喂4周,测定树鼩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统计产仔率、流产率和产仔数.结果 显示:实验组树鼩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红细胞宽度,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淀粉酶活力以及肌酐、血清钙、血糖、胆固醇的浓度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树鼩应激发生机制和影响,即生长受阻、采食量下降、能量消耗增加、繁殖率下降、抗病力低下,总结了树露鼩驯化中应激的综合防治措施,为树鼩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树鼩实验室繁殖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笼养条件下将28只健康成年树鼬按1:2或1:3的雄雌比例配对饲养,并每隔3周进行一次检查,通过一年的试验饲养,研究结果表明,这批实验树鼬共受孕45次,分娩37窝,流产2窝,死产3窝,总产仔147只,成活139只,另有3只母树鼦怀孕待产.每只母树鼩产仔2~3窝,每窝2~5仔,幼仔初生体重为(10.4±1.2)g,40日龄断奶体重为(66.2±15.7)g.该方法树鼩繁殖率和成活率极高,成本相对较低且操作简单,是一种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酒精对滇西亚种树鼩生长发育和部分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将试验树鼩随机分为酒精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酒精组树鼩按体重每100 g灌服0.38 m L 56%红星二锅头,对照组灌服相同剂量蒸馏水。每2周采用电子天平称量树鼩体重,每天定时采用电子体温计测定灌服前、灌服供试品后1.5 h和3 h直肠温度,每天观察记录树鼩灌服供试品后出现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症状。测定的体温和称量的体重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酒精组树鼩的体重增长相对慢于对照组,酒精组树鼩灌服酒精后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0.05)。酒精组树鼩出现了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障碍并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说明酒精能够影响树鼩正常的生长发育和部分系统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野生树鼩的寄生虫感染状况,剖检昆明市西郊野外捕获的3只树鼩(雄性1只、雌性2只)后进行寄生虫检查。结果显示,雌性树鼩的体表和体内均未检出寄生虫,在雄性树鼩的肠道发现严重绦虫感染,共检出虫体16条,经鉴定为长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绦虫总重量为3.4 g,占该树鼩体重的3.6%。  相似文献   

16.
将雌性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gl组,每组各10只,采取按树鼩每100 g体重连续灌服0.38 m L酒精含量为56%红星二锅头构建酒精性肝炎树鼩模型,对照组和Rgl组分别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和Rgl,试验结束时每组树鼩心脏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TNF-α,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以期观察人参皂苷Rgl对树鼩酒精性肝炎的疗效。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组树鼩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即出现了酒精性脂肪肝病理表现。给药7 d时,Rg1组树鼩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AKP及炎症因子TNF-α分别显著低于模型组,肝病理变化有所减轻,说明人参皂苷Rgl可以改善酒精性肝炎树鼩的肝脏功能和肝脏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野生树鼩的寄生虫感染状况,剖检昆明市西郊野外捕获的3只树鼩(雄性1只、雌性2只)后进行寄生虫检查。结果显示,雌性树鼩的体表和体内均未检出寄生虫,在雄性树鼩的肠道发现严重绦虫感染,共检出虫体16条,经鉴定为长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绦虫总重量为3.4 g,占该树鼩体重的3.6%。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树鼩精子中是否存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γ2(PP1γ2)及其在附睾精子中的存在形式,进而探究PP1γ2对精子成熟和运动性的调控作用,本试验以树鼩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中PP1γ2的存在形式和磷酸化程度,探讨了双丁酰环腺苷酸(db-cAMP)、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或Ca2+对树鼩精子中PP1γ2磷酸化表达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OA)和花萼海绵诱癌素A (calyculin A,CA)对树鼩精子中PP1γ2磷酸化程度的影响及其对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运动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中均存在PP1γ2,且在等量的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蛋白中,PP1γ2在附睾尾精子的磷酸化程度远高于附睾头精子;db-cAMP、IBMX或Ca2+不改变PP1γ2的磷酸化水平;磷酸酶抑制剂OA和CA能明显提高附睾头和附睾尾中PP1γ2磷酸化的程度,且能显著提高精子(尤其是附睾头精子)的运动度(P<0.05),OA和CA的最佳作用浓度分别为1 μmol/L和10 nmol/L,最佳作用时间分别为15、20 min。本研究结果表明,蛋白磷酸酶PP1γ2对树鼩精子成熟及运动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主要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变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树鼩精子中是否存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γ2(PP1γ2)及其在附睾精子中的存在形式,进而探究PP1γ2对精子成熟和运动性的调控作用,本试验以树鼩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中PP1γ2的存在形式和磷酸化程度,探讨了双丁酰环腺苷酸(db-cAMP)、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或Ca2+对树鼩精子中PP1γ2磷酸化表达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OA)和花萼海绵诱癌素A(calyculin A,CA)对树鼩精子中PP1γ2磷酸化程度的影响及其对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运动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中均存在PP1γ2,且在等量的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蛋白中,PP1γ2在附睾尾精子的磷酸化程度远高于附睾头精子;db-cAMP、IBMX或Ca2+不改变PP1γ2的磷酸化水平;磷酸酶抑制剂OA和CA能明显提高附睾头和附睾尾中PP1γ2磷酸化的程度,且能显著提高精子(尤其是附睾头精子)的运动度(P<0.05),OA和CA的最佳作用浓度分别为1μmol/L和10 nmol/L,最佳作用时间分别为15、20 min。本研究结果表明,蛋白磷酸酶PP1γ2对树鼩精子成熟及运动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主要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变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树鼩是最接近灵长类的动物,也是医学临床研究的重要模型动物,但是在人工驯化时饲养不当和环境因素不良,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确诊广西南宁市某大学人工驯化养殖树鼩发生死亡的原因,从发病树鼩肝脏和肠道中分离到可疑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rDNA序列进化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与GenBank收录的猪奇异变形杆菌RBX1株同源性高达99.9%。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发现,该分离菌株对红霉素、克拉霉素、奈替米星等9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多黏菌素、恩诺沙星等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米诺环素、头孢氨苄、强力霉素等12种药物完全耐药,存在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耐药基因。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成年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26×10^8CFU。综上所述,引起此次树鼩死亡的病原菌为奇异变形杆菌,且毒力较强,建议采用大环内脂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