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品系鸡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比较品系对鸡肉肌内脂肪和肌苷酸沉积的影响,选取9个品系鸡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索氏浸提法提取肌内脂肪,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同一性别不同品系间肌肉肌内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S07、D99和S06×S07 3个品系外,各品系肌内脂肪母鸡高于公鸡;肌苷酸含量在同一性别内不同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在S07、D99、S06×S01和S06×S07品系母鸡肌苷酸含量高于公鸡。本试验为鸡的进一步选育,特别对肌肉风味和鲜味特性的育种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年龄段放牧牦牛生长发育、激素分泌、肌肉品质及肌内脂肪(IMF)沉积规律。于同一牧场内选取不同年龄段(0.5、1.5、2.5、3.5、4.5岁)健康麦洼公牦牛各6头,采集晨牧前颈静脉血液,统一屠宰采集牦牛背最长肌肌肉样本。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牦牛体重显著增加(P<0.05)。血清尿素氮(UN)含量在2.5、3.5和4.5岁显著高于0.5岁(P<0.05),血清胆固醇(CHO)含量呈现类似趋势。4.5岁牦牛血清胰岛素(INS)水平显著高于0.5、1.5和2.5岁牦牛(P<0.05);2.5、3.5和4.5岁牦牛血清瘦素素(LEP)水平显著高于0.5岁牦牛(P<0.05);3.5和4.5岁牦牛血清胰高血糖素(GLN)和抵抗素(RETN)水平显著低于1.5岁牦牛(P<0.05);2.5、3.5和4.5岁牦牛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显著低于0.5和1.5岁牦牛(P<0.05)。牦牛肌肉剪切力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0.5和1.5岁牦牛显著低于4.5岁牦牛(P<0.05)。牦牛肌肉IMF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4...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旨在探究布莱特黑牛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表达规律,鉴定其与肌内脂肪含量调控的相关性。通过克隆获得A-FABP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结构;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A-FABP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采用PCR-SSCP方法探究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A-FABP序列与牛、瘤牛、山羊亲缘关系近,同源性高;A-FABP基因在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高,不同时期A-FABP基因的表达量随月龄增加逐渐降低;关联分析显示其多态位点与肌内脂肪含量显著相关(P<0.05),与大理石花纹评分不显著。综上推测,A-FABP基因参与牛肌内脂质代谢相关过程,对调控脂肪的沉积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肉质性状的辅助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4.
优质鸡肌内脂肪含量与屠体及肉质性状间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选用优质鸡父本和母本各 3个组成 5个杂交组合 ,饲养杂交后代 182 1只 ,在 10周龄时对其中 2 10只进行屠宰测定 ,并分析了胸肌肌内脂肪含量与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肌间脂宽、皮下脂厚、腹脂率、胸肌pH值、胸肌剪切力等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个体胸肌肌内脂肪含量为 1.93%~ 9.6 3% ,总体平均值为 4 .76 %。其中峪口黄鸡♂×矮小隐性白♀组合增重最快、肌内脂肪含量高 ,符合优质鸡的育种目标。优质鸡父本相同的杂交后代 ,其平均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表现出同一父本的一致性。母本相同而父本不同的杂交后代 ,其平均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 (P <0 .0 5 )。同一组合内不同性别间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肌内脂肪含量与皮下脂厚和腹脂率的相关性因杂交配套组合而异 ,而与活重、屠体重、屠宰率、胸角宽、肌间脂宽、胸肌率、腿肌率这些性状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鸡H-FABP和A-FABP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选用H-FABP和A-FABP基因作为影响鸡肌内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以北京油鸡、矮脚鸡、白莱航鸡和AA肉鸡为研究群体,利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56、90、120日龄H-FABP和A-FABP基因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合IMF含量及屠体性状测定,分析H-FABP及A-FABP基因表达水平对IMF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H-FABP基因mRNA随日龄的增长表达量显著降低,而A-FABP基因mRNA随日龄的增长表达量显著升高,并表现出显著的品种效应(P<0.01),性别因素对A-FABP基因表达影响显著.北京油鸡、白莱航鸡和AA鸡群体的H-FAB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IMF含量及屠体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而A-FAB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屠体重显著相关,与IMF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矮脚鸡A-FABP基因mRNA水平与IMF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其H-FABP基因mRNA水平对屠体重影响显著,表现出显著的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6.
优质鸡肌内脂肪(IMF)和肌苷酸(IMP)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8个优质鸡新品系70日龄和92日龄鸡98只,将胸肌肌内脂肪(IMF)和肌苷酸(IMP)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品系、性别和日龄鸡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均有较大差异。92日龄时D系肌内脂肪和肌苷酸显著高于其它各系(P<0.05)。70日龄和92日龄时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在母鸡和公鸡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但母鸡的肌苷酸含量均高于公鸡。肌内脂肪含量在70日龄时公鸡高于母鸡,而92日龄时母鸡高于公鸡。不同日龄间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都有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鸡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H-FAB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提供的4个地方优质肉鸡品种,2个培育品种和1个引进的肉鸡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序和PCR-SSCP的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H-FABP基因多态性与肌内脂肪含量(IMF)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H-FABP基因260 bp和675 bp处存在T/C和G/A的突变位点,对2个突变位点在研究群体中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产生3种基因型。基因型与IMF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T260C位点上,所有品种中AA基因型的IMF含量显著(P<0.05)高于BB基因型个体,但对于不同的品种来说,AA和BB基因型只对封开杏花鸡和岭南黄鸡II号的IMF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其他各鸡种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G675A位点上,所有品种中AA型和AB型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肌内脂肪与脂类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关系,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8头乌金猪和6头长白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合成酶(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采用索氏提取法检测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金猪FAS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SREBP-1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虽然高于长白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乌金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高于长白猪,且差异显著(P0.05)。乌金猪和长白猪的FAS和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都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乌金猪SREBP-1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长白猪SREBP-1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乌金猪和长白猪间存在品种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肌内脂肪含量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哺乳仔猪生长发育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品种哺乳仔猪生长发育规律分析舒邓群,黄爱民(江西农业大学牧医学院南昌330045)前言仔猪是进行养猪生产的基础。培育健壮、活泼、生长发育均衡的仔猪是生产良好肉猪的前提。由于仔猪的生理特性,给仔猪的护理和培育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旨在摸索哺乳仔猪的生...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不同生长速度的鸭品种出雏后体重及胸、腿肌重的生长发育进行差异分析,为系统了解鸭骨骼肌的动态发育变化奠定基础。测定高邮鸭和金定鸭0~70日龄14个生长点的体重、胸大肌重和腓肠肌重,比较不同品种各个生长点体重、胸大肌重、腓肠肌重的累积生长、绝对生长、相对生长,并用Gompertz、Logistic和Bertalanffy3种模型拟合生长曲线,根据模型的参数计算拐点重以及拐点日龄。结果:1)从出雏开始高邮鸭体重和腓肠肌重就显著高于金定鸭,胸大肌重从4日龄开始有显著差异。28~70日龄高邮鸭体重、胸大肌重和腓肠肌重分别是金定鸭的1.41倍、1.50倍和1.20倍。2)高邮鸭体重、胸大肌重和腓肠肌重的生长速度均大于金定鸭;达到最大生长速度时间点无品种差异,体重的最大生长点为20日龄,胸大肌重的最大生长点为56日龄,腓肠肌重的最大生长点为20日龄;3)通过拟合数据发现,0~16日龄高邮鸭体重生长强度高于金定鸭,而胸大肌重和腓肠肌重生长强度低于金定鸭;其后体重、胸大肌重和腓肠肌重生长强度在两个品种鸭之间均渐趋相同。体重、胸大肌重和腓肠肌重生长强度变化规律无品种差异。4)鸭胸大肌重的拐点日龄(52日龄)迟于腓肠肌重的拐点日龄(16.5日龄);16日龄之前胸大肌重生长强度低于腓肠肌,16日龄之后高于腓肠肌。0~28日龄胸大肌生长强度缓慢减小而后期迅速减小,腓肠肌重生长强度早期迅速减小而后期缓慢减小。28~70日龄高邮鸭胸体指数高于金定鸭,而腿体指数显著低于金定鸭,这些都表明28~70日龄鸭胸肌的生长强于腿肌。在生长环境一致的条件下,不同肉用性能的鸭体重、胸大肌重和腓肠肌重的生长发育变化规律均没有差异,但胸、腿肌之间的生长发育规律差异较大,早期胸肌生长慢于腿肌,后期快于腿肌,在肉用性能上胸肌的贡献高于腿肌。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6,(3)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约克夏猪和藏猪血清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的含量,并分析其与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约克夏猪和藏猪的FAS含量分别为(5.7±0.40)mol/L和(4.6±0.43)mol/L,呈极显著差异(P0.01);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2.50%、5.48%。相关性分析显示,FAS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FAS可通过血液负调控肌内脂肪含量,但肌内脂肪含量是FAS和激素敏感脂酶共同作用的过程,对FAS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还将做进一步的研究,为深入研究猪肌内脂肪沉积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选择适宜的蛋鸡品种,试验采用相同的饲养管理方式对海兰褐、京红、伊莎褐、罗曼褐、海赛克斯褐五个褐壳育成期蛋鸡进行饲养,测定了蛋鸡体重、生长模型、体尺等指标。结果表明:海兰褐的生长速度比较稳定,一直呈上升的趋势;Gompertz曲线模型的拟合度最高,为0.998,拟合效果最好。说明海兰褐更适合在本地区饲养。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的哺乳仔猪生长发育规律分析舒邓群,黄爱民(江西农业大学牧医学院330045)仔猪是进行养猪生产的基础,培育健壮、活泼、生长发育均衡的仟猪是生产良好的肉猪的前提。由于仔猪的生理特性,给仔猪的护理和培育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旨在摸索哺乳仔猪的生长发...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肌内脂肪(IMF)双向选择对脂肪性状及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北京油鸡肌内脂肪双向选育系和对照系雏鸡,饲养至56和120 d时,每个系分别屠宰30只母鸡,测定胸肌和腿肌IMF含量、腹脂重、腹脂率及LPL、H-FABP和A-FABP基因mRNA表达量,比较双选系各性状差异,分析IMF遗传选择效果。结果表明,上选系肌肉IMF含量和肉色亮度值(L^*)显著大于下选系(P〈0.05),胸肉终pH(pHu)显著低于下选系(P〈0.05)。LPL基因在120日龄上选系腹脂中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下选系(P〈0.05),下选系胸肌中H-FABP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上选系(P〈0.05)。结果表明IMF的双向选择是有效的,该双选系可以作为未来基因定位和基因互作效应研究的宝贵资源群体。  相似文献   

15.
鸡肌内脂肪性状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在追求肉品高瘦肉率的同时,对其香味、感观满意程度以及保健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肌内脂肪不仅是畜禽机体能量贮备物质,而且与肌肉的风味品质和食用价值有很大的关系,是影响肉质的重要因素。因此进行肌内脂肪性状的研究,是改善快大鸡种肉质和保持地方鸡种特殊肉质风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肌内脂肪含量是评定猪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为人们在DNA水平上研究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可能的主效基因、可以考虑的候选基因以及其他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QTL等方面概述了猪肌内脂肪含量的QTL研究进展,并对在育种实践中利用DNA标记辅助选择来改良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应用前景、研究方向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Wnt信号通路是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从胚胎到成体的一系列调控.该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发生、胚胎发育及多种疾病等方面.本文综述了Wnt信号通路对猪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猪肌内脂肪含量的调控,进而探讨其对猪肉品质的影响,旨在为猪肉质性状的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肌内脂肪含量是评定猪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为人们在DNA水平上研究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可能的主效基因、可以考虑的候选基因以及其他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QTL等方面概述了猪肌内脂肪含量的QTL研究进展,并对在育种实践中利用DNA标记辅助选择来改良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应用前景、研究方向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60周龄和自繁后的12周龄的如皋鸡作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FABP)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及遗传特异性分析。结果检测到2个SNP突变,分别为4271 G/A、4281 G/A突变,有3种基因型。最小二乘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在60周龄时,AA型含量最高,显著高于AB型(P<0.05);12周龄时,AB型含量最高,BB型最低;60周龄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12周龄时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20.
以60周龄和自繁后的12周龄的如皋鸡作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FABP)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及遗传特异性分析。结果检测到2个SNP突变,分别为4271 G/A、4281 G/A突变,有3种基因型。最小二乘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在60周龄时,AA型含量最高,显著高于AB型(P<0.05);12周龄时,AB型含量最高,BB型最低;60周龄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12周龄时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