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在免疫器官及细胞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热应激雏鸡免疫器官中热休克蛋白70的定位及表达。结果显示:HSP70在常温饲养雏鸡的胸腺、脾脏、法氏囊中均有明显的表达,在胸腺、脾脏的细胞中主要以胞浆表达为主,而法氏囊中则以胞核表达为主,脾脏中HSP70的表达强度最为稳定。热应激时,胸腺中HSP70的IOD值随日龄增长而逐渐降低,末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脾脏中HSP70的IOD值随日龄增长逐渐降低,末期稍低于对照组(P〉0.05);法氏囊中HSP70的IOD值与饲养日龄间无明显规律,末期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热应激对雏鸡胸腺的损伤明显,胸腺细胞通过自身合成HSP70抵抗热应激的能力较差,而对脾脏和法氏囊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鸡Toll样受体4(chTLR4)在雏鸡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脾脏)中的表达与定位,将50只健康海兰白蛋鸡随机分成10组,每组5只,分别于1、7、14、21、28、31、35、42、45、49日龄时随机扑杀一组,取法氏囊、胸腺及脾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雏鸡免疫器官中chTLR4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各日龄雏鸡法氏囊、胸腺及脾脏内均检测到chTLR4转录及chTLR4蛋白的表达。2法氏囊淋巴滤泡的皮质和髓质内均可见免疫阳性细胞,尤其是在髓质部免疫阳性反应较强;胸腺小叶的皮质、髓质及脾脏的红髓和白髓细胞内均可观察到免疫阳性反应区。3法氏囊中chTLR4蛋白表达在1~42日龄均处于较高水平并存在小幅波动,42~49日龄表达量逐渐下降;各日龄雏鸡胸腺、脾脏中chTLR4蛋白表达趋势相似,1~14日龄表达量逐渐升高,14~35日龄呈波动变化,35~42日龄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在各日龄雏鸡免疫器官中均有chTLR4表达,且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chTLR4与雏鸡免疫功能相关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抗病毒基因Mx在其体内不同组织的表达变化,试验以IBDV感染3天(22日龄)的SPF蛋鸡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IBDV感染组雏鸡与对照组雏鸡法氏囊、盲肠扁桃体、脾脏、胸腺、肝脏、腺胃、十二指肠、卵巢等组织中Mx mRNA和IBDV V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IBDV感染雏鸡3 d后,Mx mRNA在盲肠扁桃体中表达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其次为法氏囊和肝脏;卵巢表达量最低(P0.05)。IBDV感染组雏鸡各组织Mx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BDV感染雏鸡3 d后,IBDV VP2 mRNA在法氏囊中的表达量最高(P0.05),脾脏次之,其他被检组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雏鸡感染IBDV 3 d后,IBDV载量在免疫器官较非免疫器官高;抗病毒基因Mx转录表达水平相对都比较高,其转录表达水平与器官的病毒载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青刺果种粕粉对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刺果种粕粉对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将7日龄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粮分别添加10和15g/kg青刺果种粕粉,饲喂30d。第14、21和28日龄时分别取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称重并制作切片。结果表明,试验组鸡法氏囊、胸腺、脾脏脏器指数在各个日龄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光镜下,14日龄时,试验组较对照组法氏囊皮质与髓质分界较清楚,淋巴滤泡形成,胸腺皮质不同程度增厚,脾脏形成动脉周围淋巴鞘;21日龄时,试验组较对照组法氏囊中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形态较小,淋巴滤泡直径增加,胸腺小体增多,皮质增厚,脾脏淋巴细胞致密;28日龄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法氏囊淋巴滤泡较大,胸腺小体增大,可见朗罕氏细胞,脾小体和生发中心较发达。电镜下,试验组脾脏淋巴细胞形态均一,核仁增多,核染色质边移,随着日龄的增长,淋巴细胞活性增加。结论:青刺果种粕粉能促进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以SPF雏鸡为研究对象,应用细胞培养、MTT及流式细胞检测技术,通过T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的增殖能力及其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型数量的检测,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21日龄SPF雏鸡后,其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法氏囊)T细胞增殖能力及其亚型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IBDV感染SPF雏鸡后,其胸腺和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于病毒感染后3~7 d显著降低,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于病毒感染初期明显低于对照雏鸡;法氏囊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在病毒感染初期迅速增加,而后持续低于对照雏鸡.表明SPF雏鸡感染IBDV后,其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而作为病毒侵袭的主要靶器官,法氏囊在病毒感染初期有大量T细胞浸润,该项研究为进一步阐明IBDV的免疫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对1~6周龄热应激雏鸡法氏囊组织中IL-6、TNF-α、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1日龄雄性文昌鸡108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K)、热应激(HS)组、GABA+热应激(GABA+HS)组,饲养6周。每周龄末剖取法氏囊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雏鸡法氏囊组织中IL-6、TNF-α、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1~6周龄不同组雏鸡法氏囊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与CK组比较,HS组和GABA+HS组雏鸡法氏囊组织中IL-6 mRNA表达水平上升,且GABA+HS组法氏囊组织中IL-6 mRNA普遍低于HS组;三组的TNF-α mRNA在1~3周龄时均有较低的表达水平,在4~6周龄时表达升高;1~6周龄HS组和GABA+HS组雏鸡法氏囊组织HSP70 mRNA表达水平整体普遍低于CK组。结果表明:热应激导致雏鸡法氏囊组织中IL-6和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上升,同时抑制HSP70 mRNA的表达,而GAB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热应激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肾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 mRNA)、热休克蛋白90(HSP90 mRNA)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将24头体重相近的健康的杜长大仔猪按断奶日龄随机分为4组,依次于14日龄、21日龄、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所有试验仔猪于42日龄处死,取样,通过RT-PCR方法检测肾脏中上述三种热休克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4日龄和21日龄断奶组仔猪肾脏HSP70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35日龄断奶组(P0.05);14,21日龄断奶组HSP9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组(P0.05),21日龄断奶组显著低于14日龄断奶组(P0.05);35日龄断奶组HSP27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其他日龄断奶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断奶日龄显著影响仔猪肾脏热休克蛋白mRNA的表达,且随着断奶日龄的推迟肾脏中的HSPs mRNA的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免疫器官巨噬细胞的数量变化,将50只14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经点眼、滴鼻途径每只感染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6×10~(6.5)TCID_(50)。对照组经相同途径给予相同剂量PBS。于感染后第1、4、7、21天及35天快速采取胸腺、腔上囊及脾脏并制成冰冻切片,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免疫器官巨噬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感染组雏鸡胸腺巨噬细胞数量在感染后第1-4天明显升高(P<0.01或P<0.05),腔上囊、脾脏巨噬细胞数量于感染后第1-7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随后降低,于第35天恢复正常(P>0.05)。结果表明,IBDV可导致雏鸡免疫器官内巨噬细胞数量先升高后降低,之后随着机体的自我调节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雏鸡在正常发育过程中免疫器官内B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以不同日龄的SPF鸡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鸡脾脏、胸腺及法氏囊内IgA+、IgG+及IgM+B淋巴细胞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脾脏中,4日龄时B淋巴细胞含量比较多,7日龄时B淋巴细胞含量下降,随后,7至21日龄细胞含量逐渐升高;胸腺内则是在4日龄时IgM+B淋巴细胞含量相对较高,而IgA+、IgG+B淋巴细胞几乎没有;在法氏囊中,IgA+、IgG+及IgM+B淋巴细胞含量在4至14日龄时逐渐升高,并且IgA+和IgG+细胞含量在21日龄时基本趋于稳定,但是IgM+B细胞含量则在21日龄时有所下降。试验结果表明,雏鸡出壳后各免疫器官B淋巴细胞始终以IgM+细胞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感染对雏鸡中枢免疫器官细胞凋亡及其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将70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REV感染组(I)和对照组(C),应用酶活性检测、荧光定量PCR、ELISA、TUNEL等方法对中枢免疫器官细胞的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Bcl-2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和凋亡细胞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SPF雏鸡感染REV后,其胸腺中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Bcl-2mRNA及其蛋白质含量、凋亡细胞数量均于7~28d内不同程度(P0.05或P0.01)高于对照组雏鸡;法氏囊中上述被检指标均于7~35d内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雏鸡。研究表明REV感染引起SPF雏鸡中枢免疫器官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增强、Bcl-2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上调所致的细胞凋亡与雏鸡免疫器官功能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胸腺是免疫系统重要的中枢淋巴器官,高温条件下胸腺组织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产生免疫抑制,影响免疫功能。论文从热应激对雏鸡胸腺组织、胸腺细胞、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进行综述,并阐述缓解热应激对胸腺组织及免疫系统损伤的预防措施,提出了今后研究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雏鸡用马立克氏病(MD)三价疫苗免疫后,其脾脏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比未免疫健康对照雏鸡和以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的雏鸡显著增强(P<0.05),外周血液T辅助细胞(T_M)和单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雏鸡HVT疫苗免疫后,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比未免疫健康对照雏鸡显著增强(P<0.05),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虽有增强,外周血液T_M数量虽有增加,但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益生菌对新城疫(ND)疫苗免疫雏鸡的免疫效果影响。将10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益生菌组、ND疫苗单独免疫组、益生菌联合ND疫苗应用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试验雏鸡于ND疫苗两次应用后0、7、14、28、42 d胸腺、脾脏中细胞免疫功能及IL-2 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益生菌联合ND疫苗免疫雏鸡后,其胸腺和脾脏中T细胞增殖能力和IL-2 mRNA表达,分别于ND疫苗免疫后7~28 d明显(P0.05或P0.01)高于ND疫苗或益生菌单独应用雏鸡。表明益生菌可通过提高雏鸡免疫器官中T细胞增殖功能和IL-2 mRNA表达,发挥增强ND疫苗免疫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日龄雏鸡感染传染性发法氏囊病病毒(IBDV)后,免疫器官组织(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及支气官粘膜固有层淋巴组织、哈德尔腺)和局部组织中浆细胞、酯酶阳性T细胞(TANAE)和淋巴细胞数显著降低。表明一日龄感染IBDV雏鸡、其中枢及外周免疫器官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呈现抑制。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黄曲霉毒素B1对雏鸡免疫器官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将100只1日龄艾维茵健康公雏随机分为4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和AFB1日粮(AFB1Ⅰ、Ⅱ、Ⅲ组日粮中AFB1添加量分别为0.15、0.3和0.6mg·kg-1),试验期21d。结果显示,AFB1Ⅱ组和Ⅲ组雏鸡的免疫器官脏器指数显著下降(P0.05)。AFB1组雏鸡的免疫器官组织学损伤表现:胸腺皮质区网状细胞周围见较多细胞核碎片;法氏囊淋巴滤泡内细胞核碎片增多,滤泡髓质区淋巴细胞减少;脾白髓区细胞核碎片增多。超微病理学观察,胸腺、法氏囊和脾内淋巴细胞线粒体肿胀,以染色质边移为特征的凋亡细胞数目增多。结果表明,摄食含0.15~0.6mg·kg-1 AFB1的日粮,可不同程度地抑制雏鸡免疫器官的发育,致免疫器官中的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细胞核碎片增多。  相似文献   

16.
CVI 988/Rispens冷冻苗鸡胚胎免疫的免疫病理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CCI 988/Rispens冷冻苗免疫18日龄的鸡胚,观察淋巴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揭示胚胎免疫的免疫病理学机制.结果显示:胚胎免疫组和胚胎免疫攻毒组的淋巴细胞活性增加,细胞核仁数目和胞浆内线粒体数目增多;非免疫攻毒组的淋巴细胞感染病毒,引起细胞核膜和线粒体受损,细胞有明显的退行性变化,表现为细胞大小不一,常染色质增加,异染色质减少.由此可见,18日龄胚胎免疫对淋巴器官的早期发育具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可使雏鸡提前产生有效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参考GenBank登录的ChTLRs基因序列设计实时定量PCR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鸡Toll样受体(ChTLR)mRNA相对转录水平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ChTLR1、ChTLR2、ChTLR4、ChTLR5和ChTLR15在雏鸡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5种ChTLRs在脾脏、法氏囊、胸腺和各段肠道组织中均有转录。其中,ChTLR1 mRNA在法氏囊、肾脏和盲肠组织中转录水平较高;ChTLR2 mRNA在脾脏、法氏囊和肝脏等组织中转录水平较高,在肾脏、肺脏和皮肤未检测到转录;ChTLR4 mRNA在所检测组织中转录水平差异较小,在脾脏、十二指肠和胸腺转录水平较高;ChTLR5 mRNA在肾脏、脾脏和空肠中的转录水平较高;ChTLR15 mRNA在法氏囊中转录水平最高,其次为脾脏和盲肠。本研究建立了检测ChTLRs mRNA在不同器官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实时定量PCR方法,ChTLRs mRNA在雏鸡各器官组织中转录水平差异较大,可能与雏鸡各器官组织对病原的识别和抵抗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SPF鸡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后白细胞介素2(IL-2)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SPF鸡感染REV后主要免疫器官的IL-2 mRNA转录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EV感染组鸡的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IL-2基因的表达量在感染后7d、14d、21d、28 d、35 d、42 d和49 d均呈现升高,而且除21日龄、28日龄鸡的脾脏外,均为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REV感染后可以诱导鸡的机体表达IL-2.  相似文献   

19.
SPF雏鸡感染REV后免疫器官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对 1日龄 SPF雏鸡人工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 REV) ,观察了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和脾脏 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雏鸡感染 REV后胸腺 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于7、2 1、4 2和 4 9日龄明显降低 ( P<0 .0 5) ,于感染后 1 4、2 8和 3 5日龄极显著减弱 ( P<0 .0 1 ) ;脾脏 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分别于感染后 1 4~ 2 8d和 3 5~ 4 9d较对照组雏鸡明显或极明显降低 ( P<0 .0 5,P<0 .0 1 )。法氏囊和脾脏 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分别在感染后 7~ 4 9d和 1 4~ 4 9d极显著减弱 ( P<0 .0 1 )。免疫器官胸腺重量和脾脏重量与体重比值及体重分别于感染后 7~ 4 9、7~ 3 5、7~ 4 9d明显降低 ( P<0 .0 5,P<0 .0 1 )。说明SPF雏鸡感染 REV后 ,免疫器官 (胸腺、法氏囊和脾脏 )淋巴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 ,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发生明显降低或抑制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急性热应激对麻鸡免疫机能的影响,将30只28日龄麻鸡随机分成5组,即对照组、热应激3h组、热应激6h组、热应激9h组和热应激12h组,每组6只。将麻鸡在37℃±1℃条件下分别处理3、6、9、12h,对照组麻鸡于室温条件下常规饲养。应激试验后取脾脏和法氏囊制成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γ干扰素(IFN-γ)的免疫组化检测,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麻鸡脾脏中HSP70、IFN-α、IFN-β、IFN-γ、NF-κB p65的蛋白含量水平变化。37℃热应激条件下3h~12h麻鸡脾脏无明显的组织学变化;法氏囊中的淋巴滤泡从热应激3h后开始增大,淋巴滤泡之间排列更加紧密,淋巴细胞增多;脾脏中IFN-α和IFN-β在热应激9h后显著升高(P0.05),IFN-γ在6h时显著升高(P0.05),9h后恢复正常值。HSP70在应激3h出现短暂下降后持续升高,而NF-κB p65在热应激3h时出现短暂的波动后持续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37℃条件下热应激12h内能够提高麻鸡机体免疫能力,有利于麻鸡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