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峰地区高粱育种基本目标与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粱是赤峰市的主要杂粮作物,在赤峰地区常年播种面积4万hm^2以上。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高粱的各种用途也在不断开发利用.种植面积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建立长远的育种目标,选育适应本地区种植的优良高粱杂交种.对于提高全市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高粱生产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粱是我省重要粮食作物。1986~1989年平均播种面积660.1万亩。占全省粮谷播种面积的16.3%;总产161.6万吨,占粮谷总产的13.5%。产量的高低对全省总产有巨大影响。辽宁是我国高粱主要产区之一。播种面积占全国高粱播种面积的24.6%,总产占全国高粱总产的31.3%,均居全国第一。平均单产240公斤/亩,比全国高12.3%,其单产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辽宁高粱单产与美国1987年单产292.4公斤/亩相比低18.0%,距先进的高粱生产国生产水平尚有差距。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和粮食收购政策的变化,近年来我省高粱生产出现了新特点:高粱种植面积减少,1952年全省高粱播种面积2302万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2%;1962年尚有1435万亩;1972年降至1281万亩;1982年降  相似文献   

3.
<正>黑河地区属于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低温冷湿,在这种气候特点下种植玉米,需要总结黑河地区种植玉米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出适宜的、规范的管理模式,为提高黑河地区玉米种植经济效益提供相关参考。随着黑河地区种植户种植玉米热情的增长,玉米种植面积也在增加,但种植玉米存在的问题也突显出来,另外受近两年国家玉米收储及种植调控政策的影响,玉米的收益并不理想,影响了种植户的种植热情。研究黑河地区玉米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黑龙江省高粱产业发展规律,对建国以来高粱生产发展过程中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的演变过程分析以及与粮食作物、谷类作物、玉米的比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高粱播种面积和总产逐步下降。究其原因有:对高粱需求的改变和减少,受玉米生产发展的影响,高粱单产的提高不稳、单产相对较低,其它省份高粱种植面积增加、政策对统计数据的影响等;并提出恢复和发展黑龙江省高粱生产的途径,即扩展需求领域、研发和推广专用品种、提高单产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规模化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5.
正高粱本身具有较高的食疗价值与要用价值,同时,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现已成为酿酒行业所采用的主要粮食来源。在高粱种植中,也因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无论是丘陵还是平原,都可以对其进行种植。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粱作物需要朝着更高质量、更高产量的方向发展。一、高粱种植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一)我国当前高粱种植模式现阶段,我国高粱总体种植模式特点可以概括为种植面积小、种植范围广。如在辽宁省葫芦岛地区,高粱的种植就有一部分为在地角田边的土壤空  相似文献   

6.
正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地域性强、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主要包括谷子、绿豆、红薯、豌豆、扁豆、高粱、荞麦、莜麦等。安阳县位于豫北地区,全县辖区面积11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034万平方米,东部为平原乡镇,西部为山丘地区,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10055万平方米以上,总产65万吨以上,是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其中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占粮食种植面积95%左右,小杂粮只占较小比例,仅在西部山丘旱作农业区种植,常年种植面积为3335万平方米,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左右。  相似文献   

7.
种植结构调整后黑河地区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黑河地区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种植结构调整后黑河地区玉米种植结构发生的变化,介绍了玉米种植面积变化的原因,当地品种推广情况,以及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简讯     
◆今年粮棉糖播种面积减小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200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将达1.56亿hm2,比上年增加0.3%。随着种植面积的调整,今年粮食种植面积约为1.12亿hm2,比上年减小1.2%,其中早稻、双季晚稻、春小麦、玉米减幅都在4%以上,高粱、薯类、豆类、谷子播种面积增加;棉花种植面积约为340万hm2,减小近10%;糖料种植面积约为128.5万hm2,比上年减小20.9%。◆印度计划增加食糖出口量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产糖国,正在谋求重返世界食糖出口市场。印度计划明年食糖出口目标为200万t。这将是1995-96年度以来最大宗的食糖出口。该年度,印度食糖出口量超过1…  相似文献   

9.
正黑龙江省黑河地区是我国的大豆主要种植区,现有耕地面积180万hm2,2020年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0万hm~2,年总产量占黑龙江省大豆总产量的1/3[1]。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和国家补贴政策的影响,黑河地区大豆重迎茬种植现象普遍,这样的种植结构造成了该区域内大豆病害的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黑河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分析了黑河地区大豆病虫害发生时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以及相对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黑河地区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世界高梁生产大国之一,1987年播种面积为7165万亩,总产量为1881.8万吨,单产为293.95公斤/亩,此外还有饲用、干草用的高粱。由于高粱具有抗旱特性,所以高粱大都在美国的中部和中南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高粱作为栽培作物,在美国大约是从19世纪中期开始的。一百多年来,美国的高梁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  相似文献   

11.
高粱在辽西地区有着很大的种植面积,适宜的栽培技术直接影响着高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小杂粮高产创建工作的成效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小杂粮种植历史悠久,以种类齐全、品质好、营养丰富而闻名。目前。全省小杂粮种植面积520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2.5%,年产量在100万t左右。其中啤酒大麦种植面积约100万亩,荞麦约90万亩,糜子和豌豆各80万亩.蚕豆52万亩,谷子和青稞各30万亩,高粱20万亩,其他谷物和杂豆种植面积近40万亩。  相似文献   

13.
世界高粱种植面积约5,183万公顷,是五种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高粱主要种植区域位于赤道附近热带干旱半干旱地区。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完成了一项完整的高粱农业生态图。图中表示出高粱的种植地区,包括非洲、东南亚洲、西南亚洲以及中美洲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可能继续减少,再次低于1.1亿公顷的粮食面积警戒线.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800多个调查县6.7万农户的种植意向调查推算,今年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56亿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为1.07亿公顷,比上年减少1.7%.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中,小麦减少4.9%,稻谷减少1.9%,玉米减少0.9%,高粱和谷子分别增加6.8%和0.2%,薯类增加3.1%,豆类减少0.5%.  相似文献   

15.
美国青贮饲料高粱的生产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青贮饲料高粱的生产和研究陈悦潘世全石玉学(辽宁省农科院高粱所)美国是世界上高粱生产大国之一。青贮高粱和饲料高粱在高粱生产中占有一定比例,青贮高粱收获面积年均在350万亩左右,在干旱少雨年份播种面积较大,平均单产为2吨/亩左右,最高单产可达7吨/亩...  相似文献   

16.
拉丁美洲的高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卢庆善一、高梁生产环境1.面积和产量拉丁美洲是世界高粱生产的最新发展地区。高粱种植面积350万ha左右,约占世界高粱面积的8%。其中墨西哥140万ha,中美洲60万ha,南美洲150万ha。除面积最大的墨西哥以...  相似文献   

17.
辽西地区是辽宁省高粱主产区,种植模式对高粱产业发展影响较大。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对比,在辽西地区高粱以大垄双行种植模式产量较高。本文简要总结了辽西地区高粱大垄双行栽培技术,以期为辽西地区高粱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粱不仅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而且其茎秆可制糖、籽粒可酿酒,是一种具有丰富价值的禾本科植物。高粱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其中以东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广。由于黑龙江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高粱的生育期较短,加上受种植成本、田间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矮高粱种植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矮秆高粱的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Sorghumbicolor(L.)Moench]是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全球年种植面积近4000万hm^2,已被广泛用于酿酒业、饲料业、制糖业及能源业。我国是世界上种植高粱的主要国家之一。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和耐瘠薄等多重抗性,在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尤其在西部盐碱和瘠薄地区有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20.
刘文霞 《河南农业》2016,(25):57-57
正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泛指生育期较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地域分散,种植方式特殊,有特种用途的禾谷类和豆类作物。豫北地区种植的小杂粮主要有谷子、高粱、绿豆、红小豆、豇豆等。一、豫北地区小杂粮生产情况据调查,豫北地区近年来小杂粮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安阳县为例,安阳县是河南省产粮大县,粮食种植面积在11.33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