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失地农民的产生,失地农民在面对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社区环境,产生了许多行为问题,使社区治理陷入困境。为探索合适的失地农民社区治理模式,以南京市两城郊社区为例,采取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两个社区居民行为表现及社区治理模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悦民社区居民存在较多行为问题,城市化进程与市民化进程脱节,在社区治理上也陷入困境;而紫荆社区居民行为市民化程度更高,社区治理模式更具成效。合理化的社区治理模式可以为失地农民营造良好的市民化环境,引导其在行为及心理上真正的实现市民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是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对吉林市周边的几个新社区失地农民的收入、工作、生活、社会适应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指出吉林省失地农民距离完全的市民化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8):178-179
文章从拆迁户安置社区资源利用现状出发,通过运用统计学和管理学知识对嘉兴市拆迁户安置社区基础设施利用现状进行逻辑分析,找出拆迁户安置社区在基础设施利用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得出科学的改善方案。本文认为,深入了解嘉兴市拆迁户安置社区居民的基础设施利用现状,对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深刻意义。为此,笔者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6):198-200
城镇化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的意在加快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为置换土地,盘活现有的土地存量,加大了对农民居住地的整治力度,由此产生了被拆迁农民这一群体。被拆迁农民住进拆迁安置社区中,在身份和居住空间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他们是否能够适应新型社区的生活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通过现有研究文献的回顾,探讨该群体现在生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和丰富农村拆迁安置社区居民生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村改居社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独特的产物,其所催生的大量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逐渐成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制约。本文从元治理理论的视域出发,分析我国村改居社区中失地农民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解决我国村改居社区中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理论切入点和关注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熟人社会的基本立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南京市XT拆迁安置社区为例,着重探讨了集中安置后村民日常互动和社会交往的变迁状况。研究表明,原有村庄共同体被打破后,村民日常生活在对待陌生人之道、丧礼置办、财产分配、一般亲属关系结交等方面产生了显著变化,但其体现的防御、合作、竞争、社交等特征未发生根本改变,促进熟人社会秩序平稳运作的系列机制仍然发生了重要作用。地方社会转型过程中呈现的多重矛盾,体现了新时代的个体、群体对高质量社会秩序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列述了失地农民现实的生活状况,揭示了安置补偿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由此给农民带来的损害,继而透过本质分别从观念和制度两个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落实措施.  相似文献   

8.
屈晓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96-2398
从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出现的问题:一是失地农民转成市民后家庭经济生活困难;二是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就业困难;三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剖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制度化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根源;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深层次原因;三是城市居民对失地农民的排斥与失地农民的自我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主观因素;四是城市就业对失地农民的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客观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与利益分享机制;二是为失地农民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三是加大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其就业率;四是提高失地农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从乡村治理到社区治理:对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问题在世界各国的城市化的进程中都出现过,但是在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特有的城乡二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复合型的土地所有权制度使得失地农民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对于失地农民而言.由于世世代代在土地上生活、耕种.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明显有别于城市社区的村社组织和相应的微观治理机制.虽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使这些农民失去了土地.但失地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问题并没有随着土地的失去而彻底消亡,相反在这一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尹珂 《甘肃农业》2005,(12):79-79
城市建设和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占用大量的非农用地。在我国目前的土地所有制度下,国有建设用地数量有限。因此,征用农地并将其转变为国有建设用地,成为现时各地普遍采取的方式。本文针对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进行了研究,对现行的各种安置方式进行了分析,然后综合各种方式,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区域提出了一些设想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失地农民的现行安置措施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纵览了学术界对于失地农民安置措施的研究,从安置现状、失地农民被安置措施不足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建立民主决策制度和征用回转制度等七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征地补偿制度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因征地而产生的失地农民上访数量越来越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参照土地征用相关理论和在对湖南省一些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失地农民征地安置补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安置补偿的有效性评价模型,并为我国失地农民安置补偿制度的改革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而失地农民走进城市、融入城市,即失地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的真正内涵。但这一“市民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完成的,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市民化的概念和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城市拆迁促进了城市发展,改善了部分人的住房条件,优化了城市环境。然而由于立法的不足和地方政府片面的追求政绩,使城市拆迁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从行政法基本原则分析城市拆迁中的种种问题,权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在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转换的过程中,在生活方式、心理适应及文化观念等方面很难在短期内顺利融入城市生活,这必然会影响到城市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因此,应从政府与失地农民自身两方面入手加以引导,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角色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沙颍河近期治理工程的实施情况以及扎实开展拆迁工作所采取的措施,并总结了确保沙颍河治理工程顺利实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由工业化、城市化而引发的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已成为近年来社会的热点问题,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本文通过梳理和归纳相关研究成果及各地方有代表性的实践经验,着重分析了目前国内存在的货币补偿安置、集中开发安置、土地入股安置和土地换社保安置等四种典型安置模式,从而明确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模式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实施现状。  相似文献   

18.
根据铜川市坡头开发区建设意向,对规划设计范围内村庄分布及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家政策和相关安置项目的实施情况,针对区域内失地农民安置提出"农民有利、政府有益、建设有地"的安置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拆迁作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一种实现方式,在城镇化道路上屡见不鲜,但是在拆迁工作中,随之产生了回迁安置社区的治理问题。通过分析城中村回迁安置社区的现状,深入挖掘回迁安置社区存在的治理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排斥视角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社会排斥为概念工具,分析了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受到的各种排斥。这些既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利益,也制约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以就业为核心的反社会排斥政策成为解决我国失地农民"失地又失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