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发酵增效剂(分别简称MAX、MIX)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感官质量、营养品质和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全株玉米作为青贮原料。试验共分3组,MAX组:青贮时将MAX粉末以2.5 mg/kg均匀加入;MIX组:青贮时将MIX的颗粒以1000 mg/kg均匀加入;空白组(CK组):青贮时不添加任何发酵增效剂,每组3个重复,青贮60 d后开桶取样,测定青贮样品感官质量、营养品质及开桶后有氧暴露0、24、48、72 h发酵特性。结果表明:1)MAX和MIX组感官评定与CK组无显著差异(P>0.05),等级均为一级。2)MAX和MIX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乳酸(L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CK组(P<0.01),淀粉(Sta)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pH及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乙酸(AA)、氨态氮(NH3-N)含量均极显著低于CK组(P<0.01)。3)玉米青贮饲料开桶后随有氧暴露时间的增加,MAX、MIX和CK组LA含量均呈降低趋势,4个时间段MAX和MIX组LA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MAX、MIX和CK组青贮样品pH均呈升高趋势,4个时间段MAX和MIX组pH均显著低于CK组(P<0.05);有氧暴露24 h前,MAX和MIX组AA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有氧暴露24 h后,MAX和MIX组AA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有氧暴露72 h前,MAX和MIX组NH3-N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MAX、MIX和CK组有氧稳定性时长分别为112.36、112.97和110.37 h。由此可见,全株玉米青贮时添加MAX和MIX对青贮饲料的感官质量无显著影响;添加MAX和MIX可减少青贮过程中DM、CP、Sta的损耗,降低玉米青贮饲料中ADF、NDF、NH3-N的含量,从而提高玉米青贮的发酵品质;添加MAX和MIX对延长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时间效果不明显;MAX、MIX之间对青贮饲料营养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玉米粉对西藏地区巨菌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以西藏地区种植的巨菌草为原料,设置4个青贮组,分别在巨菌草中添加0、5%、10%、15%玉米粉,每组设置5个重复。青贮60 d,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巨菌草青贮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添加玉米粉未显著改变巨菌草青贮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及pH值,但显著降低了巨菌草青贮饲料的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P<0.05);巨菌草青贮饲料中添加玉米粉可改善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微生物多样性测定结果显示,添加玉米粉可提高巨菌草青贮饲料中厚壁菌门、乳杆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的相对丰度。研究表明,添加玉米粉可以改善巨菌草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提高青贮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混合比例和添加剂对菊苣和青贮玉米混合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为调制高质量的混合青贮饲料提供理论依据。以菊苣和青贮玉米为原料,按质量比0∶1、1∶3、1∶1、3∶1和1∶0 (分别用0C1M、1C3M、1C1M、3C1M、1C0M表示)进行混合青贮,并分别设置3个添加剂处理,即零添加、5 g·t-1乳酸菌+5 g·t-1纤维素酶(LX)和10 g·t-1乳酸菌+5 g·t-1纤维素酶(2LX),青贮60 d后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结果显示,菊苣与青贮玉米混合比例为0∶1和1∶1时青贮饲料的感官评价优于其余3种混合比例的,而且添加剂处理感官评定优于零添加处理的。菊苣和青贮玉米混合青贮可以形成养分互补,有助于均衡青贮饲料整体营养,在青贮原料中添加添加剂则可以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随菊苣比例增加而显著提高,但是发酵品质在菊苣混合青贮比例高于1∶1时显著降低。综合判定菊苣和青贮玉米1∶1混合时其青贮饲料品质最佳,其中又以1C1M/2LX处理最好,纤维组分(NDF和ADF)和氨态氮/总氮含量较低而粗蛋白和乳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菌剂对青贮玉米秸秆感官品质和营养物质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设置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3个试验组均按照原料的干物质重量添加3%乳酸菌液、2%酵母菌液和3%黑曲霉菌液,另分别添加3%、2%和1%芽孢杆菌液,对照组添加等体积蒸馏水。试验在不同发酵时间(0、3、7、14、21、28、42、60 d)动态取样,测定玉米秸秆中乳酸菌、酵母菌和pH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进行营养物质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青贮60 d后感官评价优于对照组,添加复合菌剂可增加青贮玉米秸秆的乳酸和粗蛋白质含量(P<0.05),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各试验组乙酸、总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加趋势;0~3 d各组pH下降显著,7 d后pH基本保持稳定,小于3.8,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乳酸菌和酵母菌活菌数3 d时达到峰值,此后随着pH降低酵母菌和乳酸菌数量逐渐下降。添加复合菌可以改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有利于青贮玉米秸秆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添加剂对贵州温暖湿润气候环境下生长的全株玉米(Zea mays L.)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选用贵州本土常见的玉米品种进行全株青贮,设对照组和添加剂组(乳酸菌制剂、食盐、丙酸)。青贮60 d后开封,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化学成分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各组发酵品质均较好,感官评价能达到一级优良,有机酸评分均为满分。有氧稳定性表现最好的为丙酸组,为110.5 h,显著高于除食盐处理组之外其它组(P<0.05)。各添加剂处理组均能改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营养水平,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营养水平进行评价排名,结果表现为:丙酸组 > 乳酸菌制剂组 > 食盐组 > 对照组。因此,全株玉米青贮时不使用添加剂也能获得发酵品质较好的青贮料;综合考虑营养水平和有氧稳定性,在贵州温暖湿润气候环境下,选用丙酸为全株玉米青贮添加剂最适宜。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益生菌协同复合酶发酵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高产纤维素酶、拮抗致病菌的益生菌与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复配成复合生物发酵剂。设添加复合生物发酵剂、添加对照菌剂、自然发酵3个试验组发酵青贮,每组3个重复。青贮20 d后,测定饲料成品的发酵品质、营养水平以及霉菌和霉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添加复合生物发酵剂制备的青贮感官品质评分为优,对照菌剂组和自然发酵组评分为良。应用复合生物发酵剂的青贮饲料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菌剂组和自然发酵组(P < 0.05),ADF含量较自然发酵组减少31.61%,粗蛋白质(CP)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菌剂组和自然发酵组(P < 0.05),CP含量较自然发酵组增加10.29%,乳酸含量较自然发酵组增加10.25%。自然发酵组和添加对照菌剂组在表层都检测到霉菌,相同部位处霉菌毒素含量均高于添加复合生物发酵剂组。综上所述,使用复合生物发酵剂可改善玉米秸秆青贮品质,还可抑制和杀灭多种病原细菌和霉菌,延长青贮成品保质期。 [关键词] 益生菌|复合酶|玉米秸秆|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2个玉米品种微贮与传统青贮饲料青贮品质的差异,试验选取中原单32号和糯玉米全株玉米调制青贮以研究2个玉米品种微贮与传统青贮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40 d后分析测定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添加外源BM产香菌剂和乳酸菌剂,能够增加青贮饲料中的乳酸和乙酸含量,提高中原单32号和糯玉米的有氧稳定性,改善青贮营养成分,特别是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从优质青贮饲料中分离鉴定并筛选的2株乳酸菌进行全株玉米的青贮中试试验,玉米青贮30天即可成熟。感官评定的结果表明,乳酸菌处理组的青贮饲料品质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饲喂添加乳酸菌的玉米青贮饲料对奶牛的产奶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牛乳中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的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而对乳脂肪的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的全株玉米与马铃薯茎叶混合青贮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以正常收获前10 d左右刈割的马铃薯茎叶作为原料,在青贮过程中分别添加40%、60%和80%的全株玉米,青贮发酵结束后分析其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茎叶青贮过程中添加全株玉米可显著改善青贮的感官品质,提高其营养价值,增加粗蛋白质、可溶性糖和乳酸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P0.05),其中以60%的全株玉米添加比例效果最佳。马铃薯茎叶青贮过程中添加全株玉米提高了青贮品质,显著降低了青贮马铃薯茎叶的乙酸、丁酸含量(P0.05)。此外,添加全株玉米显著降低了青贮马铃薯茎叶的龙葵素含量(P0.05),改善适口性。因此,马铃薯茎叶青贮时,将马铃薯茎叶和全株玉米按照4:6的比例进行混合青贮可以提高青贮马铃薯茎叶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不同酶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蜡熟期刈割的全株玉米为材料,设对照组和6个处理组,处理组分别添加5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每组3个重复,青贮56 d后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青贮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碳水化合物(WSC)和乳酸的含量(P0.05),同时使青贮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P0.05),青贮发酵品质较好;添加纤维素酶的全株玉米青贮中干物质(DM)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添加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处理的粗蛋白质(CP)含量较高;添加纤维素酶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和β-葡聚糖酶组青贮中性洗涤纤维(NDF)、AD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表明: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更适于用作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张颖 《饲料研究》2021,(2):89-92
试验旨在研究揉搓粉碎和微波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以微波未处理玉米秸秆青贮为对照,以揉搓粉碎不同长度玉米秸秆为试验对象,在不同微波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后青贮50 d,分析青贮品质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揉搓长度为2 cm的玉米秸秆经过微波预处理有助于提高玉米秸秆青贮感官品质,可评定为优等。揉搓长度为2 cm、500 W微波预处理9 min,玉米秸秆青贮后pH值明显降低,达到3.80。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降低60.09%和32.19%(P<0.05)。乳酸(LA)和乙酸(AA)含量提高到4.87%和1.45%。研究表明,揉搓粉碎和微波预处理利于玉米秸秆降解转化,可以改善青贮饲料品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不同酶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蜡熟期刈割的全株玉米为材料,设对照组和6个处理组,处理组分别添加5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每组3个重复,青贮56 d后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青贮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碳水化合物(WSC)和乳酸的含量(P>0.05),同时使青贮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P<0.05),青贮发酵品质较好;添加纤维素酶的全株玉米青贮中干物质(DM)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添加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处理的粗蛋白质(CP)含量较高;添加纤维素酶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和β-葡聚糖酶组青贮中性洗涤纤维(NDF)、AD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表明: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更适于用作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究两种不同种类青贮添加剂对全株玉米青贮质量的影响,为玉米青贮添加剂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全株玉米为青贮原料,采用窖贮方式,设对照、微生物制剂、有机酸制剂3个处理组,青贮60 d。结果:微生物制剂组和有机酸制剂组感官品质优于对照组,且微生物制剂组要好于有机酸制剂组;添加微生物制剂和有机酸制剂显著降低青贮pH、乙酸含量,提高乳酸含量,明显改善全株玉米青贮的发酵品质。结论:添加微生物制剂和有机酸制剂均可明显提高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且添加微生物制剂发酵品质好于有机酸制剂。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用昆明地区全株玉米青贮发酵的优质乳酸菌菌株,探求其青贮效果,本研究以自然发酵60 d的全株玉米(Zea may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鸭茅(Dactylis glomerata)为试验材料,将继代培养、菌株分离和形态及基因序列鉴定等方式筛选的3株优质菌株制成菌液,单独或2种菌液按1∶1配比添加到全株玉米中,检测其对全株玉米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短乳杆菌B10、植物乳杆菌B16及戊糖片球菌C23是昆明地区3种青贮饲料中的优质本土乳酸菌;与自然发酵相比,同型发酵乳酸菌B16,C23单独添加或与异型发酵乳酸菌B10配合添加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的数量(P<0.05);与商用复合乳酸菌相比,优质本土乳酸菌单一菌液或复合菌液的添加可更好的保存青贮饲料的DM及CP含量,但对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的提升效果相对较差。因此,添加本土优质乳酸菌可改善全株玉米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发酵青贮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优质青贮饲料中分离鉴定并筛选的2株乳酸菌进行全株玉米的青贮中试试验,玉米青贮30天即可成熟。感官评定的结果表明,乳酸菌处理组的青贮饲料品质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饲喂添加乳酸茵的玉米青贮饲料对奶牛的产奶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牛乳中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的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而对乳脂肪的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分别利用纤维素酶、乳酸杆菌微生物制剂、‘贮宝1号’纤维素降解菌液作为青贮添加剂进行青贮生产利用研究,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CK):青贮原料中不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2:青贮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处理3:青贮原料中添加纤维素降解菌液;处理4:青贮原料中添加乳酸菌剂。经30d青贮发酵。结果表明:各种青贮添加剂均能降低青贮饲料的pH和NH3-N含量,显著提高乳酸含量;在营养品质方面,处理2~4组粗蛋白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6.73%、9.20%和16.3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处理2纤维素降解效果最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17.72%和12.19%。试验结果显示,3种微生物菌剂均能显著改善杂交狼尾草青贮发酵效果,提升青贮饲料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紫花苜蓿和全株玉米为原料,探讨不同混合比例对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混合比例。试验设5个处理组:紫花苜蓿单贮组(Z),全株玉米单贮组(Y),20%紫花苜蓿+80%全株玉米(ZY28),40%紫花苜蓿+60%全株玉米(ZY46),50%紫花苜蓿+50%全株玉米(ZY55),将各组青贮发酵60 d后开窖并测定青贮发酵品质。测定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单独青贮,发酵品质较差,青贮饲料评分较低。与紫花苜蓿单独青贮相比,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中,随着全株玉米比例的提高,青贮发酵品质逐步改善,当达到60%时,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和氨态氮/总氮值,并使丁酸含量低于检测水平,提高了乳酸含量,获得优质混合青贮饲料。随着玉米比例的进一步提高,其pH值和感官评分没有明显变化,而干物质含量略有降低。从营养均衡和发酵品质综合考虑,建议以40%紫花苜蓿与60%全株玉米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内蒙古青贮饲料品质现状,采用抽样方法对内蒙古青贮饲料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青贮设备主要以窖贮和壕贮为主,青贮时间一般为9和10月,青贮种类主要有全株玉米青贮、玉米秸青贮、甜菜类青贮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总体表现较好,通过对青贮饲料有机酸进行费氏评分,达到优良等级的占总样品的83%,全株玉米青贮和甜菜类青贮经费氏评分均达到优等,但是,全株玉米青贮饲料中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甜菜类青贮饲料(P<0.05),乙酸和丁酸含量均显著低于甜菜类青贮饲料(P<0.05),玉米秸青贮饲料费氏评分为良,内蒙古青贮饲料有机酸费氏评定结果与感官评定结果基本相符;3种青贮饲料中,甜菜类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最好,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次之,玉米秸青贮饲料最劣。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和甜菜类青贮饲料营养保存率高,发酵效果好,玉米秸青贮饲料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9.
<正>青贮饲料时,加入适宜的添加剂,不仅能提高青贮的成功率,而且能弥补青贮饲料的某些营养缺陷,改善青贮饲料的品质。1氨水和尿素氨水和尿素是较早用于青贮饲料的一类添加剂,适用于青贮玉米、高粱和其他禾谷类。添加后可增加青贮饲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残次苹果发酵物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以及适宜添加比例。按残次苹果发酵物和玉米秸秆重量添加比例0∶10(Ⅰ组)、1∶9(Ⅱ组)、3∶7(Ⅲ组)、5∶5(Ⅳ组)、7∶3(Ⅴ组)混合进行青贮,每个比例3个重复。青贮90 d后,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水平和发酵品质以及有氧暴露情况下pH及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残次苹果发酵物相比,添加30%及以上的残次苹果发酵物使青贮原料的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未添加残次苹果发酵物的青贮饲料感官品质为中,而添加残次苹果发酵物显著改善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发酵产物中,乳酸、乙酸、丙酸含量和乳酸/总酸随着残次苹果发酵物添加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而乙酸/总酸和氨态氮/总氮随残次苹果发酵物添加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Ⅲ组的丁酸含量和丁酸/总酸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未添加残次苹果发酵物的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综合评分为中,而添加残次苹果发酵物的Ⅱ、Ⅲ、Ⅳ和Ⅴ组综合评分分别为良、优、优和优。在有氧暴露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的pH及酵母菌、霉菌数量逐渐增多,乳酸菌数量逐渐减少;Ⅰ组的乳酸菌数量始终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始终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从有氧暴露第1天起,Ⅲ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Ⅲ和Ⅳ组的pH及酵母菌、霉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残次苹果发酵物能改善玉米秸秆青贮品质,其添加比例在3∶7~5∶5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