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益生菌中兽药黄荆子微生态制剂功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益生菌发酵中兽药黄荆子对黄荆子微生态制剂功效的影响。实验以不加益生菌为对照,选择枯草芽孢杆菌S21单菌发酵、枯草芽孢杆菌S21和产朊假单丝酵母M22双菌发酵、枯草芽孢杆菌S21、产朊假单丝酵母M22和植物乳杆菌T3三菌发酵,测试不同益生菌黄荆子微生态制剂的抑菌活性、活菌数、黄酮含量及消化酶等变化,结果表明,单独选择枯草芽孢杆菌S21发酵,其黄荆子微生态制剂的抑菌活性、活菌数、黄酮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等综合起来比复合发酵好,揭示复合发酵时不同的益生菌的颉颃作用,会对微生态制剂功效产生巨大影响,选择复合菌种发酵中兽药时,要注意不同菌种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鱼腥草微生物发酵方法,试验选取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ubtilis)S21、凝结芽孢杆菌(Weizmannia coagulans,W.coagulans)T8、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Lb.plantarum)163、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butyricum)11为试验菌株,先通过琼脂扩散法或比浊法分析鱼腥草提取液对4株试验菌株生长的影响;然后利用选取的菌株采用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方法发酵鱼腥草,检测发酵后上清液中黄酮和鱼腥草素含量;以鱼腥草粉末为主要培养基质,筛选固态发酵时黄豆粉、葡萄糖、尿素的适宜添加量;用筛选到的菌株及固态发酵培养基配方对鱼腥草进行发酵,观察发酵样品的物理状态,检测pH值、抑菌活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及黄酮、鱼腥草素的含量;将发酵好的鱼腥草样品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于55℃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粉碎,分别在第0,15,30,60,90,120天检测活菌数及黄酮、鱼腥草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鱼腥草对W.coagulans T8有较强的抑制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最佳的清肺颗粒固态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种类,优化清肺颗粒发酵培养基组成,提高组方中(R,S)-告依春的含量。【方法】建立发酵物中(R,S)-告依春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方法;单因素试验筛选清肺颗粒固态发酵培养基的碳源(葡萄糖、蔗糖、甘露醇、麦芽糖、玉米面、可溶性淀粉和清肺组方中药)、氮源(蛋白胨、黄豆粉、麸皮、酵母浸膏、硫酸铵、氯化铵和尿素)和无机盐(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锰和氯化钠)成分,HPLC测定每克固态发酵培养物中(R,S)-告依春含量;4因素(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3水平响应面分析优化各培养基成分比例,用筛选出的最适培养基成分替代基础培养基中相应物质,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于37℃、130 r/min振荡培养22 h,再以每克固态发酵培养物中(R,S)-告依春含量为评价指标,以响应面分析筛选培养基各组分含量。【结果】清肺颗粒最适固态发酵培养基碳源为组方中药粉,无机盐为CaCO3,氮源为黄豆粉以及水;响应面分析优化的各培养基成分含量为:中药粉30%、黄豆粉10%、CaCO3 0.2%和水59...  相似文献   

4.
研究在单因素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酿酒酵母菌固态发酵工艺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发酵时间、接种量、料水比、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因素,最终确定酿酒酵母菌的固态发酵工艺。发酵条件:自然pH条件下,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 h、接种量7.00%及料水比1∶1.25。培养基成分:麸皮与甘油比9∶1、尿素0.50%及磷酸二氢钾0.20%。依照此工艺进行发酵,酿酒酵母菌活菌数最高可达8.60×1亿/g个。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与优化解淀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黄芪培养基,试验以菌生长量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对菌株适宜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筛选;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对黄芪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为黄芪、黄豆粉和CaCO_3,用其分别替代基础培养基中相应营养物质,然后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37℃、150 r/min振荡培养24 h,细菌菌数分别为6.50×10~9,5.17×10~9,5.07×10~9cfu/mL。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基为黄芪粉30%、黄豆粉10%、CaCO_30.2%、水59.8%,37℃发酵培养72 h,发酵物中活菌数达到7.67×10~8cfu/g。说明优化的黄芪固态发酵培养基适合解淀粉芽孢杆菌生长,筛选的培养基原材料符合固态发酵产业化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6.
Plackett-Burman设计在益生菌生长主要影响因子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承剑  黄兴国  李伟  王超 《饲料工业》2007,28(16):31-33
试验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选取麦麸、葡萄糖、豆渣、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锰、氯化钙及加水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13个在啤酒糟培养基中对益生菌生长有影响作用的因子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啤酒糟为主要成分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温度(P值为0.0021、T值为-5.18)、尿素(P值为0.0842、T值为2.07)、硫酸铵(P值为0.0883、T值为2.03)是影响活菌总数的主要因子,3者在大于90%的概率水平上差异显著;其它10个因子,如麸皮、葡萄糖、豆渣、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锰、氯化钙、水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在大于90%的概率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多菌固态发酵啤酒糟制备饲用微生态制剂的工艺,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尿素、硫酸铵、发酵温度等13个因素对微生态制剂中有益菌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硫酸铵、发酵温度与有益菌的总数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当尿素添加比例为2.87%、硫酸氨添加比例为1.94%,发酵温度为31.84℃时,有益菌活菌总数达到理论最大值9.85×108CFU/g,实际检测值为9.73×108CFU/g。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对黑曲霉和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大豆皮和菜籽饼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营养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发酵产物中还原糖含量为指标,筛选出黑曲霉发酵阶段适宜的发酵温度、料液比、发酵时间、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和接种量,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 934)正交试验探究料液比、发酵时间、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和接种量对黑曲霉发酵产物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在黑曲霉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发酵产物中乳酸杆菌活菌数为指标,探究乳酸杆菌发酵阶段适宜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尿素添加量,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 934)正交试验探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尿素添加量对乳酸杆菌发酵产物中乳酸杆菌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5℃,料液比1.0∶2.8 g/mL,发酵时间60 h,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2∶1,接种量5×107 CFU/g。乳酸杆菌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60 h,接种量5×106 CFU/g,尿素添加量1.0%。经黑曲霉和乳酸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后,发酵产物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较发酵前均显著增加(P<0.05),粗纤维、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硫代葡萄糖苷和单宁含量较发酵前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黑曲霉和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可提高大豆皮和菜籽饼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试验在单因素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一步对热带假丝酵母菌固态发酵工艺进行研究,包括发酵时间、接种量、料水比、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因素,最终确定热带假丝酵母菌的固态发酵工艺。发酵条件:在自然pH值条件下,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8 h、接种量11%、料水比1∶0.75。培养基成分:麸皮与甘油8.5∶1.5 (g/g)、尿素0.5%、磷酸二氢钾0。依照此工艺进行发酵,热带假丝酵母菌活菌数最高可达32.94×108个/g。  相似文献   

10.
对菊芋糟渣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白地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组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效果较好。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条件为最适麸皮添加量10%,最适初始pH为5.5,加水比为1:1.7,尿素含量为2%,接种量为9%,在此条件下30℃培养5 d,粗蛋白含量达到32.09%,比培养基初始粗蛋白含量提高了超过90%。在此基础上,对固态发酵糟渣生产蛋白饲料进行了扩大试验,粗蛋白含量达到27.92%。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对马铃薯渣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进行筛选.以马铃薯渣为原料,玉米秸秆为辅料,利用淀粉分解菌和产朊假丝酵母组成双菌发酵体系,以培养基的活菌总数和可发酵有机物(fermentable organic matter,FOM)的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对尿素添加量(0%、2%、4%)、发酵温度(25℃、30℃、35℃)、接种量(5%、10%、15%)和水分含量(65%、70%、75%)4因素3水平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发酵菌种的最佳组成比例为1:1、尿素添加量2.0%、发酵温度30℃、接种量10%、水分含量70%为马铃薯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发酵48h时,培养基中的微生物活菌总数达到了17.21×108CFU/g,FOM含量达到了65.46%,同时去除了马铃薯渣的不良气味,提高了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乳酸菌和酵母菌混菌发酵制备菌制剂的最佳适宜条件,试验采用麸皮、玉米皮、豆粕为主要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技术,以植物乳杆菌L.casei Zhang p8和酵母菌S1为发酵菌种,以发酵后的活菌数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对双菌混合发酵的最佳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34℃、接种量12%、乳酸菌和酵母菌接种比例3∶7、含水量50%、料量50 g条件下发酵60 h,植物乳杆菌L.casei Zhang p8菌数可以达到39.8×108cfu/g,酵母菌S1菌数可以达到17.1×108cfu/g。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肥猪散进行发酵和质量评价,采用固态发酵法,以各活性成分的含量为指标对其进行处方筛选及优化工艺,从性状、粒度、活菌数、游离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及稳定性等方面评价其质量。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发酵菌株为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温度为38℃,发酵时间为4 d,接菌量为12%,含水量为140%,干燥温度为47℃。肥猪散发酵制剂性质稳定,游离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99.36μg/g。采用固态发酵法制备的发酵肥猪散活性物质含量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富含抗菌脂肽的微生态制剂制备工艺及其功效,试验以产品中抗菌脂肽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了加水量、培养基质、碳源、发酵时间及发酵温度五项影响因素,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然后通过雏鸡养殖试验验证其功效。结果表明:以豆粕为主要培养基质,料水比1:1 (g/mL),蔗糖为碳源,加入微量无机盐,Bacillus subtilis S21为发酵剂,接种量10%,发酵温度30℃,固态发酵60 h,可获得抗菌脂肽含量≥0.4 mg/g且6个月后芽孢数>1×109cfu/g的微生态制剂。养殖试验表明,日均增重方面,试验1、2、3、4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其中,20~35日龄日均增重最高的为2组,较对照组提高了56.77%;35~50日龄日均增重最高的为3组,较对照组提高了63.17%。料重比方面,试验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其中,20~35日龄,料重比最低的为2组,较对照组降低了24.88%;35~50日龄,料重比最低的为3组,较对照组降低了18.30%。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态发酵法研究了原料及发酵剂组成对苹果渣发酵产物中酵母菌活菌数与纯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苹果渣中添加油渣或豆粕均可提高发酵产物中酵母菌活菌数和纯蛋白质含量,其中添加油渣效果优于豆粕。在酵母菌与黑曲霉的混菌发酵中,苹果渣+油渣处理的纯蛋白含量较苹果渣对照提高40.1%,酵母菌为1.88×1010CFU/g。2采用混合发酵剂时,发酵产物中的酵母菌数量均高于酵母菌单独接种,且适当加大酵母菌接种量(Candida utilis:Aspergillas niger=10:1)能大幅度提高发酵产物中酵母菌活菌数和纯蛋白质含量。3苹果渣发酵产物中酵母菌活菌数与纯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即能提高纯蛋白含量的工艺措施对酵母菌活菌数有同样的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双黄连口服液制剂醇沉物的乳酸菌液态发酵工艺,首先确定双黄连口服液制剂醇沉物添加量,再以活菌数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选最佳发酵条件,最后进行平行放大试验验证。结果:含20%的醇沉物、接种量4%、发酵温度32.7℃、发酵时间26 h时活菌数可达3.03×109 CFU/mL,为最佳发酵条件。平行放大验证试验表明,该发酵工艺可用于制备双黄连口服液醇沉物乳酸菌液态发酵制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清香型白酒糟为原料,添加酿酒酵母SY、枯草芽孢杆菌D和植物乳杆菌2-41进行混菌固态发酵,制备蛋白饲料。探索麸皮添加量对混菌固态发酵饲料质量的影响,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比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酒糟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菌种接种量和发酵培养基初始酸度对混菌固态发酵饲料质量的影响,从而优化混菌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清香型白酒糟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酒糟和麸皮比为9∶1,在酒糟初始水分为50%~60%的条件下,发酵培养基总装料量为50 g,其中清香型白酒糟45 g,麸皮5 g。混菌固态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菌种接种量13%、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6 d、初始酸度0.90 mmol NaOH/10 g。在此混菌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下进行3组平行试验,测得酒糟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24.97±0.05)%,感官评价最终得分18分,等级为优良。研究结果对混菌固态发酵酒糟制备蛋白饲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装料量、温度、接种量、接种比、发酵时间、接种方式对白腐菌与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固态发酵三七渣生产蛋白质饲料的影响,本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发酵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三七渣固态发酵过程受发酵工艺条件的影响较大。接种比、接种量、接种方式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这三个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试验结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接种量交互作用接种比接种方式。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为:白腐菌与产朊假丝酵母接种比1∶2,接种量10%,白腐菌发酵2 d后再接入产朊假丝酵母,发酵时间6 d,发酵温度30℃,装料量10 g,在此条件下,发酵培养物的真蛋白质含量可达22.81%。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7,(5)
利用植物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菌、酿酒酵母菌对菜籽粕进行单菌固态发酵,采用3因素3水平的拉丁方设计,观察接种量、麸皮添加量、发酵时间对发酵菜籽粕中植酸和单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是去除植酸的最优菌种,以9%接种量、15%麸皮添加量、发酵48 h效果最好,植酸去除率63.2%;黑曲霉菌为去除单宁的最优菌种,以9%接种量、10%麸皮添加量、发酵48 h效果最好,单宁去除率77.3%。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