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海省土著鱼类种类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地域辽阔,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形成了水生浮游动植物-水生昆虫-鱼类-鸟类-湿地的复合生态共生体系,其中土著鱼类在该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介绍了青海省50种土著鱼类的种类、分布水域、濒危状况,并提出了一些保护建议:设立青海省重要渔业资源禁渔区(包括玛柯河水域常年禁渔区及种质资源保护区;长江通大河段、澜沧江上游常年禁渔区;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星宿海禁渔区等);利用现有增殖放流设施加大土著鱼类的增殖放流;进一步加强青海省黄河段水利水电工程渔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及补偿机制的研究;开展渔业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多方合作筹措保护资金.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大水域环境生态和珍稀水生动物保护力度,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将开展水生动物增殖放流作为修复生态环境和恢复水生动物种群数量的重要手段。鱼类作为主要的增殖放流对象,在开展草鱼、鲢鱼等大宗鱼类和土著鱼类增殖放流的同时,在一些地方大鲵增殖放流也成为常态化。为了做好大鲵增殖放流工作,保障放流效果,笔者在对陕西汉中、安康等地大鲵增殖放流情况总结  相似文献   

3.
云南境内南盘江水系鱼类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南盘江鱼类资源现状,保护和恢复南盘江鱼类多样性,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对云南省境内南盘江鱼类现状进行实地考察,结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馆藏标本和历年相关记录,分析南盘江鱼类种质资源现状。结果表明,云南境内南盘江及其附属湖泊共有鱼类8目、20科、71属、160种;其中,土著种137种,特有种93种,外来种23种。鲤科鱼类最多,有94种,占鱼类总数的58.8%,其次为条鳅科32种,占总数的20.0%,爬鳅科7种,占总数的4.4%。南盘江鱼类种类众多,但由于人为影响,河流污染比较严重,目前已有24种鱼类被列为濒危种类。分析南盘江近两年的鱼类种质资源现状,发现土著种类的数量大幅下降,这与南盘江河流环境恶化和水电开发力度增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南盘江鱼类资源现状,保护和恢复南盘江鱼类多样性,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对云南省境内南盘江鱼类现状进行实地考察,结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馆藏标本和历年相关记录,分析南盘江鱼类种质资源现状。结果表明,云南境内南盘江及其附属湖泊共有鱼类8目、20科、71属、160种;其中,土著种137种,特有种93种,外来种23种。鲤科鱼类最多,有94种,占鱼类总数的58.8%,其次为条鳅科32种,占总数的20.0%,爬鳅科7种,占总数的4.4%。南盘江鱼类种类众多,但由于人为影响,河流污染比较严重,目前已有24种鱼类被列为濒危种类。分析南盘江近两年的鱼类种质资源现状,发现土著种类的数量大幅下降,这与南盘江河流环境恶化和水电开发力度增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诸如渔业资源滥捕、水利工程建设、工农业生产活动、经济养殖鱼类的引进等对澜沧江土著鱼类的干扰越来越强烈,甚至导致了部分鱼类的濒危,严重影响了澜沧江的鱼类多样性。为了保护澜沧江鱼类资源和鱼类物种多样性,相关研究人员进行澜沧江土著鱼类人工繁殖研究。目前,已有光唇裂腹鱼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截流前长江渔业资源状况初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根据长江渔业资源监测数据,结合长江渔业统计和生物学资料,综合分析了长江截流前渔业资源状况。目前长江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珍稀濒危水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长江渔业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2003年5月~2008年4月,对李仙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7195号。结合历史记录,李仙江共记录鱼类64种(亚种),分属于6目14科43属,其中6种为外来种。李仙江鱼类区系中种类最多的是鲤形目的鲤科,共24属31种;其次为鲤形目爬鳅科和鲇形目鮡科,各为4属7种。近年考察数据显示,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为保护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应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加强李仙江流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8.
李仙江鱼类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5月~2008年4月,对李仙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7 195号.结合历史记录,李仙江共记录鱼类64种(亚种),分属于6目14科43属,其中6种为外来种.李仙江鱼类区系中种类最多的是鲤形目的鲤科,共24属31种;其次为鲤形目爬鳅科和鲇形目鮡科,各为4属7种.近年考察数据显示,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为保护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应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加强李仙江流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9.
论长江野生濒危水生动物的遗传种质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是我国第1大河,世界第3大河。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长江流域野生濒危水生动物数量逐年增加。我国目前在水生动物的保护方面进行了2项工作:一是建立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二是建立水生动物遗传基因库。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濒危水生动物物种的保护,人们已经开始采用最新的方法和措施,如克隆、移植和转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以及基因组研究技术等。提出了长江野生濒危水生动物遗传种质保护应加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4月22日是第39个“世界地球日”,在宜宾市长江地标广场举行了四川省2008年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活动,近200万尾鱼儿在三江汇合处浩浩荡荡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其中包括1 000尾国家1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达氏鲟、1万尾国家2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胭脂鱼、12&#183;45万尾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80万尾经济鱼类。“保护水生动物、建设生态文明”是此次增殖放流活动的主题,旨在增殖和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拯救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天,2008年珍稀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活动在湖南、广东、湖北、陕西、贵州、安徽、重庆、四川等地同步举行,计划放流各种规格的国家1、2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06 610尾,其中大鲵6 610尾、中华鲟12万尾、胭脂鱼8万尾保护水生动物建设生态文明@万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是水产资源大国,约有鱼类2831种,分属43目、282科、1077属。近年来,由于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质的污染,外来物种的引进,近亲物种的交配,生物多样性遭到极大破坏,多种生物种群濒危,物种保护迫在眉睫,而种质资源鉴定是鱼类种群资源状况评定的一项基本工作。当前,我国对水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意识和重要性认识都有所提高,因此也促进了种质资源鉴定技术的发展。本文就几  相似文献   

12.
2006~2008年对中国境内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物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额尔齐斯河干流和7条主要支流鱼类物种β多样性。调查表明额尔齐斯河流域(中国境内)现有鱼类36(亚种)种,隶属于6目12科30属,其中额尔齐斯河土著鱼类23(亚种)种,引进鱼类13种。人类活动、水利工程、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等因素导致流域片段化,鱼类洄游阻隔、产卵场缩减、生境破碎和水文情势等改变,渔获物组成演替明显,鱼类种群数量下降明显,土著鱼类个体小型化,鱼类资源面临衰竭。目前西伯利亚鲟、小体鲟面临濒危;北鲑面临灭绝。本文提出几点保护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6~2008年对中国境内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物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其干流和7条主要支流鱼类物种β多样性.调查表明,额尔齐斯河流域(中国境内)现有鱼类36(亚种)种,隶属于6目、12科、30属;其中,土著鱼类23(亚种)种,引进鱼类13种.人类活动、水利工程、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等因素导致流域片段化,鱼类洄游阻隔、产卵场缩减、生境破碎和水文情势等改变,渔获物组成演替明显,鱼类种群数量下降明显,土著鱼类个体小型化,鱼类资源面临衰竭;西伯利亚鲟、小体鲟面临濒危,北鲑面临灭绝.提出保护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4.
浅谈德宏土著鱼类资源概况及开发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东及东北部与保山市的龙陵县、腾冲县为邻,西部及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德宏州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优美,光、热、水气候资源充足,雨量充沛,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境内有大小江河37条,属伊洛佤底江和怒江两大水系。据调查,自然江河中共有鱼类120余种,其中土著鱼类79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为保护鱼类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优质土著鱼类提供了较好条件。一、德宏鱼类资源概况根据1998年德宏州渔业资源普查和引进鱼类的统计,德宏现有各种鱼类125种,其中土著鱼类79  相似文献   

15.
周路  杨兴  李正友  陈凡  魏浪  刘霆  李道友 《水利渔业》2006,26(5):64-65,113
调查河段发现有鱼类49种(亚种),没有海河间洄游的鱼类。董箐电站建设将导致长薄鳅、叶结鱼、乌原鲤、长臀鮠、卷口鱼等濒危保护鱼类和珠江水系特有鱼类以及部分经济鱼类减少,甚至绝迹,应予以保护。通过对比分析,建立鱼类增殖保护站,结合资源、环境和渔政的保护管理,合理调度电站的生产运行,可以将电站建设对鱼类资源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同时,需要进行长期的调查、分析,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使资源得到长期、有效的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甘肃水域资源较为丰富,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九个水系,蕴育着百余种鱼类,其中55种为中国特有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鱼类生存的环境正在或已经受到破坏,土著鱼类的生物多样性迅速降低,许多物种濒临灭绝。本文就甘肃土著鱼类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做了叙述,并就如何合理开发保护甘肃土著鱼类资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黑龙江省地处北方高寒地区,拥有丰富的水面及水生动物资源,发展渔业生产潜力巨大。长期以来,各地非常重视鱼类资源开发利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虾类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重视。黑龙江省拥有秀丽白虾、中华小长臂虾、日本沼虾、东北蝲蛄等四种土著经济虾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均有分布,并有一定的资源量。建议我省各地充分利用这些土著虾类资源,探索其各种增养殖模式,使其成为渔民养殖致富的水产品种。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黄河珍稀濒危鱼类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黄河土著鱼类有22种,有的种类正处在兴盛时期,数量很多,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的种群极盛期已经过去或本来种群数量就不大,目前已成为稀有种类,在渔业生产上意义不大;有的数量虽然稀少,但有潜在的经济价值或生物学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亟待采取保护或增殖措施,以维持种群的繁衍。当前保护和拯救黄河上游濒危鱼类的任务十分紧迫。在调查、收集和分析致危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裂腹鱼类优先保护等级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分布有6种特有裂腹鱼类,是地方重要的土著经济物种。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裂腹鱼类资源已严重衰退而处于濒危,急需开展裂腹鱼类的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等级评价工作。本课题组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的春季(4—5月),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参阅相关文献资料,采用珍稀性、物种价值和人为干扰共3个一级指标和5个二级指标建立优先保护等级的定量评价体系,对6种裂腹鱼类的资源状况及濒危状况进行评价,根据评分标准与优先保护综合评价值(R)确定裂腹鱼类的优先保护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为一级优先保护鱼类,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二级优先保护鱼类,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和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为三级优先保护鱼类,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和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为四级优先保护鱼类。评价分级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真实地反映了6种裂腹鱼类优先保护顺序。本研究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鱼类保护等级提出建议,为鱼类资源的科学保护管理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疆开都河鱼类区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13年间对新疆开都河鱼类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10次野外调查,根据不同的海拔和生境,设置鱼类采集点22个,共采集鱼类标本1 990号,分属3目7科19种。其中土著鱼类3种,由裂腹鱼类和高原鳅类构成;外来鱼类16种,隶属2目5科16属,鲤科鱼类占绝对优势。与历史资料相比,土著鱼类中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塔里木裂腹鱼(Schiorhorax biddulphi)、扁嘴裂腹鱼(Schiorhorax esocinu)和高原裸裂尻鱼(Schiorhorax stoliczkae Steindachner)未见,而外来鱼类则增加了12种,形成了土著鱼类与外来鱼类共存的生态格局;开都河鱼类区系及分布有较明显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受人为干扰、水温及大坝阻隔的影响,出山口后河段以外来鱼类占主导,而出山口以上河段则仍以土著鱼类为主,二者在空间分布上有较明显的界限。开都河鱼类区系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稳定和发展阶段;人工引种后剧烈变化阶段。土著鱼类的保护管理应由政府牵头,进行保护、监测、科研等规划的顶层设计,突出栖息地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