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中华倒刺鲃的生产性繁殖能力,加大开发应用力度,试验选用马来酸地欧酮(DOM)、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按照不同配比组成混合催产剂,对70尾2~5年龄中华倒刺鲃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混合催产剂注射效应时间在15~20 h之间,平均产卵率为79.68%,平均受精率为...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主要在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grahami)养殖过程中,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地欧酮(DOM)等鱼类催产药物进行人工繁殖中的催产试验,试验通过使用单一催产药物及组合催产药物对昆明裂腹鱼进行人工催产,并对催产后亲鱼产卵、受精、孵化等生物学指标数据进行对比,找到适合昆明裂腹鱼人工繁殖的催产药配方及剂量。结果表明,人工繁殖昆明裂腹鱼过程中,使用催产素LRH-A2、HCG、DOM混合效果好于使用单一催产素及其他催产素的组合,可以缩短效应时间及减少副作用,同时能提高昆明裂腹鱼在繁殖中的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  相似文献   

3.
斑驳尖塘鳢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HCG +鲤鱼PG以及LRH -A +DOM对斑驳尖塘鳢进行人工催产苗种培育的研究。结果表明 ,LRH -A +DOM组的催产效果 (75 % )要好于HCG +鲤鱼PG组 (5 0 % ) ;效应时间为 2 2~ 36h ,在水温 2 7~ 2 9℃时 ,受精卵孵化时间为 5 6~ 98h ;共获苗 34.8万尾 ,平均孵化率为 89%。  相似文献   

4.
于2015年4月在四川省凉山科华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水产良种场使用LRH-A2+DOM分2批对来自黄河水系的24尾(以雌鱼计)野生花斑裸鲤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雌鱼在挤卵前死亡5尾,1尾未产卵,平均催产率为75.5%;18尾雌鱼共产卵14.3万粒,受精卵13.1万粒,受精率为91.6%;获初孵仔鱼10.2万尾,孵化率77.9%。研究结果表明,在非产区进行花斑裸人工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发挥四大家鱼人工繁殖孵化环道的利用率、探索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新技术,笔者于2012年5-6月在荆州市荆州区太湖农场养殖场鱼苗繁殖基地,利用孵化环道进行了4批次的泥鳅人工繁殖。结果表明:在孵化环道中每立方米水体放10.2kg(787尾)亲鳅在微流水的网箱内产卵,并在环道中孵化,催产率为98%、受精率达96%;每立方米水体放卵100万~150万粒,孵化率达98%;4批次共孵出鳅苗4250万尾。  相似文献   

6.
秦巴山区多鳞白甲鱼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鳞白甲鱼是秦巴山区山溪河流重要的野生名贵经济鱼类。开展多鳞白甲鱼繁育技术研究,不仅有利于保护秦巴山区这一野生水生经济动物资源,而且可为其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2015年月到月,在陕西安康岚皋县进行了多鳞白甲鱼人工繁殖。外形观察显示多鳞白甲鱼雄鱼在繁殖期吻端和臀鳍追星明显,雌鱼缺如,可以用于雌雄亲鱼的鉴定与选择;采用二次肌肉注射法,第一次注射1200IU的HCG,5IU的FSH和4μg的LHRH-A2,间隔18h后再注射1200IU的HCG,4μg的LHRH-A2和4mg的DOM,可以成功进行多鳞白甲鱼亲鱼催产,雌雄鱼催产率分别达到80%和100%;采用干法授精(鲜精和稀释后精液),受精均能率达到83%以上;采用网箱微流水孵化和静水恒温孵化两种方式,孵化率分别为82%±3%和75%±4%,初步结果显示网箱微流水孵化效果优于静水恒温孵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于2015年4月在四川省凉山科华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水产良种场使用LRH-A2+DOM分2批对来自黄河水系的24尾(以雌鱼计)野生花斑裸鲤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雌鱼在挤卵前死亡5尾,1尾未产卵,平均催产率为75.5%;18尾雌鱼共产卵14.3万粒,受精卵13.1万粒,受精率为91.6%;获初孵仔鱼10.2万尾,孵化率77.9%。研究结果表明,在非产区进行花斑裸人工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泥鳅的人工繁殖已成为泥鳅集约化养殖的重要方法,其中,人工催产又是人工繁殖的核心部分。通过采用不同配比的催产激素对泥鳅进行人工催产,统计催产后自然受精获得的卵粒数,并比较相应的药物成本后认为,催产激素浓度越高,相应的催产效果越好;相同药物成本下,混搭催产所产的卵粒数远高于单一催产所产的卵粒数,50IU/0.2mLHCG+0.25μg/0.2mLLRH-A2+0.2mg/0.2mLDOM混搭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催产选择成熟度较好的雌泥鳅后,就可进行人工催产。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鱼剂量为每g体重20~40IU,雄鱼减半,注射方法为背鳍基部肌肉一次注射。雌雄比例一般为1:2或1:3。注射时间一般选择在晚上7~8时,注射后的鱼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大鳞副泥鳅在藕塘中自然繁殖技术,通过池塘改建,在10个面积为2 000 m2的泰国花奇莲池塘进行大鳞副泥鳅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在每个池塘中投放性腺发育成熟的大鳞副泥鳅50 kg(雌雄比为3∶1),种植泰国花奇莲种藕1 000 kg,每个池塘收获泥鳅苗种155 kg、莲藕3 375 kg,投入产出比1.0∶2.1,每亩(1亩≈667 m~2)均纯收入达到0.7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正>1.亲鳝的催熟催产:5月下旬后,水温达25℃时,每尾亲鳝先注射LRH-A(促黄体素释放激素)12.5微克、药量0.5毫升,以催熟性腺;7天后,再注射DOM(地欧酮)0.5微克、药量0.5毫升或LRH-A+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5微克+3国际单位、药量0.5毫升用来催产,然后把亲鳝放入繁殖池。2.亲鳝的投放:投放密度以每平方米1~2对亲鳝为宜,密度不能过高。  相似文献   

12.
用野生成熟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经注射催产激素后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云南光唇鱼在乌江上游繁殖时间为5月,繁殖期水温为14~18℃。试验共催产雌性亲鱼41尾,成功产卵29尾,获卵37.9万粒。云南光唇鱼绝对怀卵量为10 965~14 389粒,平均13 069粒,相对怀卵量29~95粒/g,平均34.8粒/g。受精卵在水温(15.0±0.5)℃,经135~149h孵化出膜,获初孵鱼苗13.9万尾,初孵鱼苗全长8~11mm。选用水蚯蚓作混合营养期开口饵料,采用两步转食法转食,经30d培育,获1.5~2.3cm鱼苗9.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鱼苗培育成活率分别为70.7%、62.1%、58.7%和66.9%。  相似文献   

13.
大鲵人工繁殖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其人工繁殖率低,其中,主要原因有:大鲵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性腺发育成熟率低、精子活力差以及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不高等。对大鲵人工繁殖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子进行分析,提出制约大鲵人工繁殖率的关键因素是水温、水流、光照和饵料,并结合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2002—2010年的大鲵人工繁殖实践提出了具体参数,以期为大鲵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研究饲料中n-3高不饱和脂肪酸(鱼油∶棕榈油混合比为2%∶2%、3%∶1%和4%∶0%)、降药残添加剂(0.3%、0.6%和0.9%)和虾青素(50、100和150 mg/kg)对大黄鱼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亲鱼放养于4 m×4 m×4 m海上网箱中,分别投喂9种试验饲料(投喂时粉料与鲜杂鱼肉糜按1∶1混合制成软颗粒饲料后进行投喂)。饲养60 d后,转入室内水泥池进行催产试验,并统计各组亲鱼首次注射催产激素后3 d期间的浮性卵量、浮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开口仔鱼存活率和仔鱼饥饿忍耐指数。结果表明,鱼油棕榈油为2%∶2%试验组与4%∶0%试验组浮卵量差异显著(P0.05)。随着虾青素添加水平的升高,大黄鱼受精率显著提高,其中100和150 mg/kg试验组显著高于50mg/kg试验组(P0.05),添加降药残添加剂对亲鱼的繁殖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5.
非原产地人工繁殖大鲵一直是个难题,本研究在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大鲵人工繁殖。对亲本进行强化培育,促使雌雄亲体性腺发育同步成熟;依据性腺发育的综合特征判定,在最佳的繁殖时间段对大鲵进行催产和人工授精;根据大鲵受精卵发育特点,设计专用孵化装置,提高孵化率。在2012-2015年的4批次试验中,累计繁殖♀41尾,♂36尾,受精率分别为45.7%、62.3%、85.0%和86.2%,孵化率为分别为28.6%、56.7%、71.4%和72.6%,4年共计繁殖苗种9 089尾,繁殖后的亲鲵体质健康,成活率100%。  相似文献   

16.
2015年3月,选择发育成熟且同亲缘的3龄雌红白锦鲤和2龄雄红白锦鲤,雌雄分开进行强化培育,在4月份选雌红白锦鲤10尾、雄红白锦鲤20尾进行人工催产作为A组;5月份选雌红白锦鲤10尾、雄红白锦鲤20尾进行人工催产作为B组;选取10尾雌红白锦鲤、20尾雄红白锦鲤不对其进行催产,不流水刺激,且雌雄分开,做第二年春季未产卵亲本为C组。于2015年8月,分别再对A组、B组、C组红白锦鲤进行再次人工催产。试验结果表明,红白锦鲤秋季人工繁殖的催产率、受精率与春季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孵化率高于春季,且秋季绝对产卵量约为春季的1/2。红白锦鲤秋季繁殖具有可行性,可用于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7.
鱼类催产剂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使用催产剂是鱼类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鱼类人工繁殖中常用的催产剂有三种: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简称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简称LRH-A)以及鱼类的脑下垂体PG。本文介绍前两种催产剂的使用技术。 一、两种鱼类催产剂的使用方法 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是鲢、鳙鱼人工繁殖鱼苗生产中主要的催产药物之一。其成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易溶于水,溶于水中呈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它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孵化方式对泥鳅孵化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4 mg DOM+3 μg LHRH-A2对泥鳅进行催产,将所产卵子进行人工授精后,采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自制溢水式孵化桶与水泥池置入40目绢纱布网箱两种方法对泥鳅受精卵进行去巢流水式孵化和鱼巢附卵孵化.在pH7.0~7.5、水温24~26℃的条件下,以孵化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997~2001年催产三角鲂亲鱼12批,平均催产率92.0%、受精率95.2%、孵化率86.1%,繁育出水花苗1.58亿尾.生产推广夏花鱼种1 880万尾,苗种培育成活率72.2%的生产结果,总结了三角鲂生产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技术要点、关键环节,并提出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0.
<正>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申报的发明专利"大鳞副泥鳅人工繁育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号CN102047855B。该方法是由准备、催熟、催产、孵化、育苗所组成。准备:包括漏卵网片、孵化网箱、催熟网箱、凤眼莲漂浮带及繁育所需设施设备的准备工作;催熟:按雌雄分别放入两只催熟网箱中,进行单性催熟;催产:采用两种催产素混用,注射剂量雌鳅在0.2m L,含催产素的剂量为催产素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400IU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1μg,雄鳅减半0.1m L,雌雄比控制在1:0.85;孵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