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地域、乳种、发酵因素对西部小品种鲜乳(马乳、驼乳、牦牛乳)及其传统发酵酸乳中钙(Ca)、铁(Fe)、锌(Zn)矿物元素和VA、VE含量的影响。在新疆、内蒙古、青海及甘肃主要牧区采集鲜马乳、鲜驼乳、鲜牦牛乳及其传统发酵酸乳共86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测定乳中矿物元素及VA、VE含量,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地域因素影响:新疆、内蒙古牧区鲜马乳中Ca、Fe、Z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新疆、内蒙古牧区鲜驼乳Ca、Fe含量有显著差异,甘肃、青海牧区鲜牦牛乳中Fe、Zn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新疆牧区鲜驼乳中VA、V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内蒙古牧区(P0.05),青海牧区鲜牦牛乳中VA、VE的含量均高于甘肃牧区。2)乳种因素影响:不同乳种间Ca、Fe、Zn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牦牛乳中Ca、Fe、Zn含量均显著高于驼乳和马乳(P0.05);不同品种乳中VA、VE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内蒙古牧区马乳中VA、VE的含量均略高于新疆牧区(P0.05)。3)发酵因素影响:发酵对乳中矿物元素含量影响不显著,酸马乳中VE的含量显著高于鲜马乳(P0.05),其余乳种发酵后VA、VE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新疆褐牛公牛与阉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新疆褐牛生产高档牛肉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选择同等营养条件下、体重相近、生长发育正常的10~12月龄新疆褐牛21头(公牛6头、阉牛15头)作为试验对象,进行新疆褐牛公牛与阉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公牛组与阉牛组增重效果显著差异(P0.05)、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公牛组胴体后腿长、胴体后腿宽极显著高于阉牛组(P0.01),公牛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阉牛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阉牛组的肉色比公牛组的肉色鲜亮,差异显著(P0.05),阉牛组牛肉脂肪颜色白色与公牛组脂肪颜色稍黄,差异不显著(P0.05),大理石花纹阉牛组显著优于公牛组(P0.05),阉牛组牛肉蒸煮损失、剪切力、pH值显著小于公牛组(P0.05),阉牛组牛肉的水分高于公牛组(P0.05)。[结论]新疆褐牛阉牛体脂肪沉积好,肉色泽鲜亮、蒸煮损失少、剪切力小、水分含量高且大理石花纹丰富,适合高档牛肉生产。  相似文献   

3.
试验随机选取150日龄盐津乌骨鸡100只(公母各半)为试验素材,测定其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不同性别相同部位,母鸡的胸肌和腿肌肉色红度a*值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公鸡腿肌的剪切力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腿肌的失水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母鸡腿肌初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5)。同一性别不同部位间,公、母鸡腿肌p H45 min、p H24 h值均显著高于其胸肌(P0.05),腿肌剪切力均显著高于胸肌(P0.05)。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失水率与L*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初水分含量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肉色、pH值、水分是肌肉肉质非常重要的指标,本试验对延边黄牛肉与和延F1牛肉贮藏过程中肉色、pH值、滴水损失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冷藏期间延边黄牛肉与和延F1牛肉CIE L*值和CIE b*差异均不显著(P>0.05),CIE a*值在第3天、第5天差异显著(P<0.05)。pH值在第5天、第7天差异显著(P<0.05)。和延F1牛肉的滴水损失大于延边黄牛肉,在第1天、第5天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性别差异对早胜牛犊牛肉的影响,本研究检测分析了6月龄早胜牛犊牛公牛、母牛、阉牛肉的常规物理指标、常规养分组成、氨基酸含量及其组成差异。结果表明,早胜牛犊牛肉中,母牛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公牛肉和阉牛肉(P0.05),但粗脂肪、水分含量较低,特别是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种肉;公牛肉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剪切力、鲜肉剪切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系水率方面,3组之间同样存在显著差异,母牛肉系水率最高,阉牛肉次之,公牛肉最低;阉牛肉pH值、肉色亮度、红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在氨基酸组成方面,3种犊牛肉氨基酸组成基本相同,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等7种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多为母牛肉和阉牛肉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公牛肉,母牛肉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公牛肉(P0.05),阉牛肉与母牛肉、公牛肉无显著差异(P0.05);鲜味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的比率方面,阉牛肉显著高于其他2种肉(P0.05),但公母牛肉无显著差异(P0.05);从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的比率、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率方面,母牛肉显著高于其他2种肉(P0.05)。综上所述,同等条件下,早胜牛犊牛母牛肉粗蛋白含量最高,肉质最嫩,氨基酸总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更高,营养价值最高,但阉牛肉烹饪起来更鲜。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育肥牛不同部位肌肉的肉质特性,以9头安格斯×秦川育肥牛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背最长肌、三角肌、臀股二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的pH值、压力失水率、色差[亮度值(L~*值)、红度值(a~*值)、黄度值(b~*值)、色饱和度(C~*)和色调角(h~*)]、剪切力、蛋白质、脂肪和水分等肉质指标,分析了各指标间的差异,并对生鲜牛肉和煎制牛排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股外侧肌的压力失水率显著高于三角肌和股中间肌(P0.05),臀股二头肌、股外侧肌和股直肌的蒸煮损失显著高于背最长肌和三角肌(P0.05),三角肌的L~*值显著高于背最长肌、股中间肌和股外侧肌(P0.05),三角肌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股外侧肌(P0.05),股中间肌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三角肌(P0.05);6个部位肌肉的美食感和总体可受性得分均大于5分,都能满足消费者对生鲜牛肉和煎制牛排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阉割对延边黄牛肉质及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6月龄左右的延边黄牛公牛20头,其中10头采用手术法阉割,所有试验牛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至36月龄屠宰。结果表明:公牛肉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阉牛(P0.05),公牛肉的剪切力值极显著高于阉牛(P0.01);阉牛肉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公牛(P0.05),阉牛的大理石花纹等级显著高于公牛(P0.05),阉牛的背膘厚极显著高于公牛(P0.01)。公牛与阉牛肉的蒸煮损失、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阉割能够提高延边黄牛牛肉和胴体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鸡胸肉肉色、pH值、水分含量、滴水损失率、质构、感官评定和电子显微形态学等为比较指标,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常规有抗笼养和无抗放养)和养殖时间(180d和270d)对固始鸡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养殖时间下,常规笼养鸡的增重显著高于无抗放养(P0.05),胸肉的咀嚼性检测值也显著更高(P0.05),但无抗放养可使胸肉嫩度和口感更佳,感官评定分值显著更高。延长养殖时间,胸肉肉色、a~*值、质构、香味、滋味以及微观结构上显著更好。180d有抗笼养、180d无抗放养和270d无抗放养,胸肉的pH值、水分含量、L~*值、b~*值和蒸煮损失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大通牦牛肉与高原牦牛肉营养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大通牦牛肉与高原牦牛肉营养品质,以青海大通牦牛(6月龄和6岁)和高原成年牦牛为研究对象,试验采用国标方法对其背部最长肌中基本营养成分、17种氨基酸、4种特质性脂肪酸含量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海大通牦牛肉与高原牦牛肉中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青海大通牦牛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青海大通牦牛肉与高原牦牛肉中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特质性脂肪酸存在一定差异。两个品种牦牛肉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库布齐沙漠蒙古牛肉品质及肌肉矿物质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对库布齐蒙古牛与西门塔尔牛肉品质部分指标及肌肉矿物质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研究库布齐蒙古牛的肉品质特性。选择库布齐蒙古牛与西门塔尔牛各6头,采集背最长肌进行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蒙古牛肉色泽深红,红度a*、黄度b*、系水率、熟肉率、剪切力均高于西门塔尔牛,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失水率及pH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蒙古牛肌肉微量元素Cr、Cu、Fe、Mn、Se、Zn含量均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肌肉中P和I含量均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其他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库布齐蒙古牛肉口感、多汁性及色度方面较优,肌肉中大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高于西门塔尔牛,肉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完全混合发酵日粮(TMF)对延边黄牛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12头健康无病的18月龄的延边黄牛公牛,平均体重为(395±10)kg,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饲喂未发酵的试验日粮,试验组饲喂混合发酵饲料,试验期为400 d。结果表明:30月龄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体重提高了8.72%(P<0.05),试验组的料重比降低了31.06%(P<0.01),而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粗脂肪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之间水分、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b*值提高了54.18%(P<0.05),MFI值提高了18.74%(P<0.01),剪切力降低了25.18%(P<0.01),而对照组与试验组的L*值与a*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宰后72、96、120 h,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牛肉过氧化氢酶(CA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均差异极显著(P<0.01);宰后72、96 h,试验组牛肉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宰后120 h,试验组牛肉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以说明试验组牛肉的抗氧化能力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TMF可以提高延边黄牛的生长性能、肉品质与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分析青海天峻、甘肃甘南、甘肃天祝牦牛乳中脂肪酶(LPL)及淀粉酶(AMS)活性,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采自青海天峻、甘肃甘南各30份牦牛乳以及天祝抓喜秀龙乡红疙瘩村、岱乾村和碳山岭镇四台沟村的90份牦牛乳中的LPL及AMS活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天祝牦牛乳中LPL活性与甘南地区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青海天峻地区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甘肃天祝牦牛乳中AMS活性与青海天峻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甘南地区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天祝3个地区之间牦牛乳中LPL、AMS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同胎次对牦牛乳中LPL及AMS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地点对牦牛乳中LPL、AMS活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研究金川牦牛的肉品质特征,试验对6头成年金川牦牛屠宰分割后,采集辣椒条、米龙、外脊、小黄瓜条和上脑5个不同部位的肌肉组织样品,测定其pH_(24)值、剪切力、失水率、色差值及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屠宰后金川牦牛pH_(24)值、剪切力、失水率在辣椒条、米龙、外脊、小黄瓜条及上脑5个不同部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金川牦牛肉中米龙、外脊和小黄瓜条3个部位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和水分含量各部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黄度值(b~*值)小黄瓜条上脑辣椒条外脊米龙,其中小黄瓜条与米龙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各部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色相角度值(H值)小黄瓜条外脊上脑辣椒条米龙,其中小黄瓜条与辣椒条、米龙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金川牦牛肉品质整体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丹麦440、青海444、青燕1号、青引1号在新疆塔城、石河子地区的生长状况,并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燕麦品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燕麦株高、干草产量、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及相对饲喂价值(RFV)等指标,并通过隶属函数对不同品种燕麦在不同地区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塔城地区丹麦440干草产量最高,为12.25 t/hm~2,与塔城地区其他燕麦品种差异显著(P0.05);石河子地区青燕1号干草产量最高,为7.91 t/hm~2,除丹麦440外,与石河子地区其他燕麦品种差异显著(P0.05)。青引1号株高在塔城和石河子地区均为最高。塔城地区青海444 RFV显著高于本地区其他品种(P0.05),石河子地区青引1号RFV显著高于本地区其他品种(P0.05)。塔城地区青燕1号CP含量最高,为9.88%,与青海444差异显著(P0.05);石河子地区丹麦440 CP含量最高,为11.68%,显著高于本地区其他品种(P0.05)。塔城地区青海444 NDF、ADF含量显著低于本地区其他品种(P0.05),分别为45.02%、22.30%;石河子地区青引1号N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为46.27%;丹麦440 ADF含量最低,为20.99%,除青引1号外,与本地区其他2个品种差异显著(P0.05)。塔城地区青燕1号WSC含量、Ash含量最高,分别为11.03%、7.08%,除丹麦440外,与其他2个品种均差异显著(P0.05);石河子地区丹麦440 WSC含量、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11.04%、4.64%(P0.05)。塔城地区青燕1号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为6.07%。石河子地区青燕1号Ash含量最高,为7.87%,与丹麦440差异显著(P0.05)。说明塔城地区适合种植青海444,石河子地区适合种植丹麦440。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排酸成熟时间对不同品种牛肉质变化的影响,试验选取新疆褐牛、加系褐牛×新疆褐牛F1代(JXHF1)、哈萨克牛共14头,均为健康状况良好、12月龄左右的阉牛,在相同的饲养环境条件下育肥18个月后屠宰,并进行剪切力、蒸煮损失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排酸成熟过程中剪切力第1、7和14天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它们与第21天差异极显著(P0.01),蒸煮损失第7、14天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它们与第21天差异极显著(P0.01)和第1天差异显著(P0.05);新疆褐牛、JXHF1和哈萨克牛3个不同品种牛肉品排酸成熟过程中JXHF1牛剪切力第7、14天达到最大值,JXHF1第7、14天剪切力均明显高于哈萨克牛和新疆褐牛,且新疆褐牛剪切力较小,第1、7、14天品种之间蒸煮损失差异不显著(P0.05),第21天哈萨克牛与JXHF1、新疆褐牛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说明,品种对牛肉嫩度具有显著的影响,新疆褐牛嫩度较其他品种好,JXHF1嫩度较其他品种较差,新疆褐牛肉质保水性能好于哈萨克牛和JXHF1,哈萨克牛保水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6.
研究测定了肉鸽养殖场饲养的美国白羽落地王鸽的种鸽和童鸽粪便中概略养分和矿物质含量。在种鸽舍和童鸽舍内各随机采集6个新鲜粪便样品,测定粪便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磷和氯含量。结果表明:种鸽新鲜粪便中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童鸽粪便(P0.05);以风干物计,种鸽粪便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童鸽粪便(P0.05)。鲜样或风干物中,种鸽和童鸽粪便中的钙、磷和氯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无量山乌骨鸡肉品质,试验以40只(公母各半)150日龄的云南无量山乌骨鸡为研究对象,对其肉品质物理特性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对无量山乌骨鸡肉品质客观指标(肉色、失水率、嫩度、pH值、蒸煮损失、剪切力)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相同肌肉组织不同性别间公鸡胸肌和腿肌肉色的黄度(b*值)、剪切力(N)、pH45 min值、pH24 h值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胸肌的亮度(L*值)显著低于母鸡(P0.05),公鸡腿肌肉色的红度(a*值)极显著的高于母鸡(P0.01),公、母鸡胸肌和腿肌的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性别不同肌肉组织间公、母鸡腿肌pH45 min值和pH24 h值均显著高于胸肌(P0.05),公母鸡胸肌亮度(L*值)和黄度(b*值)显著高于腿肌(P0.05),相反公鸡胸肌红度(a*值)极显著低于腿肌(P0.01),母鸡胸肌和腿肌红度(a*值)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鸡胸肌的剪切力(N)和蒸煮损失均显著低于腿肌(P0.05),公、母鸡胸肌的失水率均显著高于腿肌(P0.05)。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日粮能量水平对当雄牦牛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9头体况良好、年龄和体重相近[3周岁左右、体重(112.09±2.31)kg]的当雄牦牛公牛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低能量(LE)组、中能量(ME)组和高能量(HE)组],分别饲喂综合净能为5.16,5.71,6.26 MJ/kg的试验日粮,以组为单位进行舍饲,预试期12 d,正试期78 d,正试期结束后,将所有试验牛屠宰,取背最长肌样品,测定各组肌肉的理化性质(pH值,肉色的L*值、a*值和b*值及失水率、蒸煮损失、剪切力)和营养成分(水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肌肉pH值,肉色的L*值、a*值和b*值及失水率、蒸煮损失均差异不显著(P>0.05);ME和HE组的肌肉剪切力显著低于LE组(P<0.05),ME和HE组的肌肉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肌肉中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LE组、ME组和HE组肌肉中脂肪含量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天津市不同品种鸡肉的营养特性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试验以天津市某大型超市出售的普通肉仔鸡肉和三黄鸡肉为研究对象,对其胸肌和腿肌肉品质进行测定和分析,同时利用气相色谱法对肌肉中ω-6 PUFAs和ω-3 PUFAs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腿肌中,普通鸡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三黄鸡(P0.05),三黄鸡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鸡(P0.05),蛋白质含量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胸肌中,三黄鸡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鸡(P0.05),脂肪、蛋白质含量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三黄鸡腿肌显著高于普通鸡腿肌和胸肌(P0.05),ω-6/ω-3值胸肌显著低于腿肌(P0.05),且普通鸡低于三黄鸡,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不同品种鸡胸肌、腿肌中脂肪、蛋白质及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均存在差异,在购买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三门峡雏鹰黑猪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育肥阶段部分肉质指标,试验选择10月龄三门峡雏鹰黑猪10头、6月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头进行屠宰,分别测定了肉色、滴水损失、p H值、熟肉率、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两品种之间屠宰45 min后红度(a1*值)、宰后24小时后红度(a24*值)和黄度(b24*值)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后肉色45 min、24 h后亮度(L*值)差异显著(P0.05),滴水损失率、屠宰45 min后p H值和24 h后p H值、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风味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