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蜂群的生长率,是由蜜蜂的出生率和蜜蜂的死亡率决定的,而蜜蜂出生率又是由蜂群的哺育力和蜂王的产卵量决定的。所以,想要提高蜂群生长率,必须适时适度地提高蜂王产卵量。与蜂群的产卵量相关的因素有17个:遗传性、蜂王体质、蜂王年龄、蜂王翅足状况、蜂王曾否受围、蜂王曾否囚禁、群势、饲料贮量、蜂巢大小、空巢房数量、空巢房  相似文献   

2.
正蜜蜂群势是指一群蜜蜂中工蜂个体的数量和密度,是反映蜂群繁殖力和生产力的主要标志。蜜蜂群势强盛是养蜂优质高产的基础。蜜蜂群势随气候和蜜粉源等的周期性改变而有规律的变化。影响蜜蜂群势有蜂王产卵力、蜂群哺育力、工蜂寿命和蜂群分蜂性、管理方法等因素。一、蜂群中何为"势"蜂群群势,什么是势?我认为,中蜂每群3~4框、意蜂每群6~8框为基本群;蜂略多于脾为基本势。高于这一指标为强群,低于这一指标为弱群。强群在采  相似文献   

3.
一、蜂王与蜜蜂的关系蜂王与蜜蜂是生息相关的一体,蜂王专司产卵,哺育等工作都是由工蜂承担。蜂群没有蜂王产卵也就没有蜜蜂,没有蜜蜂哺育,蜂王产的卵也就变为死胎。可是,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时也出现矛盾。如早春蜂群弱,蜜蜂哺育能力低,蜂王发挥不了产卵力,往往把蜂群的恢复期拖到生产期。而利用生产季节来恢复群势是极大的损失。正确的关系,应该是蜜蜂能完成蜂王产卵力的哺育需求。以三江口地区为例,早春  相似文献   

4.
养蜂对于养蜂者来说其直接经济效益是夺取蜂蜜、蜂王浆、花粉等蜂产品的丰收 ,间接效益是为农作物授粉 ,从而大幅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而优秀蜂王是达到这些目标的重要保证。在中华蜜蜂 (简称中蜂 )群势基本相当的各个蜂群里 ,就采集积极性和采蜜量而言 ,各蜂群的采集能力及群采蜜总量差别极大 ,这主要取决于蜂王的优劣及所产卵的质量和子代健康状况。在通常 ,人们的思维定势是 :总以蜜蜂蜂王体型大小 ,是否是人工王台 ,自然王台还是急造王台衡量蜂王的优劣 ,其次才是进一步鉴别蜂王的产卵能力 ,最后标准是看此蜂王产卵育成蜂群的采集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17,(2):35-36
<正>蜜蜂养殖优良品种是关键,培育优质蜂王是饲养强群提高蜂产品质量,增加蜂产品产量的重要途径。蜂王的产卵力和控制分蜂的能力对蜂群发展及其遗传性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蜂王产卵力和控制力强,才能维持强大的蜜蜂群体。饲养强群就是要充分发挥蜂王产卵的能力。增加蜂群中蜜蜂个体的数量,提升蜂群的采  相似文献   

6.
杨汉云  宋俊英 《蜜蜂杂志》2010,30(12):20-20
<正>越过冬的蜜蜂,由于受寒冷等因素的影响,每年大约有3%的蜂王产卵机能受到影响。蜂群出室以后,蜂群平到开繁最佳群势,尤其加粉开繁以后,有些蜂王产未受精卵或产几百粒卵而不再产卵。当被发  相似文献   

7.
熊成 《蜜蜂杂志》2023,(1):15-17
温度是影响蜜蜂生活的重要因素,高温严重影响蜜蜂的个体发育、行为活动及蜂群正常的生活秩序,持续的高温还能引发群体间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高温期蜂王产卵量减少或停产,蜂群哺育力、生产力下降,蜂群群势呈下降趋势,需采取有效措施管理蜂群。  相似文献   

8.
巢脾     
(一) 巢脾是蜜蜂生活和工作的场所,也是贮藏蜂蜜和花粉的仓库。充足优良的巢脾,对发展蜂群,提高蜂蜜的质量和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蜂群繁殖季节,巢脾不足就会限制蜂王产卵,影响群势的发展和壮大;不好的巢脾也会出现较多的雄蜂房。同时,蜂王也不喜欢在陈旧的巢脾上产卵,影响蜂群的繁殖。为了更好的加  相似文献   

9.
由于外地蜂群的介入,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和管理不当,能够使蜂群染病。轻者使蜂群群势削弱,丧失生活和生产能力。重者会使全群覆灭。为了控制蜂病的发生,必须做到“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一、要适时育王、换王蜂王的产卵力对蜂群的群势有直接的影响。优质新蜂王生理机能旺盛,产卵快,能促进工蜂清理蜂巢,繁殖速度加快,群势发展强壮。强群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加强。适  相似文献   

10.
3种分区管理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蜜蜂群体而论,大群是生产性群体,小群是繁殖蜜蜂的群体,分区管理法是将2个生产性能不同的群体组合为1个互补性的群体。 1 单王分区管理 蜂群分区管理虽能发挥蜂王产卵力,但如果群势不到位硬去搞分区,则蜂王产卵反不如不搞分区。什么原因呢?要知道,分区管理是2次过渡形成的: (1)越冬蜂更新时采用冷暖分区,也就是分为蜂王产卵区和饲料供给区。 (2)在蜂群恢复期则采用迎着蜂王依次向外加……  相似文献   

11.
养蜂问答     
答:种族延续是生物的本能之一,蜂王产卵是蜜蜂延续种族的组成部分。当蜂群过小,工蜂恐其灭族,便积极促使蜂王产卵繁殖;生理异常的蜂王也怕其绝种而拼命产卵繁殖。天气越冷,蜂群越小,蜂王越产卵。秋季停产早的蜂王和秋后培育的新王冬季也易产卵。冬季蜂王产卵,工蜂饲喂幼虫,尽力维持巢内温度而消耗饲料和精力,寿命缩短使成蜂提前死亡。气温低新蜂不能繁殖出来,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蜂群会很快衰亡。我们在养蜂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有:1.越冬前合并弱群,减少弱群越冬。除掉老劣蜂王。在组织越冬群时,将花粉脾提  相似文献   

12.
“养蜂在于养王”,优质蜂王是蜂群迅速发展、维持强大群势、提高蜂群生产能力及养蜂综合效益的保证。了解、掌握及运用蜂王生物学特性中的有关数据,在蜂群管理及育种选种等方面做到胸中有数、管之有方、防患有策、计划有据,这对于培育优质蜂王和科学养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蜂蜂王卵巢中卵小管数大约为226条,比意蜂少,产卵量只有意蜂产卵量的1/2稍多;但中蜂王产卵单重明显大于意蜂。蜂王胸高约为4.4mm,蜂王初生重平均为186.6mg,产卵蜂王重239mg,中蜂蜂王一般活4~5a(年),2a后产卵量开始下降;生产上一般使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与蜂友们的切磋交流中,一些蜂友常谈及遇到的怪现象:有的蜂群已失王很久,工蜂也未出现产卵,可是多次向该群内介绍王台均在不同天数内被毁,多次用以往行之有效的不同介绍蜂王的方法将蜂王介绍给该失王群,蜂王均被围杀,蜂群内长期无子,群势急剧下降而且蜜蜂情绪低落。使人束手无策,不是不管,只是无法管,养蜂者不知到底该怎么办?不知您是否在自己的养蜂生涯中遇到过类似难题吗?那么问题的结症在哪里呢?蜜蜂群内若出现这类情形,可以肯定地说:该蜂群内不是失王,而是该蜂群内有行踪敏捷的劣质小蜂王,它们发育不良,占着茅坑不拉屎,既不产卵也不让…  相似文献   

14.
就蜜蜂群体而论 ,大群是生产性群体 ,小群是繁殖蜜蜂的群体 ,分区管理法是将 2个生产性能不同的群体组合为 1个互补性的群体。1 单王分区管理蜂群分区管理虽能发挥蜂王产卵力 ,但如果群势不到位硬去搞分区 ,则蜂王产卵反不如不搞分区。什么原因呢 ?要知道 ,分区管理是 2次过渡  相似文献   

15.
饲养强群才能优质高产,也只有强群才能抗逆境、获收益。所以,我年年都要为培养强群付出辛勤的劳动。可是到了生产季节,往往就只因为闹自然分蜂,发挥不了强群蜜蜂的积极性,影响了计划生产。从实践中大家都体会到:蜂王年龄越老,分蜂性就越强;年青的蜂王分蜂性就弱;蜂王在壮群里分蜂性就强;把蜂王限制在固定产卵区里就能预防分蜂。分蜂的因素是随群势同步发展的,但在有足够的幼虫供蜜蜂喂饲的蜂群,就不闹分蜂;大流蜜期蜜蜂忙于工作也能抵消蜂群的分蜂情绪,而辅助蜜源又能刺激蜂群分蜂。针对上述因素,82年春我试用了蜂群“分区管理”,经三年的摸索和改进,使我体会到:蜂群  相似文献   

16.
蜂王品质的优劣,对于蜂群的发展及其遗传性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产卵力强的蜂王,能维持强大的蜂群群势.而强群是高产稳产的基础.培育优质蜂王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影响蜂王的品质呢?广大的养蜂科技工作者在人工育王技术普遍采用之后,对培育蜂王各个步骤的细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  相似文献   

17.
李小冬 《蜜蜂杂志》2006,26(6):19-19
夏季天气炎热,蜜源缺少,蜂王产卵减少,蜂螨密度增高,是养蜂的困难时期。如果管理不好,会造成蜂群衰弱,甚至逃亡,因此笔者认为夏季养蜂必须注意以下十点:1)调换蜂王老劣蜂王要全部换成新的优良蜂王,新蜂王产卵早,繁殖快。这样,在过夏后短期内就能使蜂群恢复和扩大。2)调整群势将蜂群尽可能调整为强群6~7框,一般群3~4框的群势。群势过强,当缺乏蜜源时会增加饲料消耗;群势过弱,如遇不利环境,群势恢复起来困难,不利于秋季生产。3)紧缩巢脾蜂王喜欢在新造的巢脾上产卵、育虫,同时新造的巢脾不易遭到巢虫的危害,可避免正在羽化的蛹受虫害而死亡…  相似文献   

18.
蜂群经过炎热的夏季 ,如管理不妥群势明显下降 ,使产浆与分群受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进入秋季 ,有的年份气温仍很高 ,这时蜂群有一个复壮期 ,有较强的群势 ,才利于王浆生产和蜜蜂分群。一、怎样使蜂群快速复壮依群势进行紧脾 ,使蜂脾相符 ,8月 2 0日本地早单季晚稻陆续抽穗扬花 ,但不要急于脱粉 ,让巢箱蜜蜂采足 1~ 2张粉脾 ,蜂王产卵开始积极 ,这时开始脱粉 ,采集蜂采粉积极 ,蜂王产子加快 ,使巢箱达6~ 7张子脾 ,这样有利于秋季蜜蜂分群和快速复壮。二、分群时间安排为了保持蜜蜂原群群势 ,分群要安排好育王时间 ,浙北地区 8月 1 0日前后…  相似文献   

19.
康龙江 《蜜蜂杂志》2006,26(1):18-18
双王群出现一侧蜂多,一侧蜂少的现象叫做群势偏集。有偏集就得纠偏,否则,会强则愈强,弱则愈弱,将影响发展和生产。1导致偏集原因蜂王因素:1)老少王同箱,老王产卵力差,蜂群发展慢、群势弱;新王产卵力强,蜂群发展快,群势壮。2)优劣王同箱,优质王产卵快,蜂多群壮;劣质王产卵慢,蜂少群弱。群势因素:春繁一开始群势就不平衡,蜂多的一侧繁蜂速度快,蜂少的一侧越繁蜂越少。季节因素:实践证明,晚秋蜂群偏集尤其突出,哪一侧蜂多,蜜蜂愈是喜欢往哪一侧密集,结果导致蜂多的一侧4框蜂还有余,蜂少的一侧3框蜂也不足。巢门因素:因双王群巢门间距近(8cm左右…  相似文献   

20.
1调换蜂王在夏季到来之际,应把老劣蜂王全部换成新的优良蜂。因为新蜂王产卵早,繁殖新蜂快,在过夏后就能在短期内使蜂群恢复和扩大,提高采蜜能力。2调整群势将蜂群尽可能调整为强群6~7框,一般群7~4框的群势。因为群势过强,当缺乏蜜源时,会增加消耗;群势过弱,如遇不利环境,恢复壮群困难,不利于秋季生产。3紧缩巢脾蜂王喜欢在新建巢脾上产卵育虫,同时,新造的巢脾不易遭到巢脾虫的危害,可减少正在卵化的蛹受虫害。但要注意的是及时将箱中的旧脾和多余的巢脾取出,使蜂、脾相称,避免蜂少脾多而加重蜜蜂防护巢脾的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