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为了研究家兔(Oryctolagus cunieulus Rabbits)消化道胃泌素(Gas)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法。结果表明:Gas细胞在家兔消化道中除食管、结肠、盲肠外均有分布,其中以胃体数量最多,直肠次之,回肠最少,其形态多样,有锥体形、圆形、椭圆形和梭形等,以锥体形和椭圆形为主;Gas细胞大多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及固有膜内,上述Gas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内分泌、外分泌功能有关,分布型与消化道各部位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乌苏里蝮蛇(Gloydius ussuriensis)消化道内胃泌素(Gas)细胞的形态及分布规律,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adidin-biotin compex method,ABC)法检测消化道内胃泌素细胞。结果表明:食管、贲门、胃和幽门中均未检测到这种细胞,而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有其细胞分布。其中以十二指肠[(10.20±3.09)个/视野]和空肠[(8.20±3.63)个/视野]密度较高,其次是直肠[(5.70±3.40)个/视野]、回肠[(2.20±1.14)个/视野]密度较低。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梭形、锥形和椭圆形等,但以锥体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4.
蓝狐消化道5-羟色胺和生长抑素免疫组化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蓝狐消化道内5-羟色胺和生长抑素2种免疫阳性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分布密度.结果表明,消化道中这2种免疫阳性细胞形态多呈圆形、椭圆形或锥体形,主要集中分布在胃腺上皮、肠上皮及肠腺上皮细胞之间.5-HT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以结肠最多,直肠和空肠次之,胃底腺区、十二指肠、回肠和幽门腺区较少,食管、贲门腺区和盲肠中未见:SS免疫阳性细胞大量出现于幽门腺区,食管、责门腺区和盲肠中未见;根据其形态推测,蓝狐消化道这2种免疫阳性细胞有内、外2种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5.
6.
《畜牧与兽医》2016,(4):76-78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AP法探究波形蛋白在黄羽肉鸡肠道的分布规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波形蛋白在鸡小肠黏膜上皮、小肠腺细胞腔面、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均呈强阳性表达;在黏膜的固有膜呈阳性表达,肌间神经丛的血管壁周围呈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在鸡大肠黏膜上皮、大肠腺呈阳性表达,在固有膜、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均呈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是神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之一,其在鸡肠道的分布特征表明肠神经胶质细胞(EGCs)不仅对肠神经系统(ENS)的肠神经节细胞起支持、营养和保护作用,而且可能参与肠黏膜屏障、肠腺分泌、肠道物质的分泌与吸收、肠蠕动及血液的供应调节等诸多功能。 相似文献
7.
鸡中脑内5-羟色胺神经元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是经典的中枢神经递质,对镇痛起很大作用。它在中枢系统中存在是由Twarog和Page在1953年用生物化学方法证明的,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很多学者为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大多是关于哺乳动物的,在禽类则很少见报道。此试验用SP法研究了5-HT神经元胞体在鸡中脑内分布,从而为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及神经药理等神经学科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鸡新城疫弱毒活苗消化道直接免疫后,对其免疫机制和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 7日龄前,雏鸡肠道无免疫球蛋白G阳性细胞出现。7日龄后出现并缓慢上升,第二次免疫(嗉囊免疫、饮水免疫)后增长明显,出现峰值。免疫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雏鸡胃肠道具有保持产生局部抗体的功能,并且血清IgG抗体效价的消长与之呈现相关免疫状态。胃肠道T淋巴细胞在第一次免疫(嗉囊免疫、饮水免疫)后10天和二免后5~10天出现峰值,然后下降并稳定在一定水平,证明细胞免疫参与鸡新城疫消化道免疫。 相似文献
9.
海南鸦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及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海南鹏的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及形态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海南鹏的胃及小肠各段都有嗜银细胞,其中胃和前肠分布最多,中肠、后肠逐渐减少。银染细胞在胃组织中以圆形和不规则形的居多,在小肠段以长棒状、圆形的居多。应用生长抑素抗血清、胰高血糖素抗血清、胃泌素抗血清对海南鹏胃肠道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发现生长抑素细胞在胃肠道均有分布,其中在腺胃和前肠最多,往后逐渐减少;在胃肠道均未发现胃泌素细胞和胰高血糖素细胞。 相似文献
10.
11.
鸡包涵体肝炎免疫组织化学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100 只3 日龄雏鸡人工感染Ⅷ型腺病毒建立鸡包涵体肝炎( Inclusion body hopytitis I B H)模型,以免疫金银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对雏鸡肝脏、胸腺、法氏囊、脾脏、肾脏、肠及胰腺等器官的上皮细胞以及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红细胞等均具有亲嗜性,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以肝脏、胸腺及法氏囊最为明显,揭示了感染鸡中枢 及外周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呈现抑制的发病学基础。此外,接种后12 ~48 h 及9~11 d,组织的胞核中两次表现胶体金颗粒多量存在,其形态为粗大颗粒状或微细颗粒两种,笔者认为是病毒在鸡体内两次复制高峰引起病毒血症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13.
下丘脑多巴胺和5-羟色胺调控鸡就巢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利用350至450日龄的就巢粤黄鸡观察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受体拮抗剂氯丙嗪和赛更啶对就巢的影响.就巢第2 d开始每天口服氯丙嗪60 mg/(kg.d)或赛更啶8 mg/(kg.d),7 d后或于就巢终止后停止药物处理.试验1:13只氯丙嗪处理鸡中92.3%(12/13)于处理后5.4±1.1 d终止就巢;15只赛更啶处理鸡有60.0%(9/15)在处理后3.2±0.3 d终止就巢;全部(100%)10只同时处理氯丙嗪和赛更啶的鸡于处理后3.2±0.3 d终止就巢;8只对照组鸡在不受任何处理时持续就巢,其就巢期被主观认为22 d.试验2:7只就巢鸡在就巢的第2、4、9、14和19 d血浆PRL水平维持在200~400 ng/ml之间;9只氯丙嗪处理后终止就巢的7只鸡以及13只赛更啶处理后终止就巢的6只鸡,血浆PRL由就巢第2 d与对照组类似的高水平急剧下降到第4 d小于20 ng/ml,并至第19 d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对照组在持续就巢期间的血浆LH水平低于1.0 ng/ml,而用药后终止就巢鸡的血浆LH水平从处理前的小于1.0 ng/ml逐渐上升至第19天的3.0 ng/ml左右.药物处理后仍未终止就巢鸡的血浆PRL和LH水平都与对照组的类似.以上结果说明用DA和5-HT受体拮抗剂氯丙嗪和赛更啶处理后,抑制了垂体PRL的分泌并使鸡终止就巢,在整体水平证明了下丘脑DA和5-HT两种神经递质对就巢发生具有共同的加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讨硒缺乏对鸡血清中组胺和5-羟色胺浓度变化的影响,将40只鸡随机分为低硒试验组(饲喂低硒日粮0.032 mg/kg)和正常对照组(硒含量为0.229 mg/kg).分别在30、45、60和75日龄断头处死进行取样,用ELISA法对雏鸡血清中组胺和5-羟色胺浓度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缺硒组血清中组织胺和5-羟色胺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缺硒组不同龄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整个试验期内,缺硒组血清中硒含量和组胺浓度呈时间-效应关系;随日龄增加,缺硒组5-羟色胺浓度逐渐升高,在60日龄时达高峰而后降低,而对照组在60日龄后则趋于平稳.缺硒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炎性介质组胺,使血清中浓度升高.但5-羟色胺属中枢神经递质,严重缺硒引起神经损伤,使其分泌受抑,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兔圆小囊及其他肠道组织中产抗菌肽细胞的分布定位。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产抗菌肽细胞在兔圆小囊的黏膜上皮、圆顶上皮以及淋巴组织的滤泡生发中心、圆顶区和帽区均有分布;在兔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后,圆小囊及其他肠道组织中的抗菌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阳性反应增强。免疫电镜细胞化学观察结果显示,除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异嗜性白细胞、巨噬细胞中存在抗菌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信号外,在淋巴细胞内也发现阳性反应信号,尤其是在圆小囊淋巴组织中的DNES细胞内发现抗菌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信号。表明圆小囊的DNES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可产生抗菌肽。 相似文献
17.
5-羟色胺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组织内且高度保守的神经信号传导物质。5-羟色胺在动物的健康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在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肠道相关功能调节中。以往研究集中于5-羟色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5-羟色胺与肠道微生物菌群、肠道疾病和免疫也有着密切关系,然而却鲜有学者进行系统总结。本文将综述5-羟色胺与肠道疾病、肠道微生物菌群及免疫的相互作用。探讨这些复杂关系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相关宿主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探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内蒙古绒山羊皮肤组织的可行性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最优条件。通过对试验组绒山羊颈部静脉注射BrdU,活体背部皮肤采样,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片中是否有阳性细胞分布;通过试验BrdU不同注射剂量、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各自稀释度、抗原修复方式及DNA变性温度对BrdU标记结果的影响,以寻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最佳条件。观察发现抗BrdU单克隆抗体处理的试验组皮肤组织切片中均有红色BrdU阳性细胞分布;未经BrdU标记的对照组动物同部位组织切片和以PBS代替抗BrdU单克隆抗体处理的试验组皮肤组织切片中均未见BrdU阳性细胞。BrdU适于内蒙古绒山羊活体标记;2 mol/L HCl 37 ℃变性30 min,胰蛋白酶37 ℃修复30 min,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的稀释度均为1︰100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鹅新城疫(ND)的发病机理,用3株鹅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分别人工感染25日龄雏鸡,以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免疫组化(IHC)法检测攻毒鸡体内NDV抗原的分布及定位,研究了鹅新城疫病毒(NDV)对鸡的组织嗜性。结果显示。在试验鸡多种组织器官中均能检测到NDV抗原,病毒抗原主要定位于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及各种上皮细胞的胞浆内。结果表明,鹅NDV强毒株对鸡是一种泛嗜性病毒。 相似文献
20.
鸡球虫病细胞介导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原生球虫引起的鸡肠道内疾病,被认为是对养禽业最具经济破坏力的传染病之一。多年来,抗球虫药物在球虫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耐药虫株的不断产生,特别是药物残留对畜产品品质及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等问题日益突出,迫使学者们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途径以控制球虫病。因此,球虫免疫学的研究日益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