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繁殖障碍型猪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或Hog cholera,HC)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于1833年首次发现于美国俄亥俄州,百余年来其流行遍及全球。国际兽疫局将其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C一株兔化弱毒苗及其换代产品(细胞菌)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疫病在我国的发生和大流行。20世纪70年代后期,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频发的大流行转为无规律的散发性流行;病原毒力降低,临床表现由典型变为非典型。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猪瘟病毒持续感染、胎盘感染、出生仔猪先天性颤抖等隐性感染猪瘟症状,对养猪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猪瘟(HC)自19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国际兽医局(OIE)将HC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也将HC列为一类传染病。到1992年宣布消灭HC的国家有24个,但1993年开始,一些原来已消灭HC的国家如德国、英国和荷兰等又出现HC流行。可见猪瘟特别是非典型性猪瘟对世界养猪业危害将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3.
猪瘟自1833年首次发现于美国俄亥俄州,百余年来其流行遍及全球。国际兽疫局将其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12株兔化弱毒苗及其换代产品(细胞苗)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疫病在我国的发生和大流行。20世纪70年代后期,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频发的大流行转为无规律的散发性流行。病原毒力降低,临床表现由典型变为非典型,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猪瘟病毒持续感染、胎盘感染、出生仔猪先天性颤抖等隐性感染猪瘟症状,对养猪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 or Hog Cholera,HC)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OIE列入A类传染病。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便成功的培育出1株免疫原性好又安全的猪瘟兔化弱毒“C”株,它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我国惟一采用的猪瘟疫苗毒株,它的使用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  相似文献   

5.
刘九生 《中国猪业》2009,4(1):28-34
猪瘟(Hog Cholera,HC),又称古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重要的烈性传染病毒病。19世纪30年代在美国大规模发生,并于1810年首先报道HC,目前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猪瘟在我国流行也有70多年的历史,我们已坚持半个多世纪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面积流行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正>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流行广、传染性强、致死率高,所以国际兽疫局将之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广泛应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预防注射,基本上控制了猪瘟的流行。近年来,猪瘟的流  相似文献   

7.
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在20世纪50~60年代曾广泛流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至20世纪80年代由于连年用"牛出败弱毒菌苗"预防注射,本病有效地得到控制,呈点发状态。  相似文献   

8.
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肘后方》中就有“沙虱毒(恙虫病)”记载。1932年Doyle在印度首次报道,此后有20多个国家有本病发生。我国20世纪80年代曾有零星报道,2000年北方数省发生流行,2001年后其它省市也发生本病,相继在牛、羊、兔、猪等动物中查到附红体,近年来有蔓延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羊链球菌病是危害绵羊、山羊的严重疫病,它是由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热性、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下颌淋巴结与咽喉肿胀,肺炎,败血症等。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该病在我国西北地区存在已久,20世纪50年代初在青海流行,50年代后期传至四川,随后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规模化养殖在我国推广以来,新城疫、传志等已在我国流行的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鸡白痢也处于失控状态(无白痢种鸡场的概念已无人问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流行了传染性法氏囊炎、EDS-76、传染性贫血、肿头综合征、传染性禽脑脊髓炎、大肝大脾病、白冠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腺胃炎、J-亚群白血病、禽流感;鸭肝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副黏病毒病等传染病也在水禽(鸭、鹅)中流行,但是目前水禽的传染病要比鸡少。  相似文献   

11.
抑菌促生长的饲料添加剂--那西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那西肽(Nosiheptide)是含硫多肽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蛋白质的合成有抑制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生长刺激作用。1961年由法国洛普克公司首次发现,最初由一种从阿根廷土壤中分离出的放射菌培养生成,但由于生产效率低,难以工业化生产,直到20世纪80年代,生产方法取得突破,才进人了工业化生产。国外于20世纪80年代末批准上市,我国在20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家禽免疫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我国家禽疾病流行现状。旧病新病不断发生: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规模化养殖在我国推广以来,新城疫、传支等已在我国流行的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鸡白痢也处于失控状态(无白痢种鸡场的概念已无人问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流行了传染性法氏囊炎、EDS-76、传染性贫血、肿头综合征、传染性禽脑脊髓炎、大肝大脾病、白冠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腺胃炎、J-亚群白血病、禽流感;鸭肝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副黏病毒病等传染病也在水禽(鸭、鹅)中流行,但是目前水禽的传染病要比鸡少。  相似文献   

13.
猪瘟(Hog cholera,HC或Swine fever,SF)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A类传染病.其病原为猪瘟病毒(HCV或SFV),在分类学上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stivirus)成员,为二十面体.有囊膜的正链RVA病毒[1],猪是该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自183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Ohio)首先发现猪瘟以来,一直呈世界性分布,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成功地净化了该病毒.目前没有该病的国家有: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冰岛、新西兰、葡萄牙、北欧国家、西班牙、瑞典和美国[1].20世纪60年代以前,该病在我国流行也极为普遍.60年代后期,经过广大兽医工作者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我国在猪瘟防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猪瘟大面积流行已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 V)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根据AI V对易感鸡致病性的差异,可将AI V分为高致病性AI V(HPAI V)和低致病性AI V(LPAI V)。HPAI V引起的禽类感染,死亡率极高,可对养禽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据资料记载,该病1878年在意大利的鸡群中首次暴发,其后在世界各地均有暴发流行的报道。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全球共暴发19次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包括H5、H6、H7和H9等〔1〕。1992年我国证实鸡群中有禽流感流行〔2〕,1997年我国香港地区暴发禽流感,损失约达8000…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爆发以来,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流行的主要禽病.  相似文献   

16.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感染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流行广泛,病猪死亡率高。但世界上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流行形式已从以前频繁发生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形的地区性散发性流行。非典型猪瘟是目前  相似文献   

17.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种病理表现形式。1962年由Cosgrove首先发现并描述,其最具代表性的毒株是澳大利亚的T株。肾型传支现已遍布世界各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亚洲地区开始流行。泰国(1990),马来西亚、台湾(1996),中国大陆、韩国(1998)均有初报。近年来,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我国山东省及青岛地区肾型传吏发病率显著升高,造成养鸡业,特别是肉鸡饲养业不小的经济损失,从而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杆菌(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架子猪,母猪及哺乳仔猪也可发生。该病广泛分布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及欧洲等世界各地,以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最盛,常呈暴发流行。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猪丹毒与猪瘟、猪肺疫为我国养猪业的三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猪瘟-猪丹毒二联苗等疫苗研制成功,我国防控该病取得重大成绩,进入21世纪该病几乎在规模猪场消失。  相似文献   

19.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C-H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of swine,TGE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有TGE的报道,近些年来有进一步流行的趋势,尤其是冬季和早春寒冷季节常呈地方性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猪瘟(Hog cholera,HC;Swine fever,SF,Classical swine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HC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国际兽医局16种A类法定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的一类传染病。近些年来,HC的流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转为非典型,并出现了亚临床感染、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等。在加大免疫密度,超量、超前免疫、增加免疫次数的情况下,仍不能有效控制HC的流行,这些现象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及兽医行政管理、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对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