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荣华 《中国棉花》2012,39(6):33-34
2004年江苏省射阳县引进棉花无土育苗、无载体移栽(简称"两无"技术),并成功试验示范,2011年该县推广面积达0.14万hm2。回顾近8年的推广历程,该技术在该县应用面积虽然逐年增加,但幅度较小;同时从生产中看出不同年份的棉苗长势长相及产量存在差异。针对以上情况,对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射阳县棉花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棉花面积锐减。为稳定发展棉花生产,江苏省射阳县委、县政府全力动员推广棉田立体种植,提高综合效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套种的经济作物效益较好,2009年起,棉花行情逐渐回升,不少棉农继续选用多种棉田套种模式,棉花间、套种面积仍稳定在1.67万hm^2,相应的栽培技术也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3.
1棉田主要阔叶类杂草及危害棉田由于长期应用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导致阔叶类杂草的发生危害日趋严重,表现为种类多,分布广,生长力旺,单株覆盖面积大,与棉株大量争夺水分、养料、空间,致使棉株生长势弱,结铃数少而且小,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阔叶类杂草的优势种在主要棉区之间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4.
汤晓跃 《中国棉花》2013,40(4):37-38
1 2012年江苏邳州市棉花生产特点1.1种植面积下降,良种覆盖率提高.全市棉花种植0.53万hm2,全部实行蒜棉套作,比2011年减少0.02万hm2,主要集中在宿羊山、碾庄、八义集、邹庄、车辐山、占城等西北部和南部乡(镇).棉花品种以徐杂、南抗及科棉等系列为主,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1.2集成良种良法,高产创建成效凸显.  相似文献   

5.
豫东棉区地处黄淮流域棉区腹地,是河南省重点棉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麦棉、瓜棉、蒜棉等套作模式的大面积推广,为多种病虫害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生存条件。同时化学农药不合理应用,造成病虫害抗药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拉尔滴灌棉田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滴灌棉田的栽培技术日趋成熟,农一师棉花产量比过去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农一师棉花面积12万公顷,单产目标子棉每公顷6573kg。一些团场部分棉田每公顷子棉突破8250kg。究其高产原因,除了土壤肥力等基础条件好,还掌握了一些田间管理中的关键点,对产量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龚平  苏少红 《中国棉花》2008,35(4):26-26
2007年长江流域和黄淮流域棉花枯萎病均严重发生,棉花枯萎病被称为棉花的癌症,种子带菌是目前主要传播途径.其病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8年,往往是:第一年一个点,第二年一条线,第三年一大片.  相似文献   

8.
陈汝涌 《中国棉花》2010,37(5):38-39
12009年植棉与种粮效益情况 2009年底至2010年初,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山东滨州市2010年植棉意向进行了系统调查。本次调查涉及全市6县1区、21个乡镇、63个村、690个农户、棉农人口2426人。  相似文献   

9.
赣北棉田杂草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前武  郭镁  淦城  熊春林  钟莉  陈洁 《中国棉花》2010,37(11):23-25
2009年7-10月和2010年4-6月,在九江市3个产棉县九江县、永修县和德安县经过7个月的抽样调查,基本摸清了赣北棉田杂草的种类、分布和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10.
永年县位于河北省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多地少。棉花是县内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棉田面积在6000-7000hm^2,占全县耕地面积(6.4万hm^2)的10%左右。通常棉田是一年一种一收的纯播春棉,冬季至早春闲置四、五个月,不能充分利用全年生长季节。如果把棉田闲置期利用起来,种植蔬菜,进行作物的合理配置,既充分利用了冬春光、热、土地等资源,提高了空间、时间和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蔬菜产量和品种,巩固永年作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县的地位,也有助于棉田轮作倒茬,使田间生长的农作物多元化,群体结构合理化。近几年进行了这方面的有益尝试,2009年又进一步加大了推广力度,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杨金海 《中国棉花》2008,35(7):30-31
近几年,随着滴灌面积的不断扩大,水肥药有机耦合的施用,棉花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农田生态环境和棉田小环境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由于种植品种的单一,生态环境变得非常脆弱,自我调控能力差,致使棉田主要害虫的群落组成和发生程度亦发生很大程度的改变,老的害虫依然严重威胁着棉花,新的害虫种类不断地显露.近两年一二五团的双斑萤叶甲的发生期逐年提前,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团的主要害虫(表1).  相似文献   

12.
石国元 《中国棉花》2008,35(8):24-24
棉花科学施肥要根据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和规律,并结合本团场土壤、气候条件、栽培种植及灌溉方式来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各种养分的配比圾其施肥技术和方法,提出本团最佳的施肥技术,以及最佳氮、磷、钾的配比,为实现大面积超高产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渤海湾西南岸,总面积9444.65km2。常年种植棉花约13万hm2,占耕地面积的30%以上。但同时,盐化潮土也适宜芦苇生长,棉田特别是覆膜棉田芦苇的防除成为生产中的难点。目前常用的主要是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的精稳杀得、精喹禾灵和高效盖草能。本试验在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测定各产品的不同用量、对棉花的安全性和除草效果,为生产应用提供充分的依据。1材料和方法供试药剂:8.8%精喹禾灵(江西映山红农化有限公司生产);15%精稳杀得(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产);10.8%高效盖草能(滨农科技公司提供)。试验设6个处理:(1)8.8%…  相似文献   

14.
新疆兵团棉田化学农药减量使用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疆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棉花病虫害防治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保益控害”和“统防统治”贯穿棉花病虫防治的始终。特别是经过“九五”科技攻关,形成了一套以生态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生长期棉田化防次数一般不超过1次,化防面积不超过0.2%,病虫害每公顷防治成本150元以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硼肥种类很多,施用技术与施用时间对棉花增产的作用机理与效果说法不一致.因此,特地选用了一种硼酸钠含量99.5%以上、纯硼含量21%的富乐硼肥进行试验,旨在弄清楚单一硼肥对棉花增产的最佳效果与施用时间,研究硼肥对棉花纤维品质与种子质量提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棉田灌水期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1世纪初高密度植棉模式在全疆推广以来,尽管出现了不少局部高产、超高产棉田,由于仍采用常规密度植棉模式下的化学调控与头水晚、二水赶、三水适时灌的统一措施,棉花盛蕾期起田问长势开始出现分化,最终呈现了中产、中低产棉田比例大与高产、超高产田比例小的状况.为了摸清高密度棉田灌水期对棉花产量的影响,2007年开展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7.
黄永忠  苏涛 《中国棉花》2008,35(1):25-25
近年来随着45团棉花面积的逐步扩大,种植结构单一化程度日趋严重,由于膜下滴灌的大面积推广,整个农田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生态平衡十分脆弱。棉蚜频繁发生,局部还危害很严重。单靠棉田内外的天敌已不能完全控制。而5月至6月上旬气温的高低已成为前期棉蚜发生轻重的主要因素。1天敌对前期棉蚜的控制作用在减弱随着膜下滴灌面积逐年扩大,2006年发展到80%以上,棉田内外的生态环境较以往有了很大不同。主要原因是在实行滴灌后,棉田内外渠埂、林带灌水次数减少,植被生长条件变差,害虫、天敌、植物所在的生态系统简单,棉蚜天敌种群数量少。6月…  相似文献   

18.
新疆博州下潮地植棉区域在未应用膜下滴灌植棉技术以前,存在保苗难、中后期生长旺盛、产量和品质较低等问题,制约着棉农植棉的积极性.膜下滴灌植棉技术在下潮地大面积推广以后,可以适期早播,促进苗全苗壮,棉花生育进程明显加快,植棉效益大幅度提高.据调查,滴灌棉田比常规棉田增产70%~100%.在下潮地推广滴灌植棉技术的过程中,笔者进行了认真摸索和探讨,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下潮地膜下滴灌棉田高产配套栽培技术.1 种子准备1.1品种选择.选择早熟性、丰产性好,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逆能力强的品种,生育期120~125 d,如中棉所50、中棉所67、新陆早54号、冀棉169、邯棉103及精丰G10等品种.每公顷子棉产量可达5250~6000 kg.  相似文献   

19.
随着棉花栽培技术的改变,棉花“三虫”(棉铃虫、棉叶螨、棉蚜)的发生规律发生了变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植保工作也提出新的要求。为此,2005年开始新疆兵团农八师一四七团适应形势需要,组装示范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每年0.67万hm^2棉花棉铃虫二、三代蛀铃率为0,8月底棉叶螨连片不超过1m^2、棉蚜油叶率为0的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20.
长期连作对棉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酶活性反映了土壤中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动向和强度,可作为衡量土壤生物学活性和土壤生产力的指标.不同的栽培方式和作物茬口对土壤酶的活性产生一定影响.新疆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棉区,但由于种植面积过于集中和种植比重大,导致连作现象普遍,而且多年来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地膜污染导致土壤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