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晋豆8号大豆     
品种来源原名晋大23,由山西农业大学大豆研究室于1975年以晋豆1号为母本,美国大豆品种比松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1987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3次会议审定,定名晋豆8号。  相似文献   

2.
高产抗旱国审大豆新品种晋大5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晋大53号大豆新品种是山西农业大学大豆研究室于1987年以晋豆371为母本、晋豆17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高产、抗旱性强、抗SMV、综合性状优良,2001年由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3.
陇豆2号(原系号8910—5—8)大豆新品种是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以晋大7826作母本,大豆品种铁丰8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该品种经品鉴、品比以及多年多点的区试和生产试验,表现货白质含量高、丰产稳产、抗病、综合性状优良、适合套种且适应性广。2005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佟斌 《中国种业》2023,(4):79-83
根据品种志和选育报告分析了1974-2020年辽宁省大豆育种产量品质进展。结果表明:辽宁省47年间共审定265个大豆品种,随着年代推移,育成品种数量逐渐增加,2011-2020年审定151个大豆品种;大豆产量从20世纪70年代的2104.2kg/hm2提升到2011-2020年的3008.1kg/hm2,与20世纪70年代平均产量相比,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及2001-2010年、2011-2020年大豆产量分别提高10.4%、13.8%、33.3%、43.0%。审定品种脂肪含量超过22%的品种有34个,抚豆17号脂肪含量达到24.10%;蛋白质含量超过45%的品种有8个,辽豆16号蛋白质含量达到46.28%。  相似文献   

5.
《种子科技》2011,(3):50-50
2010年12月13日农业部发布第1504号公告,决定停止推广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汕优64等6个水稻品种、中原单32等27个玉米品种、晋大70等8个大豆品种。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上述品种种子  相似文献   

6.
圣豆3号是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于2009年以济5075为母本、郑980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蛋白大豆新品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为48.64%,属于高蛋白大豆品种,满足当前食品加工业对高品质大豆的要求。圣豆3号于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200006;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220043。对圣豆3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进行介绍,为圣豆3号在江苏南部和长江流域适宜区域的种植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大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沈农11号系沈阳农业大学以辽豆3号为母本,冀豆4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籽粒粗蛋白含量40.71%,粗脂肪含量22.44%,籽粒亚麻酸含量为2.3%,属于低亚麻酸高油大豆品种。2008年通过辽宁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潍豆20 是潍坊市农业科学院2013 年以潍豆126 为母本、齐黄34 为父本通过系统选育与混合选育相结合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9-2020 年参加山东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年每667m2 平均产量214.3kg,比对照菏豆12 号增产4.5% ;2021 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0.9kg,比对照菏豆12 号增产8.8%。该品种产量高,抗倒伏,抗病好,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42.17%,脂肪含量21.58%,2022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豆20220003。  相似文献   

9.
泉豆 17 是以浙 9703 为母本、南春 201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2016-2017 年参加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春大豆组区域试验,2 年每 667m2 平均产量为 155.2kg ;2018 年参加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春大豆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 147.1kg。泉豆 17 粗蛋白质含量 46.15%,粗脂肪含量 18.56%,蛋白含量脂肪含量之和为 64.71%,为高蛋白质品种。2020 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 20200001),2021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 20210078),适合在福建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海南省、江西省南部、湖南省南部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脉络和存在的问题,对 2005-2021 年内黑龙江省审定通过的 505 个普通大豆品种的产量、品质、育种方法以及对审定品种的亲本和选育机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6 年间大豆品种每年审定量变化较小,从2017 年以后每年审定数量增加较多。审定通过的大豆品种以高产型、高油型、高产高油型较多,高蛋白型、高产高蛋白型较少;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 17 年间变化较小甚至可以说基本没变化,也发现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积温带无关。普通大豆品种的选育机构来源主要有8个,其中科研院所、企业、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是主要来源,排名前7位的育种机构共审定大豆品种241个,占全省普通大豆审定数量的 47.72%,其中企业审定的大豆品种数量是在 2010 年后逐步增加的,且逐渐成为选育大豆品种的中坚力量,说明企业的科研能力在提升,大豆育种水平在进步。各个机构选育大豆品种主要采用的方法为传统杂交、回交、诱变育种,从亲本选配来看,重点骨干亲本均是主栽的大豆品种,除了骨干亲本外,也引入了部分国外血缘的大豆品种、表现好的地方品种等,拓宽了遗传基础,有利于打破遗传瓶颈。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选育小粒大豆新品种,推动纳豆和芽豆(豆芽)产业发展,以日本小粒豆为母本,与创新种质合交98-106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了适宜作菜用芽豆原料的小粒大豆新品种合农113,2019年由黑龙江省审定推广。该品种子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百粒重12.2克左右;蛋白质含量40.50%,脂肪含量19.51%,可溶性糖含量7.2%;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50℃左右,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区域试验平均hm2产量2760.0kg,比对照品种绥小粒豆2号增产14.2%,生产试验平均hm2产量2749.7kg,比对照品种绥小粒豆2号增产13.8%。该品种的育成为发展特用大豆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小粒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超高产、多抗、高油大豆新品种合丰45号的选育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合丰45号是以绥农10号(绥农4号×绥7516)为母本,与垦农7号(绥农4号×合丰29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油分含量22.06%,蛋白质含量40.16%,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20.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25号增产15.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26.4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增产16.4%,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中抗病毒病,属于超高产、多抗、高油专用型品种,2003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本文报导合丰45号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并对关键育种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桂春豆1号是以桂春1号(靖西早黄豆×吉三选三)为母本,桂199(拉城黄豆系选)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631.60kg/hm2,较对照品种柳豆1号增产15.1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607.00kg/hm2,较对照品种柳豆1号增产14.64%,蛋白质含量39.91%,油分含量19.46%,抗SC11和SC13,耐酸铝能力较强,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笔者报导了桂春豆1号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并对关键育种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育既高油又高产的大豆新品种,提升我国油用大豆生产优势和商品大豆市场竞争力,通过亲本系谱与血缘关系、基因与性状遗传及亲本使用效果分析,优选亲本、配制组合与创建选择群体,优化育种技术与检测分析方法,育成了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合农72,2018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油分含量达到23.42%;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99.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9.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25.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13.0%;生育日数11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区种植;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  相似文献   

15.
高油高产高效大豆品种合丰50的创新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7S球蛋白α''与α亚基是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重要组分,是影响大豆营养价值与加工品质的重要因子,同时还是主要的大豆致敏原,降低它们的含量是大豆品质改良育种的最新研究热点之一。以日本育种材料7S球蛋白(α''+α)-亚基双缺失型日B为供体亲本,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东农47为受体亲本,采用回交转育方法,将α''与(α''+α)-亚基缺失特性导入东农47。结果表明,α''-缺失型(Cc)和(α''+α)-双缺失型(Cd)品系均能正常生长、结实,并能稳定遗传;Cc、Cd产量组分性状的平均值均远高于轮回亲本,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双亲,部分Cd株系籽粒蛋白质总量高达46.7%,脂肪含量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略高于日B;导入α''-缺失和(α''+α)双缺失性状后,绝大多数氨基酸组分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提高,其中精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平均含量变幅最大。Cd株系籽粒含硫氨基酸含量(蛋氨酸与胱氨酸之和)及氨基酸总量分别比东农47高出0.11和5.56个百分点。说明通过常规育种重组α¢-缺失或(α''+α)-双缺失性状即可提高大豆含硫氨基酸含量,并提高其他氨基酸组分含量及氨基酸总量,在Cc、Cd的BC2F3后代群体中有望筛选到α''-缺失或α''与α同时缺失的高产、高含硫氨基酸、优质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秦豆2014’的选育过程,我们用自育高蛋白品系96E218作母本,高产品种濮豆10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摘荚混合法处理分离后代选育而成。通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证明了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蛋白质含量高(粗蛋白含量47.79%)的突出特点。经过播期试验和密度试验,确定了该品种的最佳播期和最适密度。最后,文章讨论了高蛋白大豆品种的选育方法和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18.
应用滚动回交选育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扬麦18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携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新抗源南农P045为供体亲本,采用“滚动回交”,抗白粉病性诱发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抗白粉病高产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8,2008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2005-2007年度安徽省区试中,平均亩产429.5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8.1%,增产极显著;品质优,主要品质指标达优质弱筋小麦标准;接种诱发鉴定表明该品种高抗白粉病,利用Pm21基因连锁标记NAU/Xibao15检测表明其携有Pm21基因。该品种适宜于长江下游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选育适应福建省生态条件的裸大麦新品种,采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驻96005’植株得到父本,与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编号为‘04M85’的裸大麦种质材料为母本,杂交培育成裸大麦新品种‘福米麦2 号’。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穗大、粒大、较抗白粉病、经济效益高等优异性状,适宜在福建省东南地区种植,于2016 年通过福建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秋水仙素诱发大麦变异选育新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国外大豆资源利用与小粒大豆品种创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利用国外大豆品种资源,改良与创新小粒大豆品种,此研究在国外大豆品种资源引入与鉴定的基础上,以国内小粒豆品种龙小粒豆1号(龙9777)为母本,与日本小粒豆品种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对后代的连续定向选择与试验,创新出合交05-1478(合丰54号)、合交05-1483(合丰58号)两个小粒大豆品种。概述了国外资源利用与小粒豆品种创新过程与试验结果,并就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引入与利用优异的国外小粒大豆品种资源,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是创新与改良小粒豆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