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为筛选出高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药剂,对4种新型杀菌剂进行了叶面喷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较好的是世高、科博,能有效降低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病率,降幅在5.5% ~7.75%;世高、科博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防效达60.8% ~ 70.6%;早疫病轻度发生不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建议这2种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5.
<正> 马铃薯又名土豆,是高产高效经济作物之一,在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作物适应性强,分布广,用途多,既是蔬菜又是粮食。在马铃薯生产中,常因病害严重,给生产者带来很大的损失。马铃薯的早疫病和晚疫病成为主要病害之一,这两种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病菌都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新型高效杀菌剂,特进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70%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马铃薯早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产量可达12 672.50 kg/hm~2,可以推广应用,推荐剂量为150 m L/hm~2,连续施用3次。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验研究,得出马铃薯早疫病发病的适宜气象指标,随着最高气温、相对温度、降水量的升高病斑数量增加,而与风速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今年在富锦市开展了马铃薯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田间示范试验,通过对马铃薯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大面积田间适用性、实用性试验示范,并为进一步优化该技术方案和扩大辐射面积提供理论依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早疫病无公害杀菌剂药效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最佳无公害杀菌剂,采用田闻小区试验方法,对7种无公害杀菌剂进行了叶面喷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较好的是25%阿米西达1000倍、60%氟吗啉·代森锰锌600倍、52.5%抑快净2000倍,防效分别为86.83%、83.21%、80.31%,且效果明显,建议在生产上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对巴西木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及 rDNA鄄ITS序列分析。[方法]该文对巴西木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形态学观察。通过 rDNA鄄ITS的扩增与序列测定,对 rDNA鄄ITS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该菌分生孢子直或弯,椭圆形至新月形,2-5个油滴,7.5-20×4.5-5μm。经ITS系统学分析,确定该试验分离到的刺盘孢为一新种,并命名为 Colletotrichum dracaena鄄fragrantis sp. novA。[结论]为炭疽病防止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番茄早疫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选择可有效防治番茄早疫病菌的杀菌剂,本文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罹病叶片分离出病原菌,并通过FAO推荐的菌落直径法测定其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对腐霉利最敏感,其平均EC50为1.24μg.mL-1,对杀毒矾、代森锰锌中度敏感,其平均EC50分别为32.64μg.mL-1、56.38μg.mL-1。对百菌清、甲霜灵、异菌脲低度敏感,其平均EC50分别为263.68μg.mL-1、443.33μg.mL-1、605.44μg.mL-1。由此可见,腐霉利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在试验药剂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沼液复配药剂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 Sorauer)的抑制效果。[方法]将沼液与不同浓度的三唑酮、禾康、易保、霜霉威和井冈霉素进行复配,并分别采用菌丝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其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菌丝抑制法研究显示,霜霉威复配农药抑制效果最为显著,其EC50为3 mg/L。孢子萌发法测定过程中由EC50和EC90可知,5种农药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均不显著,其中禾康和井冈霉素复配沼液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好。沼液复配农药较以水为溶剂配制农药的抑制效果显著。5类沼液复配农药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菌丝的抑制效果较其对孢子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结论]为新型农药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番茄早疫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番茄早疫病菌对3种化学杀菌剂的敏感性。[方法]从山西省晋中、长治、临汾及五寨地区的番茄早疫病株的果实或叶片上采集番茄早疫病菌,将检测到的抗性菌株分别接种在含嘧菌酯、腐霉利和代森锰锌药物的平板上,测定不同分离菌株对这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共采集分离到124株番茄早疫病菌。五寨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表明,其平均EC50值分别为0.033、1.969和9.328μg/ml,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1.0、8.0和50.0μg/ml。以此作为番茄早疫病菌对这3种杀菌剂的相对敏感基线,所测晋中、长治及临汾菌株与五寨菌株相比,均未对腐霉利及嘧菌酯产生抗药性,而对代森锰锌已普遍产生抗药性,最低达66.7%。[结论]番茄早疫病菌对代森锰锌的抗性处于中抗水平,对嘧菌酯及腐霉利未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16.
根结线虫rDNA-ITS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用PCR方法扩增了16个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上根结线虫群体的ITS片段,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分析和比对。结果表明:采自北京密云苦瓜和豇豆、北京通州月季以及山东胶州、烟台、潍坊花生上的6个根结线虫群体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其ITS片段大小为772 bp;来自云南番茄、成都黄瓜和海南石榴上的3个根结线虫群体为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其ITS片段大小为767 bp;来自河北廊坊番茄、北京海淀番茄和浙江黄瓜上的3个根结线虫则属于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其ITS片段大小为768 bp;而安徽和县、宿州的番茄以及太和桔梗上的3个根结线虫则属于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其ITS片段大小为766 bp;海南胡椒上的根结线虫群体为番禺根结线虫(M.panyuensis),ITS片段大小为869 bp。 相似文献
17.
玉米顶腐镰孢菌rDNA-ITS和EF-1a基因序列及UP-PC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辽宁省部分地区的45份玉米顶腐病病株进行分离培养,共获得89株镰孢菌,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出4个种,分别为:亚粘团镰孢菌(Fusarium subglutinans)、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层生镰孢菌(F.proliferatum)和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经EF-1a基因序列建立系统发育树,将顶腐镰孢菌分为4个组.用5条通用引物经UP-PCR扩增后,扩增出5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条,占总条带数的93.0%.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当相似系数0.626时,可将24个菌株划分为4个组,EF-1a基因序列与UP-PCR和ITS序列相比.更能体现镰孢菌种间和种内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从罹拟锈病的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粉葛P.thomsonii Benth.和山葛P.montana(Lour.)Merr.获得病原物拟锈病菌(集壶菌)Synchytrium sp.的孢子囊堆,用其作材料进行了不同DNA提取方法的效果比较,同时对来自以上3种不同植物菌株的核糖体DNA(rDNA)-ITS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改良的氯化苄法提取基因组DNA的效率最高,但单孢子囊直接进行PCR扩增也可以满足ITS的克隆和分析;来源于野葛和粉葛菌株的ITS1-5.8S-ITS2分别为856 bp和907 bp,两者同源性为92%;而山葛菌株的ITS1-5.8S-ITS2为1 148 bp,与野葛和粉葛菌株的同源性分别为54%和55%.由此推断,粉葛与野葛上的菌株可能为相同种的不同变种,而山葛上的菌株为另一个种;或者3种植物上的菌株分别为3个不同的集壶菌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种类。【方法】从河南、安徽、浙江、福建4省红麻主产区采集红麻炭疽病病原菌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16个菌株,在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特征鉴定的基础之上,从中选取AH、HN、ZJ、FJ 4个典型病原菌菌株,对rDNA-ITS区域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AH、HN、ZJ与FJ炭疽病菌株在形态特征及致病力有明显差异;rDNA-ITS序列实际长度分别为541、545、541、535 bp,AH、HN、ZJ与FJ炭疽病菌株同源性达90%-91%,而AH、HN和ZJ 3个菌株的同源性达96%-98%。【结论】从分子水平上对中国麻区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分析,证实中国红麻主产区近年炭疽病发生的病原菌类型主要有黑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和胶孢炭疽菌(C. gioeosporioides),其中以黑线炭疽菌致病力较强,胶孢炭疽菌致病力较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