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系统介绍了欧盟、日本、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蜂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现状,并从农药种类、数量、限量值以及蜂产品种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蜂产品中已规定最大残留限量的农药数量较少,仅涉及蜂蜜和养蜂产业中使用的4种杀螨剂(氟胺氰菊酯、氟氯苯氰菊酯、双甲脒、溴螨酯),农业上大量使用的化学农药在蜂蜜和其他蜂产品上均缺少最大残留限量,而欧盟规定的蜂产品中有残留限量的农药多达400余种。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对蜂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制定工作尚需加强,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相关标准,以保障我国蜂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氰氟草酯在池塘水中的生物降解。结果表明,水中微生物可有效地促进氰氟草酯的降解,氰氟草酯对池塘水中某些细菌的生长有一定刺激作用,对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影响不明显。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不同种类细菌进一步培养和鉴定发现,氰氟草酯 在池水中的降解微生物主要是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代谢机制可能以生长代谢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茶叶和土壤中手性农药cis-联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映异构体残留检测的需要,本试验首次对比研究了正相液相色谱条件下,Daicel ChiralPak?AS-H、Phenomenex?Cellulose-1和Cellulose-3柱对两组手性对映体的拆分效果,以及气相色谱条件下BGB-172柱的分离测定效果,并建立了基于手性气相色谱分离的茶叶和土壤中cis-联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映体残留分析方法。样品采用正己烷和丙酮提取,Florisil与GCB混合柱净化,气相色谱手性柱BGB-172程序升温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外标法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2.5~800μg·L-1浓度范围内,cis-联苯菊酯对映体色谱峰面积(Y)与浓度(x)之间分别满足线性方程Y=15 381.1x-279 657.5(r=0.996 7)和Y=17 387.6x-399048.0(r=0.993 7),对映体分数(EF值)=0.489±0.017;在2.5~200μg·L-1浓度范围内,高效氯氟氰菊酯对...  相似文献   

4.
前体物对毛鱼藤离体合成鱼藤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鱼藤酮生物合成前体物,接入毛鱼藤愈伤组织离体培养生长30d后,测定物的生物量和鱼藤酮含量,以阐明不同前体物对毛鱼藤离体全成鱼藤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供试前体物肉桂倒、苯丙氨酸和蛋氨酸在低浓度下均对培养物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生长指数高于对照组;而在较高浓度下则对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分析各处理培养物中鱼藤酮的含量发现,添加高浓度的前体物有利于鱼藤酮的合成,但从鱼藤酮的总产率来看,100-150μg/mL苯丙氨本以能显著提高鱼藤酮的离体合成产率,总产率达298.439μg/mL,是对照组产率的2.20倍。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离体合成的鱼藤酮与田间栽培根有相当的杀虫毒力。  相似文献   

5.
造成上市蔬菜农药残留量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很多菜农在防治病虫害时,往往不注意蔬菜上市前的农药使用间隔时间。对于蔬菜上常用农药的合理使用,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早有明确规定。现将蔬菜常用农药合理使用标准介绍如下,供菜农在蔬菜上市前使用农药时参考。(1)杀菌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在上市前7天使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5天;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4~7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7天;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4~5天;50%加瑞58%瑞毒雷锰锌可湿性粉剂2~3天;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4天。(2)杀虫剂10%抵氰菊酯乳油2~5天;2.5%溴氯菊酯2天;2.5…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上海市地产芹菜的农药残留情况及慢性膳食摄入风险水平,对2017-2022年采集的500份上海市地产芹菜样品中82种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并利用@Risk7.6软件,对芹菜的农药残留情况和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进行分析,以向各级监管部门提供后续芹菜质量安全监测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500份芹菜样品的农药残留总体检出率为31.4%,合格率为99.0%;共检出29种农药残留,烯酰吗啉、啶虫脒、腐霉利、吡虫啉、多菌灵和噻虫嗪的检出率较高;检出5份不合格样品,超标农药为噻虫嗪、灭蝇胺、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苯醚甲环唑。在检出的样品中,82.8%的检出农药未在芹菜上登记,51.7%的农药暂未制定在芹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52.9%的样品同时检出2种及以上的农药残留。在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中,高检出率农药的平均风险值为0.002 18~0.041 6,均远小于1,表明居民通过食用上海市地产芹菜摄入农药残留的慢性风险处于可接受的水平,但有关部门仍需加强未登记农药的监测,从而进一步保障芹菜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农药的迁移转化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土壤环境中的农药出发,探讨了土壤中农药的转化过程,阐述了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行为以及各种因素对农药转化的作用,并提出了对农药行为的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氟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自然条件下氟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上的消解规律与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氟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上消解较为缓慢,苹果上的半衰期21.9-23.6d,土壤上的半衰期为21.2-27.8d。在使用浓度为100-200mg/L,施用2次的情况下,苹果和土壤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低于0.5和0.05mg/kg。  相似文献   

9.
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实验,探讨了用纳米TiO2光催化处理有机磷农药模拟废水和实际应用的有机磷农药的可行性,实验表明,以测定不同时间PO4^3-的浓度来衡量有机磷的降解率,并以此来衡量有机农药及其中间产物降解的程度是合理的,光催化降解甲胺磷和水胺硫磷的结果,显示了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率与其结构有关,实际应用的有机磷农药也可用光催化降解。  相似文献   

10.
明确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番木瓜上施用后的残留降解情况及可能产生的膳食暴露风险,为制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番木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及其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开展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检测了番木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评估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我国各消费人群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在番木瓜中分别添加0.02、0.05、 0.1 mg/kg 3个浓度水平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其平均回收率为98.64%~101.05%,相对标准偏差为2.51%~9.63%。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以6.25 mg a.i./kg的剂量在番木瓜上喷雾施用1次,施药后21、 28 d,在番木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7.31、 4.13μg/kg。基于国际和我国膳食消费数据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不同人群中的慢性风险商分别为0.000 3%~0.021 1%和60.25%;短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不同人群中的急性风险商为1.14%~4.50%。综上,在番木瓜上使用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不会对我国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农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与生态学控制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从农药在生态环境中的命运及降解方式系统地阐述了农药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环境的影响及应用生态学方法合理的对策,并展望了农药开发的要求,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有机氯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不同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残留进行了监测与分析评价,简述了有机氯农药有害物在农业环境和农产品中残留现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合理施用农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二氧化钛负载膜固定化农药降解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丙烯负载二氧化钛膜固定农药降解酶(EC3.1. 8. 2),研究了酶固定化的条件,选择农药甲基对硫磷进行了降解试验。结果表明,酶固定化最佳时间为1.5 h,最适固定温度为20℃,最佳固定化酶液浓度为1.6 mg/mL。吸附农药降解酶的聚丙烯负载二氧化钛酶膜,通过与游离酶的比较,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温度有所偏移,提高了5℃,酶降解农药的最适pH值为8.5,对农药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率30 min内达到70%以上,并且固定后的二氧化钛酶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为快速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开发了基于酶抑制法的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由固体光源、样品池、单片机测量电路板及微机等组成,通过测量经酶抑制反应后样品液的吸光度值实现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研究了吸光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及农药残留浓度与酶抑制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吸光度随反应时间逐渐增加,反应前期增速快,线性度好,适合测量;酶在20~40℃时具有最佳的活性,灵敏度高;农药残留对酶的抑制作用明显,当抑制率高于70%时可判定农药残留超标。  相似文献   

15.
溴氰虫酰胺相比氯虫苯甲酰胺的最大差异在于拥有更广的杀虫范围,除了可以对咀嚼式口器的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直接进行杀害,还对半翅目等类型害虫具备一定杀伤作用。溴氰虫酰胺与大部分杀虫剂(氨基甲酸脂、有机磷类等)不存在交互抗性作用,而且针对节肢类动物拥有较高安全性。通常情况下,果树、蔬菜上可直接喷洒溴氰虫酰胺或用溴氰虫酰胺进行灌根,甚至直接采用溴氰虫酰胺进行种子处理及土壤混施等处理方式,利用溴氰虫酰胺自身所具备的良好内吸性特征,以达到预期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6.
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均三氮苯类除草剂扑灭通和氰草津各 0、1、1 0、1 0 0 μgg- 1和扑灭通 氰草津 5 0 5 0μgg- 1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扑灭通和氰草津施用后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有一定的激活作用 ,氰草津对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激活作用比扑灭通的激活作用更强。两者混施没有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土壤中结合残留农药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有机农药或其代谢产物在进入土壤中后,可以与土壤有机质或矿质形成结合残留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涉及农药在土壤中环境中归趋的研究中,有必要研究农药的结合残留,本介绍了研究结合残留农药在土壤有机质中分布的方法及释放结合残留的方法,其中包括水解释放法,高温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化学释放法和微生物释放法。  相似文献   

18.
三唑类农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防治植物病害的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病原菌的细胞壁形成,从而起到防治作物病害的作用,也能抑制植物赤霉素合成延缓植物生长;但因大范围应用及其难以降解的特性,污染环境和影响人类健康。为给三唑类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提供参考,基于文献研究,梳理总结了三唑类农药降解菌的种类、影响降解的环境因素和降解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明确了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能有效降解三唑类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有望应用于治理三唑类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9.
有机磷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标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制订有机磷农药多残留分析两项国家标准,系统地阐述了进行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标准化的工作程序、方法研究、协作验证试验、质量控制及结果评价,为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标准的制订,提供示范实例。  相似文献   

20.
微生态制剂与农业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概述了我国农药,化肥的施用现状及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指出微生态制剂是取代化肥,农药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