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业环境保护》1994,13(6):259-261
本文以我国农用氮肥氧化亚氮排放量现状估算值为基础,采用灰色系统方法对我国近年农用氮肥总量进行模拟并预测1990年-2020年我国农用氮肥施用量的变化。根据我国农用氮肥氧化亚氮排放控制措施的可能推广情况,分高,中,低三个方案用IPCC推荐的计算方法对各年度我国农用氮肥氧化亚氮排放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我国农用氮肥氧化亚氮排放量将为1990年的3.27-5.32倍。  相似文献   

2.
《农业环境保护》1995,14(1):12-14
以我国家养动物和动物废弃物甲烷排放量现状估算值为基础,根据我国人均肉需求量和人口总量的变化计算国肉类总需求量(1990-2020年),分高,中,低三个方案用IPCC推荐的计算方法和献1提供的计算系数对各年度我国家养动物(牛)甲烷排放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家养动物(牛)的甲烷排放量高方案为14.54Tg/a,中方案为7.998Tg/a,低方案为6.096Tg/a。  相似文献   

3.
参照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研究小组推荐的方法,对西藏贡嘎县生物质能源燃烧甲烷的氧化亚氮的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西藏贡嘎县生物质能源燃烧排放甲烷及氧化亚氮的总量分别为116752-216849kg和1094.4-5194.4kg。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国农业氧化亚氮的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某些减缓排放对策。我国农业氧化亚氮年排放量呈增加趋势,约占全球年总排放量的1-1.5%。在农业氧化亚氮三大排放源中,土壤源占我国农业氧化亚氮年排放量的72%左右,生物质燃烧和化肥分解各占11%和17%。到2000年和2030年,总排放量将增至0.1280TgN_2o-N/年和0.1443TgN_2O-N/年。文中对生物燃烧和化肥分解二大源提出了减缓对策,并进行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5.
《农业环境保护》1995,14(3):117-119
通过对河南省淮阳县利用秸秆氨化饲料发展养牛业情况的调查,采用IPCC提供的甲烷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估算出利用氨化饲料养牛减少甲烷排放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IPCC Guidelines(1995)提供的方法,对1990年江浙沪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统计计算。农业生产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是甲烷,江浙沪地区农业生产中CH4排放量为2203Gg,而CH4的排放主要来自水稻田,占总农业部门CH4排放的80.3%。  相似文献   

7.
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减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变暖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其中仅由畜牧业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8%,成为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对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动物肠道甲烷排放、动物粪便管理系统甲烷及氧化亚氮排放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在分析不同方法估算我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上,针对各排放因子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为探明中国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其趋势,该研究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2006)最新公布的畜禽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畜牧业发展实际,估算了全国2000-2007年和各省区2007年畜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结果表明,全国年平均排放甲烷总量1 002.7万t,氧化亚氮总量57.7万t;2000-2007年期间全国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黄牛甲烷排放量最大,生猪氧化亚氮排放量最大;各省区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区域集中特点,居前2位的是四川省和河南省。要减少中国畜禽温室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技术对策   总被引:66,自引:12,他引:66  
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该文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大量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农业活动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分别占全国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的50.15%和92.47%,农业源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通过改善反刍动物营养可降低单个肉牛甲烷排放15%~30%;推广稻田间歇灌溉可减少单位面积稻田甲烷排放30%;一个户用沼气每年最大可减少温室气体2.0~4.1 t二氧化碳当量;推行缓释肥、长效肥料可减少单位面积农田氧化亚氮50%~70%。该文建议尽快开展减排技术示范,对减排技术的适应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水肥管理对稻田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稻田水肥管理以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文章分析表明,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条件存在明显的反位关系,即有利于甲烷排放的水分条件往往不利于氧化亚氮的排放,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水分管理的历史有明显的关系,不同的肥料施用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影响的机制不同。因此,要真正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首先弄清甲烷和氧化亚氮在不同条件下的排放关系。  相似文献   

11.
燃烧秸秆是大气污染的源头之一,因此我国明确禁止焚烧秸秆,提出尽量采取全量还田的方法处理秸秆.此做法虽能缓解环境污染,但却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分析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并提出提升土地质量、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采用化学手段进行防治等病虫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中长期展望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各地区分布差异大。该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全面调查,研究了各地区的秸秆资源量及利用现状,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以及利用途径进行了中长期预测。结果表明,2007年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主要分布在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和佳木斯,占全省的73.8%,秸秆利用主要以家庭燃用为主。扣除家庭燃用、秸秆还田以及养畜等用途外,预测到2015年黑龙江省剩余秸秆资源量为315万t,2020年为511万t,并根据预测结果将黑龙江分为3个类型区,建议对各区采取不同的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中国农业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指出在保证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生态环境昌我们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农业产量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农业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的各项对策措施,以及争取国际资金援助及技术转让的必要性等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4.
稻田水分管理和秸秆还田对甲烷排放的微生物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水分管理和秸秆还田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机理,依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农业环境监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试验,选择长期淹水(CF)、秸秆还田+长期淹水(HS+CF)、常规灌溉(IF)、秸秆还田+常规灌溉(HS+IF)4个处理,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T-RFL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DNA和c DNA水平对比研究不同水分管理和秸秆还田影响稻田土壤甲烷排放的微生物分子机理。结果表明:长期淹水处理的甲烷排放量显著高于常规灌溉处理,秸秆还田处理对甲烷排放的影响不显著。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只对土壤水分管理产生响应,对秸秆还田没有响应。水分管理和秸秆还田显著影响产甲烷菌的数量,却对甲烷氧化菌数量没有影响。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群落组成和表达群落组成存在明显的分异,c DNA水平上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表达群落组成对水分管理的响应比DNA水平群落组成更敏感。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与mcr A和pmo A基因丰度和表达丰度均没有显著相关性,只与DNA水平基因丰度比值(mcr A/pmo 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看出,长期淹水处理可以通过改变土壤中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和数量及两者数量的比例来调控甲烷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5.
能源供给潜力的准确预测对秸秆生物质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数据的时空尺度对预测精度有重要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尺度(7、10、12和15a)下研究了灰色系统理论Grey Model(1,1)模型及其拓展形式对全国、京津冀、河北三个空间尺度上秸秆折标煤量的预测精度,确定各空间尺度上的最优模型和数据时间尺度,分析影响可收集秸秆折标煤量的主要因素,并得到2021-2030年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效果整体最好,10a时间尺度下的预测精度要明显高于7a、12a和15a,全国地区的预测精度为99.69%和99.72%,高于京津冀和河北省地区的预测精度;全国主要农作物和粮食农作物可收集秸秆折标煤量主要受到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双因素的影响,而京津冀和河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粮食农作物可收集秸秆折标煤量则主要受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2021-2030年的预测结果表明,全国主要农作物和主要粮食作物的可收集秸秆折标煤量基本稳定,而京津冀和河北地区的秸秆可收集折标煤量呈增加趋势,且主要粮食农作物的秸秆折标煤量的增速高于主要农作物秸秆折标煤量的增速。研究结果反映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京津冀地区尤其是河北现代化农业格局发展和秸秆生物质资源量的影响,得到了不同空间尺度上影响秸秆折标煤量的关键因子,对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秸秆生物质资源潜力、推动能源格局转变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非洲的土壤侵蚀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现有的侵蚀速率与生产力关系的资料,估算非洲大陆过去因侵蚀造成的农作物产量的损失,并预测未来30年间农作物产量的损失。经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表明,过去因侵蚀造成农作物减产 2%~40%,非洲大陆平均为 8. 2%,非洲撒哈拉地区为6.2%。若土壤加速侵蚀不能被减轻,那么到2020年,非洲大陆农作物产量将减少16.5%,撒哈拉地区减少14.5%.  相似文献   

17.
小麦地氧化亚氮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小麦地氧化亚氮排放特征作了初步研究。测量了小麦生长旺盛期的排放通量,探讨了施氮肥和未施氮肥小麦地排放通量的日变化规律和某些影响因素。小麦地氧化亚氮的排放量昼高夜低,土壤氮源和温度对排放直接的影响,施肥和高温能刺激小麦的氧化亚氮的排放量,使其值成位增加。还讨论了实验过程中的取样技术问题及其对通量测量的影响。并对今后开展农业氧化亚氮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更是非常重要的可供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可再生资源。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长春市生产大量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秸秆。本论文以2005-2011年间长春市年平均粮食产量为基础,测算长春市农作物秸秆总量及可收集量,并对该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简要评价。本文认为:要发展好农作物秸秆产业应重新认识和评估农作物秸秆的资源性特点,要整理和评估已建及在建农作物秸秆利用项目,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力度,继续扶持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发展,形成协调、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蔡祖聪 《土壤》1999,31(5):266-269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我国稻田甲烷排放研究的最近进展。分析稻田甲烷排放观察结果表明,在我国冬季排水良好的稻田中,冬季降水量与稻田甲烷排放量存在极显著的指数关系。将我国稻田划分成冬季排水良好与冬季灌水二类,并分别估计其甲烷排放量为4.21和3.39TgCH4,面积占12%的冬灌田排放的四烷占总排放量(7.60TgCH4)的45%,文章提出了今后我国稻田甲烷排放研究应加强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家畜采食饲料在胃肠道发酵及其排泄粪便在处理贮存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目前每年的排放量超过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4。甲烷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减少家畜肠道和粪便的甲烷产量对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和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对目前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影响因素、肠道甲烷排放量和粪便甲烷排放量测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减少家畜肠道和粪便的甲烷产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