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六六六、DDT,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施用后残留时间长。据报道,六六六、DDT用量1.12~2.8公斤/公顷,在土壤中消失95%,约需6.5年和10年。残留在土壤  相似文献   

2.
一、京津唐地区使用六六六、DDT的历史 京津唐地区使用有机氯农药666、DDT已20—30年。该地区1976—1979年每年农药总销售量和666、DDT的销售量及使用量均较高,1980年以后使用量明显下降。666、D  相似文献   

3.
六六六广泛而持续的使用,已造成了水田和旱地土壤的严重污染,其中旱地土壤的污染比水田更为严重。我们利用14~C—六六六研究叶菜类——小白菜对土壤中六六六的吸收和残留,及土壤中六六六含量与小白菜中六六六含量的相关性,为现有被六六六污染了的土壤能否继续种植蔬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集福州地区106个表层土壤样品,运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分析了不同土地类型土壤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残留水平、组成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福州土壤HCHs总浓度为0.581~66.9μg·kg-1,DDTs总浓度为0.782~110μg·kg-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HCHs残留量为未利用地>水田>旱田>草地>林地。4种HCHs异构体中,草地、旱田和林地土壤中分别以α-HCH、β-HCH和γ-HCH相对含量最高,水田和未利用地土壤中δ-HCH含量最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DDTs残留量为未利用地>旱田>水田>林地>草地,除未利用地土壤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同系物是p,p′-DDD外,其余4种类型土壤中均是p,p′-DDE相对含量最高。来源分析表明,福州可能有林丹(主要成分为γ-HCH)输入,草地可能还有工业HCHs的输入;未利用地、旱田、林地土壤还存在新的DDTs输入,水田和草地土壤近期无工业DDTs输入;旱田、水田、未利用地可能还有少量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或输入。  相似文献   

5.
应用PUF材料空气被动采样技术,研究了密闭温室条件下污染土壤中有机氯农药[DDT和六六六(HCH)]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向空气中扩散的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HCHs和∑DDTs总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空气中HCH和DDT浓度在20d时达到峰值,20d以后浓度逐渐降低。培养60d后,土壤中∑HCHs的浓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0~2cm土层中∑HCHs的浓度(9.4±0.69)mg·kg-1显著低于6~8cm土层中的浓度(12.11±0.83)mg·kg-1;∑DDTs在土壤中浓度随土壤层次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温室条件下有机氯农药的异构体和降解产物的组成也发生一定变化,土壤中HCHs和DDTs在一定程度上被激活,温室条件也可能促进HCHs和DDTs的土-气交换过程;温室环境促进了p,p′-DDT和o,p′-DDT向p,p′-DDD和p,p′-DDE转化,从而增大DDT和HCH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6.
农田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农药残留的含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超声波萃取-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了东港地区水稻田和玉米地两种土壤中的六六六和滴滴涕含量。同时对两种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含量及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六六六和滴滴涕在本地区的含量较低,水稻田土壤中含量高于玉米地土壤。六六六和滴滴涕在水稻田中层土壤中含量较高,而在玉米地底层土壤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浙北农田土壤中HCH和DDT的残留及其风险   总被引:41,自引:8,他引:33  
通过采样及样品测试,分析了浙北平湖县和海盐县两地81个样点的农田土壤HCH、DDT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情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度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HCH、DDT残留。结果表明,HCH残留低于DDT,ΣHCHs介于0.20~20.1ng·g-1,平均值为1.73ng·g-1,ΣDDTs介于1.50~362.84ng·g-1,平均值为44.68ng·g-1;残留水平较高的是p,p′-DDE、p,p′-DDD和p,p′-DDT,平均值分别达到15.45、5.79和13.71ng·g-1,23.5%的表层土壤中的ΣDDTs超出了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自然背景值。HCH、DDT残留与土地利用类型呈较好的相关性,水田土壤高于菜地土壤。浙北农田土壤中的HCH残留对于土壤生物的风险较低,而DDT对食物链高营养级生物具有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近三、四十年,化学农药的使用,对保护农、林、牧业生产,增加各种农作物产量,保障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使用不当,会导致许多的不良后果,严重地污染环境和农畜产品,造成人畜中毒或死亡。为此,原农业部曾于1979年、1981年先后分两批颁发我国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并在全国贯彻执行。1982年6月,农牧渔业部、卫生部又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农药在农业环境中的残留检测数据。并对河北省不同粮、棉产区的农作物、农副产品、农田土壤、灌溉水等因素中的六六六、DDT残留污染现状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在我国曾长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其结果,虽然控制了虫害,却不同程度地污染了环境和农畜产品。为使禽、蛋产品中污染物残留量不超过食品卫生标准,就必须对鸡饲料中污染物含量加以限制。为此,农业环保科研部门现正在着手  相似文献   

11.
安徽农田有机氯农药污染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六六六停用几年后安徽省砀山等16县农田土壤中六六六、DDT污染水平。土壤中六六六平均残留0.150mg/kg;局部地区维持0.2—0.5mg/kg残留水平,说明存在新的污染;残留六六六以α-、γ-和σ-666为主,β—666呈降低消失趋势。全省农田土壤DDT平均残留0.361mg/kg,淮北旱地及沿江稻区水平较高,超过0.4mg/kg;残留形式以pp′—DDT和pp′—DDD为主。  相似文献   

12.
<正> 土壤粘着性是土壤的重要物理机械性之一,当土壤处于粘着范围内进行耕作时,土壤能强烈粘着进行耕作工作农机具的犁板、圆盘和齿轮等。这样,不但给耕作的农机具增加巨大的阻力,而且耕作质量十分恶劣。为了适应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找出农机具进行土壤耕作消耗能量最小和耕作质量最佳的土壤粘着性范围,因此对土壤粘着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黑龙江省17个市县的暗棕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全锰和有效锰含量。结果表明,这4种土壤全锰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843 ppm,但有效锰含量较低,平均含量为18.6ppm。有效锰含量土壤类型间有显著差异:暗棕壤和白浆土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27.3 ppm 和34.3 ppm;黑土平均含量为9.3 ppm;黑钙土平均含量为3.8 ppm。土壤反应状况、水分状况、CaCO_3和有机质含量都对土壤有效锰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主要土类固磷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酸吸收系数可以反映土壤的固磷强度,它与土壤供磷能力密切相关。作者对本省52县(市)、9种土类的20种亚类采样189个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滨海风砂土的磷酸吸收系数最小,每100克干土固定P_2O_5的量小于100mg;而黄红壤和黄壤最大,高达800mg以上;自然土壤比耕作土壤高;磷酸吸收系数由闽东南地区向闽西北地区递增。经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磷酸吸收系数与土壤粘粒和有机质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77、r=0.556,而与土壤pH值关系不显著。根据磷酸吸收系数的大小,可作为合理施用磷肥参考。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几种土壤类型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潴育性水稻土、淹育性水稻土及红壤旱地等12块不同土壤肥力水平及种植不同作物的土壤,研究了土壤水份含量,土壤肥力因素与土壤酶活性及后者与甘蔗产量的相互关系,以及土壤酶活性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结果发现,由于土壤水份含量与土壤层次及土壤肥力的不同,土壤酶活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蔗茎产量。经统计检验,土壤肥力因素与土壤中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磷酸酶、脲酶等酶活性有明显的正相关,供试六种土壤酶活性与蔗茎产量也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红壤丘陵自然植被恢复及其对某些土壤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长期定位实验中系统观测结果,作者认为在红壤丘陵区恢复植被覆盖至关重要,只要排除人为破坏,自然植被很快就能恢复。一般只要3—5年就能全部覆盖,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水热条件和养分状况,使生态环境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在植被恢复初期,主要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逐步演化成草、灌、乔等多层次复合植被。在演化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对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的替代和灌木对白茅草的替代。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座标公里网监测系统的方法对山西永济各个耕层土壤类型的养分状况进行了动态监测和评价,发现1988年永济耕层土壤的全氮量和速氮量较1983年均有显著增加,这与近年来氮肥投入量逐年增加有关;而土壤速磷量和速钾量在五年来未发生明显增减,说明磷、钾的投入与消耗处于平衡状态,个别地块略有减少;土壤有机质的增减尚不明显,因为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出变化。  相似文献   

19.
作物吸收土壤中的磷素,不仅受到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而且与土壤磷酸吸收系数关系密切。本研究采集13个县(市)九大土类的30种土壤进行盆栽和室内培养,研究各类土壤的供磷特性。结果表明:乌泥田、灰泥田、莱园土供磷能力较大。黄泥田、黄泥砂田、耕种红壤供磷较弱。而红壤、红色石灰土、紫色土的供磷能力普遍较低。有机质含量高的黄壤、山地草甸土以及含盐高的海涂土壤,供磷能力很差。试验得出,作物吸磷量与土壤有效磷和磷酸吸收系数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8114和r=-0.6340。试验还表明,在磷酸吸收系数和有效磷含量不同的土壤上,作物吸收土壤磷和肥料磷的比例不同。当土壤磷酸吸收系数大于700mg时,不论有效磷含量高或低,作物吸收的磷有60~80%来自土壤,而磷酸吸收系数小于400mg、有效磷含量低于5ppm时,作物吸收的磷素有70~80%是来自肥料。小麦植株含磷量与其生长关系密切。根据小麦体内含磷量的回归方程及其生长形态特征,初步定出磷肥施用效果的临界指标,供合理施用磷肥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土壤中多噻烷残留量的一个分析方法。该药因结构上功能基的影响被土壤吸附。用1.5%胱氨酸0.02 mol/L 盐酸溶液从土壤中提取,然后用 Na_2SO_3脱硫、NH_4OH 碱化,经空气氧化为杀蚕毒后,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硫滤光片)测定。本法最小检出浓度为0.02ppm;回收率为84.6%~9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