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茶树种质叶片组织结构与其对黑刺粉虱抗虫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田间虫口密度、网室内单位叶面积产卵量和世代存活率为指标测定了12份茶树种质对黑刺粉虱的抗虫性,并对叶片组织结构与网室内单位叶面积产卵量和世代存活率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优510、优3、丹桂、玉龙和九龙袍对黑刺粉虱的抗虫性较强,而G31、白鸡冠、福云10号和铁观音的抗虫性较弱。黑刺粉虱产卵量与气孔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7950),与海绵组织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6790),而与栅栏组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R=-0.7187,),与下表皮角质层厚度有接近显著水平的负相关(R=-0.6439);黑刺粉虱的世代存活率与气孔密度有接近显著的正相关(R=0.6654),而与下表皮厚度有极显著负相关(R=-0.8390),与下表皮角质层厚度有显著负相关(R=-0.7843),与栅栏组织厚度有极显著负相关(R=-0.8109)。 相似文献
2.
3.
4.
抗白背飞虱水稻品种挥发生性次生物质的提取、组分鉴定与生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水蒸汽蒸馏-乙醚同时萃取装置对抗白背飞虱品种Rathu Heenati(RHT),IR64,Nabeshi和感虫对照品种TN1稻株进行挥发性次生物质提取,浓缩所得精油,经“气谱-质谱”(GC-MS)联机机检测出64个有机的化学组分,其中366主要分子结构为:9种醇,9种醛,7种酮,4种酯,3种烷烃,2种酸,烯和杂环人经合物各1种。2-已烯醛,β-紫罗兰酮,叶醇(反式),叶绿醇,3,5,5-三甲-3-环已烯-1-酮和水杨酸甲酯的含量较高。将蒸馏提取物回喷在TN1稻株上,白背飞虱对抗虫和感虫稻株蒸馏提取物的趋性没有显著差异。嗅觉仪测定飞虱的趋性结果表明,单体化合物苯甲醇和己烯醛比对照丙酮更易吸引白背飞虱。在回喷TN1蒸馏提取物、丙酮溶液和未处理的TN1稻株上,白背飞虱分泌的蜜露量明显较Nabeshi和IR64蒸馏提取物处理过的TN1稻株上分泌的高。白背飞虱从掺有蒸馏提取物和挥发物单体的营养液中吸食的量均比从单纯营养液中的少;抗虫品种RHT蒸馏提取物对白背飞虱拒食作用最强,β-紫罗兰酮和己烯醛次之。 相似文献
5.
6.
抗白背飞虱水稻品种挥发性次生物质的提取、组分鉴定与生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水蒸汽蒸馏-乙醚同时萃取装置对抗白背飞虱品种RathuHeenati(RHT),IR64,Nabeshi和感虫对照品种TN1稻株进行挥发性次生物质提取.浓缩所得精油,经“气谱-质谱”(GC-MS)联机检测出64个有机的化学组分,其中36种主要分子结构为:9种醇.9种醛.7种酮4种酯,3种烷烃.2种酸,烯烃和杂环化合物各1种。2-已烯醛、β-紫罗兰酮、叶醇(反式)、叶绿醇、3,5.5-三甲基-3-环已烯-1-酮和水杨酸甲酯的含量较高。将蒸馏提取物回喷在TN1稻株上,白背飞虱对抗虫和感虫稻株蒸馏提取物的趋性没有显著差异。嗅觉仪测定飞虱的趋性结果表明。单体化合物苯甲醇和已烯醛比对照丙酮更易吸引白背飞虱。在回喷TN1蒸馏提取物、丙酮溶液和未处理的TN1稻株上,白背飞虱分泌的蜜露量明显地较在Nabeshi和IR64蒸馏提取物处理过的TN1稻株上分泌的高。白背飞虱从掺有蒸馏提取物和挥发物单体的营养液中吸食的量均比从单纯营养液中的少;抗虫品种RHT蒸馏提取物对白背飞虱拒食作用最强,β-紫罗兰酮和已烯醛次之。 相似文献
7.
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叶片解剖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虫口密度田间调查和室内水培试验调查表明.茶树品种间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显微观测和数理统计分析表明.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厚度(x1)、海绵组织厚度(x3)、主脉下方表皮厚度(x3)和主脉下方厚角组织厚度(x4)与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密度(y)呈极显著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752.67-7.50x1-17.94x2+14.27x3-14.60x4。 相似文献
8.
茶树叶片解剖结构鉴定的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茶树叶片不仅是收获的主要对象,而且还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代谢活动的重要器官。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与茶树的遗传特性及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叶片解剖结构鉴定常作为评价茶树生理活性、抗逆性、茶叶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优劣的重要手段。 茶树新梢上的叶片属于典型的背腹叶,区分为鳞片、鱼叶和真叶,叶片解剖结构鉴定的主要对象是成熟的真叶。真叶的结构特征主要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在自然条件下,从真叶的横剖面观察,近轴面为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的上表皮层,其下是由垂直于叶片表面、呈栅栏状排列的圆柱形薄壁细胞构成的栅栏组织,在栅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根据茶树体内碳氮量的年变化规律及根系活性的年周期变化,提出适期施肥的生物学依据。研究了肥料种类对茶树物质代谢影响,提出了茶园选用化肥种类和适宜施用量的依据。并且用同位素示综技术探讨了深秋施肥对茶树光合作用及其同化产物的积累以及在春茶品质成分中再分配的影响,明确秋季肥培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15.
云南省三大古茶树叶片解剖结构及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有27个县、市分布着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的单株或成片的古老大茶树,其中尤以生长在勐海和澜沧境内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巴达大茶树、南糯山大茶树和邦崴大茶树最为有名.我国科技工作者对这些大茶树的外部形态特征已进行较多的研究,但对茶树内部结构,特别对以上三大古茶树在同一水平上进行解剖结构及花粉形态的比较研究很少.本文从解剖学和孢粉学方面对以上三大古茶树进行比较研究,同时探讨它们在进化中的位置.一、叶片解剖结构特征根据叶片的解剖结构,不但能鉴别种质的优劣,而且能鉴定种质在进化进程中的位置.三大古茶树叶片解剖结构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对三个越南茶树新品种的叶片解剖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观测了茶树叶片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的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棚栏组织厚度和腺鳞(多毛)密度.结果表明:抗旱最好的茶树品种是KimTuyen,其次是PH10,最后是PH8;品种抗旱性与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棚栏组织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特别是与叶片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42**,P<0,01).初步结论:PH10、KimTuyen品种适制绿茶和乌龙茶;PH8品种造制绿茶.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酶是重要的水解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茶树中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特征,以茶树品种‘凫早2号’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组织结构中纤维素酶3种主要组分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内切葡聚糖酶在茶树一芽四叶中随着叶片成熟度增加,酶活性增加,表现为:第四叶第三叶第二叶第一叶芽,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现相反趋势;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都是在第四叶活性最低。内切葡聚糖酶在茶树花朵中活性最高,而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分别在叶片、果皮中活性最高。胞质蛋白中内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膜蛋白中的酶活性,但胞质蛋白、膜蛋白中都未检测到外切葡聚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从茶树叶片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生化等方面,探讨了茶树叶片特征与茶树品种的品质、产量和抗逆性的关系,论证了茶树叶片在茶树良种选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