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到今南岳茶文化与禅文化的完美结合,成就了南岳茶禅文化学说的伟大构建。笔者在对南岳茶禅文化的调研和考察过程中,通过走访各寺院和庙宇以及查看多种历史资料,初步诠释了南岳茶禅文化之内涵以及"茶禅一味"之真谛,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2.
陈云飞 《茶叶》2009,35(2):114-119
西湖是中国茶禅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见证了中国茶文化与禅文化同时兴于唐盛于宋这一重要历史环节。龙井茶的发展史是中国茶禅文化有序传承的重要例证。唐宋时期文人士大夫与僧侣和在西湖的茶禅活动对中国茶禅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先行地位,他们以茶、禅、诗为内容的交往活动正是“茶禅一味”思想的美学实践,他们创造的茶禅文化美学、茶禅思想境界对后世及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茶禅文化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南岳祭茶溯及远古祭祀,是近现代祭茶礼节的传承依据.笔者从相关史料记载和通过民间走访搜集到大量有关祭茶、茶祭的资料,然后按照时序整理并理清了南岳祭茶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让读者深切领略南岳古老与当代祭茶、茶祭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茶禅文化旅游立足于茶叶产销区域的茶禅文化,结合当地茶禅文化的特点和内容,立体化地加工、开发、销售当地的茶禅文化旅游产品。文章阐述了茶禅文化旅游的含义,指出了立体化开发茶禅文化旅游产品的条件,概括了茶禅文化旅游产品立体化开发的内容与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实地与文献调查综合研究法,挖掘整理了石门县茶禅文化旅游资源的一手资料,并根据资源特点提出茶禅主题公园、茶禅文化村落、茶禅修身体验等开发模式,为石门县茶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创意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前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不断兴起,如今在开发茶禅文化资源,构建综合旅游产品体系,要充分注重挖掘茶禅文化体系中所诠释的价值,同时也要注重结合当前大众的旅游诉求,实现茶禅文化旅游产品的立体化开发。本文拟从茶禅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时代背景认知入手,结合茶禅文化的价值内涵理解分析,通过探究茶禅文化旅游产品立体化开发的整体要求,从而具体探究茶禅文化旅游产品的立体化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茶禅文化与服装设计的内涵和特点,发现茶禅文化与服装设计存在许多共同点,在此基础上,尝试将茶禅文化与服装设计的剪裁、色彩选择、布料选择等方面结合,探讨茶禅文化背景下现代服装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唐宋的文人多是通过寄情于茶中,从而体现自己对山水间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茶诗通常又都含有很深刻的哲理,这些哲理在历史时光的洗涤下,展现的是更加深厚的文学色彩。因此,本文将会从唐宋茶诗形成的过程,发展的概况以及品茶中蕴含的哲理等几个方面来研究茶诗词中"茶意象"之审美。  相似文献   

9.
南岳茶文化据史料记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从远古到现在南岳茶文化的延伸与发展,为南岳五岳名山增添不少绚丽的色彩,并为弘扬南岳、推介南岳、提高南岳知名度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窗口作用。笔者在对南岳茶文化的调研过程中,从民间收集到的一些有关茶史资料和查看的县志资料,初步对南岳茶文化有一个全新了解和认识,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味越来越高。人们过去比较满足于以观光、娱乐、购物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模式,如今却更加青睐于具有体验性、知识性、养生性的旅游项目。茶禅文化的兴起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因此自问世以来,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但是在茶禅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对其内涵和性质不甚清楚,更不用说理解其精髓了。基于此,本文对茶禅文化和旅游产品概念进行了剖析,对茶禅文化旅游产品的内容及特征进行了论述,以便于人们能够对茶禅文化具有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从而理解其文化特质,更好地宣扬该文化,推动茶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藏着儒释道哲学思想之精髓,作为茶文化的物质载体——茶服,是茶文化精神内涵的外化表现形式,既折射茶文化蕴藏的精神文化底蕴,又将完美地呈现出儒家之中和之美,道家之自然之美与佛学、禅意的雅韵赋予茶服使之形成独特的韵味。本文以茶服作为研究对象,概述茶服界定与发展以及茶文化内涵,进而重点在于分析茶服设计中历史文化内涵,最后分析茶服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旨在指导当代茶服设计。  相似文献   

12.
茶联是文人墨客之属,引车卖浆之流思想火花的迸现,是茶与社会人生的契合。本文主要介绍了茶联的概念,并介绍了茶联的结构品读以及如何去品读茶联,在文章的最后,写出了一些与茶楹联有关的趣事,阐述了茶文化发展在历史文化上的作用,以及对茶馆业与茶文化发展与普及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3.
古时文人对茶禅文化寄予修身养德,清心开悟的理想,而今茶禅文化又在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传统陶瓷茶具作为茶禅文化的有形载体,是对茶禅文化精神的诠释与继承。现代工业设计视角下的设计语言将茶禅文化赋予新的表达,使传统陶瓷茶具不断折射出工业科技与时代文化的特征,从而满足现代人多元化的饮茶方式与饮茶环境下的功能与精神需求,使其在有形的审美意境中,透射出开悟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茶是中国传统的重要文化之一,自古以来,茶与禅,由于其调性相同,而产生了以茶入禅、以禅品茶的茶禅文化。古代文人对茶禅文化寄予修身养德,清心开悟的理想,而今茶禅文化又在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茶席作为茶禅文化的有形载体,是对茶禅文化精神的诠释与传承。本研究从探究禅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开始,深入了解茶与禅的结合方式与其所代表的意义,并追溯茶席的起源,概括茶席设计的概念,归纳总结茶席设计的技巧,分析茶席设计中的茶器境选配,以期能让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风采得以被大众重新认识,并满足现代人多元化的饮茶方式与饮茶环境下的功能与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茶禅文化的内涵,乃至精神特性进行具体分析,我们看到,其能够为传统文人画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效推动。当然,在传统文化与艺术理念日益传承与融入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我们能够融入茶禅文化的精神特性,其必然能够为传统文人画的创新与创作,提供全新动力。本文拟从文人画的艺术特征分析入手,结合茶禅文化的精神特性阐述,从而具体探究茶禅文化的精神特性,对整个传统文人画创作发展之间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能集中体现茶意蕴和茶内涵的便是茶诗词。茶诗词用文学的形式记录着古代先民的日常生活,以个体的方式存在于正史之间。茶诗词中所表现出的安宁平静的审美体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艺术类型。茶诗词还表现诗人的离别之情,失落之感,丰富了中国人情世界的内容,并彰显出中华民族灿烂的人性之美和深厚的哲学内涵。通过探寻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茶意蕴和内涵,有利于评估茶诗词在历史中的作用和贡献,也有助于探寻中国茶文化数千年长盛不衰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张遥 《福建茶叶》2023,(1):196-198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峰,其疆域之大仅次于清王朝,是一个通过文化、经济、政治影响世界的东亚帝国。同时,作为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文学朝代,唐代文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至今世人仍旧对其艺术成就赞美歌颂。在唐代,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以及茶本身的特性,无疑让茶成为新时代的宠儿,开始提倡饮茶,乃至饮茶成癖,使茶透过生活层面,进入了精神层面,成为一种文化内涵。本文第一章以分析咏茶诗的兴盛缘由为主线,探究饮茶之风对唐代文学的影响。第二章探讨由茶引出的审美思维,重点分析唐代咏茶诗艺术特色,此外兼论唐代文人的精神追求。第三章通过分析唐人对茶的品鉴,以及茶诗的表现内容,探究唐人的文人意趣,透过茶的仪式化、日常化,探究唐代文人的审美转向。  相似文献   

18.
李仁 《中国茶叶》2005,27(3):7-8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的记载,充分表明了茶的悠久历史.早在三干多年前,我国巴蜀一带已将茶叶作为贡品,而且已有人工栽培的茶园了.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秘藏中有整套茶具,其样式之多,工艺之精美,都是世所仅有的,这不仅为说明我国是茶的发源地提供了实物见证,而且更有力地表明了我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兴盛.  相似文献   

19.
伪劣茶考析     
所谓伪劣茶,包含着伪茶(以假冒真)和劣茶(以次充好)两个方面,而从损害消费者利益上来看,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故常常相提并论,泛指一切名不符实之茶。随着茶叶生产历史的发展和茶叶商品化的发达,伪劣茶也变化多端,繁杂难理,历代绵延不绝,始终困扰着茶叶生产和消费。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对伪劣茶的发生、嬗变及作伪手段略加考析,为茶叶质量监督工作和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份镜鉴。  相似文献   

20.
关于品茗的绘画作品,从古到今,佳作不少。林晓丹先生毕生致力于茶画系列,创作了很多的堪称茶画经典之作。晓丹先生的茶画系列,将中华民族的历史典故、风土人情以及赏景品茗的诗情画意有效地融为一体,在画卷中成功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