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到今南岳茶文化与禅文化的完美结合,成就了南岳茶禅文化学说的伟大构建。笔者在对南岳茶禅文化的调研和考察过程中,通过走访各寺院和庙宇以及查看多种历史资料,初步诠释了南岳茶禅文化之内涵以及"茶禅一味"之真谛,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2.
周瑶 《茶叶》2020,(3):173-176
茶禅文化是茶文化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之中与佛、释、道三教融合发展而成的产物。茶的现实功能及精神特性决定了"茶"与"禅"的结合是历史必然,而二者结合的最高境界便是"茶禅一味"。茶禅文化内涵丰富,其"正、清、和、雅"的精神底蕴之于当今社会及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小至怡情养性、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大至净化社会风气、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让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可以说,茶禅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3.
陈云飞 《茶叶》2009,35(2):114-119
西湖是中国茶禅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见证了中国茶文化与禅文化同时兴于唐盛于宋这一重要历史环节。龙井茶的发展史是中国茶禅文化有序传承的重要例证。唐宋时期文人士大夫与僧侣和在西湖的茶禅活动对中国茶禅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先行地位,他们以茶、禅、诗为内容的交往活动正是“茶禅一味”思想的美学实践,他们创造的茶禅文化美学、茶禅思想境界对后世及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茶禅文化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地与文献调查综合研究法,挖掘整理了石门县茶禅文化旅游资源的一手资料,并根据资源特点提出茶禅主题公园、茶禅文化村落、茶禅修身体验等开发模式,为石门县茶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创意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马小川 《茶叶》2016,(2):117-120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西汉时期,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茶与佛教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唐代,佛教兴盛,寺院的僧人们种茶制茶喝茶的习俗已经十分普及,唐代茶圣陆羽就是自小在寺院里习得制茶方法,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茶书《茶经》。本文试图从茶叶的种植、制茶技术、饮茶风俗和茶文化的传播这四个方面探寻中国寺院里的茶文化,同时分析了茶禅一味的基本内涵,旨在说明佛教对中国茶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茶禅一味的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石门县位于湘鄂边陲,北托湖南屋脊——海拔2098.8m的壶瓶山主峰,南拥茶道源头——千年古刹夹山寺。县境内160余座千米以上高山相连,和湘西、鄂西群山相依,国土面积3973km2,人口70万,土家族聚居占56%,古称"蛮夷"之地。石门在汉代属武陵郡,西晋时属天门郡澧阳县,自南朝陈代改天门郡为石门郡,而后改石门县,迄今1700多年。  相似文献   

7.
禅师以公案引渡修行者顿悟成佛者不在少数,也不乏因公案“东问西答”和“不可言说”二个特征,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修行者。如今饮茶已蔚然成风,倾心于“茶禅一味”之点睛公案“喫茶去”的学茶者或参禅者,多半也是雾里看花大惑不解。通过对佛教和禅宗发展过程的沿流溯源,管窥公案“喫茶去”的般若。  相似文献   

8.
丁希勤 《中国茶叶》2007,29(3):40-42
石屋清珙,俗姓温,字石屋,江苏常熟人,《石屋清洪禅师语录》语其早年“出家海盐崇福寺,遍游天目、淮阳,遇二高僧,参悟禅旨。元统间,住当湖镇福源禅寺,归隐太湖。至正间,诏降香币赐金裥衣,后示寂于湖州霞雾山,建塔焉,又因高丽国王表达诏谥佛慈慧照禅师。明隆庆间,一士人发塔,视之骨皆金色,士人若有击之者立死。其法语山居诗,来复序之,谓有寒山子遗风(注:寒山拾得乃文殊化身),及庵尝语众日:此子乃法海中透网金鳞也。”可见石屋清珙乃是一位高僧,日本学者曾称其为“僧中之仙”。  相似文献   

9.
10.
石门,拥有湖南屋脊“壶瓶山”,全县峰峦逶旖,终年云雾氤氲,气候独特,最适宜茶树生长,自古就产名茶。从武陵山到夹山、壶瓶山,几乎山山都有上好的茶。位于夹山西北麓的八坪,就是古代贡品牛柢茶原产地,其茶叶质地优异,跻身于唐宋八大贡茶之列。北宋蔡襄于皇祜年间著述的《茶录》一书中,便有“石门产牛柢茶,为贡品”的记载。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中则较为详细地写道:“牛柢茶早在宋代已被列为贡品。元明以来,每年茶季前,朝廷都要派员到牛柢茶产地监督采制,制后全部运至京城”。  相似文献   

11.
佛教禅宗对中国茶化尤其是中国茶道所作的贡献是突出的.禅宗在推动饮茶之风在全国流行;对植茶圃、建茶山;对中国茶化的向外传播等方面都起了推动作用.更使人不可忘怀的是,禅宗在饮茶意境的创造,把饮茶提高到悟道的宗教哲学高度,正所谓“茶禅一味”,其历史贡献在中国茶化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本试图就“茶禅一味”谈谈笔的浅显理解,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唐君红 《福建茶叶》2016,(12):363-364
中国人喜茶爱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历史上许多文人骚客对此吟诗作赋,于茶香之中品味人生,养成了独具特色的人生美学思想。茶与禅宗结缘,一碗茶汤蕴含了芸芸众生三千世界,一芽一叶的形而下平添了形而上的哲学意味。禅宗的美学思想又深深影响着茶文化。禅宗美学思想推崇世俗中修禅,俗世享乐中参禅悟道。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袁枚深受禅宗美学思想影响,虽然终其一生不喜佛禅但也不佞佛,并对后人加诸于佛本身的虚妄之词予以斥责。但袁枚正是在对禅宗美学的领悟过程,形成了独有的人生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禅茶一味"或"茶禅一味",或认为两者等同。其实不然。"禅茶"和"茶禅"虽然仅一字之差,细细品味是有差别的,前者主要指佛门茶事;后者不仅是佛门茶事,更是具有哲学意义的茶事典故,早已为道家和儒家所认同,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4.
李荣林 《中国茶叶》2010,32(3):36-37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南国名山多为茶产之地,又多寺观庙宇,僧院禅寺常常是种植茶叶、传习茶艺的重要场所。常说的“茶禅一味”,就寓有丰富的历史文献和人文典故。在名山寺观那些代代相传的楹联中,也有很多是既叙茶事义妙述禅味茶味历久弥香的茶联。  相似文献   

15.
关于茶禅一味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富知 《茶叶通讯》2006,33(4):48-51
随着近十余年来,茶道、茶文化热的兴起,有关茶文化、茶道与儒、释、道的关系在众多的时文中亦有所表述。其中,尤以谈论茶文化与佛文化关系的所谓“茶禅一味”命题的诸多。一讲到“禅”,便让人联想到古印度伟大哲人释加牟尼所创立的佛教及其后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佛文化。由于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唐代,佛文化在我国的迅速传播和发展,尤其是“禅宗”的异军突起,四众弟子中习禅的比比皆是,不少对佛文化感兴趣的文人墨客也深度不一地涉猎“禅宗”。许多禅寺禅师对植茶、饮茶感兴趣,对茶业、茶饮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崇和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僧侣们既坐禅又饮茶,随着时日的推移,终于升华出“茶禅一味”之说。  相似文献   

16.
王静宜 《福建茶叶》2016,(9):302-303
中国茶道文化汲取儒、道两家思想十分浓厚,儒之"和敬"、道之"清净"和禅宗之"寂静"的融合形成一种"和敬清寂"的精神内涵,也就是和谐雅逸,注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沟通,以此树立和谐且宁静的生活态度。"和敬"是相互敬爱和以礼奉茶,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清"是摒弃尘劳烦苦,追求安逸清净的生活状态。"寂"则是从静中思苦,切身入境,以此攀达"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以上是有关中国传统茶道文化的精神体现,同样在瑜伽运动中能够得以体现。瑜伽茶道糅合了传统茶道文化与运动养生的精髓,本文将针对茶道文化与瑜伽的融合发展展开深入浅出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茶禅一味”,就是指习茶研禅,修身养性,茶味禅味,贯通一气之修行法门。  相似文献   

18.
南岳祭茶溯及远古祭祀,是近现代祭茶礼节的传承依据.笔者从相关史料记载和通过民间走访搜集到大量有关祭茶、茶祭的资料,然后按照时序整理并理清了南岳祭茶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让读者深切领略南岳古老与当代祭茶、茶祭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正>~~  相似文献   

20.
岕茶的基本特征是素水兰香,叶相虽然粗枝大叶,但是汤色有如素水软玉,香气清远缥缈,入口后余香留颊,甘甜醒神,是淡茶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