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首先采用SE-DEA(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测算了1997-2005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按4大经济主体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统计期内,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处于无效率状态,并且农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明显.进一步以测算的31个省(市、区)的农业生产效率为基础,动态分析了农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水平、农业人力资本水平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而测算环境效率能直观反映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生产所付出的环境代价,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向可持续性的方向转变。因此,基于2000—2012年的省级宏观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我国农业生产的环境效率,并对农业生产环境效率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环境效率与技术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609、0.905,且这2种效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环境效率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趋势,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地区的环境效率均呈现出递减趋势;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环境效率的δ收敛性尚不明确,但同时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说明中部地区各省的农业生产环境效率最终将稳定在同一水平上;全国以及东部、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环境效率只存在条件β收敛而不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说明这3个区域层面内各省的农业生产环境效率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且分别朝着各自的均衡水平收敛。  相似文献   

3.
基于DEA模型的中部农业生产效率与技术进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英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0):156-159
中部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历来是我国农业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根据我国中部6省1997~2007年农业投入产出的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中部6省的农业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信息化通过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扩大信息传播范围、运用数字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以及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等路径将促进农业技术效率提高。本文运用技术效率外生性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对农业技术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信息化对各地区的农业技术效率提高均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本文建议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同时加快推进中西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集约化和规模化。  相似文献   

5.
农业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法稳 《农业展望》2007,3(4):34-38
在分析中国农业用水及其变化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农业用水压力指数,分析了影响农业用水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绝大部分省区农业用水量、农业用水比例都在下降,农业用水压力指数在减少;东部地区的农业用水压力指数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农业用水压力指数在减小,而西部地区农业用水压力指数在增加。影响农业用水压力指数的因素中,种植业产值、生产效率与农业用水压力指数呈现正相关;农业劳动力、灌溉效率与农业用水压力指数都呈现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DEA模型的中部六省农业效率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部六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中部农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中部塌陷"的压力,如何实现中部崛起,提高中部农业竞争力,保持农业的快速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本文利用中部六省2000-2005年的农业年度数据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中部六省的农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地区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0—2012年我国13个主要农业大省的农业投入产出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简称SFA)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区域性差异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技术效率较低且技术效率增长趋势不明显,存在技术进步且技术进步增长趋势明显;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较高,中部地区技术进步次之、技术效率最低,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最慢、技术效率较高。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对现有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须要加强现有技术的推广和扩散;东部地区农业增长具有技术和效率双重驱动特征,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中部地区在提高技术进步的同时更应该加大对现有资源的利用能力;西部地区未来在提升农业技术效率的同时,更须增加资金和政策支持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8.
钱良信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26-9828
运用随机前沿函数方法,对1978~2008年期间的中部6省农业技术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456 3,总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农业技术效率分别减少3.50%和4.43%。因此,要进一步提高中部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加快建设中部地区现代农业进程,关键要采取提高生产要素投入有效水平、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海南中部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中部地区得天独厚,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但海南中部农业却不发达。为此,本文对海南中部地区的农业环境、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海南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性的成因及其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1978-2008年其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平均为30.33%。运用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采用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具有波动频繁、周期短、幅度大等主要特点。针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特性,系统分析了政策导向及粮食价格、耕地总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物质和技术投入、粮食流通体制等经济社会因素方面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际,从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和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生产预警机制、稳定粮食生产价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提出了稳定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我国2010—2017年农业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及时序演化特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农业生产中的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构建了以农业用水量、能源产品使用量、排灌耗能量、能源产品生产用水量作为输入变量,以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GDP)为输出变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我国有19个省份尚未达到DEA有效状态,大部分省份的农业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有较大上升空间。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省份(20个)的综合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宁夏、甘肃、新疆三个西北省份的纯技术效率明显落后,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老龄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致使农业劳动力供给质量下降等问题,以2009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并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老龄化现象,6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18.42%;与年轻劳动力相比,老龄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明显较低,老龄农户不仅主要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值低于非老龄农户,而且耕种面积以及其他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也均低于非老龄户,这说明农业老龄化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远建  超博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24):4879-4894
【目的】从灰水足迹视角评价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揭示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提升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方法】利用我国200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总体而言,农业灰水足迹呈下降趋势,但个别省(市、区)呈上升趋势。从灰水足迹由低到高的排名可以看出,处于前列(即灰水足迹较小)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或农业产值占比较低;处于后列(即灰水足迹较高)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或农业产值占比较高。(2)观测期内,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平稳,个别年份波动较大,各省(市、区)的均值差距明显且分布极不平衡。(3)经济发展水平、种植业结构、技术进步、财政支农、农业受灾率等因素对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各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双双提升,无论是农业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农业生态效率水平,但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污染也可能对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农机作业服务的作用效果,基于中国15 个小麦主产省(自治区)2007—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估算,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研究农机服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并解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7—2017年小麦生产技术效率逐年递增,各省间存在显著差异,且起点低的省份技术效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领先的省份,区域间不平衡逐步缩小;农机投入对小麦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要通过替代效应、技术效应及分工效应等路径优化小麦生产要素配置,获得小麦技术效率的提高。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建议如下:规范农机服务市场,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农机补偿机制,提升政策作用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安徽、江西、湖南、湖北4省937个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农户的生产效率,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4省农户的生产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效率水平普遍低下,其中江西省最低;金融服务、农技服务、机械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但由于政府或村委会在维护与管理方面的缺陷,良好的基础设施对农户的生产效率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此外,农户的个体特征及家庭特征对其生产效率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有鉴于此,本研究认为应该通过构建普惠性金融体系,向农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农技服务,并关注机械服务质量,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2019年国内7个省份早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非径向SBM模型测算早稻生产技术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和分位数模型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早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农机社会化服务对早稻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耕地、播种和植保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均对早稻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灌溉排水和收获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对早稻生产技术效率则并不显著。农机社会化服务对早稻农户种植技术效率提升效果显著,但作用边际效果因原本技术效率水平差异而有所差别,这种差别也体现在各生产环节上。因此,在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时,应根据其不同环节特性,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我国不同栽培方式(露地与设施)及不同省份番茄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差异,基于生命周期法,遵循农田生态系统的全环式路径,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20》数据,对我国露地与设施番茄的温室气体排放及碳评价指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露地、设施番茄生产系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4 630.09、8 697.52 kg CO2e·hm-2,设施比露地高87.85%;露地番茄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为化肥,而设施番茄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为农膜和化肥;露地番茄的净温室气体排放为负、碳生态效率大于1,对生态环境具有正外部性,而设施番茄的净温室气体排放为正、碳生态效率小于1,具有负环境外部性;土地碳强度、碳生产效率、碳经济效率方面,设施种植的可持续性均低于露地种植。各省份露地、设施番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在2 849.24~7 524.61、5 788.83~13 779.69 kg CO2e·hm-2之间,最高省份分别是最低省份的2.64、2.38倍,露地、设施番茄的温室气体排放、构成、固碳...  相似文献   

18.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并运用2018年的截面数据测算西部十二个省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为全面地研究西部省份当前的农业生产能力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研究显示:西部省份当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体较低且不同省份之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空间差异较大,这主要源于农业生产本身所依赖环境存在的刚性,要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质的提升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长期任务。因此,未来西部省份在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农业产业集聚对碳效率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基于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到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之中,利用1997—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省域农业碳效率进行考察,并借助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农业碳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及其与农业产业集聚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碳效率稳步增长,但受"梯度"发展模式的影响,农业碳效率具有以东部为高值"极核"区和以西部为低值"外围"区的分布结构特征。同时,区域内省份间农业碳效率的依赖性明显。而对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效率关系初探后,发现二者之间整体上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特征,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度的提高,农业碳效率呈现出先得到改善后不断恶化的变化趋势。同时,处于不同集聚度下的群组情况各异,其中农业高集聚度区(中西部农业主产区)的农业碳效率随农业产业集聚度提高表现出"先升后降"的曲线特征,而在农业低集聚度区(东部经济发达区),农业产业集聚提高对农业碳效率的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省际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其改进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生态效率是衡量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对农业生态效率进行科学的评价,有利于准确评估农业生态系统的真实水平,以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对2000—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分组,并分析了2017年未达DEA效率状态地区的农业投入产出的冗余与不足。高效率组中的省份一类位于东部地区,一类位于西部地区,而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主要处于中、低效率组;2017年,只有青海、宁夏和天津出现农业产出不足情况,其余未达到DEA效率状态的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用水、农药、化肥、农膜、能源等要素投入冗余和碳排放、污染排放过度的情况。中国省际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发展变动态势不一,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要素投入冗余和非期望产出过度,但各省份冗余的具体构成不同。因此,各省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和效率损失的具体原因,采取适宜性的措施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