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无患子硬枝扦插生根机制,以1年生无患子硬枝作为扦插材料,在扦插第0—80天调查愈伤组织发育和根系形成情况,测定插穗的腋芽(嫩叶)以及基部2cm长度的韧皮部内源激素和多酚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无患子硬枝扦插第10天开始出现愈伤组织,第50天愈伤率达到最高值83.33%;第40天开始出现生根插穗,生根率为6.67%,随后不定根数量迅速增加,第70天生根率达到86.67%,此时平均有5.33条。之后生根数量不变,根系仍然在生长,且扦插后根系效果指数持续增高。插穗韧皮部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较复杂。整体来看,高含量赤霉素(GA3)抑制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形成,且在根原基发生期和不定根形成关键期达到峰值,在不定根速生期持续下降;高含量生长素(IAA)促进不定根的形成,且在扦插后第20天,即根原基发生期,达到峰值(92.7μg/g);玉米素核苷(ZR)对无患子硬枝扦插过程的生理作用较复杂,低含量的ZR有利于根原基的发生和不定根速生,但高含量的ZR促进不定根形成。韧皮部ZR/IAA在扦插后第20—40天呈下降趋势,第40—60天快速上升,促进不定根生长;GA3/IAA整体呈现抛物线形下降趋势,特别是在根原基发生期和不定根速生期,下降速率更快,以促进不定根的生长。无患子硬枝插穗生根进程中,多数多酚类物质对愈伤组织形成、根原基发生及不定根形成有极显著抑制作用,没食子酸抑制效果稍弱;插穗内多种激素和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且对插穗生根产生重大影响。总之,插穗根原基发生和不定根形成等关键时期,IAA含量升高,GA3、ZR以及多酚类物质含量降低,植物体内多种内源物质此消彼长,达到动态平衡,共同促进插穗生根。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兴安圆柏扦插生根率,探讨兴安圆柏的扦插生根机理,以改进的HPLC法测定了兴安圆柏嫩枝插穗生根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外源激素处理促进了插穗内IAA合成,显著提高了插穗内IAA含量、IAA/ABA值,ABA含量变化不明显;低浓度的ZT促进生根,插穗生根过程中ZT含量较低,NAA处理使ZT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外施激素降低了生根初期插穗内GA含量,促进了愈伤组织和根原基形成,提高了不定根形成期插穗内GA含量,有利于不定根生长。  相似文献   

3.
细柄蕈树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生细柄蕈树实生苗嫩枝为试验材料,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研究其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旨在揭示细柄蕈树扦插生根的机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以质量浓度300 mg/L的NAA处理插穗,能有效缩短其生根周期;扦插生根过程中,NAA处理与CK的几种内源激素(IAA、ZT和AB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相同,均呈正"V"形变化;NAA处理可调节内源激素,促进不定根的形成和发育;不定根形成期间,NAA处理与CK的IAA/ZT、IAA/GA3和IAA/ABA谷值的出现时间(20 d和30 d)与愈伤组织形成期重合,内源激素的这种节奏性变化反映了生根与生理之间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4.
长蕊杜鹃扦插内源激素变化及解剖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野生长蕊杜鹃半木质化茎段为试材,采用植物生长激素KIBA,KNAA和Hormodin对插穗进行处理,测定不同生根期内源激素IAA、GA3、ZR、ABA含量,对扦插不同时期插穗茎段进行电镜扫描。结果表明:先快蘸液态KNAA(3 000mg·L-1),再迅速蘸取粉状Hormodin#1处理对插条生根具有显著影响,插穗生根率达到了81.25%;较高浓度的内源IAA含量有利于根原基分化形成,GA3含量上升与插穗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根的形成呈正相关性,低水平的ABA更有利于长蕊杜鹃扦插生根;插穗在根原基分化和愈伤组织形成时期消耗內源ZR,在不定根长出后自身合成ZR;通过对淀粉粒研究表明扦插期补充糖类物质是必要的,簇状晶体产生表明钙调控等生理机制形成。  相似文献   

5.
糙叶杜鹃扦插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野生糙叶杜鹃半木质化茎段为试材,采用植物生长激素KNAA和KIBA对插穗进行处理,测定不同生根期内源激素IAA,GA3,ZR,ABA,以及茎段扦插过程中可溶性糖、全氮含量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2 000 mg·L-KNAA+2 000 mg·L-KIBA处理对插条生根具有显著影响,处理后的插穗生根率达到78.65%.在扦插生根过程中,较高浓度的内源IAA含量有利于根原基分化形成,GA3含量上升与插穗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根的形成呈正相关性,低水平的ABA更有利于糙叶杜鹃扦插生根;插穗在根原基分化和愈伤组织形成时期需要消耗一定的内源ZR;在生根过程中IAA/ABA比值较小,这可能是糙叶杜鹃扦插难生根的主要原因之一;插穗在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氮素含量的降低均有利于插穗不定根的生成.在扦插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呈规律性变化,SOD,POD,PPO活性在愈伤组织诱导期上升,愈伤组织形成后略有下降,其中POD,PPO活性在不定根的形成期上升;生根后期糙叶杜鹃的CAT活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木荷Schima superba优树嫁接苗萌发嫩枝为插穗,分析了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解剖构造以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普通木荷插穗(生根率≈40%)无潜伏根原基,扦插10天时诱导产生不定根原始体,但插穗表观形态无明显改变,而扦插20天时产生不定根原基、茎基部明显愈伤化膨大,扦插50天不定根分化完成。与难生根基因型(生根率<10%)相比,易生根基因型(生根率>80%)插穗中的IAA水平明显偏高,而ZR、GA、ABA无明显差异;扦插20天,插穗IAA较高,GA偏低;扦插50天,IAA、ABA较高,而ZR、GA较低。在0~100 mg/L GA合成抑制剂多效唑作用下,普通插穗生根率差异显著。其中,以50 mg/L多效唑处理下生根率最高,达90.1%,较对照提升了123.6%。研究认为,木荷属生根困难树种,内源性IAA、GA水平在不定根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外源喷施多效唑能有效提高木荷生根能力,但鉴于GA在生根过程中的双重性作用,其施用浓度需控制在合适范围。  相似文献   

7.
以北美香柏Thuja occidentals L.2年生枝条为材料,采用3-吲哚丁酸钾盐(K-IBA)3个浓度(3 000、6 000、10 000 mg/L)处理扦插生根试验,清水处理为对照。扦插60天后统计插穗生根率、平均根长、最长根长、平均生根数。扦插后每隔15 d从6 000 mg/L K-IBA与对照处理插穗的基部取样,测定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K-IBA对北美香柏扦插生根有促进作用,其中6 000 mg/L K-IBA的处理效果最好,其生根率为87.78%、生根数22.33根、平均根长12.33 mm、最长根长75.20 mm,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6 000 mg/L K-IBA处理组的内源IAA含量、GA含量提高,而内源ABA、ZT含量下降,促使生根率提高。在北美香柏扦插生根过程中,K-IBA处理调节了内源激素IAA、GA、ABA和ZT含量的变化,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共同调控插穗不定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麻楝扦插生根进程中形态、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揭示麻楝插穗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方法】以麻楝6个月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进行扦插,在扦插后每隔10 d取一次样,记录插穗生根情况,及测定基部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观测证实麻楝嫩枝插穗生根类型主要为皮部生根型,少量为愈伤组织生根型和中间生根型;其生根进程大致分为3个时期:皮孔萌动根原基诱导期(0~20 d)、不定根表达发生期(20~40 d)和不定根伸长发育期(40 d以后)。外源激素处理组麻楝插穗生根进程研究发现,内源激素IAA含量、IAA/ABA值、IAA/ZR值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ABA含量呈"上升-下降"趋势,GA和ZR含量的变化相似,均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研究中,处理组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表现为先下降而后缓慢上升。【结论】麻楝插穗生根过程中,外源激素IBA的施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插穗内源激素IAA、GA、ZR的含量及IAA/ABA、IAA/ZR的比值,降低ABA的含量。较高浓度的IAA和较为稳定的低浓度ZR有利于插穗不定根的发生;低浓度的ABA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与伸长;同时较低水平的IAA和GA对插穗根系伸长生长有益。较高比值的IAA/ZR和IAA/ABA有利于麻楝嫩枝插穗生根。外源激素处理加快了麻楝插穗内各营养物质的代谢进程,对插穗生根有利;各处理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幅度也较可溶性蛋白含量大,与麻楝插穗生根的联系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金叶银杏硬枝扦插生根率和成活率的影响,探讨金叶银杏的生根机制,为金叶银杏苗木扦插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通过NAA和IBA处理金叶银杏硬枝插穗,检测它们对插穗的生根状态、生根指标及IBA对扦插过程中插穗皮部可溶性糖、抗氧化酶、激素含量的影响,探究金叶银杏硬枝扦插繁殖技术和生根机理。【结果】1)金叶银杏插穗愈伤组织诱导期和形成期、不定根发生期和形成期分别在插后的20~26、26~42、42~53、53~79 d。2)800 mg·L^-1 IBA和400 mg·L^-1 NAA+400 mg·L^-1IBA(混合)处理的插穗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出现期及生根率与根数都较其他相应处理的效果好,其中生根率分别达64.4%和51.1%;不定根数分别达8.6条和9.3条。3)插穗生根过程中(500 mg·L^-1 IBA处理)基部韧皮部的SOD、PPO活性在插后40、60 d达到高峰,均比对照提前20 d达到峰值;插穗的POD活性出现上升-下降-升高的趋势,插穗可溶性糖也出现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但时间点不一致;而淀粉的含量出现下降-上升的趋势。4)生根期间插穗基部韧皮部的IAA含量出现了2个峰值和一个谷值;而ZR含量在第40天达到峰值后下降;G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ABA含量在插后的前期高后期低,且值都低于同期对照。IAA/ABA比值在插后的第40天(愈伤组织形成期)达到谷底,后又上升(不定根形成期)。IAA/GA在插后的40~60 d内快速上升,80 d后又开始大幅下降;IAA/ZR值在扦插愈伤组织形成期(40 d)呈下降趋势,到60 d时(不定根发生期)又急剧上升到峰值。【结论】高活性的SOD和POD有利于插穗初期愈伤组织的形成(40 d),高活性的POD与PPO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60 d)。较高的IAA含量是保证愈伤组织形成(20~40 d)的必要条件,不定根形成期(60 d)需要较高的IAA/ZR、IAA/ABA、IAA/GA比值。本研究为金叶银杏扦插繁殖技术和生根机理的研究及金叶银杏苗木的快速繁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椴嫩枝插穗为研究对象,采用1 000 mg·kg-1 IBA粉剂处理插穗基部,对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皮部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含量以及IAA/ABA和IAA/ZR比值进行动态测定,探究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植物激素变化特点及其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IBA处理可以显著促进南京椴嫩枝插穗生根,生根率接近67%;其生根过程可划分为愈伤组织形成期、根原基诱导期、不定根形成期和不定根生长期,各自对应时间约为10 d。2)IBA处理可以提高嫩枝插穗中IAA含量,IAA对于根原基的诱导和不定根的发生具有较为直接的影响作用,其含量升高有利于生根;GA3含量增加有利于根原基形成,而低水平GA3则更有利于不定根的生长;ABA和ZR含量升高不利于插穗生根,对于根原基的诱导和不定根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IAA、ABA在插穗根原基诱导和不定根形成过程中具有相互协调作用,IAA/ABA可作为衡量南京椴嫩枝扦插生根能力的指标。3)外源IBA处理可以促进插穗内IAA含量升高,调节ABA、ZR、GA3含量降低,促使IAA/ABA在诱导生根期快速增大,通过相关激素的调控,使插穗向有利于促进生根的生理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杂种山杨组培苗内源激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基因杂种山杨无性系为材料,非转基因无性系为对照,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不同基因型和不同生根类型组培苗的植物内源激素(IAA,ABA和GA)含量的变化,探究植物内源激素含量及激素间相互作用对转基因杂种山杨无性系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山杨无性系不同生根类型间在IAA和ABA含量上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差异;不同生根类型的杂种山杨,赤霉素GA的含量始终处于高值水平,比较稳定,保持在400~500 ng·g-1左右.转基因组培苗内源脱落酸ABA的含量较低,在150 ng·g-1左右时,促进生根.内源生长素IAA含量在200 ng·g-1以下时,有利于组培苗的生根.非转基因植株在组培过程中均可生根,但分为直接生根和愈伤组织生根2种类型,直接生根类型的3种激素含量均高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低的IAA/ABA,高的GA/ABA和GA/IAA比值是植株生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杂种落叶松连续繁殖与插穗生根关系的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日×长杂种落叶松连续繁殖插穗不定根发育进程,研究了连续繁殖对插穗生根力衰退的阻滞效应,并分析了一轮采穗圃与原株采穗圃插穗不定根发育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扦插后13 31 d是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根原始体分化发育的关键期,此时一轮分生株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根发育均优于原株。连续繁殖对插穗生根性状有显著作用,尤其是生根率很低的原株,经过一轮繁殖后,生根性状有极显著提高。连续繁殖影响插穗自身激素含量,尤其是IAA,经过一轮繁殖后,含量明显高于原株。从不定根发育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看,一轮分生株插穗(IAA+GA3+ZR)/ABA比值在不定根发育前期明显高于原株,与生根率的变化一致,可用来衡量不同繁殖次数插穗生根性状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
不育紫薇‘湘韵’扦插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育紫薇‘湘韵’半木质化枝条为试材,使用植物生长激素KIBA对插穗进行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不同生根时期内源激素IAA、ABA、GA3、ZR含量,研究‘湘韵’紫薇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紫薇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内源激素含量与不定根的分化与形成密切相关,高浓度的内源IAA有利于插穗根原基分化形成及生长发育;低浓度的内源ABA有助于不育紫薇的扦插生根;高浓度的内源GA3抑制了不育紫薇插条不定根的形成;内源ZR在根原基分化形成与根的伸长两个时期的作用不同,低浓度的内源ZR促进根原基分化形成,而较高浓度的内源ZR有利于根的伸长;高的IAA/ABA值有利于扦插过程中根原基的分化与形成,低的IAA/ABA值促进扦插过程中不定根的伸长;高水平的IAA/ZR值有助于根原基分化形成,较低的IAA/ZR值有利于不定根的伸长;低水平的GA3/ABA值有利于根原基的分化形成,较高的GA3/ABA值促进不定根的伸长。  相似文献   

14.
以红锥嫩枝插穗为材料,用清水处理,研究红锥插穗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基部韧皮部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插穗生根过程中,插穗基部韧皮部的IAA含量在扦插过程中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ABA、ZR、GA3等激素含量在扦插过程中基本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判别生根难易的IAA/ABA比值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ZR/IAA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外部形态学观察结果,红锥插穗扦插后第21d开始生根,第60天生根基本结束,生根率达92.5%,说明插穗自身的激素含量影响生根性状,红锥插穗自身的激素含量有利于生根,故红锥插穗生根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以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mb)1年生休眠枝条为材料,采用60Co-γ射线(剂量15Gy)处理扦插插穗,未经辐射处理为对照。于扦插后40d、47d、54d、64d、74d、84d和104d从辐射与对照处理插穗基部皮部取样,测定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R)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60Co-γ射线抑制海州常山扦插生根。与对照相比,15Gy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组的内源IAA含量、ABA含量和ZR含量均在不定根诱导和形成期间多上升,GA3含量、IAA/ABA,GA3/ABA,ZR/ABA比值含量降低,IAA和ZR含量谷值推后到来。60Co-γ辐射处理提高不定根形成期内源ABA含量,从而IAA/ABA,GA3/ABA,ZR/ABA比值降低,这是插穗生根推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2年生金雀花实生苗硬枝为试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研究金雀花硬枝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旨在揭示金雀花扦插生根机理。结果表明:900 mg/ L 吲哚乙酸(IAA)处理金雀花插穗较CK 显著缩短生根时间;不定根大量形成前,除脱落酸(ABA)外,其他均呈倒“V”形变化;内源激素变化曲线的峰值(或谷值)出现前,IAA 处理的 IAA 含量、IAA/ ZT(细胞分裂素)、IAA/ ABA、ZT/ ABA 均高于 CK,ABA 含量低于 CK;IAA 处理与 CK 内源激素的峰值(或谷值)分别出现在第10天和第15天,与其生根动态具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青海云杉扦插繁殖技术及其生根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母株年龄(7、10、15、20和25年)、扦插类型(嫩枝、硬枝和根系)及穗条采集部位(顶端、上部、中部和下部)对青海云杉插穗扦插生根的影响,扦插前测定插穗内源激素(IAA,ABA和KT)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揭示其与扦插生根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5年生青海云杉上部的嫩枝(粗度:0.5~1.0cm;长度:15cm)能有效地提高扦插生根率和降低基部腐烂率,同时增加插穗生根数和根系长度,表现出较好的扦插生根特性,内源生长素(IAA,ABA和KT)和有机营养物质(碳和氮)与青海云杉扦插生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单一的某种激素、有机化合物对插穗生根没有明显的影响,青海云杉扦插生根以及生根能力的大小主要受IAA/ABA和全碳/全氮比值的调控,比值越大,其插穗生根率越高。可用IAA/ABA和全碳/全氮比值作为衡量青海云杉插穗生根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黑果枸杞扦插中内源激素对插穗生根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黑果枸杞硬枝插穗生根过程中韧皮部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及玉米素(ZR) 3种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生根初期,插穗有1个衰老过程,插穗生根部位的IAA、ZR和IAA/ABA比值均迅速降低,ABA变化不明显。IAA生根中的含量变化规律与ABA的大致相同,对生根不起主要作用,只是起到协同作用。与对照相比,萘乙酸(NAA)处理插穗对ABA影响不显著,但插穗生根部位IAA含量、IAA/ABA比值得到提高,同时ZR含量下降。低浓度的ZR有利于愈伤组织形成。插穗内源激素的动态平衡,共同调控不定根的发生。IAA/ABA比值可以作为生根能力的判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不同外源生长物质对紫叶李扦插生根的影响,以2 a生紫叶李当年生枝条为材料,研究了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和α-萘乙酸(NAA)对其扦插生根及其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T_3)对紫叶李生根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可溶性糖含量在愈伤组织形成期(15 d)降低,在不定根形成期(20 d)不断积累,在不定根大量生成后(25 d)再次降低;淀粉、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糖基本一致,说明不定根形成需消耗大量的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为其提供能量。愈伤组织形成期(15 d),POD与PPO活性最高;紫叶李插穗中GA_3含量在根原基诱导与不定根发生初期较低,在不定根伸长期较高;IAA的含量在不定根的形成与伸长期快速上升,说明较高的GA_3与IAA有利于插穗不定根的发生与伸长。综合各因素可知300 mg/L IBA处理最有利于促进紫叶李插穗成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择扦插繁殖的方式研究花椒无性繁殖过程中的生根和生长特性,探索激素促进花椒根系发生和发育的生理机制,为花椒优良品种的繁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3年生‘狮子头’花椒实生苗嫩枝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扦插试验。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方法,持续观测花椒扦插苗的生根进程,测定生根关键物质(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并测定关键生物酶(SOD、POD、PPO和IAAO)活性。【结果】花椒插穗生根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型,生根过程可分为愈伤组织诱导期、不定根形成期、不定根伸长期、生根后期4个阶段。IAA和IBA处理中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插穗的成活率和生根效果指数最高,NAA处理中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有利于花椒插穗生根。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皮部SOD和PPO活性在愈伤组织诱导期和不定根形成期上升,在不定根伸长期和后期下降;POD和IAAO活性在愈伤组织诱导期和不定根伸长期上升,在不定根形成期和生根后期下降。【结论】对比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外源激素处理后发现,适宜浓度的外源激素处理对花椒扦插苗的根系发生与发育有促进作用,并可通过促进生根关键酶活性的提高以及诱导生根物质含量的变化对根系发生进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