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浦东地区唐镇、合庆等镇散养禽中分离到2株鸡白痢沙门氏菌疑似菌株,经过病理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和生化鉴定,该疑似菌株被确诊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经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均表现为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氟苯尼考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但对四环素、复方磺胺、氨苄青霉素、磺胺异噁唑较敏感,这为本地区鸡白痢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集蓬莱某养鸡场疑似鸡白痢病死鸡的肝脏、脾脏、肾脏等作为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及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3株分离株均是鸡白痢沙门氏菌,其血清型分别为2株O_9、1株O_12。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头孢噻呋和阿米卡星高敏;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中敏;对环丙沙星和链霉素低敏。因此头孢噻呋和阿米卡星可以很好的作为该养鸡场预防和治疗鸡白痢的药物,然而其他抗生素可以减少其使用量或停用。  相似文献   

3.
为查找广东某鸡场竹丝鸡雏鸡发病原因,对疑似鸡白痢沙门菌病残鸡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鸡场共分离获得2株鸡白痢沙门菌(S1、S2),鸡白痢沙门菌是鸡场此次疫病的主要病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盐酸四环素、甲氧苄啶等抗菌药为2株分离株的首选药物,临床治疗建议避免使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链霉素。试验表明,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治疗应重视多重耐药性问题,通过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广东某黄羽肉种鸡场鸡白痢沙门菌的感染及耐药情况,随机采集该场孵化至21日胚龄时的117个死亡胚进行鸡白痢沙门菌分离,通过生化鉴定、PCR、血清分型及rfbS基因序列测定等鉴定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并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出18株鸡白痢沙门菌,分离率为15.38%;18个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多黏菌素B、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链霉素均敏感,而对磺胺异吡恶唑(100%)、萘啶酸(72.2%)、氨苄西林(55.6%)、四环素(44.4%)耐药率较高,且分离株均有多重耐药性。研究表明该黄羽肉种鸡场已受到鸡白痢沙门菌感染的困扰,有必要尽快启动鸡白痢沙门菌防控与净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及PCR检测,对2010年10月~2012年6月江苏、安徽两省送检的禽源病料进行鸡白痢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1 420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55株鸡白痢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萘啶酸、羧苄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异恶唑和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氯霉素和卡那霉素具有较强敏感性.上述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中,有49株(89.09%)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以四耐菌株比例最高(25.45%).本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鸡白痢沙门菌发生与流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鸡白痢是严重危害雏鸡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有效地防治本病可以明显地提高育雏率。为了给临床选择用药防治鸡白痢提供参考,从而保证最佳治疗效果,笔者对分离自雏鸡白痢死亡鸡的27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应用常规纸片法进行了11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自某鸡场确诊为白痢的1—2周龄雏鸡,共27株,经形态学检查,培养与生化特性检验及沙门氏菌因子血清(兰州生物制品厂生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徐州地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耐药性。[方法]从徐州不同地区分离鉴定了19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并对19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该地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率为94.7%,多重耐药谱为PG-MY-DOX-TET-AMP的菌株百分比为42.1%,对青霉素和林可霉素耐药率为100%,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新霉素耐药率在50%以上,对头孢唑啉和强力霉素耐药率为40%~50%,对头孢氨苄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20%~30%,对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未出现耐药菌株,对氟苯尼考和头孢曲松高敏菌株在80%以上。[结论]徐州地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根据鸡白痢沙门菌与鸡伤寒沙门菌的rfbS基因在第237和第598位碱基的不同,设计和合成了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引物,建立了快速检测鸡白痢沙门菌的PCR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鸡白痢沙门菌临床分离样品进行了PCR鉴定。结果显示,该PCR方法能够特异性地鉴定鸡白痢沙门菌,检测灵敏度达100PgDNA。对35个经常规方法鉴定的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进行鉴定,鉴定出33株鸡白痢沙门菌,符合率为94.3%。表明,建立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能够准确而快速地鉴定鸡白痢沙门菌。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建立和优化禽沙门菌分离鉴定的方法。选择山东省某地方品种鸡疑似发生沙门菌病的未出壳死胚样品24份,通过4组不同的培养基组合比较沙门菌的分离情况,选择沙门菌通用引物两对和鸡白痢特异性引物一对进行分离株的PCR检测,比较其特异性,然后进行血清分型和MLST分型,确定沙门菌类型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该批样品中TTB比SC增菌效果好,XLD和XLT4选择培养基对沙门菌分离效果相同,最终通过PCR方法鉴定出沙门菌阳性率为58.3%;发现两对通用引物特异性一致,表明可任选一对引物进行PCR鉴定;用鸡白痢沙门菌特异性引物完成的PCR鉴定结果显示,14株沙门菌中有7株为鸡白痢沙门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14株沙门菌中有7株鸡白痢沙门菌、7株肠炎沙门菌,共两种血清型;MLST分子分型结果表明,14株沙门菌分为3个ST型,分别是7株ST11、3株ST92和4株ST2151,其中ST11为肠炎沙门菌,ST92和ST2151为鸡白痢沙门菌;本研究表明,疑似沙门菌感染样品经BPW和TTB增菌、XLD或XLT4选择培养基分离培养,最后通过PCR方法可准确完成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同时,应用该方法可完成对鸡白痢沙门菌的鉴定,并与血清分型和MLST分子分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区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新疆地区鸡沙门氏菌病进行了病原学、血清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分离的246株细菌与鸡白痢鸡伤少门氏菌诊断血清呈阳性反应;对15株鸡沙门氏菌进行抗原结构分析,表明8株为标准型鸡白痢伤寒沙门氏菌,7株为中间型鸡沙门氏菌,对其中86株菌的生化鉴定表明符合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该病在我区的发病死亡率为1%-25%,发病严重的鸡场为50%-75%。该病除了单一感染外,还与鸡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鸡球虫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肉鸡鸡白痢沙门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月,北京郊区某肉鸡养殖户的2 000只7日龄雏鸡出现拉白色稀粪,肝脏有黄色结节等症状和病变的疾病。为探索该病病因及制定有效防治措施,对病鸡样品进行了细菌学检验。通过细菌分离、生化试验、PCR及16 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出1株鸡白痢沙门菌。该分离株感染试验鸡能复制出与其临床表现一致的病例并能引起死亡。表明鸡白痢沙门菌是危害北京郊区该养殖户肉鸡的病原。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从一群糊肛严重、死淘率和跛脚鸡高达2%的鸡群中,随机挑精神状态差、瘦小、糊肛严重、跛脚的鸡若干,采集其肝脏和关节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成功分到10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其中6株源自肝脏,4株源自关节;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0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对头孢噻呋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复方磺胺氯达嗪和氧氟沙星可溶性粉均表现出高度敏感,但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可溶性粉、盐酸林可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等呈多重耐药。因此,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筛选敏感药物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广西地区临床病鸡中沙门氏菌的流行情况以及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本研究对2014年—2015年送检的121只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病鸡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以及耐药性研究。结果共分离到49株沙门氏菌,包括4种血清型,其中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41株、鸡伤寒沙门氏菌(S.gallinarum)4株、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3株和肯塔基沙门氏菌(S.kentucky)1株。分离株对磺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达93.9%,其次为复方新诺明、萘啶酸、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多重耐药菌株占93.7%,分离株最多可耐10种抗生素。结果表明,自广西地区送检的病鸡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以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鸡源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选择16种单味中草药进行鸡白痢沙门氏菌体外抑菌试验.采用水煎煮法制备各单味中草药的水煎剂,通过琼脂扩散法和药敏纸片法测定各煎剂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的抑菌效果,测量抑菌圈直径.琼脂扩散法测得各单味中药水煎剂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的抑菌效果由强至弱的顺序为黄连>鲜白果>白头翁>地榆>石榴皮=黄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标准株的抑菌效果由强至弱的顺序为黄连>鲜白果=地榆=石榴皮>黄芩>甘草>白果仁>刺五加果>刺五加皮=黄柏.琼脂扩散法好于药敏纸片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不同血清型/生物型沙门菌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出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特异性基因组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建立双重PCR方法鉴别检测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不同生物型,并进行初步的临床应用。双重PCR方法结果显示,鸡白痢沙门菌显示417 bp条带,鸡伤寒沙门菌显示417 bp和636 bp两个条带,而阴性对照未出现条带,与预期设计相符。双重PCR体系对56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鉴定结果与细菌学分离的血清型鉴定结果完全一致,说明本试验建立的双重PCR体系特异性良好,应用上述方法检测鸡场疑似20份临床样本,结果发现8株鸡白痢沙门菌阳性,1株鸡伤寒沙门菌阳性。上述结果表明,已建立双重PCR方法特异性检测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本试验为鸡白痢和鸡伤寒不同生物型沙门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洁、敏感、特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阜新市某肉鸡养殖场的94只疑似鸡白痢病鸡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共分离沙门氏菌79株,分离率为84.0%,79株鸡沙门氏菌对受试的12种抗菌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性最高的是氨苄青霉素,最低的是链霉素和阿米卡星;经79株分离株中blaTEM基因的分离率为63.29%(50株),aadA2基因的分离率为58.23%(46株)。该鸡场沙门氏菌耐药水平较高,建议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17.
检测分析珠三角地区69株鸡白痢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及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M)和tet(X)]在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43株(62.7%)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对四环素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tet(A)的检出率为75.4%,未能检测到耐药基因tet(B)、tet(C)、tet(M)和tet(X),表明鸡白痢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机制以tet(A)基因介导的主动外排为主。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两场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微生物学特性谌南辉,黄庚明(江西农业大学牧医学院)分离株血清型鉴定结果本文对1993年4~5月份江西省两大型鸡场死亡商品代罗曼雏鸡所分离的22株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细菌学检查,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防控雏鸡白痢沙门菌病,试验自保定某蛋种鸡场疑似为鸡沙门菌病雏鸡采取肝脏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鸡白痢沙门菌多价血清学鉴定及沙门菌inv A基因PCR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检测及对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10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生化特性、血清学鉴定结果符合鸡白痢沙门菌的特征,说明从病死雏鸡组织中分离出的细菌为鸡白痢沙门菌。沙门菌inv A基因PCR扩增出373 bp目的片段,进一步证实分离菌为鸡沙门菌。用分离菌株接种雏鸡,其死亡率高达90%,表明该菌株有很高的致病性。10株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达100%,对阿齐霉素的耐药率达90%,而对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和庆大霉素耐药性较弱、对氧氟沙星较为敏感。3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42.86%,4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57.14%,5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71.43%,说明雏鸡沙门菌分离株对所试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本试验为鸡白痢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检测分析了珠三角地区鸡白痢沙门菌对磺胺药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以进一步了解鸡白痢沙门菌对磺胺药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机制。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69株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对磺胺药的耐药性,PCR检测了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SulⅡ和SulⅢ在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75.4%的受试菌株对磺胺异恶唑产生了耐药性;耐药基因SulⅡ检出率最高(79.7%),其次是耐药基因SulⅠ(33.3%),未能检出耐药基因SulⅢ。提示珠三角地区鸡白痢沙门菌对磺胺药的耐药情况相当严重,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和SulⅡ在磺胺类耐药菌株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