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2.
玄武岩和橄榄玄武岩上发育的土壤粘粒部分的7矿物以埃洛石为主,高岭石居次,且结晶不良。花岗闪长岩和紫色凝灰岩上发育的土壤粘粒中高岭石含量较低,结晶度也较低。其余土壤粘粒部分的高岭石含量均较高,结晶度也较高。部分剖面中有14过渡矿物。三水铝石仅出现于少数剖面中。伊利石最大量地出现于紫色凝灰岩上发育的土壤中,在其它几个母质中含较多云母的土壤中,也含有少量伊利石。橄榄玄武岩发育的土壤粘粒中含氧化铁矿物最多,以赤铁矿为主。玄武岩上发育的土壤粘粒中也含有较多的氧化铁矿物,赤铁矿和针铁矿兼而有之。第四纪红土和花岗闪长岩上发育的土壤粘粒中也有一定量的氧化铁矿物。  相似文献   

3.
福建硼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红壤果园硼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红壤开发利用的调查、检测结果,阐述不同岩石风化壳和土壤中水溶性硼的含量及分布,并将全省土壤划分为3个硼素含量水平区,提出两项改善红壤果园硼素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薛平  毕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19-16323
对海南岛内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土壤剖面花岗岩类砖红壤中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及其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花岗岩类砖红壤中稀土元素的总量平均值∑REE偏高,达426.96μg/g,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不同地貌单元间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均分异明显,表现为中部山地〉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各土壤发生层中稀土元素含量从母质层→淀积层→淋溶层逐渐降低;海南岛花岗岩类砖红壤属弱-中等Eu亏损,δCe变异程度较大,平均值近于无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海南岛东西部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的方法,在海南岛东、西部各取6个土壤剖面,共35个土壤样本,对砖红壤土壤剖面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砖红壤剖面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东、西部表层土壤各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母质的特征;除镍元素外,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在各层中的均值高于中国南方砖红壤平均值,有一部分重金属元素在淀积层积累;另外,人类活动对海南岛砖红壤剖面中的重金属元素可产生一定影响;海南东、西部表层土壤各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铅和铜,铬和镍,铬和锌之间显著相关,这些重金属来自同源的概率更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海南岛砖红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选取了佳县三种具有代表性地貌单元(黄河漫滩,河流阶地,山地)各一片枣园(以下命名为黄河滩,申家湾,屈家庄)作为研究对象,对其36种元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黄河滩、申家湾到屈家庄Fe2O3和亲Fe元素中V、Mn、Co、Ni的含量从河漫滩、河流阶地、山地依次升高,而另外两种元素Ti、Cr则依次降低。Al2O3的含量在三种地貌单元土壤中含量无明显差异。元素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元素Zr和Hf呈极密切正相关关系。SiO2和碳酸盐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从总体来看,在0.01置信水平下具有显著相关的元素(矿物)共有310对,其中呈正相关202对,负相关108对。  相似文献   

7.
董彦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0):68-72
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调查和取样分析袁集中典型土壤剖面数据袁分析柳江流域石灰岩土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出石灰土剖面地球化学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认识流域内岩溶区土壤剖面的形成及演化提供地球化学依据。结果表明:(1)石灰 土土壤富集Si、Al元素,Na、Mg、Ca元素含量较少,呈弱碱性;Mg、Ca含量与pH值呈正相关关系;Zn、Pb、Cd与pH值呈负相关关系。(2)有机碳、N含量随土壤加深而降低,K、K2O、pH值含量则相反。(3)土中微量元素Zn、Pb、Cd含量显著高于全国土壤含量平均值袁但没有超标。(4)不同群落类型的植物影响石灰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含量和pH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珲春市苹果梨基地土壤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方法]从吉林珲春市苹果梨果品基地采集32个表层土样,分析了样品中7种常量元素和10种微量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结果]土壤常量元素MgO(K=0.470)、CaO(K=0.300)含量平均值低于全国土壤平均值,Fe2O3(K=1.000)、K2O(K=1.040)、Al2O3(K=1.060)、SiO2(K=1.070)含量平均值与全国平均值基本相当,Na2O(K=1.140)含量平均值高于全国平均值。土壤微量元素Cr(K=0.894)和Co(K=0.904)与全国土壤平均值基本相当;As(K=0.341)、Hg(K=0.550)、Cu(K=0.659)、Ni(K=0.677)、Se(K=0.702)、Cd(K=0.774)和Zn(K=0.812)含量低于全国土壤平均值;只有Pb(K=1.029)的平均含量高于全国土壤平均值。[结论]该研究为延边地区主要苹果梨种植区合理施肥,提高苹果梨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选择溶解性的化学提取和幼苗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湖南省几种耕型红壤及其发育而成的水稻土铜的化学形态及其与土壤有效铜的关系,以及红壤旱地改水田后施铜对水稻吸铜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的铜主要以有机态(15.2% )、无定形铁态(11.7% )、晶形铁态(17.2% )和残留态(56.0% )4 种形态存在,其中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态铜(18.7% )和无定形铁态铜(14.6% )明显高于耕型红壤(分别为8.0% 和5.8% ),而晶形铁态铜和残留态铜含量则是后者高于前者.红壤性水稻土有效铜含量显著高于耕型红壤.幼苗试验结果表明,耕型砂岩红壤施铜能明显促进水稻幼苗对铜的吸收,最佳施铜量为 5~10 m g/kg 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土柱淋溶实验,研究了六价铬在砖红壤中淋溶特征以及有机肥和陪伴离子[Cu(Ⅱ)、磷酸根]对该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模拟酸雨条件下,土壤中六价铬溶出特征。结果表明:高氧化铁含量砖红壤对Cr(Ⅵ)有很强吸附能力,当Cr(Ⅵ)输入量小于240 mg·kg~(-1)水平,其在淋溶液中浓度低于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检测限。土壤添加有机肥后,初始阶段淋溶液Cr(Ⅵ)浓度较对照处理高,但经历一段时间后,则较对照处理小,这表明有机肥一定程度上可减少Cr(Ⅵ)淋溶量。Cu(Ⅱ)能提高土壤表面ζ-电位和促进Cr(Ⅵ)吸附,并降低砖红壤Cr(Ⅵ)淋溶量;磷酸根可减小土壤表面ζ-电位和土壤对Cr(Ⅵ)吸附量,从而促进Cr(Ⅵ)淋溶。模拟酸雨条件下,土壤中Cr(Ⅵ)淋溶量呈现出先逐渐增加后减少特征。当Cu(Ⅱ)存在时,尽管土壤中Cr(Ⅵ)保持量最大,但其在淋溶液中浓度却较对照低,说明Cu(Ⅱ)与Cr(Ⅵ)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降低后者淋溶量。  相似文献   

11.
在 X 射线衍射鉴定的基础上,用透射电镜对福建红黄壤中常见的粘粒矿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高岭石呈假六方片状和次圆形片状,大小差异较大,埃洛石呈管状。颗粒大的伊利石呈三角片状或棱角分明的长方片状,有的伊利石呈板条状,次生绿泥石矿物的形态与伊利石相近,呈不同形态的片状,赤铁矿主要以豆状及肾状存在,颗粒较小。针铁矿呈针状或小纺锤状。三水铝石多为小的豆状,鳞片状,有时也呈大的板状。  相似文献   

12.
赤红壤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华南赤红壤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变化于8.80×10-3~4.54cm2/min之间,并受土壤含水量、容重和毛管孔隙度的影响,而毛管孔隙度大小是影响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华南赤红壤的主要物理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稳性结构体的含量为42%-48%,并与〈0.005mm颗粒含量具显著正相关:0-10cm土层具有较高团聚体孔隙度和导水率,且在高基质势势范围内具有较好的通透性和供水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在广州的赤红壤上进行六种农作制的五年试验表明,所有衣作制的氮平衡均盈余,其中水稻连作的农作制氮盈余较少,而含豆科作物者尤其是牧草大绿豆混播及双季稻冬种绿肥盈余最多,后者年亩增加氮素约10kg;各农作制氮盈余的原因是具有较高的氮肥效率和土壤全氮量显著增加。磷平衡在所有农作制中皆为亏损;磷肥效率低,多数衣作制投入的磷约有1/3移至耕层以下。钾平衡在含水稻的衣作制中亏损艮大,旱作者接近平衡或盈余;钾亏损的原因是含水稻的农作制钾的淋失量大,平均达投入的44%:土壤经种植五年后钾含量一般只能维持原有水平。养分平衡状况表明,供试六种衣作制中,油一茨和牧草混豆科作物两个农作制最有利于养分平衡,亏损较少,其次是油—稻和稻—肥两个农作制亦较有利于养分平衡。试验还说明稻秆和豆科作物基秆回田是维持农作制中氮平衡、钾平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不同利用方式红壤生态系统蚯蚓种群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6.
对广东省2个花岗岩赤红壤的微形态研究表明:骨骼颗粒以蚀变石英为主:呈斑晶状分布;土体棱块状结构发育明显,微团聚体轻微发育;细粒物质以其红色、具轻微双折射现象为主要特征;土体中亦可见少量铁锰结核体及粉质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利用TM遥感图像解译出2000年兴国县土壤侵蚀强度图及土地利用图,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对2图的叠加分析,来研究典型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不同土壤侵蚀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裸地、旱地、草地及园地类型上,中度侵蚀主要分布在疏林地、草地及旱地上,而轻度侵蚀在各种土地利用上均有不同的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在疏林地上,旱地及草地次之。这说明建造良好的植被条件是防止强度土壤侵蚀发生有效途径。从土壤侵蚀率上来看,裸地、旱地、草地及园地是严重土壤侵蚀集中分布的几种土地利用类型,文章最后从土地合理利用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和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白浆土的干燥度在1.00~1.27之间,各土层的水分性质差异显著。白浆土水分变化可分为冻结凝聚期,融冻返浆期,初夏干旱期,伏雨湿涝期和秋夏稳定期。研究表明,调节土壤水分是利用改良白浆土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鄂东南红壤水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鄂东南地区5种母质发育的红壤水分特性。结果表明,红壤的持水性以四纪红色粘土,泥质页岩和砂质页岩发育的红壤持水性较强,石英砂岩,花岗岩发育的红壤持水性较弱。土壤水分的有效性以表土层的土壤水效性较高,土壤的导水性和土壤的爱气孔隙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