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波叶红果树Stranvaesia davidiana var. undulata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果实储藏方式、不同的萌发温度和光照条件,对其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室温干藏,低温(4 ℃)干藏,自然低温湿砂层积处理波叶红果树果实后,种子发芽率达极显著差异(P<0.01),以自然低温湿砂层积处理种子发芽率最高,达41.3%;在10,15, 20,25,30,15/10,25/15,30/20 ℃ 等8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发芽率达显著(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1),在25 ℃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高,达45.3%;在全黑暗、光照12 h(1 030 1x)和光照24 h(1 030 1x)等3个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波叶红果树种子为光不敏感种子或光中性种子。因此,波叶红果树果实经自然低温湿砂层积处理后,在25 ℃条件下,有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光照不是其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图1表3参16  相似文献   

2.
研究温度、光照及盐胁迫对喜盐鸢尾(Iris halophila Pall.)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光照12h/黑暗12h 交替时喜盐鸢尾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0℃/20℃,最终发芽率为86.66%±0.58%,亚适宜温度为15℃/25℃;其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属于光中性种子;盐分浓度50 mmol/L 时促进种子萌发,200~800 mmol/L时发芽率随盐浓度的增高而降低,800 mmol/L NaCl 胁迫下的种子复水后恢复发芽率为60%.温度是影响喜盐鸢尾种子萌发的重要限制因子;光照对喜盐鸢尾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P >0.05);与其他盐生植物相比,喜盐鸢尾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其种子萌发特性体现出对盐生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壶瓶碎米荠(Cardamine hupingshanensis)种子的萌发特性,为其引种和栽培提供指导。[方法]调查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壶瓶碎米荠的生态环境,并在不同的光照、温度、pH值和储藏条件下,对种子的发芽率进行测定。[结果]在壶瓶山一带的自然分布区内,壶瓶碎米荠种子无休眠现象,种子能自然萌发成苗,其萌发特性完全适应了自然分布区内稳定的低温溪流环境。温度在15~25℃时,壶瓶碎米荠种子发芽率较高;超过25℃,种子发芽率和萌发速度迅速降低。壶瓶碎米荠种子萌发对pH值条件要求不严格。光照对种子萌发也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条件。自然通风条件下,壶瓶碎米荠种子寿命约为80 d。[结论]人工育苗时,应该考虑温度和光照因素,萌发过程温度不宜超过25℃,种子保存需低温干燥。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不同播种材料萌发特性的差异,采用种子、果实及去翅果实在20℃光照条件下进行播种试验,探讨温度、光照、播种基质对其去翅果实萌发特性的影响,在不同温度、光照和播种基质条件下进行播种试验,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采用种子播种,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59.33%、46.67%、2.51,均显著高于果实和去翅果实,果实与去翅果实间无显著差异。温度对领春木去翅果实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有极显著影响,15~25℃和20~30℃变温条件下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95、0.93,为最适萌发温度。光照对领春木去翅果实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无显著影响。泥炭土、沙子、珍珠岩、蛭石4种播种基质中,泥炭土中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42.67%、26.67%、0.81,隶属函数值最高(0.76),为领春木最佳播种基质。  相似文献   

5.
吴晓明  程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36-9837
[目的]筛选适合省沽油种子萌发的最佳方法。[方法]采集当年生成熟种子,设置3个处理,即贮藏于4℃冰箱、用砂层积贮藏、放在木桶内不做任何处理,进行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萌发试验。[结果]3种处理中,省沽油种子贮藏于4℃冰箱发芽率为75%,圃地出苗率为52%;用清水砂层积贮藏发芽率为62%,圃地出苗率为45%;放在木桶内不做任何处理发芽率为3%,圃地出苗率为1%。[结论]综合考虑认为,采用砂层积贮藏方法进行种子贮藏处理发芽率和圃地出苗率较高,该方法简单易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赤霉素浓度、浸种时间、水分条件、培育温度和光照等生态条件对叶下珠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浸法"播种试验。结果不同生态条件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均有一定影响,赤霉素浓度适宜与否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影响较明显,220 mg·kg~(-1)GA下达最高; 10~25℃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叶下珠的发芽率逐渐增大,20℃为叶下珠发芽的最适温度;光照可提高叶下珠的发芽率,但先黑暗后光照处理发芽率达最高;土壤水分对叶下珠种子萌发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发芽率先高后低,当浸水量为1/3时,种子发芽率达39. 27%;在6~32 h浸种时间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增加叶下珠发芽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8h最高。结论先黑暗后光照、GA浓度220 mg·kg~(-1)处理种子,浸种18h,20℃培育温度,半浸水条件最适宜叶下珠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7.
罗桂花  金兰  丁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39-8340,8381
[目的]优化青海独一味[Lam iophlamis rotata(Benth)Kudo]种子的萌发条件。[方法]选择种子处理方式、温度、光照条件作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对独一味种子的萌发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温度、种子处理方式对独一味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极显著影响,影响独一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影响顺序为:种子处理方式〉温度〉光照;影响种子发芽势的顺序为:温度〉种子预处理〉光照。独一味种子萌发条件的最佳水平组合是A1B1C2,即种子用50 mg/L GA浸润24 h,在25℃下黑暗培养,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好。[结论]适当的温度和预处理可大大提高独一味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光照对青冈栎和浙江樟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光照对青冈栎和浙江樟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计算青冈栎和浙江樟种子的千粒重并观察其形态特征。研究4种温度处理和3种光照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在15~30℃范围内,青冈栎和浙江樟种子的发芽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青冈栎种子在黑暗条件下其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低于光照条件,浙江樟种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萌发率都超过了75%。[结论]青冈栎的最适宜萌发温度为25℃,而浙江樟则为20℃;青冈栎种子萌发需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在黑暗中萌发受抑制,浙江樟种子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均能萌发,但是12 h的光照可以明显提高其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菊苣种子发芽率和确定适宜播期,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菊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发芽试验的温度分别为15、20、25、30、35℃;光照条件分别为光照、暗期中断和黑暗3种条件.结果表明:在25、30℃条件下,种子发芽时间短,发芽率、发芽指数高,说明菊苣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温度过高和过低均可导致发芽期延长,使发芽率和发芽势降低.暗处理不会抑制菊苣种子萌发,但光照对其发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菘蓝种子发芽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菘蓝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将果实在清水中浸泡5h后剥去果皮,然后将种子置于不同温度、发芽床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发芽,统计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适宜于菘蓝种子发芽温度范围较广,在温度为15~30℃时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最高可达97.25%,但其发芽势差异显著,以20℃最高.纸上和砂上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9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GA3浸种及不同贮藏方式对肉桂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解决肉桂种子发芽及贮藏难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肉桂种子分别用0、100.0、200.0、300.0和400.0 mg/L GA3溶液浸种后催芽和播种,分析GA3对肉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肉桂种子采用室温干藏、室温湿沙藏、4℃干藏和4℃湿沙藏4个处理后15、30和60 d,测定各贮藏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探讨肉桂种子贮藏特性。【结果】肉桂种子经GA3200.0 mg/L浸泡处理,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其他处理,其中发芽率为90.0%,比对照高19.8%;发芽势为76.7%,比对照高31.9%;发芽指数52.1,比对照高28.4%。种子经GA3处理,幼苗茎长、根长及全株长均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GA3200.0 mg/L处理效果最佳。室温下沙藏和干藏60 d后,肉桂种子发生霉变失去生活力,4℃干藏60 d后,肉桂种子发芽率仍达60.0%以上,贮藏效果最佳。【结论】对肉桂种子进行适当浓度的GA3处理并进行沙藏催芽,可解决肉桂直播发芽率低和传统沙藏催芽方法出苗不整齐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滇重楼种子萌发技术,采用不同温度和不同基质对滇重楼种子进行处理,观测其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8~20℃恒温条件最适宜滇重楼种子萌发,在恒温条件下,处理55 d后种子开始萌发,处理130 d后沙与基质处理种子萌发率分别为91%和95%;变温(室温)条件下,种子所需萌发时间较长,处理120 d左右种子才开始萌发,管理成本增加,与恒温条件处理相比萌发率较低,190d试验结束时,沙与基质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73%和80%。可见,恒温处理缩短萌发时间,对重楼育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草果园土壤浸提液对几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生草果园土壤浸提液砂培龙眼、毛豆、罗卜,观测其发芽率。结果表明:培养23d时,百喜草处理的发芽势〉平托花生处理的〉圆叶决明处理的〉宽叶雀稗处理的〉对照的,而百喜草处理最终发芽率(84.7%)〉平托花生处理的(80.0%)〉圆叶决明处理的(55.3%)〉CK的(40.0%)〉宽叶雀稗处理的(33.3%),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利用土壤浸提液的稀释液砂培毛豆、龙眼、罗卜时,不同处理间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而原液砂培时,平托花生处理可显著地提高毛豆的发芽率,宽叶雀稗处理显著地降低毛豆的发芽率,且其两种浓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原液培养罗卜时,宽叶雀稗处理发芽率(92.0%)最低,与其它处理间差异显著,其浓度间也有显著性差异;4种牧草处理都抑制罗卜单株干重的增长,百喜草、宽叶雀稗处理浓度间差异极显著,圆叶决明处理浓度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解除蚬壳花椒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有效方法,提高蚬壳花椒种子萌发率。方法:以恒温4益、恒温25益、变温(先4益层积35 d,后25益层积35 d)湿沙层积70 d处理蚬壳花椒种子,每隔7 d进行1次取样,测定种子内营养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分析各处理解休眠效果,探索最佳层积温度。以层积处理后的种子用不同发芽基质(湿沙、草炭、珍珠岩、土壤)进行拌种处理,探索最适宜发芽基质。结果:变温层积可以有效解除蚬壳花椒种子休眠;草炭拌种可以大幅提高种子萌发率到68%。结论:变温层积可以加速蚬壳花椒种子内营养物质的水解,提高种子内酶活性,促进种子内生理代谢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胡杨种子活力下降变化规律,采用室温未密封、室温密封、4℃密封三种方式贮藏胡杨种子,测定种子劣变过程中的活力变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含水量、发芽率、活力指数逐渐下降,种子发芽率降低趋势是前期快、后期慢,活力下降速度为:室温未密封(室温密封(4℃密封。三种贮藏方式中,以4℃密封贮藏方式效果最好,种子活力最高(P〈0.01),而种子浸出液电导率与种子活力大小不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锥栗种子萌发和贮藏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采用常规方法对锥栗种子的形态特征、萌发和贮藏的生理生态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锥栗种子千粒重和体积大,不易传播.种子在10~40℃均能萌发,萌发的适宜温度是20~35℃和室温(18~32℃), 萌发时不需光.种子萌发无休眠,不耐脱水,属于顽拗性种子.在4℃时保湿贮藏半年,发芽率仍可达60%以上,采用室温湿沙贮藏半年,发芽率也可达40%以上,零上低温保湿贮藏是种子贮藏的理想方法.埋土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和成苗率均高于土壤表面的种子.种子在成熟、脱落和扩散过程中,由于遭受鼠、虫等动物危害,大部分已受损伤而丧失发芽率,在自然条件下种子很少萌发和成苗.   相似文献   

17.
中熟桃不同果实生育期对种子发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熟桃不同果实生育期对种子发芽生长的影响,为桃杂交种子的处理、提高成苗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10个中熟桃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果实生育期、成熟度、种子的干物质含量等对种子发芽及后期生长的影响.[结果]同一品种随果实生育期延长及成熟度增加种皮黄色比例、发芽势、发芽率、干鲜重比、地径均不断增加;在果实达到八成熟(除CrimsonGold)和九成熟时,种子的发芽率均达到100.0%;发芽势在九成熟时所有品种均达90.0%以上.比较发现果实发芽率和发芽势与果实生育期、种子干重和干鲜重比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而种子的干重、鲜重、株高、根长并未呈明显的变化规律.[结论]种皮颜色不能作为中熟桃杂交种子处理的判断依据,在果实生育期达到90 d以上、果实成熟度达九成熟时种子发芽率可达10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野生茶条木种子在喀斯特地区的萌发及其生态适应性,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直播法,结合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观察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茶条木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茶条木种子的平均大小为12.62 mm×12.23 mm,百粒重约83.69 g,含水量22.28%,种子活力高达(96.66±3.06)%;在12 h光照条件下,夜昼变温为5/15℃时种子不萌发,变温为25/35℃时种子萌发率达最大值(66.88±1.48)%;细沙含水量为土壤饱和相对持水量的30%~40%时,种子萌发率最高,为(23.00±1.58)%,土壤含水量太高反而对种子的萌发不利。【结论】茶条木种子对喀斯特地区微生境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在茶条木人工造林中,采用室内种子的夜昼变温处理,再以幼苗直播方式造林有利于提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19.
不同贮藏和浸种方式对香樟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香樟(Cinnamorman camphoral Siel)种子的最佳贮藏和处理方法。[方法]对采用3种不同方法贮藏的香樟种子进行正交试验,观察发芽率情况。[结果]香樟种子经湿沙包埋后放在4℃冰箱贮藏发芽率最高,4℃冰箱中贮藏次之,自然室温贮藏最低;采用不同药剂处理,则用80 mg/LGA3处理过的种子发芽率均为最高。经湿沙包埋后4℃冰箱贮藏并用80 mg/L GA3处理12 h的香樟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9.0%,此处理的种子萌发快而整齐。[结论]寻找到了适宜香樟种子的贮藏和浸种方式,为解决香樟种子发芽困难,发芽率不齐及发芽时间长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