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广东地区分离的IBDV变异株GC902进行了SPF鸡胚,CEF和SPF鸡的致病性,理化特性,与标准I型毒CJ801BKF株的抗原相关性检测等研究。结果表明,GC902株经SPF雏鸡连传5代,F5代囊毒接种10日龄SPF鸡胚,引起部分鸡胚死亡,未死亡胚矮小,发育不良,全身可见出血,头部水肿,肝脏呈大理石花斑样病变,坏死,或呈绿色,脾肿大。接种14日龄SPF雏鸡后4天法氏囊开始萎缩,至20天时仍严重  相似文献   

2.
从某疫区的鸡腺胃病鸡群中分离到H_(95)毒株,在SPF鸡胚稳定传至15代,具有规律性死亡和典型胚胎病变特征,EID_(50)=5×10(-5.5)/ml。用病料和鸡胚尿囊液毒分别感染试验鸡,均引起与自然病例相同的典型病理变化。病料和H_(95)鸡胚尿囊毒提纯的病毒液经负染后电镜观察,均具有典型冠状病毒形态。病毒液经卵磷脂酶C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并能破相应的抗体所抑制。采用率抗、多抗介导的间接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交叉反应表明,H_(95)株与IBV行密切的血清学关系。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获得了H_(95)毒株的免疫原(S_1)基因,经southern转印和IBV的S探针检测均呈阳性。结果表明,从腺胃病变型鸡群分离的H_(95)毒株属冠状病毒科IBV成员  相似文献   

3.
用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产生杂交瘤细胞,经ELISA筛选,获得了4株能分泌特异性抗IBV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分别命名为4AC1、4AF1、6DH8及2DH10。4株单抗的亚类都属于IgG2b,在Westernblotting试验中,4AF1、6DH82株单抗特异性地识别IBV的核衣壳蛋白(N);经ELISA测定,各株单抗40h培养上清效价达10-2~10-4,第7天腹水效价达10-5~10-6,4AF1、6DH8与所试7个IBV标准株及2个IBV分离株都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4.
从河北省昌黎县不同鸡场发生的法氏囊病鸡群中,分离到JD1,JD2,JD3,JD4,JD5共5株IBD病毒毒株,通过初步分离与试验,并对其作了致病性,鸡胚适应性和免疫保护性等项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5株均为IBDV,且可使易感鸡100%发病,致死病在0-40%。  相似文献   

5.
将6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别接种鸡胚肾细胞(CEKC)和气管环培养(TOC)。6株病毒无论是否已经适应于鸡胚,都在气管环培养中能引起病变。病毒适应于CEKC,是与病毒在鸡胚和细胞培养上的传代次数有关。分别用SPF鸡胚、非免疫鸡胚和普通鸡胚制备的TOC测定IBV-M41株的ID50,结果用SPF鸡胚和非免疫鸡胚制备的TOC测定的ID50都获得较高滴度,而在普通鸡胚制备的TOC中ID50明显低。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 VP2基因cDNA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T-PCR从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的第14代囊毒中扩增编码VP2蛋白的cDNA基因片断,长度为1500bp,并对该片断进行了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J801与IBDV标准Ⅰ型毒株52/70、STC和Cul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4%、976%和969%,与变异株A、E、GLS的同源性稍低,分别为965%、963%和967%。而与Ⅱ型毒株的同源性只有81%左右。从遗传进化树上看,CJ801处于标准Ⅰ型毒株和变异株之间。根据cDNA序列推导出蛋白质序列,比较蛋白质序列发现,CJ801与Ⅰ型IBDV毒株的同源性均在96%以上,其中与52/70的同源性最高,为982%。CJ801VP2高可变区的七肽区(S-W-S-A-S-G-S)未发生变化。以上结果说明CJ801为IBDVⅠ型强毒株。另外,CJ801和所有IBDV强毒株在VP2的253、279和284位上的氨基酸均相同,分别为Q、D和A;而CJ801的细胞适应株CJ801BKF和所有弱毒株一样,其相应位置的氨基酸分别为H、N和T。这3个氨基酸可能和IBDV的毒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从5个爆发产蛋下降综合症的鸡场收集80个样品中,分离到5株具血凝性的病毒,命名为CAV—Z_(16)、Z_2、W_4、T_1和T_3株。病毒大小70~80nm,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对氯仿不敏感,pH3~5下稳定,50~60℃1小时不被完全灭活;在DEF细胞上繁殖能被IUDR抑制;经血凝抑制试验、琼扩试验和微量中和试验证实与AV—127株属同一血清型,鉴定为EDS_(-76)病毒。CAV—Z_(16)株能在鸭胚上繁殖,致死鸭胚,HA效价达2 ̄(13)~2 ̄(17),也能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繁殖,产生CPE,但HA效价仅有2 ̄7~2 ̄(10)。初次分离EDS_(-76)病毒选用鸭胚较佳,从生殖道分离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将6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别接种鸡胚肾细胞(CEKC)和气管环培养(TOC)。6株病毒无论是否已经适应于鸡胚,都在气环培养中能引起病变。病毒适应于CEKC,是与病毒在鸡胚和细胞培养上的传代次数有关。分别用SPF鸡胚、非免疫鸡胚和普通鸡胚制备在TOCIBV-M41株的IC50,结果用于SPF鸡胚和非免疫鸡胚制的TOC测定的ID50都获得较镐滴度,而在普通鸡胚制备的TOC中IC50明显低。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VP2基因cDNA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RT-PCR从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的第14代囊毒中扩增编码VP2蛋白的cDNA基因片断,长度为1500bp,,并对该片断进行了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J801与IBDV标准Ⅰ型毒株52/70,STC和Cul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4%,97.6%和96.9%,与变异株,A,E,GLS的同源性稍低,分别为96.5%,96.3和96.7%。  相似文献   

10.
MDV感染鸡羽毛根病毒抗原和DNA的动态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羽14日龄鸡分别以马立克氏病毒(MDV)BJ-1株接毒,采集羽毛根作为MDV琼扩抗原和MDVDNAdot-blot杂交的动态检测样品。接毒后第10d至第8周的检测结果显示,鸡羽毛根MDV琼扩抗原及MDVDNA可分别在接毒后第14d(37.5%,3/8)和第12d(33.3%,3/9)检出;接毒后第17d至第5周,鸡羽毛根MDV琼扩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均大于80%;第6,7和8周时,则分别降至66.7%(4/6),50%(3/6)和40%(2/5)。而MDVDNA的检测,除1只鸡直到第4周才呈阳性外,其余在接毒后第14d至第8周中均保持100%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新城疫病毒F48E8、N-79、Lasota、P和分离株X以1:10000倍稀释接种9日龄SPF鸡胚、每胚0.2ml结果发现,F48E8和分离株X毒力强,可50h左右致死鸡胚,Lasota、P和N-79较弱。F48E8和X株接种鸡胚的肌肉、肝脏、脑和尿囊液均有大量病毒存在,而N-79、P和Lasota只在尿囊液中有大量病毒存在,胚体病毒极少。将NDV经酶解后接种鸡胚、胰蛋白酶可使弱毒N-79、  相似文献   

12.
从5个爆发产蛋下降综合的鸡场收集80个样品中,分离到5株具血凝性的病毒,命名为CAV-Z16、Z2、W4、T1和T3株。病毒大小70-80nm,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对氯仿不敏感,PH3-5下稳定,50~60℃1小时不被实例灭活;在DEF细胞上繁殖能被IUDR抑制;经血凝抑制试验、琼扩试验和微量中和试验证实与AV-127株属同一血清型,鉴定为EDS-76病毒。CAV-Z16株能在鸭胚上繁殖,致死鸭  相似文献   

13.
人工感染RHDV-NJ株病死兔肝经-50℃反复冻融,氯仿处理,PEG沉淀、差速离心,Sepharose-4B柱层析得纯化病毒,纯化RHDV经SDS-PAGE、CuCl2负染色后,切取主要结构多肽VP1(64.5KD)凝胶带,除去CuCl2和SDS获得VP1,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只有一个蛋白峰,Western-Blotting,HA和HI结果显示纯化VP1具有良好的抗原表位稳定性。无母源抗体的3月龄兔1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腺胃炎病原分离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7年在浙江省建德市发生的一种新的以腺胃肿大为特症的鸡传染病病例中收集的腺胃组织(ZJ971)为鸡胚接种材料,感染鸡胚第1代可达33.3%的死亡率,第3代达75%的死亡率并出现规律性死亡,自第6代开始死亡率达100%.鸡胚尿囊液经1%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和鼠的红细胞,电镜观察可见直径90~190nm的带囊膜和突起的冠状病毒粒子,中和试验结果显示低滴度的ZJ971可被IBV-H52和T株血清中和,ZJ971对酸、碱、热、乙醚和氯仿敏感,对反复冻融不敏感.这表明,从腺胃病变型鸡群中分离的ZJ971毒株是冠状病毒科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15.
32只1日龄SPF鸡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分别腹腔拉种3株禽肉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T,REV-DIA)和REV-C45),0.5mL/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不同时期检测感染鸡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各试验组鸡的白细胞总数和异嗜性白细胞百分率及总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淋巴细胞百分率先降低后升高,而淋巴细胞总数则在接种后第3天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0天起  相似文献   

16.
用鸭源新城疫病毒(ND)D10株和减蛋综合征(EDS—76)病毒GC2株同时在同一鸭胚中复制增殖.结果表明:(1)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鸭胚后,鸭胚平均死亡时间(MDT)73.6h,死亡率88.2%(15/17).胚体皮肤出血、淤血,绒毛尿囊膜水肿、增厚,尿囊液能凝集人和鸡红细胞.(2)尿囊液感染鸡胚成纤维(CEF)细胞,致细胞病变(CPE),证实尿囊液中存在NDV.用间接法Dot—ELISA检测EDS—76病毒抗原,结果为阳性.(3)电镜观察经提纯浓缩后的尿囊液,可见到两种病毒粒子:NDV形态不一,多数直径约120~130nm或更大.有囊膜;EDS—76病毒呈圆形,直径约70nm,有囊膜.(4)用血凝试验(HA)测定两种病毒.其生长规律与单独接种时一致.(5)接种灭活的含毒尿囊液的雏鸡,在血清中出现抗两种病毒的HI抗体及抗EDS-76病毒的中和抗体,对NDV强毒攻击有坚强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含有IBV S1基因的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含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olte株S1基因的重组质粒pUC18-S1.Holte和pUC18-S‘1.Holte为材料,分别构建了可表达IBV S1基因的昆虫杆状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S1.Holte(含IBV先导序列),pSXIVVI^+X3/4-S1.Holte(IBV先导序列为融合短肽),pAcGHL-C-S1,Holte。  相似文献   

18.
利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细胞适应株在鸡胚CEF单层培养物上增殖后经超速冷冻离心制备抗原,以国产NC膜为载体建立了检测与诊断鸡IBD的Dot-ELISA方法。经与AGP、VN、ELISA等方法进行比较,表明本方法灵敏,快速,简易,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对IBD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采用首次以IBD弱毒苗与灭能油乳剂苗同时免疫、再次用油乳剂苗加强免疫的接种程序,可获得显著而持久的抗体水平;带母源抗体(MAb)的雏鸡于21日龄首次免疫,效果良好;带MAb的鸡胚于18日胚龄接种IBD弱毒苗,雏鸡出壳后可在较长时间内获得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将TAD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胚弱毒疫苗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制成TAD-3弱毒细胞疫苗,其毒价稳定在10^7.5TCID50/mL以上;28日龄雏鸡免疫接种后14d体琼扩阳性率为100%,雏鸡接种10^5T CID50证明安全,现场使用效果理想。但不宜以大剂量的TAD-3和新城疫疫苗同时口服免疫接种,以免干扰新城疫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H95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从某疫区的鸡腺胃病鸡群中分离到H90毒株,在SPF鸡胚稳定传至15代,具有规律性死亡和典型胚胎病变特征,EID50=5×10^-5.5/ml。。用病料和鸡胚尿囊液毒分别感染试验鸡,均引起与自然病例相同的典型病理变化。病粒和H95鸡胚尿囊毒提纯的病毒液经负染后电镜观察,均具有典型冠状病毒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