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防止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生产上必须应用技术部门提供的脱毒种薯,使品种恢复和保持原有的品种特性与生产潜力。总结了大通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包括脱毒苗移栽和微型薯生产和原种生产,以期为该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具备粮食和蔬菜的双重特点,随着人们对保健和休闲食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加,深加工马铃薯也是一项很有开发价值的项目。红星农场具有适应马铃薯生产较好的地理条件,为筛选出适合农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为农场马铃薯的生产提供依据,2009年从克山马铃薯研究所引进4个品种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新老品种比较试验,找出适合本地区栽培的马铃薯主栽品种和后备品种,为马铃薯生产的稳步发展打下基础。1试验基本情况1.1试验材料马铃薯种薯:东农303、旱大白、鲁引1号、津引8号、克新4号、花525、嫩薯7号、休皮略、春天9个品种。由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绥化市东富乡  相似文献   

4.
一、试验目的为进一步促进奇台县脱毒马铃薯生产,通过对外引进马铃薯品种,在本地进行品比试验,鉴定其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及综合农艺性状,以筛选出适宜我县生产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为我县马铃薯新品种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二、材料与方法1.参试品种及来源参试品种共9个:新疆农业科学院品种紫花白、荷兰15号,青海省农业科学院品种青薯7号、青薯168、青薯6号、下寨65、青薯9号、青薯2号,本地品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疮痂病已成为马铃薯生产上四大主要病害之一。由于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其危害也在加重,严重影响马铃薯种薯生产和商品薯销售。为更好地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筛选抗病品种,通过随机区组试验,比较了12份马铃薯品种的疮痂病病情差异及感病后的各品种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克新28病情指数最小,为12.11,对疮痂病的抗性最高,但该品种商品产量不高。克新19与克新28的发病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产量差异却极显著,综合品种表现以克新19为最优。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淀粉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淀粉马铃薯品种是针对淀粉加工需求而选育出的专用品种,对加工原料生产和马铃薯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马铃薯淀粉的用途、国内外高淀粉马铃薯品种的发展概况及云南省高淀粉马铃薯品种的选育进程,指出云南省在开发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产业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晚疫病是威胁马铃薯生产发展的首要病害,选育和推广马铃薯抗晚疫病新品种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措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各地方品种的频繁调运和晚疫病菌A2交配型的迅速蔓延,马铃薯晚疫病在全国范围内有加重趋势。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马铃薯抗晚疫病新品种选育及生产品种的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并对今后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研究提出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 ,对新引进马铃薯品种进行产量比较试验评价 ,筛选出适宜商洛市生态条件栽培的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 ,为促进商洛市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属于喜钾作物之一,其体内氮钾比通常在1:1.4~2:2之间,为维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充足的钾素供应是最根本的条件。为此提出了马铃薯应用不同钾肥品种的生理差异性研究,为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方法。1不同钾肥品种与用量对马铃薯经济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给陕西安康川道二作区筛选出适宜的中早熟马铃薯品种,实验选择外引、自育马铃薯品种(系)5个,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目前二作区马铃薯生产以0302-4、费乌瑞它、0101-2三个品种(系)为主,在套种的情况下可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12,(7)
马铃薯晚疫病具有流行速度快、防控难度大、危害损失重等特点,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恶性病害。6月22日,农业部在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贵州省威宁县召开全国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工作现场会,分析病害发生形势,研讨防控措施,保障生产安全。6~8月份,西北、华北、东北夏播马铃薯主产区降水偏多,60%以上的品种为感病品种,病害流行风险高于常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是马铃薯上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明确马铃薯块茎蛾对不同品种块茎的适应性,为马铃薯抗性品种筛选以及制定有效的害虫综合治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目前生产上商业化推广的4个马铃薯品种(夏波蒂、龙薯4号、龙薯12号、克新17号)块茎为试验...  相似文献   

13.
通渭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达3.33万公顷以上,年产鲜薯约60万吨。为了解决品种多、乱、杂的现象,保持通渭县马铃薯的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就要确定好马铃薯的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所以,进行马铃薯不同品种的试验,分析哪一个品种更适合当地要求,成为当地主栽品种,以满足产业化、商品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聚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马铃薯对硒元素的聚集特性,为富硒马铃薯的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分别测定不同土壤硒水平和叶面喷施不同硒水平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含硒量,并比较不同品种在相同土壤硒水平条件下和相同叶面喷施硒水平条件下聚硒能力的差异。[结果]在总硒含量较高的土壤中种植的马铃薯的含硒量不一定较高;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以大幅度提高马铃薯块茎的含硒量,其马铃薯块茎含硒量是不喷施硒肥的5.3~37.6倍;不论是在相同土壤硒水平条件下还是在相同叶面喷施硒水平条件下,马铃薯品种间硒的聚集量都有很大差别,品种间含硒量最大相差20倍以上。[结论]在富硒土壤上不一定能够生产出富硒马铃薯;生产富硒马铃薯产品首先应筛选聚硒能力强的马铃薯品种,其次是应选择适宜的富硒土壤。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以作为生产富硒马铃薯的辅助措施,喷施浓度以20~5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5.
早熟早上市马铃薯对迎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尤为重要,但我省当前生产上应用的早熟品种缺少,还没有一套适于我省的早熟早上市马铃薯生产栽培技术,为结合我省生产实际.筛选出适于我省种植的高产、优质、早熟马铃薯新品种及大棚栽培技术,以解决当前生产中早熟品种缺乏及不能有效提早上市的问题,促进早熟早上市马铃薯的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种密度对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密度增加使马铃薯产量提高但同时造成商品薯率下降,生产上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生产商品薯及种薯,以满足不同需求。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对马铃薯主茎数、结薯数、大中薯率、小薯率及产量影响,找到最佳播种密度,旨在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晚熟品种冀张薯8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42 000株/hm2条件下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中熟品种同薯20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47 250株/hm2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早熟品种冀张薯12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63 000株/hm2产量最高,商品薯率最低,但3个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建议冀张薯12号播种密度以63 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详细论述了云南省马铃薯的栽培历史、生态类型和种植分区,深入分析了云南省马铃薯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生产基础条件较差,品种单一、缺乏专用型品种,品种退化严重,品种更新速度慢,栽培管理粗放,病虫危害严重,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提出了提高云南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以促进云南省马铃薯生产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平凉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出了其发展对策为:建立优质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加快优质专用品种和实用技术引进推广,加快无公害马铃薯生产进程,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搞好综合服务  相似文献   

19.
引进马铃薯品种在云南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云南广泛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会-2、合作88为对照,2007年冬季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富有乡对来自欧洲法国的19份栽培马铃薯品种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以期明确欧洲马铃薯品种在云南马铃薯遗传改良和生产应用中的可能性.以3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在田间和室内进行了产量性状、农艺性状、蒸煮品质、外观品质(薯形、薯皮类型、皮色、肉色、芽眼)、淀粉含量、炸片品质等6类性状的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在品种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评价性状的多样性信息(PIC)丰富,其和云南生产品种的相似度差异明显.大部分欧洲马铃薯在云南昆明的小春作条件下难于直接利用,可以利用欧洲马铃薯品种的优良性状来拓宽云南马铃薯的遗传基础,特别是在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及淀粉含量方面,其中H-43表现出产量和对照持平,且外观品质优于对照,可以进行生产试验以便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梅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148-148
<正>一、示范目的高寒山区马铃薯在农民生产生活中地位特殊,但单产低附加价值不高,对马铃薯生产产生负面影响,提高单产和马铃薯附加值将物资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是高寒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路径,随着人们对马铃薯需求结构及消费方式的变化,直接鲜食的方式日趋减少,山区农民除发展鲜食型品种外,必须及时调整结构,补上发展转用加工型马铃薯的空白,为给寻找未来大面积推广的专用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及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