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烟稻轮作模式下烤烟增密减氮的主要化学成分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增密减氮是一项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明确我国南方烟稻轮作模式下烤烟增密和减氮的可行性,对指导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湖南邵阳烟区烟稻轮作田块进行了密度和施氮量双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田间试验。三个种植密度分别为16667(习惯种植密度)、18182和20000株/hm2,三个施氮量分别为N 105、120和135 kg/hm2。测定了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采用隶属函数对化学成分数据进行标准化,用主成分分析计算每个成分权重,构建了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采用p2分析了烤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烟叶化学成分的效应。【结果】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以种植密度18182株/hm2和施氮量120 kg/hm2组合处理最高,其次是密度18182株/hm2和施氮量135 kg/hm2组合处理。施氮量对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的效应约为46.3%,种植密度对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的效应约为30.1%,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的效应约为23.6%。【结论】采用p2更能客观地定量分析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种植密度、施氮量及二者互作对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的效应不同,以施氮量为主,其次是种植密度。与邵阳当地和我国南方类似地区现行的种植密度(16675株/hm2)和施氮量(N 135 kg/hm2)相比,邵阳地区烤烟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和减施氮肥是可行的,烟稻轮作模式下烤烟推荐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18182株/hm2、120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稻茬烤烟中部6片烟叶一次性采收的适宜成熟度,以云烟87为材料,设计低成熟度(M1)、中等成熟度(M2)、高成熟度(M3)3个处理,在湖南桂阳烟区开展中部烟叶的不同成熟度采烤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中部烟叶采收成熟度的提高,鲜烟叶的叶绿素相对(SPAD)值下降;微带青烟叶比例下降,杂色烟叶比例增加;烟叶成熟度提高,结构疏松;烟叶单叶重下降;烟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下降,烟碱、钾和绿原酸含量增加,化学成分可用性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下降。M2处理的外观质量指数较M1、M3分别高12.12%、0.73%,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分别高11.74%、-0.70%,评吸质量分别高0.53%、5.42%,经济性状指数分别高2.62%、12.54%,烟叶质量指数分别高3.46%、3.16%,综合效果指数分别高2.78%、7.57%。湖南桂阳烟区云烟87中部烟叶一次性采收适宜成熟度要求叶面变黄20%~70%,主脉变白1/3~全白,支脉变白1/4~全白;SPAD值在22.43~29.69范围内时,可作为指导稻茬烤烟中部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的参考指标。稻茬烤烟中部烟叶一次性适熟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烤烟新品系HKDN-2在湖南省烤烟主产区的生态环境适应性,以当家烤烟品种K326和云烟87作对照,开展多指标模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HKDN-2的植物学性状、长势长相及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均优于对照,大田生育期与对照一致;其中,上部橘黄2级(B2F)和中部橘黄3级(C3F)烟叶的外观质量评价权重总分分别较对照高1.5~1.8分,烟叶主要经济效果指数(ECI)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B2F和C3F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指标可用性指数(CCUI)分别较对照高2.7~3.1和2.9~3.1,对田间主要病害表现出较好的抗性;烟叶ECI、外观质量评价指标及CCUI的综合评价多指标模糊评价排名第一。综上,烤烟新品系HKDN-2在湘南烟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应性以及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为烤烟新品种(系) 的选育、示范及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湘南和湘西烟田土壤系统分类及其与烤烟香型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土壤条件对烟叶香型风格的彰显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土系是系统分类中最低级的基层分类单元,也是和生产应用最紧密的单元。湖南是我国主要烤烟产区之一,本研究以湘南的江华和桂阳、湘西靖州、凤凰和桑植作为湖南的代表,通过35个典型优质烟田的土壤调查尝试建立相应的土系。结果表明:①调查的湘南和湘西35个优质烟田土壤系统分类类型涉及到人为土、富铁土、淋溶土和雏形土4个土纲和相应的4个亚纲、9个土类、14个亚类,可以划分为17个土族和27个土系。②烤烟为浓香型风格的湘南烟田土壤以具有石灰性的复钙型水耕人为土为主,烤烟为浓偏中间香型风格的湘西烟田土壤没有石灰性,可以初步认为土壤的石灰性或碳酸钙以及有机质含量是形成烤烟浓香型风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种移栽期对烤烟产量与品质影响的多指标模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隆回烟区烤烟适宜播种移栽期,以湘烟3号烤烟品种为材料,采用模糊数学和加权法,对2014-2015年隆回烤烟不同播种移栽期烟叶的外观质量、主要等级烟叶经济效果指数(ECI)和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CCUI)3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烟叶外观质量指标评价得分、主要等级烟叶ECI和CCUI这3项指标的加权值,均以"12月30日播种4月4日移栽"的处理最高,随着播种移栽期的推迟,采烤后主要等级烟叶ECI和CCUI均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规律。综上可知,隆回烟区适宜的播种移栽期范围是12月底到1月初播种,3月底到4月初移栽,这将有利于提高烟叶整体质量和产值。本研究为隆回烟区优质烤烟生产适宜播种移栽期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溶肥替代常规追肥对黔西南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最适于黔西南地区烤烟生产的水溶性追肥最佳比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水溶性追肥基追比对烤烟长势、养分吸收、烟叶产量和品质、初烤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测土配方法得到的烤烟专用肥施用后,烤烟长势旺盛,养分吸收量增加,产量和产值提升,但不利于上部叶品质的提升;采用水溶性追肥代替常规追肥后,随着氮、磷(P_2O_5)、钾(K_2O)3种养分追肥比例由30∶7∶40增加至70∶65∶70,烤烟株高、最大叶面积以及养分吸收累积、烤烟经济性状、初烤烟叶化学成分评价总分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追肥比例为50∶50∶50时,烤烟的长势最好,养分吸收适中,烤烟经济性状最优,且上部叶的化学成分评价总分最高,内在品质得到大幅改善,提高了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因此,建议黔西南烤烟产区采用水溶性追肥替代常规追肥,氮、磷(P_2O_5)、钾(K_2O)肥均按照50∶50∶50的比例进行追肥以促进烤烟生长,提升烤烟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湖南浓香型烤烟烟碱含量与物理性状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烤烟烟碱含量与物理性状的的定量关系,对湖南浓香型烟区烤烟样本的烟碱和物理性状进行检测鉴定,并对烟碱与各项物理性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指标中变异系数从大到小排序为:烟碱单叶重=叶质重叶厚叶宽=开片度含梗率=平衡含水率叶长;单叶重、叶厚、叶质重与烟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开片度、平衡含水率与烟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叶长与烟碱含量可用二次函数y=-49.2917x2+1.5595x-49.2917来描述,且达显著水平;叶宽、含梗率对烟碱的影响较小。该研究结果为丰富烟质量评价理论及湖南浓香型优质烟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采用层次分析和GIS技术对两当县烤烟种植适宜性分布区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当县适宜种植烤烟的土地面积为10 843.16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5.66%;主要分布在金洞乡、鱼池乡、站儿巷镇、显龙乡、兴化乡等地;不适宜种植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水量较大、海拔高、气候冷凉等。并提出两当县烤烟产业的发展建议是:改良土壤,提高烟叶的可用性;烟叶种植区域和品种要服从于烟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禄丰基地烤烟生态环境和烟叶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云南省楚雄州江苏中烟禄丰烤烟生产基地的气候观测数据、土壤理化分析结果,分析了当地烤烟种植的气候适生性、气候相似性和土壤适宜性,通过分析禄丰基地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对烟叶质量作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禄丰基地气候适生性指数(Climate Feasibility Index,CFI)为100%,为烟叶最适宜种植区;与国内烟区的气候相似性距离分布在0.50~0.99,与国外烟区的气候相似性距离分布在0.75~0.88,都达到高级相似。(2)禄丰基地的土壤适宜性指数(SFI)为0.73,达到2级水平,接近1级,土壤适宜于种植烤烟。(3)禄丰基地烟叶香型指数(K值)为0.26,为典型的清香型烟叶;烟叶成熟度好,叶片结构疏松,香气质较好,杂气和刺激性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土壤通报》2014,(5):1065-1070
为了比较贵州省毕节烟区不同成土母岩间烤烟化学成分的差异,采用灰色关联聚类和决策分析方法,对149份烟叶样品(C3F等级)10个化学成分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根据烤烟化学成分的差异,16种不同成土母岩可分为4个类别:黄砂岩类、白云岩类(包括紫红泥岩、紫红砂岩、紫色砂岩、泥岩、白云岩、砂页岩夹煤层、玄武岩)、第四纪红色黏土类(包括第四纪红色黏土、紫色砂页岩、黄色砂页岩、泥页岩、砂页岩、石灰岩和石英砂岩)和白云质灰岩类(包括白云质灰岩)。各类烤烟化学成分的综合表现为:黄砂岩类表现最优,综合评价值为0.92;白云岩类次之,综合评价值为0.65;第四纪红色黏土类和白云质灰岩类相对较低,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54和0.52。  相似文献   

11.
氮营养水平对烤烟根际土壤酶活性及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烤烟根际各土层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不同施氮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20 cm土层范围内,施氮可以提高圆顶期、采烤期及采烤结束后土壤脲酶、转化酶的活性,但当施氮量超过52.5 kg hm-2时,脲酶、转化酶的活性反而降低;土壤蛋白酶活性均在37.5 kg hm-2处理达到最大值,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多大都呈现降低的趋势。20~8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脲酶、转化酶、蛋白酶活性变化规律并不一致。对于烤后烟叶,施氮量为52.5 kg hm-2的烟叶,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均比较适宜,化学成分较为协调,燃烧性较好,有利于优质烟叶品质的形成。说明在该地区的试验条件下,水稻土种植烤烟最适宜的施氮量为52.5 kg hm-2。  相似文献   

12.
天水烤烟适生适产的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天水7县烤烟全生育期气象条件与烤烟产量间关系的综合分析,得出影响烤烟产量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是烤烟团棵一现蕾旺长期7月的降水量和7—8月的平均气温,根据不同产量水平对两因子配置要求计算出相应的气候指标,进行天水烤烟适生适产的气候区划,为当地烤烟合理布局和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烤烟不同连作年限对土壤化感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湖北典型的植烟黄棕壤为例,采用甲醇提取–乙酸乙酯3次萃取-GC-MS检测方法,分析其根际土壤中化感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结果共检测出化感物质5类13种,其中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醛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等在以往植烟土壤研究中未见报道;化感物质含量随连作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与...  相似文献   

14.
烤烟铅镉含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我国南北主产烟区的7省11县采用统一栽培模式,研究了烤烟Pb、Cd含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烤烟各器官中,Pb含量大于Cd;并且含Pb量为根系>叶片>茎≈烟杈(烟花);含Cd量为叶片>茎≈烟杈(烟花)>根。烟叶Pb、Cd含量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在烟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烟叶Pb、Cd含量逐渐降低,累积量呈“S”形曲线增加,积累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就地域而言,南方烟叶的Pb、Cd含量高于北方。此外,烟叶Pb、Cd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环境条件影响烟叶中的Pb、Cd含量。在气象因素中,烟叶Pb、Cd含量与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与降雨量(或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在烤烟生育期内,南方日照时间短、雨量丰富、相对湿度较大,这些气象因素可能导致南方烟叶Pb、Cd含量高于北方。在土壤因素中,烟叶Pb、Cd含量与土壤交换性Pb、Cd,有机质和有效P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因此,在烤烟栽培过程中,选择Pb、Cd含量低的土壤,适量施用石灰,避免大量施用有机肥和重金属污染的P肥可能是降低烟叶过量积累Pb、Cd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烤烟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同时对生态条件的变化敏感。而烤烟区划为我国优质烤烟生产和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从烤烟区划综合指标的集成方法,全国和大区尺度烤烟区划、省域尺度烤烟区划以及地市和县域尺度烤烟区划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烤烟区划的研究现状,并对烤烟区划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目前烤烟区划综合指标集成的方法主要有聚类分析法和指数和法等。在大尺度上的烤烟区划在指导我国烤烟种植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小尺度,如地市和县域尺度则无法满足我国现今卷烟工业企业烤烟原料精准采购需求。今后需加强生态因素对烤烟品质的影响研究,提高小尺度上烤烟区划的精细化程度,加强验证区划结果的准确性,实现烤烟的动态区划,从而为烤烟种植和品质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氮、钾营养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祖艳群  林克惠 《土壤通报》2002,33(6):417-42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素和钾素对烤烟的品质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糖含量与烟叶成熟期土壤有效钾(K)含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性,成熟期土壤速效钾含量分界点为113.33mg/kg。(2)总烟碱含量与施氮量、烟叶含氮量(中期或成熟期)呈显著的相关性。(3)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烟叶含氮量(中期或成熟期)、烟叶含钾量(中期或成熟期)有一定的相关性。(4)施木克值与成熟期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性,成熟期土壤速效钾分界点为133.33mg/kg。(5)糖/碱比与烤烟生育前期施氮量和土壤碱解氮,与中后期土壤供钾和烟叶含钾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烤烟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湛  邵孝侯  段卫东  李洪亮  史宏志 《土壤》2019,51(2):235-24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烤烟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包括系统组成及水肥运筹,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烤烟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经济性状、品质性状等方面的影响;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对当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于烤烟生产上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相关成果可为提升该技术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推广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郑登峰  陈懿  陈伟  梁贵林 《土壤》2018,50(4):718-725
以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不同施氮量和留叶数组合,培育不同烤烟株型,研究烤烟株型性状与产量、质量的关系,以提出烤烟的理想株型变化模式。结果表明:随着叶层高、叶层宽、根系长度、根系体积、净同化率、作物生长率、叶面积持续期等株型性状数值的增加,烤烟产量增加;烤烟质量综合得分随叶层宽和顶宽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本研究烤烟株型动态变化模式由3种株型的组合产生,分别为台形(table shape,简称T)、鼓形(drum shape,简称D)、筒形(cylinder shape,简称C),具体可划分为5种变化模式,其中,T-D-C模式属于低产量中等质量类型;T-D-T-C模式化学成分协调,单叶重适宜,属于低产量中等质量和适宜产量较好质量类型;T-D-T-D-C模式化学成分协调,单叶重和含梗率适宜,属于低产量较好质量和适宜产量较好质量类型;D-C模式化学成分不协调,单叶重偏大,含梗率偏高,属于适宜产量较差质量类型;D-T-D-C模式化学成分不协调,单叶重偏大,含梗率偏高,属于适宜产量较差质量、高产量较差质量、高产量中等质量类型。因此,本研究得出烤烟理想株型的动态变化模式为T-D-T-D-C。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烤烟生产的气候分区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根据湖北各产烟县市1961—2000年的气象资料,应用系统聚类方法,将全省烤烟种植区划分为5类气候区,并对其气候特点及适宜移栽期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国内外优质烤烟区气候条件对比分析,探讨确定了省内优质烤烟的生产区域,其中以咸丰、利川和五峰的气候条件最为优越,为全省及县域内烤烟布局调整和相关技术措施的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炭化烟草秸秆还田对连作植烟土壤及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修复连作植烟土壤,丰富生物质炭在烟草生产中的生态学效应,加快烟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选择连作15 a、烟草青枯病发生严重的植烟土壤,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炭化烟草秸秆对连作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数量及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作植烟土壤中添加1 500 kg/hm~2炭化烟草秸秆,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改变土壤微生物丰度,进而促进烤烟的生长,提高烟叶的产量,增加植烟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